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

來自:http://portal.sdteacher.gov.cn/Course/zhengzhi/Article/384973.aspx最近,我拜讀了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這本書,聆聽了來自大洋彼岸的名師教誨,這八位名師的品格、學識、氣魄讓我深受啟發,同時,讓我深感震撼的是他們身上折射出的源源不斷的創造力。正如羅恩·克拉克所說:「好教師必須要有創造力,因為你不能日復一日地做同樣的事情」。這些名師用自己的執著與智慧創造出了與眾不同的教室,帶我們走進了與眾不同的教育。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教師,尤其是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年輕教師,想上好每一節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感受學習的魅力,是我面臨的一個難題。我想,這僅僅靠單純的專業知識是不夠的,作為老師,必須要有創新精神和創造力,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永遠充滿活力,充滿吸引力。就像克拉克說的「當教師擁有標新立異的創造力和自由時,奇蹟就會發生」。創造力是教師形成教學藝術,贏得學生尊重,成就終身事業,實現人生價值,完善美好人生的首要條件。一個沒有創造力的教師,始終生活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之下,成天神經緊繃地講課、搜題、改作業、逼迫學生,簡單重複地從事著一種低層次的痛苦的機械勞動。這樣教師人到中年就感到知識老化、身心疲倦、精神萎頓、生命遲暮;工作中找不到成功感、榮譽感、幸福感;教學失去了快樂,生命失去了激情,生活失去了熱情,人生的天空沒有了色彩和雲朵。這樣的教師時刻感到有一種力量在威壓著自己,身心都被沉重的枷鎖桎梏著;沒有了自由和希望,煎熬著靈魂等待著每一節課、每一天的結束。於是我們看到了56%的教師心理有輕度障礙,4%的教師有重度心理問題,1%的教師精神呈現病態。這不僅僅是對教師的傷害,也是對孩子們的傷害。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學生更喜歡自己,讀完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我豁然開朗:不能簡單機械地重複,要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學生最喜歡的方式並告訴他們最需要的東西是最關鍵的。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己更有創造力呢?8位美國當代名師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首先,我們要轉變觀念,掙脫傳統教育的枷鎖。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師職責深深鐫刻在我們心裡,人們普遍認為,老師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告訴學生他們尚不知道的並讓他們銘記在心是老師必須要做的事情,於是「填鴨式」教學法應運而生並長期流傳,對於學生而言,學習成了一項枯燥乏味的任務,學生成了老師刻意加工的產品,這種現狀必須改變。正如克拉克對美國標準化考試談自己的看法時所說的「我感到我們走錯了路,教師正在失去創造力,因為他們必須為應試而教,我們正在把學校變成加工廠」。其次要打破常規,大膽嘗試。埃斯奎斯用一個遊戲來管理班級,學生們有工作,有報酬,必須花錢「租」自己的座位,還要納稅,領取獎金,購置財產。這套制度不僅教會了孩子們學到了數學和經濟學,還創造了一個氛圍,讓他們知道如果遵守規則,勤奮努力,自己也有成功的機會。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努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一大膽的嘗試創造出了與眾不同的效果。同時,他給孩子們留很少的作業,帶孩子們出遊,到劇院看演出,通過言傳身教和周圍的環境教育孩子們,這些打破常規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模式。再次,要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滿激情,熱愛自己的工作。對於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它是自己謀生的手段,有人認為它是養家糊口的必需,這種想法讓很多人痛苦不堪,整日疲於應付工作上的各種事務,從而生活的很累。這是不會激發出人的創造力的。比格勒說:做一名優秀教師最重要的品質是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滿激情,信任自己的學生,熱愛自己的工作。的確,只有熱愛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調動我們周身的每一個細胞,教師的激情與學習慾望會通過自己的表現傳遞給學生,我們必須始終相信:工作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們幸福的源泉,我們應該善待它,珍惜它。最後,要有創造性人格,一個人有無偉大的創造,在於有無創造性的人格,有無創新人格,在於有無自由的身心。有了自由的身心,許多美妙的創意,美好的設想就會如泉奔涌。自由的身心,是一種精神境界,這種境界是由時間、空間和心靈的自由組成的。一個沒有自由精神的人,其內心受到壓抑,完全屈服於外界事物,思維堵塞,智慧萎縮,創造的火花就失去了產生的條件。教師要想獲得充分的自由和強大的創造力,第一,要看輕物質的誘惑,無欲則剛;非道德非學問的東西,我們可視之如敝屣,物質上的生活達到中乘即當滿足。精神上應該成為貴族。如果成天精打細算,營營汲汲於小利,則必然身心疲憊,痛苦不堪。第二,要多讀書,領略他人的智慧,一個人的書讀得多了,其精神境界自然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一個優秀的教師需要博覽群書,不斷學習。讀《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有感作者:范華芸來自:http://mhxx.edu.sh.cn/blog/u/14/archives/2009/603.html#讀 《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8位美國當代名師的精神檔案有感

