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與訓練(二)
06-16
一、詞句推用法一則材料,總有一些揭示材料內涵本質的重點詞句。如果閱讀所供材料時,不分主次,不辨輕重,立意就會失之準確。因此,平時應善於抓住材料中的一些關鍵詞句進行反覆推敲,理解蘊意,從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例1】 閱讀下面一則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高爾基《花——致M·A·彼什柯夫》:「要是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給人們的都只是美好的東西——鮮花、思想、對你的非常好的回憶——那你的生活會是輕鬆和愉快的。那時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這種感覺會使你成為一個心靈豐富的人。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解析】 這是高爾基寫給兒子的一封信。信中的關鍵句是「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寫作時抓住這一關鍵句就可以提煉觀點為「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擬題時可用「奉獻與索取」「『給』比「拿』愉快「等。 二、因果推溯法凡事有因.無因不成果,有後果則必有前因。因與果的聯繫,構成了事物的發展變化。閱讀具有因果關係的材料,應立足於材料所述以「果」一去溯求、推導事物的「因」,然後擇其一因以立論,這樣能保證寫作不致於南轅北轍、高題萬里。 【例2】 根據下列材料,聯繫實際,寫一篇議論文。 一條淡水用盡的船行駛到亞馬遜河的入海處,為乾渴所苦的船員打旗語要求附近的船救濟他們一點淡水。鄰船把旗語打過來:淡水就在你們的腳下。起初不信,以為鄰船見死不救,故意作弄。等不得已,汲取海水一試。才發現這個海域的水果然是淡的,完全可供飲用。 【解析】 這則材料所述事情的「果」是亞馬遜河入海處海域的水果然是淡的,可供飲用。據此「果」議「因」,是因為人們根據自己的所謂「經驗」,認為海水總是鹹的,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通過嘗試才知此處海域的海水的確可供飲用。根據因果的推溯,我們可以從材料中提煉出這樣的觀點:「不要為老經驗所束縛,任何事情都要勇於嘗試。」 三、寓意揭示法對於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話、漫畫等,若僅在字面上或畫面上斟酌,不一定能抓得准中心。這時,必須透過材料的表象,才能挖掘其內涵,進而對寓意掌表看法,確立論點。 【例3】 閱讀下面寓言,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議論文。 驢子馱鹽渡河,它滑了一下,跌進水裡,鹽溶化了,它站起來時輕了許多。這件事使它很高興。又有一天,它馱了海綿走到河邊,故意一滑,跌進水裡,那海綿吸了水,驢子站不起來,終於淹死了。 【解析】 寓言一般是通過擬人化手法,賦予物體以生命.並抓住它們的某些特點來比喻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從中離奇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切應從實際出發,情況變化了,我們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應隨之變化,如果墨守成規,或盲目套用,必將招致失敗。寫作時要透過驢於馱鹽和海綿的表象,把握寓意並取其寓意作為文章的論點。 四、優選劣汰法有些材料思想內涵豐富,往往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由此得出若干不同的觀點。這就需要通過反覆推敲、比較,想一想從哪個角度概括出來的道理最能體現整個材料的精神,富有現實意義。能避免人云亦云、老調重彈,而且也是自己體會、感受最深的。這樣的立意才最有時代感,而又深刻新穎。 【例4】 閱讀下面的材料,提煉觀點,目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20世紀80年代,法國一批年輕的數學家,組成布爾巴基學派,他們思想活躍,經常在一起展開爭論,有時爭得面紅耳赤,毫不相讓;有時幾個人同時大喊大叫,以致局外人以為是「瘋子」集會。就是這批年輕人,寫下了洋洋大觀的三十幾卷(數學原本),對當代數學的許多領域,都做出了創造性的貢獻。 【解析】 以這則材料作為論據,提煉出以下觀點: 1、在真理面前決不讓步; 2、思想活躍,才能創新; 3、爭論出智慧。通過比較 ①沒有抓住材料的「神」,離材料太遠, ②是可以的, ③是最佳觀點。 五、同異析求法對於組合性材料作文,應該通過對每則材料的同異析來,確立文章的最佳觀點。如果提供的組合性材料內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質的內容,提煉出一個論點;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間內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遠,那麼應屏棄相異的面,尋找交叉、重合的點,在互為因果、互為補充或相互對立的比較中概括出一個論點。這樣才不致於 被似是而非的表面現象所迷惑。 【例5】 根據下面兩則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繫實際,寫一篇議論文。 【材料1】 某雜誌社作調查:「你對同學最讚賞的品質是什麼?」調查結果,排在第一位的是「樂於助人」。 【材料2】 某單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記名問卷調查:「你如果遇上別人碰上麻煩事會怎樣對待?」回答「悄悄走開」的人不少。 【解析】 這是1997年全國高考作文題。作為組合性材料,寫作時要作同異祈求。第一則材料讚賞別人的「助人為樂」,第二則材料表現自己的不「助人為樂」。兩則材料在為人處事的關係上統一起來,文章可以立論為「欣賞別人,也要看重自己」,因為「你不是旁觀者」。 六、聯想引申法如果提供的是一則帶有某種象徵義或比喻義的材料,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廣開思路,先對提供的材料進行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徑的聯想思考,進而引申出較多與材料有內在聯繫的正確而合理的論點來,然後進行比較辨析,根據論點的新穎與否,與所供材料的密切程度,有無針對性,自己駕馭論點的能力,認識的深淺等因素進行篩選,最後確定自己的最佳論點。 