標籤:

一些歡喜念佛方法

(2011-11-05 11:15:50)標籤:如來豐滿名號功德佛相雜談分類:慈法法師一些歡喜念佛方法

慈法法師-2011安居摘錄一 念 法每天早晨,或每天任一時刻(尤其做事或做選擇之前),如下念一聲佛:祈請十方諸佛菩薩證知我:自他共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身口意業皆供養阿彌陀佛,消融在阿彌陀佛智願海中,以此因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摩尼寶號。南無阿彌陀佛!如此一念,心中踏實,無有疑慮,無有反覆,一整日我們都在阿彌陀佛的載負下,不論犯業習與不犯業習,都會感激阿彌陀佛的周遍加持。因為自己的過現未來三業都已供養給阿彌陀佛智願海了,永遠不會變異,不會退轉了,無疑於此、安心於此,阿彌陀佛亦印證於此,正如經中所說「上至盡形壽,下至十聲、一聲,鹹得往生」!此一念具足無上大利。因為我們的三業已經融化在阿彌陀佛智願海中,我們來作一個來此娑婆世界的旅遊者,一個傳遞彌陀悲智的念佛人,一個具足安樂之人。如經中所說「但有諸樂,無有眾苦」,這是佛法的真實利益。願大家皆得「但有諸樂,無有眾苦」的佛法利益!---------------------------------------------------在「一念法」的基礎上一日十聲我們現在要用這種作意圓滿的心去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你可以去體會體會了,在一天中,你可以用一次念十聲,也可以把它分成幾個段落,好比說早中晚,初夜中夜後夜,在每個段落里念十聲,或者念一聲,或者念兩聲,這樣你看一看,你生命的主題就有了。現在就是希望大家生活中有個憶佛念佛的主題。前幾天講一聲,現在講十聲了,這十聲對我們來說並不困難,因為我們有一聲的基礎了,對不對?但這十聲一定要思維清晰了再去念。這個思維我們稱為憶佛,你在這個憶佛中清晰了、明了了,再念一聲佛,念十聲佛。或者說思維清晰了念一聲佛,休息一下,我再思維清晰了,我再念一聲佛,這樣念十聲,你看看是個什麼效果。這是個不是功課的功課,希望大家把念佛當作生活的主題,在一天之中,能這樣清晰地念十聲佛,你會感覺這一天的念佛就很豐滿。放心,我不會要求一百聲,這個「十聲」大家不體會可能是很困難的,因為「十聲」在許多經典上都是有提的,說「乃至一念十念」,說十念的比較多,說一念的比較少,因為一念的根性的人還是比較少的,十念的根性是普遍都是的,所以我們從普遍的角度,來提醒大家一天能念十聲佛。一日念十聲阿彌陀佛。這是最簡單的要求了,你可以去實驗,過去你要是實踐過「一聲念佛」的方法,現在念十聲,你會感覺這一天就很豐滿,什麼叫豐滿呢?因為以前一天念一聲你就感到很滿足,現在念十聲,你就感覺哎呀,很脹了,很有力量。可以去實踐啊。那你說我念兩聲,討價還價也沒有問題,念兩聲也可以的,但是你一天念十聲,你會感覺到不可思議的變化,這是事業的變化,這個變化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一天念十聲佛,實際嚴格的說,念熟了最多五分鐘,不熟悉的人十分鐘也用不完,八九分鐘做完了。那我們一天拿出八九分鐘的時間來體會這個充滿,法喜充滿,或者這個真實充滿,或者說這個滿意的念佛方式,我們體會體會,那對我們這一日的加持,就有一個不可思議的啟發——內在的啟發。因為這個實踐是不可取代的。有一天,有人給我打電話說,師父,以前半夜醒來的時候要念念佛什麼的,現在感到無所事事啊,念佛一點興趣都沒有。做事沒有興趣是為什麼呢?他就沒有做過真誠的一念。如果做過真誠的一念,在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的情況下,你去念他十聲,我們一天中經常有這種很無聊的時間,很無聊的空間,很沒有意思,你就拿這個空間去憶佛念佛,用十念,你體會體會。方法我們是講過了,但是你要用這個東西去啟發你內在的喜悅,或者是內在的充盈,這個內在,只有自己去實踐,別人取代不了的。這個內在的啟發是我們自己心靈的一個機會也好,一個震動也好,或者說激活,你把你這個喜悅激活了,不要去浪費自己的時間,麻木不仁的。