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靜下心來讀書了,作為老師感到非常羞愧,利用寒假閑暇之餘閱讀了《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8位美國當代名師的精神檔案,讓我頗受感動,感動於他們對教育、對學生的無私的愛與奉獻,感動於他們的教育激情,感動於他們真誠的笑容,面對他們的笑容,你也會不由得心底純凈起來。教育,對於每一個從業者來說,應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摻雜了其他功利的念頭都不能真正領略教育的含義。

萊福. 艾斯奎斯是我非常欣賞的教師。雖讓他也時常加班加點給學生「補課」,但他給學生的作業非常少,學生的大多數時間都在看自己喜愛的書籍或練習樂器,排練莎翁戲劇,,他不對學生大聲說話,不讓學生丟面子,熱衷於帶學生遠足。相比於他對教育學生的愛,我們對學生的愛是多麼狹隘。老師們為學生設計了人才的標準模式,即大學生、研究生,同時我們也為他們設定了成才途徑,即讀書考試。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為了在考試中有效地取得分數,平時的學習則不重過程,只重結果,把學生的思維固定在考試內容的一個狹小範圍內,不斷地,反覆地,大量地進行訓練,以期提高學生的考試技能,使他們能在有限考試時間內快速、準確地答題、得分。一旦學生沒有達到標準,老師則會橫加指責,加大學生的壓力,期望學生在這種壓力下奮發努力,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學生無暇閱讀,運動。偶爾看到學生在那裡演奏樂器,塗鴉,跳舞,上前詢問多半也是迫於家長的壓力,並非自己的愛好。無論我作為老師還是家長,我都希望在我們的教育中也能有更多的萊福. 艾斯奎斯式的老師,可能這一願望的實現還很遙遠,那就讓我自己為這樣的教師努力。。。

書中還有一段「關於蟋蟀的兩周教學計劃」非常吸引我的眼球,設計這份研究計劃的教師時美國教師凱德,凱德市美國「十大科學教師」之一。認真閱讀她的「蟋蟀課堂」給我帶來很多啟示--- 讓學生學會觀察,是做研究的第一步,在在課上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試驗,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並在課堂上獲得自尊和自信。在我們的課程中,也設有倡導形式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教師的知識儲備是一個挑戰。自己也曾經擔任過一個階段的探究教學,說實話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是教師始料不及的,有些時候難以作出解釋。因為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選擇的課題可能不是教師規定的。但我想如果我們對待每一個探究主題計劃,都能如同凱德老師的「蟋蟀的兩周教學計劃」那樣,那我們交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科學,而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解決面臨問題的方式。

或許可以說,一個民族的所有文明,都集中體現在了教師的身上。中美兩國教師之間的差異,隱藏著兩國教育與文化最深層次的不同,如果我們足夠虛心,我們應該將之視為差距;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危機感,我們應該看到這是一個可怕的差距;如果我們還有足夠的勇氣,我們應該將之視為一個挑戰。

讀《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記的一些片段

艾斯奎斯:

讓孩子們踏入林肯紀念堂並不是出遊的重點,重點是讓孩子們學會,在一個新的環境中,在眾人的注目下,應該有怎樣的行為舉止。

學生會在外出遊學中自發學習很多東西,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學會掌控自己的未來人生。

克拉克:

恰當的行為舉止與禮儀修養是學生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只有當孩子們變成了一家人——大家都相互尊重,以禮相待,相互支持,學習才會在教室里發生。

而孩子們只學會了如何考試。他們不再為學習的熱情所激勵,他們不再能成為終身學習者。他們只會成為應試者。進入大學後,他們將不再有學習的渴望,對知識的渴望。我們不是在激勵他們胸懷大志,而是鼓動他們應試。這是一個恥辱。

做孩子的工作,先決條件是你必須有激情。

比格勒:

「教師是一個高尚的職業。」比格勒說。「每一天,當教師邁入課堂,他們都將對未來的世界施加影響。」

優秀教師都是狂熱分子。他們對教學全身心投入,且永不放棄。他們有各種各樣的風格,甚至不同的教育理念,但他們都對自己所做的事深信不疑。

有數據顯示,一名新教師的工資比一名剛參加工作的職員和體力勞動者的工資還低。這是毫無道理的,特別是在當今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

我建議所有年輕教師都為自己找一個導師。去尋找那些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向他們討教。大多數教師都願意分享他們的理念和做法,但如果沒人主動請教,很多人不會主動說,他們不想干涉他人。

