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 : 卷三十四 : 老子 : 道經
繁體中文版
About the site Introduction Font test page +Help u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Instructions +Tools System StatisticsPre-Qin and HanConfucianismShow source information +The AnalectsShow source information +MengziShow source information +Liji +XunziShow source information +Xiao Jing +Shuo Yuan +Chun Qiu Fan Lu +Han Shi Wai Zhuan +Da Dai Li Ji +Bai Hu Tong +Xin Shu +Xin XuShow source information +Yangzi Fayan +Zhong Lun +Kongzi Jiayu +Qian Fu Lun +Lunheng +Tai Xuan Jing +Fengsu Tongyi +Kongcongzi +Shen Jian +Zhong Jing +Su Shu +Xin Yu +Du Duan +Cai Zhong Lang JiMohismShow source information +Mozi Mo Bian Zhu XuDaoismShow source information +ZhuangziShow source information Dao De JingShow source information +Liezi +He Guan Zi +Wenzi +Wen Shi Zhen Jing +Lie Xian Zhuan +Yuzi +Heshanggong LaoziLegalismShow source information +HanfeiziShow source information +Shang Jun ShuShow source information +Shen Bu Hai +Shenzi Jian Zhu Ke Shu +GuanziSchool of NamesShow source information +GongsunlongziSchool of the MilitaryShow source information +The Art of WarShow source information +Wu ZiShow source information +Liu Tao +Si Ma Fa +Wei Liao Zi +Three StrategiesMathematics Hai Dao Suan Jing +The Nine Chapters +Sunzi Suan JingShow source information +Zhou Bi Suan JingMiscellaneous SchoolsShow source information +Huainanzi +Lü Shi Chun Qiu +Gui Gu ZiShow source information +Yin Wen ZiShow source information +Deng Xi ZiHistoriesShow source information +Shiji +Chun Qiu Zuo Zhuan +Lost Book of Zhou +Guo Yu +Yanzi Chun Qiu +Wu Yue Chun QiuShow source information +Yue Jue Shu +Zhan Guo Ce +Yan Tie Lun +Lie Nü Zhuan +Guliang Zhuan +Gongyang Zhuan +Han Shu +Qian Han Ji +Dong Guan Han Ji +Hou Han Shu +Zhushu Jinian +Mutianzi Zhuan +Gu San Fen +Yandanzi +Xijing ZajiAncient ClassicsShow source information +Book of PoetryShow source information +Shang ShuShow source information +Book of Changes +The Rites of Zhou +Chu Ci +Yili +Shan Hai Jing +Jiaoshi Yilin +Jingshi Yizhuan +Shi ShuoEtymology +Shuo Wen Jie Zi +Er YaShow source information +Shi MingShow source information +Fang Yan Ji Jiu PianChinese Medicine +Huangdi Neijing +Nan Jing +Shang Han Lun +Jinkui YaolueExcavated texts +Guodian +MawangduiPost-HanWei, Jin, and North-SouthShow source information 道德真經注 +世說新語 +顏氏家訓 +文心雕龍 +抱朴子 +人物誌 +金樓子 +水經注 +神仙傳 +三國志 +高士傳 神異經 +洞冥記Sui-Tang 群書治要 卷一 周易 卷二 尚書 卷三 