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為誰打球?無法承受的「國家英雄」之重——▲534《深度中國》中國新聞周刊2012
總第534期2012-03-22李娜為誰打球?無法承受的「國家英雄」之重
導語:
一向大嘴巴的李娜最近又「因言獲罪」,「打球不代表國家」言論一出,立刻引發熱議。其實李娜這一番話帶給我們的真正反思,也許是讓國人、媒體可以自問:一直以來是不是我們太過一廂情願地賦予了太多人「國家英雄」的稱號或者壓力? [詳細]
一向大嘴巴的中國女網一姐李娜最近又「因言獲罪」,「打球不代表國家」言論一出,立刻引發熱議,網友紛紛發表意見,迅速形成鮮明的「挺娜」和「倒娜」兩派。雖然此後李娜解釋這是媒體的斷章取義,但爭論卻並未因此而平息。
正可謂是「假新聞」引來「真問題」,人們似乎已經不再關心李娜是否說過這句話,而是將焦點轉移到究竟應該「為誰比賽」上來。
「你究竟為誰參加比賽」問題一出,就暗示了設問者潛在的兩個對立答案,不是為國家就是為個人,二者不能兼容。其實細細想來,「為國家」與「為個人」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當李娜站在羅蘭加洛斯的球場上,一方面是她個人奪取大滿貫,另一方面也是她不可割捨的中國人身份吸引著全球的矚目。贏得比賽不僅是對她個人職業生涯的肯定,也是對中國運動員的肯定。反之,沒有個人的輝煌成績,更遑論為祖國添磚加瓦。
其實,不管是舉國體制,還是職業化機制,說到底都是為運動員發展創造的環境、搭建的平台,都是國家為公民的個體成長應該賦予的條件,畢竟國家的強盛,離不開個體的優異。
不否認,在目前的競技比賽領域中,舉國體制之下「國家投資」的運動員佔有大多數,但放置在商業化比賽的背景下,運動員個體的價值追求與真實想法也不容忽視。正因為如此,在觀眾的眼裡,運動員表示「為國家比賽」聽起來很虛偽,而表示為「自己比賽」又覺得很刺耳。
其實人們喜歡李娜正是因為她直率、豪爽的性格,能夠勇敢說出人們壓抑已久的肺腑之言,很多人在比賽結束後仍不願換台,就是為了聽聽李娜接受採訪時又發出什麼「娜式語錄」。人們一邊為李娜的直爽而歡呼,一邊又要用唾沫星埋葬她的直爽。李娜畢竟是李娜,面對善變的大眾,索性回之以「我也知道我說了真話很多人都會因此而恨我,但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是一個自由選擇的年代,李娜可以選擇背負「國家英雄」的盛名,承載「民族驕傲」的重任,她也可以選擇成全「小我」,只著眼個人的追求。雖然硬是將這二者割裂開來,讓人不禁想到曾經一個官員質問記者「是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同樣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人為地製造差異就會陷入荒謬。
但你可以選擇只欣賞李娜的球技繼續支持李娜,而不是因為她是一名中國球員;你也可以因為她的過度誠實而鄙視痛恨她,就像她自己不在乎的那樣。
體育不能完全回歸到純粹的體育,但體育也不必承載過多體育之外的東西。尤其在現在的中國,在我們迫不及待地貼上「大國」標籤,而又沒有足夠的「大牌」體育明星供瞻仰的時候,任何一個國際體育賽場上成功的中國面孔、甚至華人面孔,都不可避免地成為過度膜拜的偶像和精神寄託。精明如姚明,可以善加利用將其轉化成商業價值;樂觀如劉翔,可以一笑置之;直爽如李娜,棄之如敝屐;內向如林書豪,避之不及……
為誰打球: 一個硬幣的兩面國家的李娜
「單飛」李娜成功後,又被體制重新擁抱,並被官員們視為體制的成功。席間有官員敬酒說,希望湖北能夠複製更多的李娜!李娜回了一句:複製那麼多幹嘛。... [ 詳細 ]
圖說:2011年7月9日,武漢市召開表彰大會授予李娜「功勛市民」稱號,並獎勵50萬元人民幣。圖為武漢市市委書記阮成發與李娜親切交談。(喻志勇/CFP/圖)
「單飛」李娜成功後,又被體制重新擁抱,並被官員們視為體制的成功
席間有官員敬酒說,「希望湖北能夠複製更多的李娜!」李娜回了一句:「複製那麼多幹嘛。」
猜一猜:娜姐接下來還可能會有什麼新頭銜,是「三八紅旗手」,還是政協委員?
