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古典詩詞中的十大樂曲典故
古典詩詞中的十大樂曲典故
仙桃八中胡 波
《陽關》
《陽關》,即《陽關三疊》,琴曲名。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主要歌詞,反覆三次,謂之《陽關三疊》。詩曰:「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中的陽關,是古代通往西城的關塞,在玉門關之南。詩詞中常使用這個典故,作為惜別之辭,抒寫離情別緒。
唐、李商隱《飲席戲贈同舍》: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宋、蘇軾《江城子·孤山竹館送述古》: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紈,且盡一尊、收淚聽《陽關》。漫道帝城天樣遠,天易見,見君難。
《金縷》
唐、杜秋娘《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後有詞牌為「金縷曲」。
詩詞中常用「金縷」作為歌曲的名稱,帶有及時行樂的頹廢情趣,常用在描寫歌台舞榭生活的作品中。
唐、杜牧《杜秋娘》:秋持玉斝醉,與唱《金樓衣》。
宋、王安中《清平樂·和晁倅》:佔取簾疏花密處,把酒聽歌《金縷》。
《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唐時流行的舞曲。一說本婆羅門曲,出自西域。據《唐會要》卷三十三載,開元中西涼節度使楊敬述依曲創聲,介紹入中國。又一說,「開元中,明皇與申天師游月中,見素娥十餘人,皓衣乘白鸞,笑舞於廣寒大桂樹下,樂音嘈雜清麗。明皇歸,制霓裳羽衣風。」(見《異聞録》)。
「霓裳羽衣」多用在詠懷唐明皇史事和寫歌舞、音樂的作品中。變休有「霓裳」。
唐、元稹《法曲》: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號天落。
唐、白居易《琵琶行》:輕擾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梅花落》
《梅花落》,古樂曲名。漢《橫吹曲》有《梅花落》,本笛中曲。南朝鮑照、陳後主等所作樂府中都有此篇。唐有《大梅花》、《小梅花》。
由於《梅花落》為笛曲,故詩詞中使用這個詞語時多和「笛」、「吹」等詞連用,表示春意。變體有「梅」、「梅花」、「梅心」等。
唐、李白《與史中郎飲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宋、秦觀《如夢令》: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
《梁甫吟》
《梁甫吟》,古樂曲名。梁甫,山名,據說在泰山下。張衡《四愁詩》:「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從之梁甫艱。」相傳諸葛亮好為《梁甫吟》。《三國志·諸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古代詩人因羨慕諸葛亮的為人,每以《梁甫吟》喻志;也常用於與諸葛亮事迹有關的懷古詠史作品中。《梁甫吟》亦作《梁父吟》。
唐、李白《梁甫吟》:長嘯《梁甫吟》,何時見陽春?
又,《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去去淚滿襟,舉聲《梁父吟》。青雲當自致,何必求知音。
《玉樹後庭花》
《玉樹後庭花》,樂府吳聲歌曲,其音甚哀。《陳書·後主沈皇后傳》:「後主每引賓客對貴妃等游宴,則使諸貴人及女學士與狎客共贈新詞,互相贈答,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曲詞,被以新聲,……其曲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舊唐書·音樂志》引杜淹對唐太宗語,稱《玉樹後庭花》乃「所謂亡國之音也。」
後來詩人把淫靡之音喻為《玉樹後庭花》,稱為亡國之音,多用在詠史懷古和諷刺帝王醉生夢死等作品中。變體有「玉樹歌」、「後庭花」等。
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唐、李商隱《隋宮》: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古歌曲名。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人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詩詞中常用這個典故稱讚那些不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的高雅的藝術作品,有時則作為對作品高度的讚譽之詞。變體有「陽春」或者「白雪」。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猶來賤奇璞。
唐、岑參《和祠部王員外雪後早朝即事》:聞道仙郎歌《白雪》,由來此曲和人稀。
《廣陵散》
《廣陵散》,古琴曲的名稱。《世說新語·雅量》載:「嵇中散(嵇康曾任中散大夫)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嵇康是三國時魏國的文學家、音樂家。他不滿當時的司馬氏集團而遭殺害。後來「廣陵散」一語成為典故,表示人事凋零,或某種技藝已成絕響,後繼無人。在詠懷嵇康的作品中也常用此典故。變體有「中散彈琴」、「臨命索琴」等。
唐、李頎《琴歌送別》: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指當時的「甘露事變」):顧索素琴應不悔,憶牽黃犬定難追。
《丁都護歌》
《丁都護歌》,樂曲名。《唐書·樂志》:「《丁都護歌》者,晉朱間曲也。」《宋書·樂志》載:「《都護歌》者,彭城內史徐逵之為魯軌所殺,宋高祖(指劉裕)使府內直督護丁旿收殮殯埋之。逵之妻,高祖長女也,呼旿至閣下,自問殮送之事。每問輒嘆息曰:『丁都護!』其聲哀切,後人因其聲,廣其曲焉。」
「丁都護(歌)」在唐、宋詩詞中已漸漸成為典故,失去樂曲名稱的本來意義。在詩詞中用來描寫戎馬生活。抒發行役勞苦,表達思婦的感情。有的則將丁都護比擬為英雄。這就要依據主題及上下文來理解其含義。變體有「丁都護」、「都護歌」等。
唐、李白《丁都護歌》: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寫縴夫勞役之苦)
唐、李賀《浩歌》:不須浪飲丁都護,世上英雄本無主。(以「丁都護」比喻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
《白頭吟》
《白頭吟》,古樂府曲名,相傳漢司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所作。《西京雜記》卷三:「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玉台新詠》將《白頭吟》列為古樂府:「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日溝水頭。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淒淒復淒淒,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嫋嫋,魚尾何蓰蓰。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白頭吟》是否為卓文君作,尚屬疑問。此後,一些詩人都寫過以《白頭吟》為題的樂府。
詩詞中常用《白頭吟》故事來表示夫妻感情的變化,或用《白頭吟》為題,藉以抒發自己的感情。
唐、李白《白頭吟》:相如作賦得黃金,丈夫好新多異心,一朝將聘茂陵女,文君因贈《白頭吟》。
唐、杜牧《為人題贈》:文園終病渴,休詠《白頭吟》?
分享:
推薦閱讀:
※做學問的三種境界
※【古詩詞知識】【古典詩詞概述】
※鑒賞古典詩詞的語言
※華麗地凋零,日本歷史人物的辭世之句
※【文藝苑】古體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