大概我們的人生中都有某個階段的一種無聊無奈,感到很無聊,所以人就去睡覺啊,無所事事啊,就去昏沉啊,或者說就想辦法去打發這個時間啊,那你去念一下「十聲佛」。-------------------------------------------------純凈喜悅地念佛我提倡念佛不提倡大家念多少,希望大家念得歡喜、輕快、透視力,能消除我們的執著,乃至身心的疲憊,或者說身心的厭倦、或者身心的苦楚,就象歌唱一樣,讓自己的身心愉快起來,這樣就比較有意義。過去念佛堂里,那個佛號殺尾殺得特別乾淨,為什麼呢?就是說聲音很美,但是不允許你去殘留。象那個一般跑西方的那個調子,那個是最乾淨的調子——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象刀一樣把尾音斬的很乾凈。為什麼呢?——很美,但是不允許你染著。早期我到念佛堂去,一些老一輩念佛者特別提出來說不準唱,就是不準拖腔,前面你念得再好,到後面你這個收尾的這個地方不允許拖出來個尾巴,就是怕你粘著,怕你染。所以過去念佛堂念佛是不準唱的,現在啥調子都有了,大家不知道這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力有多大。所以過去人念佛的尾音都特別乾淨,四聲念佛就可以處理的很乾凈。越乾淨,你自己都感覺到你在享受一種純凈的心智。這個潔凈也好,純凈也好,你有一種體驗,一種喜的東西,我們說一種好的覺受也好,一種你染不上的東西,這個受覺要是運用得當了是十分有意義的,它很純正。一些演員、音樂、曲子、大型音樂會感動了很多人,為什麼呢?就是很乾凈、純正的東西,我們心地都需要的。我們要是知道我們的心地本來是純凈的,只是把這個純凈通過念佛表達出來了。那慢慢的你就知道——我們不是在念佛,原來是佛在念我們,覺悟心地在喚醒、在激勵我們,就是這個覺悟一直在載負著我們,慢慢的就是覺悟徹底地載負我們,我們徹底地回歸了覺悟的整體。放光寺這麼多年一直用這個四聲念佛法。我們要是真正地念佛,下去可以自己試驗也行,找兩個人、幾個人都可以,不要用那種竭盡全力拚命的念法,念一聲就休息一聲,休息兩聲三聲都行,但是一定要把自己休息過來了再去念。為什麼要這樣呢?這個時候你就感覺到念佛跟休息是同等的,念佛跟喜悅是同等的,念佛跟省力是同等的,念佛跟安樂是同等的。有的人為什麼不喜念佛呢?就是他依那種應酬的心理,一種被迫的、趕緊結束這兩個小時的心理去念佛,或者說求福求慧求鈔票求名利,結果念了半天沒有求來,他就很失望,那就是失望的心念佛、虧欠的心念佛,結果肯定是如此。所以我們讓自己的心念,那種最初的、最基本的本凈的心、本來純潔的、無所求的心來念佛,真是很美妙的,你就會擯棄自己的無始以來的惡業習慣,即染著的習慣、虧欠的習慣、所求的習慣。用這種心來念,它就很完整,心念與聲音就會有一個很完美的結合的過程。你會體會到這種所謂的美了,這個美不是我們世間追求的那個美,是真讓人感覺到一種喜悅,一種輕安,那的確是很美的。但你要去實踐的。所以打七的時候,真正把方法調整的得當,人很樂於念佛的,我們以前在放光寺打了很多七,一般打一個七會加兩個七,打兩個七、三個七都會一直在加,為什麼呢?就是大家在這個發心與念佛上慢慢的找到那個點了,找到那個點就特別容易生喜悅。這個還真是需要實踐。自己可以去實踐,好比說我昏沉那一會兒,煩惱那一會兒,給別人說是非那一會兒,找麻煩的那一會兒,我去念一會兒佛。你看一看,你真是安樂,你少去了很多記憶的糾纏,很多還要處理的垃圾你不用處理,因為念念你都很清凈,很乾凈,不光是自利還可以利人,可以給他人帶來方便、心靈的解脫,自己肯定不去打掃垃圾了,因為你這個作為中沒有垃圾。我們在人與人的來往中,有很多處理的得當不得當的,所以你要是用一句佛號去念一段時間,再去造造業,去人我是非,去名利等等,你一對比就知道了,你肯定會嚮往念佛那一段時間。也可能你的習慣中會對那些說是非、搞麻煩、糾纏不清有一些喜好,但你要看到它的結果,你再看看念佛的結果。雖然是反覆這樣講,我們還是得反覆地去實踐,否則我們的習慣還是上風。因為一回到生活中,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是要命的時候、煩惱的時候一般不念的。