《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讀書筆記

最近讀了一本由李茂編寫的《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8位美國當代名師的精神檔案》。這是一本美國八位優秀當代名師的成長經歷與工作經驗的介紹。書中沒有枯燥高深的教育理論,但是帶給我的感動和思考卻是深刻的。從這八位在平凡的教室里創造出偉大奇蹟的「英雄」們的身上,我看到了理想與信念,看到了激情與創新,看到了執著與奉獻……他們讓我領悟到了做教師的真諦。 在這些優秀教師中我最讓我感動的是萊福·艾斯奎斯。這位被人們譽為「美國最好的教師」的老師真是無愧於他的殊榮,從教20多年,他始終堅守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在這個最小的空間里艾斯奎斯創造出一個個偉大的奇蹟。是什麼讓艾斯奎斯二十多年來始終堅守在平凡而艱苦的崗位上無怨無悔地付出呢?艾斯奎斯說他作為教師的力量來自忍耐,來自堅持,來自永不放棄。在艾斯奎斯的身上我的確看到了這種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堅定信念,但讓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作為一名教師對他的學生所傾注的滿腔的愛。 他愛他的學生,為了他的學生他傾盡了他所有的精力、美德與創造力。正如他所說的那樣:「作為一名教師,孩子是你唯一操心的,其他的事情都必須忽略。」他每天滿腦子裡想的都是他的學生,他總是想著要給他的學生什麼,能讓他們受用一生。對學生的愛讓他每天精力充沛,為了學生他總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那間與眾不同的56號教室里的艾斯奎斯成天都是忙碌的,從早晨的6:30踏入教室開始,一直忙到傍晚6:30離開學校,每天他要工作12個小時。就連周末、假期也常常在教室里給學生補課,他把學校的時間用到了極限,永遠不浪費一分鐘時間。在學校里他除了完成官方的教學任務之外還教學生高等數學,帶學生閱讀,排練莎士比亞戲劇,教學生演奏吉他、打籃球和棒球。他把他所有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的學生。為了開闊學生的眼界,他甚至自籌經費帶學生到全國各地去旅行……他幾乎把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都獻給了他的學生。這些在常人看來如此繁重的工作,而他卻幹得興緻勃勃、不知疲倦。他說他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就要做什麼樣的人,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希望孩子們成為勤奮、友善的人,他就是這樣以他的實際行動為孩子們做出了最好的榜樣。 艾斯奎斯愛他的學生,他深知閱讀對於教育的重要性,對於孩子一生的發展的重要意義。於是他想方設法喚起孩子的閱讀興趣,他總是將好書擺在孩子的面前,每天堅持領著孩子在教室里讀書,從不間斷。他和孩子們一起讀馬克·吐溫,讀莎士比亞,讀斯坦貝克,讀狄更斯……他和孩子們一起跟著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同笑同淚,讓孩子們從閱讀中獲得快樂和激情,感受經典文學作品的魅力。艾斯奎斯的學生喜愛讀書,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讀書,他們一生都將與書籍為伴。艾斯奎斯的學生是幸福的,不但能在他的帶領下讀萬卷書,還能跟著他行萬里路。為了拓展學生的視野,並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舉止。艾斯奎斯還煞費苦心地四處「找錢」,籌集經費利用課餘時間帶他的學生出遊。因為他相信這樣,他的學生能真正地學到更多東西,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學會掌控自己未來的人生。也只有這樣一個深愛著自己學生的老師才能這樣用心良苦地對他們未來的發展施加積極的影響。 艾斯奎斯愛他的學生,他給全班孩子定下了「好好表現,勤奮學習」的座佑銘。並用鮮活的實例告訴孩子「成功無捷徑」 ,他鼓勵孩子們要靠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他為他的學生鋪就了一條追求卓越之路,並引領他們走上這條通往成功之路。 艾斯奎斯對學生的愛讓我深深地感動,與他相比讓我自慚行穢。同樣作為一名老師,我的思想境界與艾斯奎斯真是相距甚遠。我所給予孩子的真的是太少太少了。我真的該好好靜下心來思考一下:我能為我的學生們做些什麼?我能給予他們些什麼,也能讓他們受用一生?

關於《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的自言自語

來自: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0379/archives/2008/1022717.shtml

(一)

事實上,地球上的每間教室都是英雄的誕生之地(摘自《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的前言部分)。對這個結論或因此產生的每一個事實,西樓從未懷疑過,即使在困惑的當下。但西樓想知道的是我們沒有在每間教師看到「英雄教師」的誕生(無論在中國還是中國以外的教室)的真實原因。

當然,既然「英雄教師」寥寥無幾,「英雄學生」自然也不會太多。我敢說那些因為忤逆、叛逆而與家長和教師對抗的學生、那些因為不能夠或不願意遵守學校或教師制定種種紀律約束而被終於遊離在教育之外的孩子里很可能就是我們的「學生英雄」,但他已經徹底失去了「革命」的機會了。

在孩子成長中心靈的完善和人格的形成方面,我們的學校教育作為不大,有時還起了反作用。這樣的例子很多,西樓在剛發表的《名師講述最能感動學生的心靈教育》中講述的關於泉的故事,就是極典型的一例,在那間教室里,我們看到了英雄的種子,遺憾的是種子沒有發芽、生根並結出果來。

