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龍:男生的學習為什麼成問題
進入21世紀後,男生的學業劣勢己經演變成了一種全球性的教育「危機」。由此,許多人將該現象的根源歸結於現行的教育體制和制度,認為當今的教育體系未能充分體現男生教育所必需的要素。
但是,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開展的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針對全世界範圍內青少年知識和技能的研究發現,在對語文、數學和科學知識的掌握及運用能力方面,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法國和日本等在內的35個國家中,女生在所有教育評分上都勝過男生。這些國家的教育體制及制度有著巨大的差別。這說明教育體制和制度差異並不是造成世界範圍內男生學業劣勢的根本原因。
於是,有專家將關注的視線轉向了學生本身,認為忽視男女學生間的客觀性別差異,壓制男生的性別優勢,剝奪男生的發展機會和權利才是造成男生學業劣勢的根源所在。
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麥吉尼斯甚至認為,「目前的教育簡直就是專門與男生的天資和傾向作對的陰謀詭計」。美國教育學家邁克爾·古里安、凱西·史蒂文斯等在《男孩的腦子想什麼》一書中也認為,同女生相比,男生性格中的很多因素與現行的教育範式存在衝突,而當今的學校教育並沒有體現出男生特有的學習方式。
他們指出,「男性的運動特質在學校教育中沒有得到體現,學校只能坐著學習,實踐教學方式少得可憐;而書包卻越來越沉重;肢體運動的活躍在許多傳統教育中不再被視為精力旺盛、充滿活力,而成為了一種缺陷」。他們提醒教師、家長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只有牢記男性大腦的本質特點,才有可能很好地應對男性先天學習方式和學校教育方式的搭配不當問題。
許多國外學者也結合腦科學、神經學、生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普遍認為,「正是由於男女之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存在著巨大的差別,特別是對學生學習有著決定性作用的大腦結構及其功能的差別,決定了學生在現有教育制度下的學業劣勢」。
一般地,男性大腦左右兩半球的功能區域分化明顯而確定,而女性大腦兩半球功能化區域分化很不明顯。加拿大心理學家多琳·基穆拉教授進一步發現男女有關語言機制的大腦功能也存在著明顯差別,並認為這種腦結構的差異決定了男女之間的思考方式、行為差異和能力差異。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的南希·福吉教授通過研究進一步指出,「男性與女性大腦之間的差別並不僅限於兩半球功能的分化,而是至少有100多處,這種差別對他們的學習帶來了顯著影響」。
腦結構的差異決定了男女之間天然地傾向於用符合自己性別特性的方式去處理問題,從而形成了不同的認知策略偏好:男生總是對周圍的空間充滿好奇,活潑好動,喜歡挑戰;女生比較安靜、情緒化,注重秩序、重視合作和友愛。這樣一來,有著嚴格紀律要求的學校教育就更適合女生的天性,而與男生的天性相違。
安妮·莫伊爾、戴維·傑賽爾在《腦內乾坤:男女有別之謎》一書中也指出,女性天生有較強的傾向去發展與閱讀有重要關係的聽覺和動作技能。「因此,在小學階段,男生學習閱讀比女生慢,但這與他們發育上相對晚熟無關,也不是因為男生這一段時期比較懶惰、貪玩和遲鈍,只不過是我們的現實教育更加註重『聽』,而不是『看』,而男生子更擅長的是『看』」。
所以,如果以閱讀為核心的教育模式沒有根本改觀,男生的學習將永遠是一種無奈和負擔。於是,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學校教育體系下,女生的性格和行為習慣更容易確保她們在學習上取得良好的成績,從而壓制了男生的發展機會和空間。
正是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安妮·莫伊爾等人明確指出:我們的教育方式只要是以「我講、你聽」為主,那麼它就永遠有利於女生而不利於男生。學生問問題、教師講解答案這種師生互動模式也是對女生有利的,因為這還是以語言為主來灌輸知識。
男生對與教師互動不感興趣,就像他們一出生時候就對人不感興趣一樣,他們的大腦傾向使他們更願意自己去解決問題、去獲取知識。在學校里,男生得不到應有的發揮,因為「性別模式己經決定了男生的世界是一個動作的世界,充滿探索和立體物件。但是,學校要他們端端正正地坐著,安安靜靜地聽講,不許坐立不安、思想走神,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的大腦和身體叫他不要做的事情」。
不過,也有一些研究者並不贊成大腦及其功能結構所導致的性別差異是造成男女生學習差別的主要原因。在他們看來,學生的學業水平與其智力水平有著密切的關係,而男女學生之間的智力差別卻並不顯著。
林與海德 (Linn and Hyde)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智力水平上,男生與女生之間的差異總是很小的,並且在過去的二十年中,這種差異逐年在縮小,而且當差異出現的時候,也能制定相應的教育方案對之進行干預。因此,在他們看來,「僅僅將男女生的學業成績差異歸因於其自身的性別差異是不科學和不負責任的」。
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的兩位教授卡馬拉特和伍德考科對8000名2~90歲的美國人進行研究後也發現:任何年齡組的男女智商差別都很小,他們的學業情況與時間長短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有時間限制的情況下,女性的表現有很大的優勢,特別是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在他們看來,「很多課堂活動,包括考試,都直接或間接與把握速度有關,女性在這方面表現更好,這會帶來一個對她們更有利的課堂文化」。
眾所周知,目前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幾乎一切活動都伴隨著時間的限制,女生的優勢在這樣的體系中無疑會得到更多的展現。
而邁克爾·古里安通過大量的研究則認為,家庭責任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男生在起步階段就落後於女生。在他看來,由於現代經濟生活的壓力,父親一般都忙於工作,因而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尤其是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總是出現父親角色的失位,這使得男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榜樣,直接影響到了其在學校的學業表現。
美國學者大衛·布蘭克也在《無父之美國》一書中指出,缺少父親教育的男生與其他男生相比,不僅會經歷更多的精神問題,而且還是存在成績差、輟學率高、在學校過激行為頻繁、在少年法庭接受審判人數眾多、自我貶低和低教育期望等問題的主要群體。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最近發布的一項長達十二年的研究成果也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平均智商要高一些,他們在學校里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另外,也有學者認為造成男生學業劣勢的主要原因是社會變遷和文化因素。在20世紀,由於教育領域積極倡導「扶助女生」活動,使得各種政策和措施更有利於女生,但卻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來幫助男生在學業方面取得進步,結果男生成了性別偏見的新的受害者。
英國2003年公布的一個教育報告則認為,是學校里的「男生文化」給男生的學習帶來了負面影響,它讓男生覺得成天玩耍、不努力學習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因而使他們不安心學習,也不認真準備考試,使自己的潛能得不到開發,從而造成了學業水平的下降。
正如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和作家威廉·波洛克指出的,「女生們更關心學校,她們能應付它,而男生則不然,對男生的教育步調並不適合男生,那種受教育的方式使他們感覺不適應,而只要他們公開說出來,他們就會被送到校長那裡」。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男生靠譜又是「潛力股」?
※最怕另一半話多的五種男生
※有女票的男生都在想什麼?
※[男士髮型大全] 痞雅的壞壞男生髮型 打造帥帥男生的時尚酷發
※二十多岁的男孩子为什么还是很喜欢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