毛詩 周南 邵南 鄁風 墉風 衛風 王風 鄭風 齊風 魏風 唐風 秦風 曹風 小雅 大雅 周頌 魯頌 商頌 卷五 春秋左氏傳中 宣公 成公 襄公 卷六 春秋左氏傳下 昭公 定公 哀公 卷七 禮記 曲禮 檀弓 王制 月令 文王世子 禮運 禮器 內則 玉藻 大傳 樂記 祭法 祭義 祭統 經解 仲尼燕居 中庸 表記 緇衣 大學 昏義 射義 卷八 周禮 天官 地官 春官 夏官 秋官 周書 文傳解 官人 芮良夫解 春秋外傳國語 周語 晉語 楚語 韓詩外傳 卷九 孝經 論語 學而 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長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顏淵 子路 憲問 衛靈公 季氏 陽貨 微子 子張 堯曰 卷十 孔子家語 始誅 王言 大婚 問禮 五儀 致思 三恕 好生 觀周 賢君 辨政 六本 哀公問政 顏回 困誓 執轡 五刑 刑政 問玉 屈節 正論 子夏問 卷十一 史記上 本紀 卷十二 史記下 列傳 循吏傳 酷吏傳 滑稽傳 吳越春秋 卷十四 漢書二 志 卷十五 漢書三 傳 卷十六 漢書四 傳 卷十七 漢書五 傳 卷十八 漢書六 傳 卷十九 漢書七 傳 卷二十一 後漢書一 本紀 皇后紀序 列傳 卷二十二 後漢書二 志 卷二十三 後漢書三 傳 卷二十四 後漢書四 傳 循吏傳 酷吏傳 宦者傳 儒林傳序 逸民傳 西羌 鮮卑 卷二十五 魏志上 紀 后妃傳 卷二十六 魏志下 傳 卷二十七 蜀志 吳志上 卷二十八 吳志下 卷二十九 晉書上 紀 后妃傳 傳 百官志 卷三十 晉書下 傳 卷三十一 六韜 文韜 武韜 龍韜 虎韜 犬韜 陰謀 鬻子 卷三十二 管子 牧民 形勢 權修 立君 七法 五輔 法法 中匡 小匡 霸形 霸言 戒 君臣 小稱 治國 桓公問 板法解 明法解 輕重 卷三十三 晏子 諫上 諫下 問上 問下 雜上 雜下 司馬法 孫子兵法 卷三十四 老子 道經 德經 鶡冠子 博選 著希 世賢 列子 天瑞 殷湯問 力命 說符 墨子 所染 法儀 七患 辭過 尚賢 非命 貴義 卷三十五 文子 道原 精誠 九守 符言 道德 上德 微明 下德 上行 上義 上禮 曾子 修身 立孝 制言 疾病 卷三十六 吳子 圖國 論將 治兵 勵士 商君子 六法 修權 定分 屍子 勸學 貴言 四儀 明堂 分 發矇 恕 治天下 仁意 廣 綽子 處道 神明 申子 大體 卷三十七 孟子 梁惠王 公孫丑 滕文公 離婁 告子 盡心 慎子 威德 因循 民雜 知忠 德立 君人 君臣 尹文子 大道 聖人 莊子 胠篋 天地 天道 知北游 徐無鬼 尉繚子 天官 兵談 戰威 兵令 卷三十八 孫卿子 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 卷四十 韓子 十過 說難 解老 說林上 觀行 用人 功名 大體 外儲說左上 外儲說左下 奸劫弒臣 三略 新語 賈子 卷四十一 淮南子 原道 本經 主術 繆稱 齊俗 道應 汜論 詮言 人間 泰族 卷四十二 鹽鐵論 新序 卷四十三 說苑 君道 臣術 貴德 復恩 政理 尊賢 正諫 法誡 善說 修文 反質 卷四十四 桓子新論 潛夫論 卷四十五 崔寔政論 昌言 卷四十六 申鑒 中論 典論 卷四十七 劉廙政論 備政 正名 慎愛 審愛 欲失 疑賢 任臣 下視 蔣子萬機論 政略 刑論 用奇 政要論 為君難 臣不易 政務 節慾 詳刑 兵要 辨能 尊嫡 諫爭 決壅 贊象 銘誄 序作 卷四十八 體論 典語 卷四十九 傅子 卷五十 袁子正書 禮政 經國 設官 政略 論兵 厚德 用賢 悅近 貴公 治亂 損益 世治 刑法 人主 致賢 明賞罰 抱朴子 酒誡 疾謬 刺驕 博喻 廣譬 +藝文類聚 +通典 +意林 黃帝陰符經Song-MingShow source information +四書章句集注Show source information Three Character Classic +論語註疏 +西遊記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金瓶梅 +封神演義 +廣韻 +孝經註疏 +太平御覽 +太平廣記 +朱子語類 +宋景文公筆記 +棋經 +郁離子QingShow source information +Mozi Jiangu +Hong Lou Meng +Quan Tang Shi +Kangxi Zidian +The ScholarsRepublican eraShow source information +墨經校釋NotesResourcesDictionaryDiscussionLibraryWiki
Title search:
Log in
Chinese Text Project | Chinese Text Project |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Post-Han -> Sui-Tang -> 群書治要 -> 卷三十四 -> 老子 -> 道經
《道經》Related discussion | Library Resources《四部叢刊初編》本《群書治要》《羣書治要》[Show all] |
1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聖人處無為之事,以道治也。行不言之教,以身帥道之也。萬物作焉。各自動作。而不辭,不辭謝而逆止之也。生而不有,元氣生萬物而不有。為而不恃。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也。 |
