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佛是可有可無的事情嗎?

學佛是可由可無的事情嗎?

文/大象

1

很多人可能會考慮:我到底要不要學佛呢?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原因可能很多:或者是擔心家人朋友的誤解,或者是擔心耗費精力,時間可能會影響生活和工作,或者是想明確地知道學佛到底能得到什麼,等等。

如果基於這樣的層面和角度來考慮的話,那麼佛法確實是可學可不學的。可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學佛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你沒有學佛或者還在猶豫,只是善根和因緣還沒有具足,就算現在不學,以後總是要學的,這個以後可能是今生也可能是未來的某一世。

2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學佛的目的是什麼,佛法要達到的根本目標只有兩個:

一個是斷除煩惱,一個是證悟實相。

所謂的斷除煩惱,就是指消除貪嗔痴等給自己帶來苦的感受,這最終要靠斷除對「人我」的執著;所謂的證悟實相,就是要搞明白這個宇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所認識的這個世界背後的真相是什麼?所以簡而言之,斷除煩惱就是「消業」,用現在的話說是人生觀方面的終極追求,證悟實相就是「斷惑」,是在世界觀方面的不斷探究。

可能有人會說,這兩個方面跟我有啥關係,我能一輩子有吃有穿快快樂樂就行了,管那麼遠幹嘛?可是我們別忘了,你所謂的有吃有穿快快樂樂是什麼呢?是可有可無的嗎?不是的,因為這是你的本性需求,你餓了就不得不吃,冷了就不得不取暖,這是生理方面的基本需求,就如儒家所說的「食、色性也」,你希望快快樂樂這是心理方面的基本需求,這樣的基本需求是一種必然的存在,你沒法迴避。

那麼再進一步呢,人不僅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基本需求,還有精神層面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學佛的兩個目的:

每個人都由於業力而存在煩惱和苦,那麼你就必然希望斷除煩惱和苦;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明白、不知道的東西,那麼你就必然會不斷的去探索真理。

這兩個方面也是每個人都不可迴避的需求,雖然這種需求屬於較高的層面,在你的生理和心理基本需求沒有滿足的時候,可能不會去關注,但是它畢竟是存在的,而且是一種必然的存在,你早晚總要面對它,而且只有這兩個精神思想方面的基本需求解決了,才能真正徹底解決你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問題。

3

我們學佛的人經常聽到一句話,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這個「佛性」怎麼理解呢?

有人說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佛,這種說法似乎有點麻煩,既然本來都是佛咋又輪迴成凡夫了呢?有人說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這個說法好像有點道理了,但是為什麼一切眾生都有「可能性」呢?

就是因為眾生都有前面所說的必然存在的基本需求,覺得苦就必然要搞明白為什麼苦,想辦法消除苦的根源,覺得有疑惑就必然要不斷探索宇宙的真相或者說真理,這種反省和反思是眾生的本性,而這種本性才是所謂的「佛性」,或者叫「覺性」。

佛者覺也,所謂的佛性其實就是這樣一種覺悟的本性,而不是簡單的理解為成佛的「可能性」,因為只是「可能性」的話,按照世間邏輯有「可能」,相對的就有「不可能」。

可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本性,有這樣的需求。而佛法恰恰是符合這個需求而產生的,所以對於每個人而言,學佛就是一種必然的事情,當你開始考慮自己要不要學佛的時候,其實已經是善根因緣開始顯發了,你的想法或許會有反覆,你的過程或許會有波折,但是這種必然性會讓你一直走下去的。

4

或許有人會說,就算這兩個方面是必然的根本需求,是本性,但是我為什麼一定要學佛呢?我學世間的善法,學儒家學程朱陸王,或者學世間的哲學、科學,不也一樣可以在這兩個方面進步嗎?

那麼這就牽扯到另外一個問題了:一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比較,你會明白佛法是最徹底最究竟的;二來呢,如果你真的是以斷煩惱、求真理為目的修學世間善法,那麼這些世間善法可以納入廣義的佛法範疇,就像古代契嵩大師等人,也是處於這個立場倡導三教合流。

關於兩個方面的內容呢,佛法中說的很詳細:眾生在人生觀問題上感覺到的苦,是由「業」所感的,而「業」的根源是因為執著有個「我」存在,這叫「我執」,或者叫煩惱障,聲聞乘的教法主要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講四諦,讓你明白苦是必然存在的,你也必然需要尋找苦的根源和消除苦的途徑,講十二因緣,讓你明白生死輪迴是怎樣一個過程,講八正道和三十七道品,讓你知道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

眾生在世界觀方面感覺到總有不明白的事情,這是所謂的「惑」,或者叫所知障,根源是因為你執著於一切法都是真實存在的,這叫「法執」,大乘佛法要給你解決這個問題,所以給你講中觀讓你認識到諸法空無自性,給你講唯識讓你明白諸法是虛妄分別出來的。

通過這樣的學習和修行之後,你的「我執」和「煩惱障」斷掉了,你就真正的斷除了煩惱,不再生死輪迴,進入阿羅漢的涅槃境界;你的「法執」和「所知障」斷掉了,你就真正明白了真理和實相,親證真如,成佛了。

經論中對於佛法的學習和修行闡述的非常明白,無論是目標還是次第都很清楚,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明白了最終的目標,還得從最基礎的地方做起,如果你能夠認識到學佛是必然的這件事情,那就應該儘早的皈依,儘力的去聞思修,在戒定慧上不斷深入,這樣才能朝著最終的目標不斷的進步。


推薦閱讀:

信願法師:本願念佛無顛倒事(六)--學佛網
凈土法門: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27集--學佛網
惟覺長老:學佛的人為什麼要吃素
學佛相關文章
印廣法師:《過五關斬六將證菩提》--學佛網

TAG:事情 | 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