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當代我們推廣什麼樣的儒家思想
導讀提示:3月31日至4月1日,第八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完成了各項活動,在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圓滿閉幕。在為期兩天的論壇中,傅佩榮、周孝正、劉余莉、張頤武、彭光謙、馬役軍等嘉賓先後登台作了精彩演講,圍繞「我們的價值觀」這一主題闡釋黃帝文化。
被譽為拜祖大典「靈魂工程」的黃帝文化國際論壇,作為華人專家學者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高端平台,使得更多的人理解了拜祖的真正意義,理解了黃帝文化的精神實質,領會到黃帝文化對當代中國人的作用,為黃帝文化宣傳、普及、推廣做出了巨大而突出的貢獻。
傅佩榮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主要著作《哲學與人生》《論語解讀》《莊子解讀》等。第三屆、四屆、五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主講人。
3月31日,第八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在河南省新鄭市開壇。本屆論壇以「我們的價值觀」為主題,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國先秦史學會、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新鄭市人民政府、河南省黃帝故里文化研究會承辦。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傅佩榮作了題為《儒家思想的當代價值》的主題演講。
以下是傅佩榮教授的演講實錄:
傅佩榮:我深感榮幸,在這個重要的場合給各位報告我學習的心得,我們要問我們推廣的是什麼樣的儒家思想?因為儒家思想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有各種複雜的過程。儒家從孔子開始,孔子是偉大的人物,這一點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在西方的學者看來,他把人類文化的發展,在公元前八百到二百年前,他說這是文化的軸心時代,像在希臘的蘇格拉底,西亞的釋迦牟尼,還有在中國的孔子、老子這些人,這些人有什麼特色呢?他們首先把個人價值加以肯定,每一個人都有他內在的生命價值,應該從自己內在展現出來,表現在文化的軸心時代,但是我們講到中國的時代,就是春秋戰國時代,我們作為儒家思想的代表,是不是具有可比性呢?你要看一種哲學的立場,看它的核心觀念是什麼?以儒家來說我們看到人性和天,這兩個核心的觀念。對孔子來說,他看人性怎麼看?一句話就夠了,我們都知道人這個字就是仁義的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觀念,他說你要學習仁,那仁離我們很遠嗎?知道我願意學仁立刻就可以學到,這是你本身可以做到的事情,只要你願意,就立刻可以做到,不是別人要求我,而是我自己內在本身就可以做到的。做到之後我人格的尊嚴、價值就得到肯定的,這是一個儒家基本的立場,我年輕的時候學儒家,念論語,一句話,就覺得孔子了不起,我們知道孔子在魯國做官做了五年,有人說馬廄失火了,他就問一句話,有人受傷了嗎?孔子來說的話,只要是人,都是平等的,所以孔子最主要的格言,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們知道孔子是551年到479年,那是不得了的事情,他能打破時代的限制,看到人性的價值,而在古代的社會,馬非常貴重,一個貴族,你問他有多少資產,他告訴你我家有幾匹馬,但是孔子說再貴重的馬,也不能跟人相提並論,不能盲目的是人都很偉大,而是說人可以成功他的偉大,他身為一個人有這個責任。接著一百多年之後出現孟子,我們有時候覺得孔子的話太簡短了,因為論語這本書不是孔子寫的,也不是孔子的弟子寫的,她們的學者而寫的。到了孟子,他就可以自己發揮他的思想,寫他的著作孟子離孔子一百多年,但是他對孔子學習的特別到位,他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你說我不好意思了,孟子說那你就變成人了。對人基本上是一個問題,讓我跟別人關係基本可以和諧,我坐著老太太站著不和諧,這就是儒家的思想,每個人都有惻隱之心。這是儒家對人性基本的看法,那麼對今天,我們學儒家孔子五十而知天命。