2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不尚賢賢,謂世俗之賢者,不貴之也。使民不爭不爭功名,反自然也。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上化清靜,下無貪人。不見可欲放鄭聲,遠美人。使心不亂,不邪淫也。是以聖人之治,謂聖人治國,猶治身也。常使民無知無欲反樸守淳。使夫知者不敢為也。思慮深,不輕言。為無為,不造作,動因循。則無不治。德化厚,百姓安也。 |
3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天地不仁,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以萬物為蒭狗,天地生萬物,視之如蒭草狗畜,不責望其報。聖人不仁,聖人愛養萬民,不以仁恩,法天地,行自然。以百姓為蒭狗。 |
4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嗜欲傷神,財多累身。富貴而驕,還自遺咎,夫富當振貧,貴當憐賤,而反驕恣,必被禍患也。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言人所為,功成事立,名跡稱遂,不退身避位,則遇於害,此乃天之常道,譬如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樂極則哀也。 |
5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五色令人目盲,貪淫好色,則傷精失明。五音令人耳聾,好聽五音,則和氣去心也。五味令人口爽,爽,妄也。人嗜於五味,則口妄,失於道。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人精神好安靜,馳騁呼吸,精神散亡,故發狂也。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妨,傷也。難得之貨,謂金,銀,珠,玉,心貪意欲,則行傷身辱也。 |
6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太上,下知有之,太上,謂太古無名之君也。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質樸淳也。其次親之譽之,其德可見,恩惠可稱,故親愛而譽之。其次畏之設刑法以治之。其次侮之,禁多令煩,不可歸誠,故欺侮之也。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應之以不信,而欺其君也。 |
7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絕巧,絕巧詐也。棄利,塞貪路也。盜賊無有,上化公正,無邪私也。以為文,不足,文不足以教民也。見素抱樸,見素守真,抱其質樸。少私寡慾。 |
8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曲則全,曲己從衆,不自專,則全也。枉則直,窪則盈,地窪下,水流之,人謙下,德歸之。弊則新,自受弊薄,後己先人,天下敬之,久久自新。少則得,自受少,則得多。多則惑,財多者惑於守身,學多者惑於所聞也。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抱,守也;式,法也。聖人守一,乃知萬事,故能為天下法式也。不自見,故明,聖人因天下之目以視,故能明達。不自是,故彰,聖人不自為是而非人,故能彰顯於世。不自伐,故有功,聖人德化流行,不自取其美,故有功於天下也。不自矜,故長,聖人不自貴大,故能長久不危也。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言天下賢與不肖,無能與不爭者爭。 |
9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飄風,疾風也;驟雨,暴雨也。言疾不能長,暴不能久也。孰為此者,天地也。孰,誰也。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天地至神,合為飄風暴雨,尚不能使終朝至暮,況人慾為暴卒者乎。故從事於道。人為事,當如道安靜,不當如飄風驟雨也。 |
10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自見者不明,人自見其形容,以為好,自見所行,以為應道,不自知其形丑、操行之鄙也。自是者不彰,自以為是而非人,衆人共蔽之,使不得彰明也。自伐者無功,所為輒自伐,即失有功也。自矜者不長,好自矜者,不以久長。故有道者不處。 |
11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道大,道大者,無不容也。天大,地大,王亦大,天大者,無不蓋,地大者,無不載;王大者,無不制。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八極之內有四大,王居其一也。人法地,人當法地,安靜和柔也。勞而不怨,有功而不宣。地法天,施而不求報,生長萬物,無所收取。天法道,清靜不言,萬物自成。道法自然。道性自然,無所法也。 |
12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重為輕根,人君不重則不尊,治身不重則失神。靜為躁君,人君不靜則失威,治身不靜則身危。奈何萬乘之主,奈何者,疾時主,傷痛之也。而以身輕天下疾時王奢恣輕淫也。輕則失臣,王者輕淫則失其臣,治身輕淫則失其精。躁則失君。王者行躁疾,則失其君位;治身躁疾,則失其精神也。 |