【例6】 閱讀下面一則材料,聯繫實際,自選角度,寫一篇議論文。 常言道:「春雨滋潤禾苗壯。」春天雨水充足,田野里禾苗長勢盎然。但與此同時,雜草也競相生長,與禾苗爭奪水分和養料。 【解析】 把握材料中雨、苗、草三者之間的辯證關係,領會材料內涵:沒有雨,則草苗俱亡,有雨則草苗俱長,不能因為苗草俱長就抱怨春雨。據此聯繫實際,從自然現象談及社會現象,以「雨一苗一草」類比「政策一成就一問題」,論及正確處理三者關係,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能對「問題」聽之任之,這樣,文章立論就新穎、深刻。 七、句意闡釋法有時提供的材料是一則或一組名言、警句,它們絕大多數可以直接作為論點。或者提供的材料中某個句子蘊含深刻的哲理,也可以用作寫作的論題或論點。對於這一類材料,寫作時要把握其真正的內涵,通過精細剖析,然後再概括出一個能夠準確揭示這種內涵的論點來。 【例7】 閱讀下面材料,針對現實,寫一篇思想評論。 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春,獨居一室而庭院齷齪不堪。他父親的朋友薛勤見狀批評說:「孺子何不洒掃以待賓?」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針鋒相對反問:「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解析】 材料的文眼在「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句。這句話蘊含的語意是十分明白的,轉換成一個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不會幹小事的是幹不了大事的」,「大事是從小事做起的」。 八、反面立意法為了使自己論證的中心新鮮獨特,卓然不群,有些供料作文的論題可以另闢蹊徑,反原材料的中心立意。「東施效顰」的寓言故事,一般寫法就是透視這則材料的寓意,根據寓意定出文章的論點:不顧自身的條件生硬地模仿別人要遭人恥笑。又如「濫竿充數」這一則寓言故事,實際上是讓你論一論真才實學的重要性。但按反面立意法,前者未嘗不可讚揚敢於效顰西施、虛心好學的東施,後者未嘗不可提倡向知羞恥、懂榮辱、有自知之明的南郭先生學習。當然,反面立意法具體運用起來,應當謹慎行事,否則,為標新立異而標新立異,結果容易適得其反,也許會「越軌」。這裡的關鍵問題在於你的反面立意有沒有現實基礎。 課後自測 【例1】 試看這則材料《盲子過涸溪》:有盲子過涸溪,失墜,兩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墜深淵。過者告曰:「無怖,第(只要)放下即實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長號。久之,手憊,失手墜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實地,何久自苦耶」(譯文:有個瞎子經過一條幹涸的小溪,在橋上(突然)失手墜落。(他)兩手攀住橋欄,膽戰心驚地抓得緊緊的,自認為(一旦)失手,一定會墜入深淵。過路的人告訴他說:「別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實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緊橋欄大聲呼號。過了很久,力氣(漸漸)消失了,失手墜落在地上,於是(他)嘲笑自己說:「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實地,何必(讓)自己辛苦這麼久呢?」。) 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對他的態度是諷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這樣理解的基礎就可以得出「第放下即實地」、「學會『放手』」等立意及命題了。如果從「過者」的角度,得出「幫人要幫到底」的立意,或者從「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於聽從勸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適。前者雖然可以說通,但「過者」是次要人物,著眼於他就不得主旨,沒有做到「整體把握」;後者從邏輯上講屬「推不出」,是沒有「吃透材料」。 【例2】 《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種候鳥,起初人們並不是這麼認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這是古希臘偉人亞里士多得得出的結論。天經天義,人們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紀,瑞士巴賽爾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築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寫了一張紙條?——「燕子,你在何處越冬?」,並將它綁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當這隻燕子翩然而歸時,鞋匠意外地發現了一張新的字條:「雅典,在安托萬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個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謬誤終於得以澄清。 學生很容易找出這則材料體現主旨的詞語「好奇」?——材料三次用到這個詞語,「好奇心使他寫了一張紙條」,「鞋匠的好奇使一個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謬誤……」再加材料的標題《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關鍵詞語的同學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發明和創新的原動力。 【例3】 ①(螞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熱烈的親吻。 ②(香煙)時時刻刻的親熱,從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由螞蟥、香煙聯想到人類社會,學生容易想起「口蜜腹劍」這個成語,這一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裡不一」。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伊辛芭耶娃從小就非常喜歡體操,她夢想著有一天能夠成為世界冠軍。她揮汗如雨地練習著,嚴寒酷暑都捨不得荒廢絲毫時間。然而,沒練習幾年,一塊陰雲開始漫上她的心頭:她的個子越長越高。在體操隊里,人長高,意味著土豆發芽,是要被「扔掉」的。想一想,本來你可以在空中翻四個跟頭,長得太高,只剩兩個半了,怎麼和他人去競爭?伊辛芭耶娃落寞地離開了體操隊,但內心裡的那個世界冠軍夢卻依然燃燒著。她開始將自己的夢想寄託到另一種運動上——撐桿跳高——這是一個身高越高優勢越大的運動項目。 今天的伊辛芭耶娃不僅獲得了奧運會、世界田徑錦標賽等各種大賽的冠軍,而且多次刷新了女子撐桿跳高的世界紀錄。 請根據你對上述故事的聯想或感悟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除詩歌外),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提示】 成功的人生並不是每一方面都很出色,只是他們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挖掘內在的潛能。當我們在一條路上走了許久卻看不到未來時,也許換個思路,人生就會柳暗花明!本題參考立意:人生的選擇很多時候很難一選即准,有時候往往拐個彎,恰恰就會讓你成功。因此,你必須學會放棄,而又要學會選擇。 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沙粒進入蚌體內,蚌覺得不舒服,但又無法把沙粒排出。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體內營養把沙包圍起來,後來這沙粒就變成了美麗的珍珠。 吸血蝙蝠叮在野馬腳上吸血,野馬覺得不舒服,但又無法把它趕走,於是就暴跳狂奔,不少野馬被活活折磨而死。科學家研究發現,吸血蝙蝠吸的血量極少,根本不足以致野馬死去,野馬的死因就在於太過暴怒。 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進行立意。文題自擬,文體自選,寫作內容必須在材料涉及的範圍之內,不少於800字,不得抄襲。 【審題思考】 1、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時,不妨多想想蚌和野馬。 我們何不像蚌那樣,設法適應,利用自己無法改變的環境,以「蚌」的肚量去包容一切不如意的境遇,使之為我所用。不要像野馬那樣一不如意就暴跳如雷。這樣,只能自食苦果。 包容的肚量,並不是輕易就能做到的。它來自對生活的磨礪和理解,源於一個良好的心態;一個永遠摒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不求索取的付出;對任何人能謙虛、平和,放低自己的位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生活和社會自然會對我們有回報,這份回報也許會超乎「名」,超乎「利」,是我們精神境界的一種升華,是自我心靈的一種超脫。 2、忍受 3、包容 4、從容 5、要學會以平和(積極、客觀、冷靜、理性)的心態看待生活或生命中的挫折(問題、困難、等等)。用超出凡俗的博愛,化仇恨為玉帛;用寬容的魔力,化憤怒為寧靜;用自尊將過往的傷害,化成一場逝去的噩夢。噩夢醒來天依然是藍的,地依然是綠的,生活依然是美好的。寬容傷害你的人, 實際上就是寬容你自己。世上有無數人在等待別人的寬恕。寬恕的受益人不只是被寬恕者,還有和他們一樣多得人可以從中收益-就是那些寬恕他們的人。寬恕是一座讓我們遠離痛苦心碎、絕望、憤怒和傷害的橋。再橋的另一端,平靜、喜悅、祥和正等著我們。 6、直面痛苦 7、心靜如水、平和心態 三、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留守兒童」已超過1000萬。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因親情缺失,他們往往敏感、自卑與膽怯。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婦聯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37.9%的留守兒童表示願意和臨時監護人說心裡話。留守兒童在情感上最依戀的還是父母,親情饑渴現象嚴重。(2006年12月27日 《中國青年報》) 由於經濟原因,外出務工人員回家次數很少,長期分離和缺乏聯繫使孩子在身心成長過程中無法得到父母的引導和關心,家長無法了解子女的心理變化。父母對子女的歉疚往往用物質彌補,子女的親情缺失導致對家長的怨恨,與家長溝通障礙加深。在長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響下,許多農村留守孩子因「情感飢餓」而產生了厭世自閉、社會逆反、拜金主義等不良心理。(2005年11月 《幹部教育培訓網》) 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進行立意。文題自擬,文體自選,寫作內容必須在材料涉及的範圍之內,不少於800字,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 本題提供的是生活中現實世界不能迴避的「留守兒童」問題。第一則材料是從「留守兒童渴望親情」的角度說的;第二則材料是從「外出務工父母對孩子親情缺失」的角度說的,而在這些「渴望」與「缺失」之間,在這個社會問題逐漸凸顯的當下,就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思考的命題,考驗並拷問著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因此,可以從全面理解兩則材料的角度立意,思考怎樣對待「親情」;可以從「留守兒童」的角度立意,思考「親情」如何對待;可以從「務工父母」的角度立意,思考「親情」怎樣重構等等,角度可多元,這是作文「提示語」暗示的,也是「新材料作文」的特色。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天梭手錶官網講解拆卸和安裝遊絲部件方法(圖示)
※如何通過訓練的方法改善髕骨軟化症
※限制我們的不是思維,而是方法
※強化複合地板的保養方法
※超度程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