如果你對天命不了解,你光追求表面的和諧,那不行,表面的和諧不重要,是尊重每一個動態的和諧,這才是儒家的思想,那麼你怎麼樣才能做到呢?所以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代表一種使命感。對孟子來說的話,他也一樣,天如果要讓你成為主要的人,給你重大的任務,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讓你從一個平凡人變成不平凡的人,你才能擔任國家的大任。所以,真正的孔孟思想對人性肯定真誠,由內而發的力量,所以孔子有兩次差一點被殺。都是把天當做自己最後的靠山。但是很抱歉,孟子之後又有一個學者,叫做荀子,荀子怎麼看人性?荀子說叫做人性惡,他明明知道孟子說性善,荀子就要說性惡,孟子是由內而發把人性說出來,如果你沒有受到教育,發展出來的結果,一定是天下大亂。所以,荀子說性惡,他有他的道理,但是不是儒家。孔子講天命,孟子也說天跟人使命,但是荀子說天就是自然界,你說遵從天還不如好好了解它。
李斯是秦始皇的宰相,都出自於荀子的門下,所以在戊戌變法的時候,他說二千年學秦執政學,兩千多年德政治都是秦始皇的政治,為什麼?帝王專制。這是我們要的儒家嗎?但是後面的發展恐怕很複雜,今天所有人學儒家的時候都是念朱熹,這是我們接著要說的,今天談儒家要面對三種挑戰。
如何超越兩千多年帝王專制對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常扭曲,第一個是三綱五常,從董仲舒開始提出這樣的觀念,到東漢正式確立三綱五常,從此以後,將近兩千年,所有中國人認為三綱五常是儒家的思想,三綱五常是天經地義,錯了,你會發現孔子思想不談三綱,只談一綱,父為子綱,其他的綱都不是必要的,有人問孔子說,你為什麼不出來從政呢?孔子說什麼,他說有一句話孝不為孝,友愛兄弟,把這個推出來就是從政,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家裡孝不為孝,友愛兄弟,至於你是不是從政,那是別的問題,為什麼?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都不是做官的,都是老百姓,請問君為臣綱是講給誰聽呢?比如說我今天不想做這個工作,我把老百姓開除了,我自己創業了。
第二個是夫為妻綱,這個也是有問題的,這是一個男性的時代,古代的女子有七出的條例,包括你沒有侍奉好公婆,沒有生兒子,你說這麼多情況,太過分了?沒辦法。如果說離婚之後怎麼樣?武則天當皇帝,孫子好幾個,你說誰是誰的綱,在孟子裡面,他推崇墨子的學者,說叫二本,把別人的父母當成自己的父母,真正的儒家只對自己的父母孝順,墨家講兼愛,剛剛提到了兼愛,要同時同等的方式愛每一個人,很好的理想,你做不到,假設你今天坐車,到下一站兩個老太太上車,一個是你的母親,一個是陌生的老太太,我這個座位讓給誰?猜拳。所以墨家不講人情,儒家講人情才能長久。所以講儒家的思想,今天講三綱五常,三綱並非儒家思想。舉例來說孟子說過的,民為貴,社稷次之。
孟子說過,國君把大臣做作手腳,大臣把國君當做肚子來保護,國君把大臣當做草來踐踏,大臣就把國君當做仇人來痛恨,所有以後不談三綱,只談一綱,今天的黃帝的論壇,黃帝是我們共同的祖先,中國人不是講究血緣,而是講話道德文化。五常是仁義禮智信,這五個放在一起有一個問題,這也是漢代的思想,漢代講究天人感應,因為它講究五行,事實上只有四個是孟子說的,仁義禮智,你把信加上就有問題,什麼問題?
我們知道一部電影,就是周潤發演的《孔子》,我看了兩遍,我看了很難過,他說過兩次同一句話,他說言必信行必果,居然導演、編劇讓他大聲說出來,真是讓人覺得慚愧,我把這句話的出處給各位介紹一下。孔子說最好的念書人有羞恥心,替國君辦事,到任何地方去都把事情做好,要有自我的修養。子貢問,什麼是第二等的?第三等呢?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什麼意思呢?孔子說人一定要守信,說話一定要有結果,為什麼?到孟子才把答案說出來,他說大人,言不必行,行不必果。他說德行完備的大人不必守信。我開始也不了解,後來想通了,什麼叫守信用?過去答應的事情今天要做到,今天答應的事情將來要做到。這時間落差裡面可能出狀況,我經常舉這個例子,我今天買了一把獵槍,準備打獵,你是我的好朋友,你說下個月把我的槍借給我,我也要打獵,但是你這一個月之內你有憂鬱症,你說下個月把槍借給他嗎?結果他自殺了,所以真正的儒家隨時注意到變化,他講仁愛,更講究需要有智慧,你如果沒有智慧,愛一個人會害了他,這是儒家思想為什麼精彩的地方,也是困難的地方。所以我們講五常的時候,不能把仁義禮智跟信放在一起,這是漢朝學者的說法。