(二)

《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僅把艾斯奎斯和克拉克稱為信念、激情和創新的化身是不合適的,在西樓看來,這8位美國年度優秀教師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他們的教室里向學生傳達了他們對教育、對生活無限的激情和堅定的信念,並因為充滿激情他們在自己的教室里用與眾不同的方式進行著創新性的教學和教育,並把這些課堂延伸到了教室以外。

前言中稱艾斯奎斯是很中國式的教師,因為他常常加班加點、樂此不疲地給學生補課。其實即使在這點上艾斯奎斯和中國教師也是有不同的:中國教師給學生補的是語數英等學科知識,一些學生沒有興趣,但為了學校的會考或高考的合格率,教師們把學生留下來,十遍乃至數十遍地重複強化使其記憶他現在不喜歡、將來也不需要的知識,中國教師最終可能也創造了合格率和優秀率的完美,卻是以剪滅和絞殺了學生的靈性和思想為代價的。而艾斯奎斯正相反,他給學生留的作業很少,大部分時間在教學生演奏吉他、打籃球和棒球,酬經費帶學生到各地旅遊讓學生學習課堂上沒有的東西,如行為舉止、音樂欣賞和旅行安全等;他讓學生排演莎翁喜劇,併到全國或國外演出;他在最小的空間里創造了最大的教育奇蹟——儘管這奇蹟僅僅是從並不高尚的人生「六大境界」開始:「不想惹麻煩、想獲得回報、取悅他人、按規矩辦事、出於對他人的考慮及有自己的為人處世的原則,並按此行事。」但這恰恰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一課,他們學會了為自己活著,並為他人著想。其實國家強調沒有大家哪有小家?而對每一個成長中的個人來說沒有小家(個人)也同樣無法成就大家(集體),大家(集體)是由每一個有生命的小家(個人)組成的,這個小家(個人)的質量很重要。

同時在與美國這8位年度優秀教師對照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的教育走到了一個艱難的十字路口,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和矛盾讓教師已漸漸失去了教育應有的激情、信念,當然更談不上創新了:除了抓教學,孩子們對文學的嚮往、對藝術的追求、對體育的熱愛都被定義成了不務正業被家長和老師以愛的名義鎮壓了下去,在教室里聽課的不過是幾十具能說話的軀殼。

缺乏生氣和活力的校園生活和及課堂教學、單一的教學和德育手段、繁重的課業負擔,現在的學校還要承載各種層出不窮的作秀般的「政治任務」,既不能讓師生專註教和學,也無法讓師生的教學擺脫浮躁,並且這樣的浮躁似乎已經蔓延開來,讓我感覺到整個環境和整個社會的浮躁。我們還可以看到孩子的叛逆期和教師的更年期不只是一再提前,更糟糕的是這樣的生理周期似乎已經沒有了時間的界限,任何階段任何時候你都可以看到處於這樣狀態的學生和老師。

這樣的憂慮還不夠嗎?

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

教室里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教育。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國民。在傑出的教師身上,我們既能看到一個國家的傳統,也能看到一個國家的未來。——摘自前言

  推開一間教室的門,我們會看到一群學生,但更是一個豐富多彩而充滿希望的未來。當我們經常自問「我給了他們什麼,能讓他們受用一生?」時,教師的意義就不再僅僅局限於知識的傳遞者。那麼,我們究竟能給學生什麼?

  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有8位美國名師,這些被視為國家英雄的教師,有這各自的理想和追求,但確實為了達到同一個目的——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

  萊福·艾斯奎斯,是一位非常「中國」的美國教師,他加班加點地給學生「補課」——樂器、戲劇、閱讀等等;熱衷於帶學生遠足;在學生獎懲方面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法……:

  ——讓孩子們踏入林肯紀念堂並不是出遊的重點,重點是讓孩子們學會,在一個新的環境中,在眾人的注目下,應該有怎樣的舉止?

  ——把一種生活方式教給了學生,學生將之內化於心。

  ——要打造一個優秀的班集體,一定要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教師不在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

  羅恩·克拉克以他的55條班規而為人熟知,其中有一條規則要求學生記住學校里每一位教師以及後勤人員的姓名,以便能夠跟他們熱情地打招呼:

  ——沒有什麼課能夠教給學生自尊,但你可以教給他們技能,能夠讓他們獲得自信、進而從自信中獲得自尊的技能。

  ——生命的意義何在?那就是盡你所能為其他人的生活作貢獻,幫助你的朋友、你的家人、你的鄰居、你的敵人,你身邊所有的人。

  ……

  菲利普·比格勒是位中學歷史教師,他本身就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歷史學家,他認為人文學科給學生們的是判斷力:

  ——學生們將來在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專長,不能因人文精神的缺失而劍走偏鋒。很多時候,科技界的人做事是因為他們有能力做,但他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是否應該做。

  ……

  埃爾莎·凱德認為,「孩子們既需要看到世界上的美,也要看到自己身上的美」,她的一個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把在課堂上獲得的自尊和自信遷移到生活中」。

  ……

  8位美國的名師,打開了理解教育的另一扇窗,可是使人重新思考教育的意義;而在《春風化雨》中孩子們的送別,令人動容,或許,這就是真正教育本身的力量。有人說,多年以後,孩子們能夠記起地已不再是當年課堂上所教的知識,而是教師與他們一起分享的思維方式,還有陪伴著他們走過的一路。

非常「中國」的教師——《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讀書筆記

來自:http://www.xizuo.com/guanli/dushuzhaiyao/2008-08/35107_3.html

《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一書里介紹了8位美國當代名師,首當其衝的是教師艾斯奎斯。艾斯奎斯給我第一印象就是非常「中國」。這一點的確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也最讓我難忘。

說艾斯奎斯非常「中國」是基於以下三點。第一是因為他的敬業精神和以身作則的風格。「『在我40年的從教生涯里,我還沒有見過為孩子投入那麼多寶貴時光的教師。』霍巴特小學的校長詹姆斯·梅西拉感慨到,『他幾乎把每一周、每一天都獻給了學生。』」P7「艾斯奎斯說,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麼樣的人。我希望他們成為友善、勤奮的人,因此,我必須是他們見到過的最友善、最勤奮的人。他天天早上6點鐘到學校,讓學生知道他真的很勤奮,感到自己也不得不努力。……」P10 為了提高學生的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他還無私地為學生加班加點,不計報酬,並且以博大的胸懷接納不是本班的學生。這一點與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學生請家教,教師按生產要素分配取得「合法」勞動收入大相徑庭,這不能不讓人深思啊。

第二是因為「艾斯奎斯給全班學生定的座右銘是「好好表現,勤奮學習」,教室正面的牆上掛有「成功無捷徑」的標語。」P10 與它們相類似的標語在我們中國還見的少嗎?「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寶劍鋒從磨礪得,梅花香自苦寒來」……數不勝數。當然,十分重視創新精神的美國教育,假如也能培養學生的勤奮刻苦精神,必然如虎添翼,使學生的優良品質更加全面。所以給我的啟發是,在我們博採眾長,學習別國的先進教育思想、教學理念的同時,千萬別走極端,全盤否定和拋棄我們的傳統。相反,我們在善於學習,取其精華的同時,還應該繼承和發揚我們優良的傳統教育思想。

第三是因為「艾斯奎斯說,所有為他的項目提供資助的機構都喜歡他的課堂文化,他們在56號教室里能夠看到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文明舉止。他的學生性情謙和,學習異常努力。」P17 「他在56號教室創造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那裡,講人品,講勤奮好學,講和善謙遜,互幫互助沒有條件,跟美國課堂通常給人的印象迥異。」P22 這些美德和價值觀恰恰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若在中國也許這樣的教室並不稀奇。可是,能夠在美國的土地上使「與美國的大眾文化相悖,與美國的主流文化對抗」的56號教室拔地而起,實屬罕見。這本書也正是以艾斯奎斯創立的如此與眾不同的教室來命名的。

艾斯奎斯給我的第二印象是他那特立獨行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教學理念。顯而易見他非常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他敢於挑戰低要求,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利用課餘時間和周末指導學生排練莎士比亞的戲劇,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經典文學作品的魅力。此外,他還重視帶孩子出遊,讓孩子在新環境中與人友好相處,養成良好的行為舉止,當然,這一舉措在我們中國目前的國情下也許根本無法實施的。但總的來說,我認為艾斯奎斯的教學理念是真正在貫徹素質教育的。你看,「他給學生留的作業非常少,因為他不太相信作業的作用,學生天天的作業通常不超過一小時。他的學生可以把主要時間都用在看自己喜愛的書上,或練習樂器演奏,他認為這樣的安排才使學生有更大的收穫。」P13 所以不難想像,有這樣的教師,他的學生一定是幸福的、快樂的。