這位性格火爆、「單飛」前曾被評「思想水平低」的中國網球運動員,在奪得亞洲人首座網球大滿貫單打冠軍獎盃之後,體制內的各種最高榮譽、獎金,還有副處級頭銜接踵而來。
據《中國體育報》報道,目前她獲得的最新榮譽是,全國總工會決定授予她「五一勞動獎章」,之前,她順理成章地得到「湖北五四青年獎章」。
她還贏得了奧運冠軍未能享受的尊榮,有三個榮譽稱號專門為她首次設立: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首位「湖北跨越先鋒」,武漢市委市政府的首位「武漢功勛市民」,華中科技大學的首位「傑出校友」。
李娜還被任命為湖北省體育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這是一個副處級的職位。
不僅如此,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李娜個人的成功被賦予國家層面的諸多意義。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稱,李娜的奪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的一個體現」,也是向黨的九十華誕敬獻的一份厚禮。
在各級官員的眼裡,李娜的成功並非僅僅是個人的成功,同樣也是體制的成功。 國家的祝賀在李娜離歷史紀錄只差一步時,官方就已經準備好了。
國務委員劉延東、國家體育總局、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中國奧委會、全國婦聯、外交部的賀電,都是在深夜發出。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漢市長也在「第一時間」向李娜發電祝賀。
湖北省體育局的一位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他印象中,以「省委省政府」名義給運動員個人發賀電,這是第一次。
2011年6月4日法網決賽當晚,湖北省體育局組織了該局官員、湖北省網球隊的各年齡段的球員、當地球迷以及包括駐漢中央媒體在內的當地記者近百人,在湖北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網球館內觀戰,隨著搶七局對手回球出界,省體育局迅速將省委省政府委託的賀電發出。
上述官員解釋說,以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等比賽獲得冠軍,是代表國家,省委省政府會向國家體育總局發去賀電,國家體育總局也會向省委省政府回電,「互相祝賀」;而四大滿貫屬於職業賽事,運動員是以個人身份參賽,因此賀電是致李娜個人。
媒體注意到,賽後李娜對著直播鏡頭的得獎感言中,只是說:「謝謝贊助商,謝謝組織者和球童,非常感謝自己的團隊。」
但湖北省體育局上述官員說,媒體對此過度解讀了。李娜是代表個人參賽,就是代表她自己。她讓中國的國旗得以在會場升起,已經是愛國的表現。
這一晚,從中央到地方的黨報黨刊和都市媒體,紛紛預留出最顯著的位置,並賦予政治意義。
2011年6月5日的《人民日報》在報頭右側的「報眼」位置刊登李娜奪冠親吻獎盃的巨幅照片和相關報道,並特意用紅框勾出,幾條政治局常委的消息則置於下方。一位編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在該報並不屬於創舉,但唯有突破性的體育冠軍,如劉翔當年奪冠,才有可能登上該報頭版。
李娜家鄉武漢的市委機關報《長江日報》,則在頭版右半版辟出專題《娜么美麗》,其中一標題為《「祖國因你而驕傲,武漢為你而自豪!」》。官方隆重歡迎李娜在法網奪冠後就表示,希望回湖北休息一段時間,但她的回鄉行程早早被一系列隆重的官方和市場活動預訂了。她本想悄悄回家,但是省體育局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影響太大了,「想低調不可能」。