------------------------------------------------稱讚如來的方法十號稱念龍樹菩薩提倡「十號稱念」,此稱念是讚歎如來。是對十號具足功德的稱讚。此稱號是具德名號,稱一遍就有不可思議功德力,本身就具有讚美的表達和功德之傳遞。就如世間人有很多頭銜、業績表達他的成就,「十號」就是佛的業績,對雜念熾盛的凡夫來說,念十號是十分方便的修行方式。稱念阿彌陀佛十二光明名號十二光明名號,是阿彌陀佛針對眾生十二心結的方法,可以針對自己的業力習慣,選擇其中某一光明來念,比如愚痴業重的可以念「南無智慧光阿彌陀佛世尊」,雜念多的可以念「南無不思議光阿彌陀佛世尊」,習慣憂鬱的人可以念「南無歡喜光阿彌陀佛世尊」……,如此在贊佛光明的同時,就消融了自己偏重的業力習慣。有人覺得念十號,念十二光明,不如念六字洪名省力,有人認為四字比六字更省力。實際是現在人的心力弱了,這個「心力弱」是心愿、意樂的表達,人越來越趣向變化、新鮮、感受,認為念佛是重複的,是老年人做的事。念佛實是甚深不可思議殊勝之法。真正的念佛人是不可思議的大力者!可以普利十方九界眾生!大勢至菩薩無邊光智身普耀於法界,若人純凈心念佛,如勢至再現!這不是自封了,如此行則可以了。龍樹菩薩說「若人願作佛,心念阿彌陀,應時即現身,是故我頂禮」。應時現什麼身?即身即是啊!我們念念中有諸佛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念念中有佛轉正法輪,有佛取涅槃,都是「念」在起作用啊,如此可知口業亦沒有離開「念」,是希望我們的意業與佛光明相應。往生咒往生咒是對阿彌陀佛名號功德的讚美、解釋、皈命、如實安住的提示,有完美的讚美、皈命、如實地安住、如實地回施、懾服煩惱、成就法身慧命的善巧。故在漢地極為被推崇。此「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凈土陀羅尼」,就是總持一切,令生彼國。我們平時讚美的少,求的多,而不知不用求功夫、神通、財富……,我們在讚美中而得自利廣大的福報與作用。因為求這求那的那種貪心會蒙蔽你,而在讚美、歌頌、與佛光明相應的過程中,我們的業力、障礙有意無意地就退出了、散壞了,種種善緣福德自然成熟,種種智慧善巧自然而至。---------------------------------------------------------佛念眾生不知道佛執持名號的功德,我們就丟失了一個大利!即佛在載負著我們,願力在攝化我們,這個根本的母體我們丟了,就是我們所依止成就的緣丟了、種子丟了!很多人就單方面地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求這個求那個,因為他所依的圓滿的緣起丟失了,阿彌陀佛的加持攝化他丟失了,這個究竟的安穩的依止他丟失了,所以他在惶恐在不安中去念佛,在掙扎中,在不足的心理中,在煩惱的心理中,在摸索的心理中去念佛,那就是所謂的「凡夫執持名號」,就是不足中執持。這個不足執持就會很苦惱的,這種苦惱現在真是很多很多的。

2)、3)都是凡夫持名,但是我們若是來隨順佛持名功德、隨順佛的功德願力念佛,那就不一樣了。不足的心持名、凡夫的心顛倒的心持名,反而是很多的,那是現在的主流,求嘛,到處求,這是主流。都是凡夫有情,但是凡夫也可以隨順佛的願力來持名,我們可以做得到。哎呀,不相應,不相應,他不知道佛在念我們,就去單獨地念佛啊佛啊我求你啊,你來加持我。他不知道佛早就在垂手加持著他,所以心裡就發慌,沒有相應的,是單向的一個感知,單向的一個虧欠的摸索,那就很痛苦。所以這個執持名號,本身經典上是這樣講的——舍利佛若有眾生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這裡面不管從文字義、從無量義上說,都有佛執持名號攝化眾生,與眾生隨順佛功德執持名號,這兩種契合都會有的。持名,我們都知道名號度眾生是利益世間的一個方式。我們往往把持名當成功夫了,所以很多人修功夫沒有修成,修出來一身驕慢,他不知道隨順佛願佛力是真正的功夫,與佛相應的真正的功夫。