艾斯奎斯給我的第三印象是他在班級治理方面把握著兩大法寶。這尤其值得從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師學習和借鑒。第一個法寶是他讓孩子們學習做事的「六大境界」。第一級是惹麻煩;第二級是想獲得回報;第三級是取悅他人;第四級是按規矩辦事;第五級是出於對他人的考慮;第六級是有自己的為人處世的原則,並按此行事。P8 艾斯奎斯用了整整一年時間,鼓勵孩子們做第六級的思想者和行動者,並以身作則。「他努力讓孩子們明白,做模範公民,不是為了他,也不是因為回報或懼怕,而是因為有自己的為人處世原則。」P9 作為小學教師,他能積極地引導不諳世事的小學生努力地實現由前五級的「他律」向第六級的「自律」轉變,這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耐心啊!同時也更值得我們中學教師大膽效仿或加以運用,因為在小學要實現學生的自我治理、自我約束應該要比在中學更具有挑戰性吧。事實證實他的治理方法是正確的,他的教育實踐是成功的。「僅僅用一年的時間,他把一種生活方式教給了學生,學生將之內化於心。而這正是吸引出資人的地方。」P17。「提供資金最多的資助人告訴艾斯奎斯,她之所以幫助他,不是因為孩子們才能出眾,學習成績優異,也不是因為他們會演莎翁的戲劇,而是因為她喜歡孩子們的行為舉止,而且知道這是無法表演出來的。」P18 作為班主任,我們並不缺少明確具體的學校規章制度和嚴格具體的班級公約來治理學生,我們缺少的也許是思考。如何將這些要求真正內化為學生的文明舉止,使學生做到「在班主任面前與在科任老師面前一個樣」、「老師在與不在一個樣」、「人前人後一個樣」,艾斯奎斯為我們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有效的範本。第二個法寶是他用學生花「錢」買座位的遊戲來治理班級,使學生不僅增強了主人翁意識,也讓學生明確班級的獎懲規則。這套制度還使學生真真切切地學到了數學和經濟學呢。

艾斯奎斯給我的第四印象是他既是美國最傑出英雄,也是一個平凡的人。當你羨慕他頭頂著「迪士尼全國年度教師」和由英國女王頒發的不列顛帝國勳章等至高榮耀和漂亮光環時,你千萬別忘了他曾經也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普通教師。他曾經艱難地工作著。「在過去的四分之一個世紀,艾斯奎斯的大多數時間都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狹小、簡陋的教室里度過的。每年48周,每周6天,一天12小時,他跟他的五年級學生擠在狹小的空間里,……」他曾經失敗過、痛苦著。「我所做的,跟成千上萬有抱負、有責任心的教師一樣。我經常經歷失敗。我睡眠不足。我會在凌晨醒來,為我對某個學生無計可施而痛苦。做一名教師會很痛苦。」他曾經很無助、很無奈。「事實上,他發現,在大多數學校,決定教師成敗的不是孩子是否喜歡你,也不是你教得好不好,而是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也就是說,學校對於改變學生的命運幾乎無能為力。」他曾經悲觀甚至絕望過。「數年前,飽受睏倦和挫敗感折磨的艾斯奎斯花了幾個星期在內心深處拷問自己:做教師是否還值得。他那時的感受是,『魔鬼已經擊倒了我,我就像在拳台上被打趴下一樣,等著裁判來數秒。』」所有這一切都充分證實正如他所說的「我痛苦地意識到我不是一個超人。」

這樣困難處境和心路歷程我們所有教師或多或少也遭遇過、體會過。但我們有的人除了抱怨教育環境和體制外,也許就是得過且過了。可是,艾斯奎斯並沒有被困難所嚇倒,他在「裁判數秒」中堅強地站立起來了。捫心自問,我們有他的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嗎?他為了讓班裡一個很不起眼認為自己永遠不會出眾的女孩能夠走出自卑的陰影,極其耐心地幫她點燃酒精燈。在點燃酒精燈的同時,心無旁騖的他竟然也點燃了自己的頭髮,但我相信,他一定也點燃了那個女生的自信心。憑心而論,我們有他的契約精神和優質服務態度嗎?「艾斯奎斯認為,他是在為家長和納稅人工作。『他們是付給我工資的人,是我效勞的人。盡我所能為他們提供最好的服務是我的職責。』」「他堅信,所有成為教師的人都應該將一些信念銘記在心,儘管它們沒有被寫進工作合同:不是所有兒童都輕易教,教師經常有放學後留下來幫助困難學生的義務,……」將心比心,我們有他的熱衷於教育事業和執著信念嗎?「在美國的眾多名師中,很難有人如艾斯奎斯一般給人以震撼與讚歎——他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學生長達20多年。」成名後的他,榮譽不計其數,事迹被拍成記錄片,著作成為暢銷書,他有很多機會可以離開教學一線,但他一如往常地堅守在56號教室,不願離開學生;依然如故地憧憬著「一個人能夠在最小的空間里創造出最大的奇蹟」夢想;堅持不懈地追求著「一個普通的人通過勤奮努力能夠創造一間與眾不同的教室」信念。

「用力做只能合格,專心做才能優秀。」假如我們也能像艾斯奎斯那樣用力、專心地為教育事業而大量付出和無私奉獻,我們同樣有理由能夠打造出一間與眾不同的教室,創造出卓越的成績。

摘錄一:在一間與眾不同的教室里

在艾斯奎斯的教室里,有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與美國普通公立學校的教室明顯不同。