第三個挑戰是什麼呢?你要設法化解宋朝以來儒家學者對佛教和道家的不合理的批判,什麼叫科舉制度?考試才能選舉人才,朱熹是南宋末年的學者,到元朝時,元皇慶二年1313年,離現在正好701年,元朝下令科舉考試以朱熹的書作為文本,從此以後所學的儒家都是朱熹的註解,這下問題就麻煩了,我們今天沒有學到孔孟,我們學到朱熹的思想。朱熹一向認為人性本善,我們今天念的三字經,就是南宋末年學者編的三字經,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第一句朱熹說的,第二句孔子說的,憑什麼朱熹放第一句,在《論語》的紀事篇,說君子有三戒。這是孔子的話,什麼是血氣,你只要活著就有身體,請你小心謹慎,孔子算是客氣的,把人身體分三個階段,有些人第一個階段就具備三個毛病,誰呢?孟子的時代,齊國的國君齊宣王,他跟孟子說,寡人有疾,寡人有病,他說寡人有三個毛病,第一個寡人好色,第二個寡人好鬥,第二個寡人好賭。但是孟子是一個很好的老師,他沒有怪他,他說讓他體恤百姓著想。你身為國君,你要有大勇。孟子說你喜歡發財嗎?孟子說的真好,老百姓統統都想發財,你就好了。有人說,孟子不是說過性善嗎?孟子說的性善什麼意思?他說人們吃飽了,穿暖了,生活很悠哉,而沒有受教育,就接近禽獸。朱熹說人性本善不是孔孟思想,為什麼?孔子的偉大不是在於它是天生的聖人,而是從平凡走向不平凡,朱熹是兩個重點的都沒有掌握。這樣一種儒家思想,到後面對佛教對道家的批判非常嚴峻。
他們怎麼批判佛教呢?一句話,吾如本天,我們儒家是以天為本,佛教是以心為本,講覺悟。但是後面麻煩來了,你真的為這些學者說什麼是天,他給你三個字,天就是禮,人性是什麼?性即是禮。他說在萬物開頭叫做天,到人的心叫做信,我的心是人性的核心所在,到明朝無心王陽明就說了,心即禮。很多學者沒有認真看過佛教的書,程頤說的,他的學者說,我們的老師說,很多人不看佛理,不看佛經就隨便批評,這是不對的,做學問要講道理。接著宋朝學者到明朝,為道家完全是誤會,為什麼我說是誤會?
第一個例子,我們剛才提到程頤,他有個哥哥叫程顥,這是有名的兩兄弟,程顥說,在莊子書裡面,提到一個修養。身如槁木,心如死灰,活著就要有行動。莊子贊同這樣德修養,你把身體的各種慾望化解掉,你把內心各種複雜的念頭都化解,好像死灰一樣,然後生命才開始,這是精神。精神怎麼來的?精神生於道,所以是道家。什麼叫道?萬物的來源是道,一旦悟道之後,就是四個字,一望平等,這麼好的道家思想,在程顥眼裡就是死人。程頤就說了,佛教還是比較高明的,他說莊子像什麼?好些人像剛剛睡醒的。所以今天如果談儒家,你要記得宋朝、明朝對於道家、佛家批判很多不公平。今天談儒家,你要面對西方的人對你毫無理性的要求,所有的西方文化進來之後給你互動的時候,要求你把所有的話說清楚,你不能講一句話不合理的。我在這裡想起來,1980我到美國念書,到耶魯大學,第一個星期拜訪神學的教授。我說你是基督徒,我給他說,我們中國人講人性本善,比較積極,比較好,你們外國人有原罪,我是信儒家的,我顯然比較高尚,他也不懂儒家,他說如果中國人相信人性本善,他會做壞事嗎?這也是有的。他說如果性本善的話,惡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為什麼有人沒想到呢。你如問朱熹、王陽明說人性分兩半,人慾不好,就不算,一個是天地和人性。所以宋明學者講的去人慾,存天理,就是去人慾、存天理,這是什麼思想?所以我當時很尷尬。我說我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問你,如果你是基督徒,你說人生下來就有原罪,西方人會做好人嗎?如果人有原罪的話?善從哪裡來?他要說上帝,那我不是輸的很徹底嗎?當我離開他的時候,身為中國人,他說一句話就把你問到,你說人性本善,中國人有人性,全世界人都有人性,都是善的嗎?這是我們面對的挑戰。這個時候我們進一步看看儒家思想的專機何在?