2011年6月25日,湖北省體育局副巡視員畢競、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李理仁,專程飛到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接李娜。李理仁說,會合後,他們直接轉機飛回武漢,坐的是頭等艙。
據荊楚網報道,這一天下午,武漢天河國際機場1號貴賓廳,機場集團值班領導親臨現場,周密部署迎接計劃,兩台VIP擺渡車,載著省體育局局長鬍德春、媒體記者以及天河機場領導一行,早早等候在217號機位。當地一位體育記者說,省體育局一把手親自迎接,這樣的接機規格,在奧運體操全能冠軍楊威回湖北時,曾「見過一回」。
李娜夫婦直接從固定舷梯上擺渡車,迅速由安保人員護送進貴賓廳,廳內掛著條幅:「熱烈祝賀李娜奪得法網冠軍」。李娜媽媽李艷萍和恩師余麗橋已在現場守候。
領導陣容的強大,可能超出李娜的想像。《武漢晚報》的記者寫道,從扶梯上走下來時,李娜和老公姜山均表情嚴肅,甚至和領導交談、握手的時候都顯得十分「嚴肅」。體育局還安排網球小隊員給李娜獻花。
湖北省體育局一位官員還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一位分管體育的湖北省委領導,個人要求也前去機場,但要求低調處理不予報道。
簡單的歡迎儀式後,李娜一行坐上一輛專程安排的商務車離開,從機場直接前往漢口亢龍太子酒軒,湖北省體育局在那裡已準備好豐盛的晚宴。據《湖北日報》報道,有窮追不捨的傳媒開車跟隨,但怎麼也跟不上警車開道的車隊。
歡迎宴全是魚頭、藕湯等湖北特色菜。據《華西都市報》報道,席間有官員敬酒說,「希望湖北能夠複製更多的李娜!」李娜回了一句:「複製那麼多幹嘛。」看大家愣住,她又笑道:「是出現更多的孩子超過李娜!」學習榜樣在家中短暫休息後,2011年7月4日上午,李娜出現在洪山禮堂,參加湖北省委省政府為其舉辦的表彰大會。
《楚天都市報》記者鄒浩注意到,2008年,湖北省在東湖賓館的一個會議室里表彰該省的奧運冠軍,大約只有幾十人參加,而此次表彰李娜所在的洪山禮堂,位於省行政中心區域內,現場可容納千人,兩層坐台均座無虛席,「規格空前」。
大會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國生主持,省委常委、副省長張岱梨宣讀相關決定,省委書記李鴻忠親自為李娜頒發「湖北跨越先鋒」證書。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肖天受託前來祝賀。
李鴻忠說,這一榮譽稱號,是湖北首次設立,李娜是得獎第一人。湖北省體育局發言人朱長敏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李娜奪冠促成這一榮譽稱號的設立。
該給李娜怎樣的榮譽,據介紹,省長几次專門召見體育局長。湖北省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李理仁說,湖北官員對網球並不陌生,李娜征戰法網的每一步,都受到省領導的關注,半決賽前後,先後到武漢的兩位國家領導人也了解此事。
體育局官員說,他們曾設想過的榮譽包括「英雄」、「勞模」等,但都無法體現李娜奪冠的重大意義,後來他們結合湖北發展戰略,提出「湖北體育跨越先鋒」,但否定的原因是「李娜的影響實在太大了」,最終經過慎重研究,定為「湖北跨越先鋒」,這已經超出體育範疇。
李鴻忠2010年起擔任湖北省委書記,強調該省要實現「跨越式發展」。他說,給李娜頒獎的目的,是希望在全省形成勇於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文化氛圍,形成崇尚英雄、崇尚成功的氛圍,「全省各地各部門、各行各業、社會各界,都要向李娜同志學習。」
這回,李娜的感謝詞不一樣了。「在此,我要衷心地道一聲感謝祖國!感謝湖北!感謝教練!感謝關心和支持幫助我的朋友!……當我奪冠的那一刻,我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祖國和我在一起,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和我在一起。」 家鄉的一張名片武漢市也號召全市各界、各條戰線向李娜學習。市委書記阮成發、市長唐良智都主動以武漢話和李娜交流。「大家現在叫你『娜姐』,走到哪裡,『粉絲』都前呼後擁的。」阮成發對李娜說。喜愛打網球的市長唐良智則讚揚李娜霸氣、豪氣和狠氣令人印象深刻,還調侃李娜在賽場上對丈夫的大吼大叫。