有的人修這個功夫很氣餒,反正我遇到自責自己的念佛人是比較多的。你說我們講返嚮往生講迴向的,又講這個幹什麼呢?這就是迴向。什麼迴向呢?我們隨順佛願佛力來念名號就是迴向眾生。我們要是依自己不足的心去求往生,可以往生,但是利益世間的心你絲毫都沒有,你生不起來。你怎麼能利世呢?因為你沒有隨順佛願佛力,你沒有那個力量利世,你求的是為了你自己的安定,你自己的安樂,你自己的懺悔,你自己的福報,你自己的功夫成片,你自己的一心不亂,你自己的所有的感知、見聞覺知,你沒有利生,你沒有迴向,你沒有這個成就大悲心的機會!所以我們要知道阿彌陀佛為活人助念的這個威攝十方、攝化眾生、成熟眾生的悲智,阿彌陀佛這樣一個願力的名號攝持。所以說「設我成正覺,名聲傳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正覺」,在《大寶積經》「如來會」中這樣講——「設我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那「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是什麼呢?就是他成熟你的內容。你聞到名號,一句大悲心,那就具足相好,可以利世。聞名往生彼國——那就是阿彌陀佛的攝持。所以「設我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那就是阿彌陀佛持號。「俱來我剎中」——那就是阿彌陀佛執持眾生,攝化眾生。所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悲心,普利諸群品」——那就是成熟了一個返嚮往生的現前利益。此處只是所作隨意自在成就,非是生滅,非是生死,非是色身之變化,是意識所作自在成就,意識所依成就,意識所緣成就,意識所使成就,意識依佛力功德所成就!此處我們需要改變一些思維的角度,要是不改變,按照那個常規的思維,就是我們來念名號,然後看能跟佛在哪個角度找個感覺,這個感覺也不知道是個啥感覺,碰見了再說,碰到哪兒是哪兒,對不對?誰知道是個啥呢?好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念來念去,也不知道是啥感覺。張三問李四說,你有啥感覺?他說沒感覺。李四問張三說你啥感覺?他說有感覺。啥感覺?越念越累。啥感覺?念佛不想念了。幹什麼?修密去吧。為什麼呢?參禪去吧,修南傳去吧,怎麼呢?那兒有感覺,這兒沒感覺。為什麼呢?孤掌不鳴嘛,怎麼有感覺!這是誰的過失呢?誰也沒有過失,這些老師的過失,這些老師不讓他們相應,念來念去沒法相應。他跟誰相應啊?就一個不足的心、求功夫的心,他跟誰相應?沒法相應!所以「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這個地方我們要有一個新的認識。從這個六字洪名的稱念上,原來十方諸佛在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所謂的「咨嗟讚歎」。這個讚歎是諸佛佛佛相印契的一種稱念,這跟我們有很大的直接關係。很多人說佛發這樣的願了,說「設我成佛,十方諸佛若不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那佛念佛的名字太正常了。我告訴你,佛念佛的名字跟我們的關係是最大的!要不然我們永遠沒法相應!佛佛相念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學佛人忽略這個佛佛相念,把這個佛佛相念就扔到一邊了,他認為只有眾生才會念佛的。不是,佛佛才念佛呢,眾生才念眾生的,佛念眾生利益眾生,眾生念眾生就相互地逆害眾生。「佛佛相念」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攝化,也是一種名字的傳播;那麼「佛念眾生」是一種名字的傳播;「眾生念佛」是一種名字的傳播;「眾生佛同念」是一種名字的傳播。你說你這不是重複啰嗦嗎?不是,必須把它的角度越豐滿、越周遍,你越有能相應的機會,要不然你就不知道我們念佛幹什麼?