第一個要以和平的思維跟人溝通,善惡不是天生的,我舉一個例子,你回去查一查,孟子書裡面所說的善都指行為,如果善是行為的話,怎麼可能生下來具備呢?任何善的行為的前提都是均等的,比如說自由,可能為善,也可以為惡的。我們講的人性向善,這就對了,一個人可以真誠,也可以不真誠,要求自己行善,我不真誠的話,我就計較。比如說車上,上來一個老太太,我就考慮讓誰坐,我雖然60幾歲了,我不會跟年輕人計較,表面上我給他一個座位,實際上我得到一個機會,我是一個真正的人。善就是我跟別人之間,適當關心就是善,我見到鄰居適當關心就是友愛,我見到領導適當關心就是把事做好,每一個之間都有適當關心。所以我們講和諧,是這樣的和諧,因為了解到我跟別人的關係,就要做人性向善。
儒家真的有一套價值觀,分為三個階層,第一個叫做自我中心,每一個人生下來,中國人外國人都一樣,沒有受過教育,就是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有什麼特色?第一個遵循自我的生存;第二個只顧自己的發展,這是自我衷心的人生觀,顯然是不夠好的,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第二個是人我互動,它裡面有兩種價值,第一個是禮儀與法治。孔子說我的志向就是我的車,我的馬,我的衣服和棉袍跟朋友一起用,說實在的,你有沒有像子路這樣的朋友?很難遇到。我會說你用完了再還給我,我也做不到子路,子路了不起,但是還不夠好,因為他只對朋友好,哪一個人不對朋友好?所以子路不夠好,外國人不懂儒家,他也對朋友好。誰更傑出呢?宴樂,我也不要把勞苦的事兒推給別人,這些有點要發揚,勞苦的事兒我來做,這個時候的境界到達無私,沒有私心,不管是不是朋友,只要有需要我就幫忙,這顯然遠遠超過了子路。再一步是孔子了,子路問老師,我們想聽聽你的志向,說實話,孔子這個老師在古代很有特色,古代的老師很少有自己說話,學生跟老師相處就像敲鐘一樣,當老師的很怕學生問你有什麼志向。我在教書的時候,有一次學生問,老師你有什麼志向?我聽了嚇一跳,今天這個時代,老師是一個職業,你還問我什麼志向?這個很難說,我說這個問題很好,我們下去以後再討論。
我們中國人一定要記得孔子的志向是什麼,我們今天講價值觀,儒家的價值觀是集高明,道中庸。孔子說我的志向就是讓老年人都得到安養,所有朋友都互相信賴,讓老年人都得到照顧,這是天下大同的思想。你越照顧弱者,你越文明。在公元前六世紀,都有老子這樣的思想家,中國人爭光啊。全世界的人通過翻譯,去讀論語,念到孔子的志向沒有不佩服的,他一個人要讓天下老年人都得到安養,沒有人做得到,但是不要忘記,志向的存在是給你方向的,你沒有方向,人生無路可走,這是儒家給我們最大的啟發。孔子的志向不是一個人的志向,這是儒家每一個人的志向。孔子認為人有人性,跟動物不一樣,這種人性是什麼?是向善,你真誠的話,就有力量由內而發,讓你主動做到善,別人是誰,天下人都是別人,只要我有一點點能力,我有要替別人服務,這是儒家的思想。孔子的志向不是他一個人的志向,是他告訴我們你只要是人,就有這樣的志向,只是我們的能力不夠,力量不夠,所以從照顧自己家人開始,慢慢到親戚朋友,到國家人,到天下。
所以儒家的思想談到價值觀的時候,分三個層次。首先一個人生下來叫做自我中心,兩種價值,生存與發展。追求個人的富貴,但是你到第二步的時候,人我互動,這是兩種價值。第一個守法而重禮,到第三層超越自我,所有宗教都是從超越自我開始,而儒家也是一樣的,它有超越自我的層次。第一個是無私,第二是止於至善。今年如果學儒家,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把儒家的思想,真正回到孔孟裡面。因為如果你忽略這點的話,可能受荀子的影響。我在說一遍,在歷史上第一個把孟子的性善痛加批判是誰?就是荀子。他把孟子的性善故意說成性本善,為什麼需要禮儀跟法律,荀子提到孟子的名字,直接說孟子曰性善,非也。為什麼需要教育?孔子孟子都強調教育,他們說的都不是人性本善,都是向善。一般人處在中間,人我互動,重視禮儀,同時追求有情有義,這還不夠,做到無私,做到至善,如果這樣的價值觀受到理解和實踐,儒家的思想不僅對中國,對全人類都是一個無限可貴的的資產。
我的報告在這裡先告一個段落,請各位多指教!謝謝!
推薦閱讀:
※高「貴」的中國當代油畫系列——岳敏君
※當代中國社會政治價值觀現狀
※高松出眾木,伴我向天涯出自當代名家畫筆下的「松」圖,請欣賞
※聶錦芳 | 當代中國主要的哲學思潮及其社會效應
※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