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曲阜,許您一場《羋月傳》里的周制婚禮!
跨年大戲《羋月傳》掀起新一輪收視狂潮,跌宕起伏的劇情讓人慾罷不能,昨日更有三位公主同時嫁人,婚嫁場面空前壯觀,古典大氣、美輪美奐周制婚禮讓人過目難忘。
電視劇《羋月傳》體現的主要是正婚禮,即新娘被接到男方家以後所舉行的正式儀式。一般來說,新房設在新郎的寢室,贊禮者為新人安排好了新婚第一餐的饌席,主要有沃盥、同牢合巹和餕余設袵等幾項流程。
沃盥:指新人入席前的潔手潔面。周制沃盥禮節是用匜和洗配套使用。
匜音同儀,是中國先秦禮器之一,用於沃盥之禮,為客人洗手所用。周代沃盥之禮所用水器由盤、盉組合變為盤、匜組合。
同牢:指新婚夫婦共食同一牲畜之肉。古人食俗有些類似今天的分餐制,各種食物每人一份。所以,新郎、新娘的席前,主食黍和稷,以及調味用的醬、菹(腌制的冬葵菜)、醢(螺醬)、湆(肉湯)都是各有一份。
牢,牲。《禮記·昏義》:「婦至,婿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巹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漢書·王莽傳》:「進所征天下淑女杜陵史氏女為皇后,莽親迎於前殿兩階間,成同牢之禮於上西堂。」
黍是漢族最早耕作的植物之一。《說文》按:今北方謂之黃米。亦稱「稷」、「糜子」 ,專指一種子實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broomcorn millet)。其子實煮熟後有粘性,可以釀酒、做糕等。
貴族婚禮可能有些特殊,魚俎、豚俎、臘(風乾的全兔)俎僅有單獨的一份,放在兩人的飯菜之間,供新郎、新娘一起食用,這一安排稱為"共牢而食","牢"指俎或者俎里的食物。
中國制醬和食醬的歷史悠久,當時的醬叫「醢」,《周禮》記載「百醢」,可見當時制食醬品的發達。
合巹:是指交杯而飲了。注意——是交杯,只是交換杯子而已,並非我們今天所說的那種挽著胳膊喝的「交擘酒」。
合巹本意指破瓠(瓜)為二,合之則成一器。剖分為二,分別盛酒。最初合巹用匏瓜,匏是苦的,用來盛酒必是苦酒。匏既分為二,象徵夫婦由婚禮將兩人合為一,同甘共苦(《禮記》載:"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
在晉和唐宋文獻中,都有關於「合巹杯」的記載,而且認為用合巹杯喝交杯酒是婚禮上的重要禮儀。
"合巹而飲"之後,食禮也就禮畢了
作為周公封地和儒家文化發源地的曲阜,一直致力於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全面發掘復興的周制婚禮成為以古典主義為主要特徵的當代新興、時尚的曲阜婚禮形態。以周禮為藍本,典雅、尊貴、莊敬,成為真正體現華夏經典文化傳統的民族婚禮。
周制婚禮是華夏婚禮的原型,承啟上古至夏商,集成於禮樂開國的西周,發揚於君子風範的春秋戰國,穩定於華夏諸族最終形成漢民族的秦漢,在漫漫歲月里成為華夏婚禮的藍本。
武王滅商,將胞弟、宰輔周公旦封於曲阜,立國為「魯」。周公制禮作樂,業績卓著,成王賜予魯國大批典章文物。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周禮盡在魯矣!
《孔子家語·大婚解》:「古之政愛人為大,所以治.愛人禮為大,所以治.禮,敬為大.敬之至矣,大婚為大.」
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西周滅商後,周公旦「制禮作樂 」,冊封天下諸侯,宣布各種典章制度。其中包含完整的華夏傳統婚禮禮儀,《儀禮》中有詳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為「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公元前533年,孔子十九歲,經過六禮文定,依周禮在魯國曲阜迎娶了新娘亓官氏。六禮婚制從此為華夏傳統婚禮的模板,流傳至今。
今年11月,首屆國際漢式集體婚禮在曲阜舉辦,近百對夫妻在孔子故里喜結良緣,留下了一段最具中國風的美好回憶。目前,曲阜孔子杏壇文旅集團、孔子六藝城、大邦文化禮儀、香格里拉、杏壇賓館均可以舉辦各種規模的傳統婚禮。
愛她,就來曲阜吧!共赴一場屬於咱們中國人的周制婚禮!
(部分圖文來自網路)
更多旅遊資訊,請長按以下二維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