凡夫念佛,與覺者為伍。這太重要了,這很重要!一定不要馬虎!馬虎了那你就小看念佛人,所以很多人在凈土法門中是最容易犯忤逆謗法這個過失,謗什麼法呢?謗「佛佛相念」的法。張嘴就會出來!佛佛相念,我們若了解了諸佛持名這樣一個因緣,那我們作為一個普通念佛人就可以與覺者為伍,那就是與諸佛為伍,就是為伴侶的意思。「佛念眾生」,我們知道是攝化方便,攝化、成熟眾生。你若了解這個了,你很容易得到心理的安慰與成熟,也很容易得到加持,這個很重要。「眾生念佛」,若念不念,你不相應嘛,你念佛有時候念有時候就不念。「佛生同念」是相應念,佛也在念我們,我們也念佛,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就是母子相念。我們看一看,可以選擇的。說念佛這麼簡單,但這裡面有無量無邊的內容,你要是知道它的作用了,你就知道這個念佛法門真是個總持法。所以天親菩薩在《往生論》中這樣說——「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凈土是個總持法門,何以故?佛佛相念故,所以念佛就是總持一切諸佛功德!因為我們不步入凈土法門,往往就把凈土法門小瞧,認為這有啥啊?一句阿彌陀佛有啥啊?他就不在意。但你要知道,這裡面的確有諸佛功德的聚集表現、總持表現、總相表現,他各個都是相連的,互動互助的,互顯互彰的。實際「眾生念佛」,即若念不念的狀態是最普遍的。現在主體的修行是認為我們在持名,就是若念不念,所以很多人會感到念佛的時候還安穩,突然不念佛心裡就發慌,因為他有若念不念這樣一個持續或不持續的狀態。「佛念眾生」,那是不會間斷的,這個攝化成熟,無有舍離,因為什麼呢?佛住法界身,親證法性周遍,所以一切時處莫不周遍攝化,隨機感應,不丟失任何機會。那我們一對比——眾生念佛與佛念眾生。我們隨順這個攝化成熟,我們就特別的安樂,那我們這個念佛就可以用讚歎佛、與彼相應來作為修持,那就很簡單。所以此處就容易作安心念佛的方便,因為什麼呢?他這個周遍攝化不舍是不可思議的,那是令眾生安心的。我們作為凡夫來說,有念有不念的時候,很多人念佛是不敢間斷的。早期我念佛在這個地方發空,不是害怕但是泛空,一不念了,心裡空落落的,不知道怎麼作怎麼為了?就有那種無記業的東西,害怕也說不上,就是空落落的,要是不念佛了就不知道自己在幹啥,就象一個愚痴的人一樣,象一個夢遊的人一樣,心無依託,腦子裡面木木訥訥的,不知道在幹啥。別人說「畜生」,你感覺到了。你說罵自己啊?不是。那時候你能感覺到「畜生」的內容了——等待,莫名其妙,不知所為。等著鞭子嘛,等著刀子嘛,刀子一紮就疼,鞭子一抽就疼,那就該負重了,那時候叫畜生。有那種感覺。眾生念佛很困難,因為善惡無記就逼迫著你。我不罵自己,我舉的例子,你可不要當真。但是我們要是知道佛在念眾生呢?以願力攝化我們,成熟我們,周遍不舍,在這個地方你就會安心。你在若念若不念這個地方就會有不安,起碼有不安的一點一滴。我們在自己的作為中總有不安的地方,因為我們的業習與感知中有間斷,有不相續,因為我們緣的那個東西是間斷的,因為眾生無始以來的善惡無記業力是間斷的,是無常的,是無我的。而佛的誓願,他不是常,他是無量壽,他跟你這個長短沒有對應,他超越了我們這個世間的常與無常,他這個周遍的攝化與成熟眾生,能令我們安心。我們若做隨順者,去讚歎這樣一個法則,我們就真是一個安心的念佛人。你做隨順就行了,你這個念佛就很安心。為什麼五念門中說「口業讚歎阿彌陀佛光明,與彼光明相應」呢?