13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聖人常善救人,聖人所以常教人忠孝者,欲以救人性命也。故無棄人,使貴賤各得其所也。常善救物,聖人所以常教民順四時者,以救萬物之殘傷也。故無棄物。不賤石而貴玉。 |
14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也。人之行善者,聖人即以為人師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也。資,用也。人行不善,聖人教道使為善,得以為給用。貴其師,不愛其資,無所使也。雖智大迷,雖自以為智,言此人乃大迷惑。是謂要妙。能通此意,是謂知微妙要道。 |
15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雖自知尊顯,當復守之以卑微,去雄之強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之流入深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人能謙下如深溪,則德常在,不復離己。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雖自知昭昭明達,當復守之以默默,如暗昧無所見,如是,則可為天下法式也。為天下式,常德不忒,人能為天下法式,則德常在於己,不復差忒也。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知己之有榮貴,當守之以污濁,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流入深谷也。 |
16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將欲取天下,欲為天下主也。而為之,欲以有為治民也。吾見其不得已,我見其不得天道人心已明矣。天道惡煩濁,人心惡多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器,物也。人乃天下之神物也。神物好安靜,不可以有為治也。為者敗之,以有為治之,則敗其質性也。執者失也。強執教之,則失其情實,生於詐僞也。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甚」謂貪淫聲色也。「奢」謂服飾飲食也。「泰」謂宮室台榭也。去此三者,處中和,行無為,則天下自化也。 |
17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以道佐人主,謂人主能以道自輔佐。不以兵強於天下,順天任德,敵人自服也。師之所處,荊棘生焉。農事廢,田不修。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天應之以惡氣,即害五穀也。善者果而已,行善者,當果敢而已,不休也。不敢以取強焉。不敢以果敢取強大之名。果而勿矜,當果敢謙卑,勿自矜大。果而勿伐,當果敢推讓,勿自伐也。果而勿驕,驕,欺,勿以驕欺也。果而勿強。果敢,勿以為強,以侵凌人也。 |
18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兵者,不祥之器,兵革者,不善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謂遭衰逢亂,乃用之以自守也。恬惔為上,不貪土地,利人財寶。勝而不美,雖得勝,不以為利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也。美得勝者,是為樂殺人也。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左,生位。凶事尚右,陰道,殺也。偏將軍處左,偏將軍卑而居左者,以其不專殺也。上將軍處右,上將軍尊而居右者,以其主殺也。言以喪禮處之,喪禮尚右。殺人衆多,以悲哀泣之,傷己德薄,不能以道化人,而害無辜之民。戰勝,則以喪禮處之。古者,戰勝,將軍居喪主之位,素服而哭之,明君子貴德而賤兵,不得已,誅不祥,心不樂之,比於喪也。 |
19 Jump to dictionaryShow parallel passages | 道經: | 知人者智,能知人好惡是智。自知者明,人能自知賢不肖,是為反聽無聲,內視無形,故為明也。勝人者有力,能勝人者,不過以威力也。自勝者強,人能自勝己情慾,則天下無有能與己爭者,故為強也。知足者富,人能知足,則保福祿,故為富也。強行者則有志,人能強力行善,則為有意於道。不失其所者久,人能自節養,不失其所,則可以久也。死而不妄者壽,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口不妄語,則無怨惡於天下,故長壽也。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以無為為常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言侯王而能守道,萬物將自化,效於己也。 |
URN: ctp:n418019
|
推薦閱讀:
※道家的創始者老子的一生
※我的前半生沒賀涵不要緊,就怕老子碰到的是白光。
※老子心法十訣,終身受益!
※老子其人與《老子》其書
※《老子西升經》
TAG: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