艾斯奎斯說,大多數課堂都建立在恐懼的基礎上:學生對教師的恐懼,對失敗的恐懼,以及學生互相之間的恐懼。而他的課堂則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上,靠的是他的言行一致和善良仁慈。

艾斯奎斯的教室永遠是忙碌的,不浪費一分鐘。他歡迎孩子們早到晚退,在假期也來學習。當然,他知道不是所有教師都能夠或希望付出那麼多的額外時間,但是,他想證明的是,一個普通的人通過勤奮能夠創造一間與眾不同的教室。

提升學生的境界

如果沒有出色的課堂管理方法,面對這群「困難兒童」,任何教師都上不了課。艾斯奎斯有兩大法寶。

首先,他依據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層次論」,讓孩子們學習做事的「六大境界」。艾斯奎斯教孩子們反思人們做事的原因,並把原因分成以下6個等級。

第一級:不想惹麻煩。

第二級:想獲得回報。

第三級:取悅他人。

第四級:按規矩辦事。

第五級:處於對他人的考慮。

第六級:有自己的為人處事的原則,並按此行事。

在整整一年的教學時間裡,艾斯奎斯鼓勵孩子們做第六級的思想者和行動者,並以身作則。他努力讓孩子們明白,做模範公民,不是為了他,也不是因為回報或恐懼,而是因為有自己的為人處事原則。一旦他們自己明白了這個道理,為人友善、學習勤奮便成為他們自己的原則,跟他沒有太大的關係。

很多孩子喜歡取悅成人,但艾斯奎斯卻不希望孩子們討好他。他讓孩子們自己制定一套行為準則。在他不在教室的時候,這些孩子也能表現得很好,因為他們不是為老師表現的。

讓學生花「錢」買座位

艾斯奎斯的第二法寶,是用一個遊戲來進行班級管理。學生們有工作,有「報酬」,必須花錢「租」自己的座位。他們還要「納稅」,領取「獎金」,購置「財產」。

艾斯奎斯在自己的教室里建立了一個可謂世界上最小的經濟體。新學期的第一天,每個學生都必須申請一份工作。「銀行職員」負責4—6名學生的財務記錄,每月的虛擬工資是600元。負責教室某區域衛生的管理員每月掙650元。還有評分員、傳令員、出勤監督員等職務,都有不同的「工資」。

孩子們用掙到的」錢」幹什麼呢?他們必須花錢「租」座位。教室里共有五六張大桌子,學生給每張桌子起上不同的名字,分出不同的等級,有的座位每月「租金」1000元,有的僅有550元。如果有好的表現、學習努力或取得了好成績,會得到額外「獎金」,但遲到、不做作業或犯了其他錯,則會被「罰款」。如果學生的「錢」積累到足夠多,可以「買」下屬於自己的座位(需要付「財產稅」),也可以「買」下其他人的座位後「出租」(為防止勒索,對「租金」有限制)。

這套制度不僅讓孩子學到了數學和經濟學,還創造了一個氛圍,讓學生明確地知道班裡的獎懲規則,讓他們感到這間小小的教室對自己是有意義的,如果遵守規則、勤奮努力,自己也有成功的機會。

走卓越之路

在眾多榮譽面前,艾斯奎斯認為真正的英雄是他的學生,因為他們有勇氣走上他為他們鋪就的路,一條追求卓越之路。

他認為,美國社會不看重卓越,而卓越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我希望孩子們在學數學、文學的時候,在寫作或講話的時候,在打籃球或出遊的時候,都要追求做得更好。這不是光鮮的表演,而是56號教室的一種生活方式。」

艾斯奎斯公開給學生們講,他要讓他們追求一種更好的生活,比學校、社區甚至他們家庭提供給他們的更好。他帶學生外出遊學,他讓學生住賓館、進餐廳。在從華盛頓參觀回來的路上,他讓孩子們說出回到自己日常生活的感受,以此來激勵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艾斯奎斯給全班學生定的座右銘是「好好表現,勤奮學習」,教室正面的牆上掛有「成功無捷徑」的標語。說起這個標語,還有一個故事。

艾斯奎斯一次帶孩子們到好萊塢體育館去看大提琴演奏家林.哈萊爾的演出。演出結束後,他們到後台去看哈萊爾。一個拉大提琴的學生對哈萊爾說:「哈萊爾先生,我也拉大提琴,但拉不出這樣的聲音,你是怎樣做到的呢?」哈萊爾對他說:「成功無捷徑。」艾斯奎斯對孩子們說:「這句話涵蓋了我要交給你們的一切。」

作為洛杉磯市的一個籃球迷,艾斯奎斯還經常告訴孩子們,「魔術師」約翰遜並不神奇,雖然他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沒有年復一年在訓練館獨自一人訓練的經歷,他也不會收穫今天的歡呼聲,這便是「成功無捷徑」

以身作則

艾斯奎斯說,我希望孩子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我首先需要做什麼樣的人。我希望他們成為友善、勤奮的人,因此,我必須是他們見到過的最友善、勤奮的人。

