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是南京、也是世界的記憶   錢江晚報

《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南師大教授張連紅——南京大屠殺是南京、也是世界的記憶

本報記者 張苗/整理 本報通訊員 尹炳炎/攝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剛剛發布的消息稱,《世界記憶名錄》新增中國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

  70多年前那場抗日戰爭歷史,鐫刻著中華民族的傷痛和抗爭,其中怎麼也繞不過的話題,就是1937年12月開始的南京大屠殺。

  本期浙江人文大講堂,請到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張連紅來解讀南京大屠殺。

  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為什麼77年後才設立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國設立的第一個國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佔領南京,持續六個星期在南京瘋狂屠殺,焚燒、強姦、搶劫。為什麼經過了77年以後,中國才開始把它設立為國家公祭日?

  事實上,設立國家公祭日的過程,也是對南京大屠殺的一個歷史認識的過程。

  2014年2月27日,全國人大作出決議,南京大屠殺是二戰期間的一個標誌性的暴行,我們悼念的不僅僅是南京的遇難同胞,也包括整個二戰期間被日本屠殺的民眾。

  二戰期間日軍飛機僅僅對紹興的轟炸,就達到105次。其中有一次暴行,強姦紹興婦女就達到1000人以上。

  設立國家公祭日,是以這個為標誌,緬懷悼念所有被日本帝國主義殺害的中國民眾。

  設立公祭日的歷史沿革是這樣的:

  在國民政府時期,曾經把1937年12月13日這一天作為遇難同胞公祭日。

  新中國成立以後,從1994年開始,南京市每年12月13日舉行儀式哀悼死難同胞,包括撞和平鍾,敬獻花圈,廣場聚會等。

  2005年後,幾乎每一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都有提案,要求全國設立公祭日,直到2014年定案。

  定位國家公祭日經過了這麼長時間,其實並不意外。實際上世界其他國家的屠殺慘案國家公祭日,也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推動。

  包括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是紀念納粹屠殺猶太人的,2005年才提交草案然後確定為國際大屠殺日。從1945年到2005年,經過了60年的時間。

  另外,中國對南京大屠殺的研究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猶太奧斯維辛大屠殺的研究,1945年二戰結束以後,以色列還有全球的猶太人就開始不停地研究、探討,經過了這麼長時間,世界才把它公認為紀念日。

  不僅要揭露日軍暴行

  也要關愛受害者

  對大屠殺的反思,首先的意義,是我們對受害者的關注。

  1982年發生了日本教科書事件。日本右翼在教科書里,把侵略中國稱為進入中國,認為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虛構的。

  1982年之前沒有人專門做南京大屠殺研究。由於日本右翼教科書事件,日本右翼開始公開叫囂否定侵略,否定南京大屠殺。在這樣的情況下,南京的民眾紛紛寫信,要求南京市政府,必須要設立一個悼念遇難同胞的場所,希望政府動員學者進行大屠殺資料的收集整理。

  當時的學者最初的研究重點,是批判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殺,從日本暴行的角度研究,很少從受害者的角度去思考,去關愛。我們知道,很多倖存者經歷南京大屠殺這樣慘絕人寰的暴行,心理和身體經歷了怎樣的創傷,但那時候,我們尋找倖存者的目的主要是什麼?是揭露日軍的暴行,證明南京大屠殺的存在。

  而這次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最大的變化就是不僅僅記錄暴行,更多的是要反思我們自身。

  受害者叫什麼名字?年紀多大?家庭情況怎麼樣?以前我們關注很少。這次國家公祭日首次從悼念遇難同胞的角度,關注我們自身,是我們反思的前提。

  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我們對日本右翼進行了二十幾年的反駁、抗議,情況沒有好轉。日本的右翼否定大屠殺,沒有因為我們的抗爭、批駁、聲討有所改變,反而更為猖獗,包括他們的主要領導人安倍,都公開否認二戰期間在中國的暴行。

  這次公祭日有一個很重要的反省自身的內在含義,為什麼?因為我們還不夠強大,這是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我們今天是一個更強大的國家,那麼這種否定侵略的聲音,美化侵略的聲音,不承認暴行的聲音就不會那麼猖獗,所以這次國家公祭日核心就是進行反思。

  南京大屠殺

  不僅僅是南京的記憶

  南京大屠殺期間,有20多萬人經歷了日軍暴行,但是也有人幸運地活下來了。由於各種原因,包括當時西方的傳教士設立安全區,保護這些倖存同胞,當時有23萬人活了下來。

  根據不同的統計方式,我認為目前還活著的有數千人。

  這些人怎麼去關愛?這是很重要的。

  倖存者也是目擊證人,他們能證明南京大屠殺的存在,記錄日軍的暴行,但更重要的,受害者需要我們關愛,我們要幫助他們治療心理疾病,關愛他們的晚年生活。

  今年抗戰勝利70周年,我們看到很多媒體報道抗戰老兵,民政部專門對抗戰老兵發放統一救助資金,很多地方尋訪抗戰老兵,以不同形式表達關注和關愛。

  跟國家公祭日思維轉換類似,更多地進行自我思考,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這次到浙江人文大講堂做講座,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以往民眾認為南京大屠殺僅僅是南京的,理解為一個城市的概念。

  現在我們認識到,南京大屠殺不僅僅是發生在南京的一個悲劇,它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國家的悲劇,由一個地方性的悼念變成一個國家的公祭,由一個區域性的記憶,或者是個人家庭的記憶,上升到民族的記憶,這個意義是非常大的。

評分

  • 1
  • 2
  • 3
  • 4
  • 5
  • 關閉關閉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 |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版權所有 版權聲明 | 關於
    推薦閱讀:

    曹長青:法國左瘋和巴黎大屠殺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
    1983呼倫貝爾盟大屠殺
    林肯時代對印第安人的屠殺
    美議員反對特朗普「穆斯林禁令」:周一夜大屠殺

    TAG:記憶 | 世界 | 南京 | 南京大屠殺 | 屠殺 | 大屠殺 | 錢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