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高效讀書並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讀書是個艱難的過程: 試想一本書要想實現從書店到你腦子裡跨越,它需要經歷重重門檻,其難度不亞於一次兩萬五千里長征! 喜歡一本書你不一定會買,買了不一定會看,看了不一定能夠看得懂, 看懂的不一定能夠記得住…… 看書花了那麼多功夫,讀完還記不住真是崩潰。 我們想花更少的時間,提高書中內容的吸收率,把這些讀書的所得長在自己身上。 嘗試減緩記憶曲線下行的讀書法: 分享如何高效地閱讀一本書,並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 1,看書就是與作者打辯論賽 蔡康永說書不見得是歷史上最聰明的人寫的,卻是歷史上最愛思考的人寫的。 愛思考的作者只是提供一個角度,同樣愛思考的你,如果把作者平等地視為類似《奇葩說》選手那種有趣的辯友,這樣看完一本書的收益率將會猛增。 如果只是順著作者的敘述和思路,只是被動地接受作者的想法和觀點,遺忘率很高。 在看書過程中,內心默架個辯論擂台,遇到作者是「我方辯友」時,加快閱讀速度;遇到他是「對方辯友」時,找相反的論據來駁斥他。 2,過目不忘的人都是記筆記的好手 錢鍾書讀書過目不忘神奇嗎?後來知道,他讀書愛做筆記。 自己做筆記要有自己的方法: 如果是自己的書,邊看邊在上面劃重點、做批註、寫聯想;如果是借來的書,邊看邊在隨讀筆記上字跡凌亂寫著思維導圖、結論推導、金句的關鍵詞和所在頁。 然後分類整理筆記本:比如提升乾貨本(職場、心理、技能)、金句本(軼事、名言、好詞句)等。會結合書上劃的重點或者隨讀筆記,把內容分流,然後沒事就翻翻。 紙面筆記難檢索是硬傷,可精選出筆記精華形成電子筆記,照樣沒事就翻翻。 3,看完全書後對照目錄溫習一遍 看完全書後,翻回到目錄那頁,回想一遍主要內容。 順著目錄,來一次只對自己有交代的摸底考試。 如《高效能家庭的7個習慣》38萬字看了個把星期,說實話看著後面的,忘了前面的。 全書看完回到目錄,按照順序開始梳理:分別是哪7個習慣,這些習慣的重要性,如何相互作用等。會複述一遍給自己聽,有時對照筆記回顧要點,這樣做能加深印象。 4,只有親自應用過的知識才是你的 做個統計,最難忘的內容屬於這3種情況:生活中實踐過並有反饋的內容;寫作時運用過的內容;跟朋友或配偶講過並討論過的內容。所以要經常不擇手段地創造機會,提高書中內容在生活中的出場率。 看完書寫個短篇的讀後感或書評,跟著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參加書友會,借鑒書中的經驗應用到生活中。和曾經相遇過的知識擦肩而過,做足上面這4點書里的內容記不記得已不重要。因為那種感悟和思辨早已內化成身體的一部分了。
推薦閱讀:

十款高效能APP,你值得一試
RIA讀書法,重新定義高效閱讀
我的晨間日記到底都在寫什麼?
如何將考試的最後十到五分鐘高效率利用?
手把手教你寫一封簡潔高效的電子郵件,外企工作必備

TAG:知識 | 自己 | 高效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