哦,原來是通過口業來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來讚美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令自己的心智憶念與光明相應。相應就安心,相應就會讚美,相應就會受到恩德加被,就會輕安,就會有喜悅。不相應就會不安,就會有迷惑、就會有掙扎,你念了半天佛,心裡還有責怪,還有不滿,還有迷失。所以修法的緣起很重要!我們擇了哪一個緣起呢?我們擇「佛念眾生」這樣的緣起比較簡單,我們把自己放在眾生份上比較簡單。要說擇「佛佛相念」,那你太了不起了,你說我念佛啥也不求,我跟諸佛為伴侶。用現在不好聽的話說,那你太牛了。你如果真是與諸佛為伍,與覺者為伍,那你太了不起了,就是契合阿彌陀佛這個誓願——咨嗟讚歎阿彌陀佛名,其他啥都不管,那太了不起了。我們想安心念佛,作一個安心的念佛人,就擇取佛念眾生,眾生與佛同念,那我們就安心了。我不念,佛也在念我;我念佛,跟佛相應。間斷了,佛無間斷;不間斷了,時時相應。那你就心裡不落空了,不做畜生了。不要認為畜生是個實有的東西,你緣它,你就會落在那個空落子里。六道眾生都是我們緣所成啊,業力所緣而顯,不是啥了不起的事,變成那玩意兒也容易的很,做人不容易,做三惡道是最易行的,所以說放逸眾生墮入三惡道如射箭。因為啥?它太容易了,就不用操心,一放縱就進去了。所以我們要了解「佛念眾生」,知道佛以願力攝化成熟我們,周遍不舍,那我們再來隨順佛願念佛,就會相應,就母子相見,母子契合,就會成熟成長,我們做一個佛子,法身慧命就會迅速成熟。為什麼要講這幾個問題的角度呢?就是因為現在念佛人的這個單一性、沒有味道,造成了人對念佛法門的修持不願意深入這個障礙。他沒有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審視,去享受阿彌陀佛攝化與成熟我們的這種不可思議的法則、法力,這種安心的功德。所以我們這個念佛念的什麼呢?——念佛周遍的攝化,以及成熟我們的不舍。那你就真是憶佛功德念佛功德,你經常會生感恩心想,為什麼呢?他令你安心,你怎麼不感恩呢?而你天天惶惶不安,怎麼能安心呢?怎麼不責怪佛呢?不責怪你的師長呢?不責怪你的周邊人呢?不責怪道場呢?大家換幾個角度來審視念佛的方法,使自己遊歷自在喜悅意樂於念佛法門,使我們在念佛法門中得到快樂。希望大家快樂!

相關文章推薦:一些歡喜念佛方法雞足山之行——聽慈師聊凈土慈法法師開示般舟行法適合在家人使用的3種藥師法門修持課儀藥師佛贊什麼是萬德洪名?藥師佛十二大願之一 如何面對障緣藥師佛真言的三種念法慈悲叮嚀依願修持快於我法來娛樂休息!一聲佛號一聲覺華首放光寺凈土法門的行持困難嗎?凈土法門的殊勝利益慈法法師念誦的印祖音調佛號慈法法師的神通(一)慈法法師關於在家弟子如何學佛的答問凈宗弟子如何在家做早晚課?初學佛人關於極樂世界的疑問


推薦閱讀:

忘記情人的4種方法
灰指甲最佳治療方法,灰指甲最快治療方法
番茄的病蟲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最實用的幼小銜接方法!理論少,乾貨多哦~
支氣管炎有沒有治好的方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媽媽最近咳的很厲害

TAG:方法 | 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