他每天早上6點鐘到學校,讓學生知道他真的很勤奮,感到自己也不得不努力。因而,每天早上6:30的課總是有很多學生自願參加,包括其他班的孩子。他從來不對學生高聲說話,也不讓他們丟面子。他希望孩子們友好相待,因此他就要友善地對待孩子們。

通過對孩子們的品格培養,艾斯奎斯在56號教室營造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與這些孩子所生活的社區氛圍完全不同。

「我要打破人們對貧困兒童的觀念。」艾斯奎斯說,「我認為我們對學生的期望還不夠高。很多孩子都非常棒,他們只需要有人給他們帶路。」

全書共分四個章節,分別是:信念與創新的化身——艾斯奎斯和克拉克;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傳遞者——比格勒和凱德;新世紀教育改革的先鋒:羅傑斯和卡姆拉斯;人性的關懷和民主的捍衛者:德雷珀和梅耶爾。每個章節前的小標題表明了幾位名師獨特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追求。

艾斯奎斯是一位非常「中國化」的名師,他加班加點,樂此不疲的給學生「補課」,他給學生定的座右銘是「好好表現,勤奮學習」,但他給學生留的作業特別少,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看自己喜愛的圖書和排練莎翁戲劇,他有一身「找錢」的好本事,這些特點又使你覺得他不像是中國教師。他的心得「做教師必須忍耐,工作的頭兩年應該服從」,這樣的話讓你感覺他又是如此實在!克拉克的55條班規或許是最全面、最具有操作性的學生行為規範,其實,與其說是「行為規範」,不如說是「禮儀修養」,最令人感動的是他讓學生記住學校每一位教師以及食堂職工、雜務工等工作人員的名字,以便能跟他們熱情的打招呼。他對教師的忠告是:「提高成績不必應試而教,有很多辦法可以讓學習變得有趣,同時實現教學的最高水準,並提高考試分數」。如果說艾斯奎斯和克拉克體現了小學教師的最高境界,那麼比格斯和凱德則是對所教學科的專業性有較高要求的中學教師的傑出代表,他們一位是歷史老師,一位是科學教師,事實上,他們本身就是成就卓著的歷史學家和昆蟲學家,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是西方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如何代代相傳。比格勒通過讓學生模擬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給學生講故事,鼓勵他們大量閱讀,走訪歷史遺迹,利用互聯網進行研究,撰寫「歷史信件」,教活了歷史。德珀爾原本是一位教高中畢業班的英語教師,一次偶然的機會使她走上了作家的道路,成為美國最成功的作家教師。她最初的寫作動力是部分學生不喜歡讀指定的課文,因而她努力要為年輕人寫他們自己的故事。作為一名具有教育理想情懷的教師,她將教師與學生的良性關係視為點燃真正教育的火花。

縱覽全書,處處可以讀到名師們令人耳目一新的論述,如:「我時常在問,我給了他們什麼,能讓他們受用一生?——艾斯奎斯」「我的一個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把在課堂上獲得的自尊心和自信遷移到他們的生活中。——凱德」「公共教育的初衷是培養明智能過的公民。民主需要教,需要練習,,我相信這必須是公立學校的任務。——梅耶爾」「不是我作為教師教了他們多少,我只是把好書擺在了他們的面前。——艾斯奎斯」「教學是一項既需要勤學苦練又需要天分和奉獻的技能,它需要花時間,學習的時間,犯錯的時間,以及形成教學風格的時間。——德雷珀」「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後開的花,與最早開的花一樣美麗——羅傑斯」。句句話語,讓我們感受到的是美國名師們對教育事業不懈的追求、宗教般神聖的信仰、執著的熱愛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在書的前言《當教師成為英雄》結尾處編者說了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話語:「或許可以這樣說,一個民族的所有文明,都集中體現在教師的身上。中美兩國最傑出的教師之間的差異,隱藏著兩國教育和文化最深層次的不同。如果我們足夠虛心,我們應該將之視為差距;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危機感,我們應該看到這是一個可怕的差距;如果我們還有足夠的勇氣,我們應該將之視為一個挑戰。」是的,我們已經意識到了差距和挑戰,並有無數勤奮工作在一線的教師在為了消除這種差距,迎接這種挑戰在不懈地努力,同時我們也期待在我們中國的社會裡不要把教師僅僅定位於「蠟燭」和「春蠶」,而是向並沒有悠久尊師傳統的美國學習,將最為傑出的教師稱之為「英雄」!


推薦閱讀:

想要美得與眾不同,今年這六大配飾你一個都不能少!
這3個追女生技能,讓你與眾不同,截胡女生!
你家才丑得千奇百怪,我家是美得與眾不同
舞者與眾不同的五個「秘訣」
【文成公主進藏】文成公主,與眾不同的公主

TAG:與眾不同 | 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