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簡介)
06-16
先有的樂曲,後有的詩句。原名《夕陽蕭鼓》,後人感覺詩的意境和曲子的意境是那樣的相似,所以更名為《春江花月夜》。個人認為此曲意境以到巔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除《二泉映月》外,認為此曲乃中國古曲之最。中央電視台80年代90年代的天氣預報曾經採用此曲為背景音樂多年。可見此曲的認可度。歌曲----春江花月夜,是「女子十二月坊」的民樂合奏曲。以前沒有仔細的聽過這個古典名曲,只是在題目上認為應該是一個很優美的、具有詩情畫意般的曲子。可是經過半個多月的仔細賞聽,才感覺到曲與題很不相符,甚至可以說與以前沒有聽過這個曲子時的理解,相差的很大。 按說龍源是沒有一點音樂細胞的人,根本就無從談起對音樂的賞評,可是我也知道笨鳥先飛的道理,一遍聽不明白,還可以聽多遍,多遍還不行,我還可以聽多天。所說「孔子彈琴,三年知周公」,與孔子相比,那是將天比地,龍源還有不夠資格的自知之明。 前幾天與朋友在Q群里聊天時我說:要是靜下心來聽《春江花月夜》,聽的我都有快落淚的感覺。為此朋友說我敏感。《春江花月夜》那裡是在讚美風景?龍源的理解,這首曲子,完全就在講人生經過奮鬥不如意時的閱歷。 在這首曲子里,以古箏開場,看似對初升明月的讚美,其實也在傾述著人剛步入社會時那種躊躇滿志、滿懷希望的心態;在樂曲中段,以民樂器二胡為主旋律,二胡那低傷、悠長的曲調,配上其它樂器的合奏,完全就在向人們述說著人生苦短而曲折,和在世不如意時人本性的掙扎與努力;在曲段轉折和結尾時,用低沉的簫聲,來述說明月西落時的情景,也是在告知人們,時光似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為了更好理解這個曲子,我在網上摘錄了一些文章,在此以供大家分享。 摘錄:《春江花月夜》原為一首琵琶獨奏曲,曲名為《夕陽簫鼓》,曲名最早見於清朝晚期。按照音樂標題的理解,樂曲內容是描繪夕陽西下時,江面上演奏簫鼓的情景。在二十世紀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樂社團「大同樂會」將它改編為一首民樂合奏曲,並且根據樂曲詩情畫意的內容,給它起名為「春江花月夜」。全曲分為十段,根據樂曲內容每段還加了小標題。分別是:一、江樓鐘鼓;二、月上東山;三、風回曲水;四、花影層台;五、水雲深處;六、漁歌唱晚;七、洄瀾拍岸;八、橈鳴遠瀨;九、欸乃歸舟;十、尾聲。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瀲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金剛葫蘆俠》簡介?
※張海迪丈夫王佐良照片 張海迪丈夫王佐良簡介
※我為喜劇狂節目簡介?
※馬哈西尊者簡介
※前奏曲 prelude簡介
TAG: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