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寶寶總擠眉弄眼,警惕抽動障礙

寶寶總擠眉弄眼,警惕抽動障礙

受訪專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主任醫師 常燕群

眨眼、聳鼻、撅嘴、做鬼臉、點頭、聳肩、吸鼻、清嗓子等,莫小看兒童做這些小動作,卻可能是抽動障礙的表現。對於5-10歲的兒童而言,雖然神經疾病不會損傷臟器,但也會因為其他孩子的嘲笑而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

愛擠眉弄眼其實是抽動障礙

在幼兒園裡,仔細觀察,總會發現那麼幾個行為特殊的孩子,總愛擠眉弄眼,好像是在扮鬼臉,但實際上卻是一種不自主的「習慣動作」。

抽動症通常從面部開始,逐漸發展到頭、頸、肩部肌肉,可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抽動,如眨眼、聳鼻、撅嘴、做鬼臉、點頭、聳肩等,也可表現為發聲抽動,如吸鼻、清嗓子等。

愛抽動可能與心理因素有關

從嚴格意義上講,抽動障礙,是指以運動抽動和(或)發聲抽動為特徵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抽動癥狀可因緊張、焦慮、生氣、驚嚇、興奮、疲勞或者玩電腦、看電視時間過長而加重,或在放鬆、情緒穩定的情況下減輕,甚至消失。

引起兒童抽動症的原因,目前考慮跟孕媽媽在孕期曾有過高熱、難產史,或新生兒出生後有窒息或患有高膽紅素血症等病史有關。孩子自身的一些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鼻炎、各型腦炎等,或者是在日後的養育過程中,孩子受到某些精神刺激,如家長過於嚴厲、家庭關係不和、被忽視等,也可誘發抽動症的發生。

不過度關注,不責備很重要

兒童抽動障礙雖然沒有明顯的臟器損害,但是這些動作也會給他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被同學歧視或嘲笑,會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影響孩子日後的社會交往和人際關係。

因此,專家提醒,爸爸媽媽在日常的養育過程中,要注意多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一旦懷疑有上述抽動障礙的表現時,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請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治。

如果孩子確診是抽動障礙,應積極配合醫生。抽動障礙治療前應確定治療的靶癥狀,即對患兒日常生活學習或社交活動影響最大的癥狀,比如點頭、聳肩等,治療原則是藥物治療和心理行為干預並重。此外,家有抽動障礙患兒,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

1.不過度關注,不責備:對於孩子的這種抽動癥狀,家長不必責備孩子,因為越責備,他就感到越緊張,那麼不自主地抽動也就越頻繁了。爸爸媽媽需要做的是不要過度地關注孩子的這些抽動表現。

2.向老師說明孩子的情況,讓同學能多點理解和幫助他,盡量不要因為他的一些抽動表現而責備、嘲笑或歧視他,使他能在和諧的人際關係中消除自卑的心理。

3.鼓勵孩子多點融入集體,避免過分保護或迴避社會交往: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受到歧視,乾脆不去上幼兒園。其實,這種迴避的方式,反而是不利於孩子康復的。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多點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多點跟同齡的小夥伴一起玩耍,並教他學會處理好人際關係。

推薦閱讀:

0~5歲的寶寶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原來如此!
寶寶大運動發展關鍵期,從0歲就開始了,力薦寶寶每月鍛煉指南
胎寶寶發生臍帶纏頸怎麼辦?
再不分房睡就晚了!3招教你搞定難纏寶寶
如何為寶寶起名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