授予李娜的「武漢功勛市民」,同樣是首次創設。李娜奪冠後,武漢市體育局局長王沈順馬上致電市委機關報《長江日報》說:「李娜法網奪冠,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武漢市青少年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對李娜這樣能影響和帶動武漢體育發展的功臣,武漢市肯定會給予重獎。」
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希望李娜在外面比賽時多講武漢話,「為推廣家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武漢市長唐良智則表示,李娜已經成為武漢的一張名片。
武漢市還為李娜塑了一尊其奪冠瞬間握拳吶喊的銅像,安放在漢口江灘星光大道上。這裡原已立起12位湖北籍奧運冠軍銅像。李娜的加入,使得這裡出現第一位非奧運冠軍。
李娜銅像的製作者鄧先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塑像最初的動議來自漢口江灘管理辦公室,一位「胡主任」特別喜歡網球也很懂網球。在李娜奪得法網冠軍之後,鄧接到電話,被要求在李娜回武漢前趕製一尊銅像。僅15天,銅像就鑄造下地,為此他常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還熬過3個通宵。
但銅像在準備安裝時被中斷——市裡把它運走了,並在給李娜授予「功勛市民」稱號時正式對外揭幕。
李娜還抽時間拍了條公益廣告,主題是「在湖北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切夢想都可以實現」,當地官員希望,她能出現在今年國慶節天安門大屏幕上播放的湖北形象片中。 體制的叛逆者與受益者母校華中科技大學也以最高的規格,迎接冠軍夫婦「載譽返校」。2011年7月13日,該校授予李娜「傑出校友」,李娜成為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優秀校友。
被稱作「根叔」的校長李培根為李娜頒發證書,還送上自己的題字「娜是我們共同喜悅」作為禮物。他和主持活動的常務副校長都自稱是李娜的超級「粉絲」。李娜夫婦簽名的兩個大網球則將分別陳列在校史館和體育部作為紀念。
鑒於可能會有人對此質疑,「根叔」還主動表示,如果看到網上極少數人質疑李娜他們只是短暫待過,不算真正的校友,那麼請大家大聲告訴他:「SHUT UP(閉嘴)!」性格火爆的李娜曾在北京奧運會時因中國觀眾太吵爆出「SHUT UP」。
2002年9月,李娜給國家網球隊留下一封信,和男友姜山進入華中科大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就讀,那時她幾乎放棄了打球的夢想。當年,李娜排名世界第308位。
2004年底,李娜答應為湖北省打一次全運會。新任的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孫晉芳很快來訪,勸李娜復出。「因為當時的體制、那些工作方法對她壓抑很大。我覺得她是在一種崩潰的情況下退役的。」孫晉芳近日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說。
孫晉芳曾是中國女排隊長,這支特殊的隊伍,是中國舉國體制的標誌之一。但孫晉芳沒有講「為國爭光」的大道理,而是告訴李娜:「網球是個職業化程度很高的項目,為了自己、為了獎金也應該打下去。」
不過,李娜與體制很快擦槍走火。2005年全運會網球女單半決賽輸給彭帥之後,李娜公開炮轟國家隊:「國家隊有很多體制不是很好,如果可以將隊員的成績和獎金掛鉤,應該會更好一些。但這一提法都說了好幾年了,也沒有實施。」她還把自己的狀態不好歸於教練,「一個教練制定一個訓練計劃,要求很多球員去適應。如果適應了你就出來了,不適應就白搭。」
孫晉芳在媒體上批評李娜:「李娜沒有看到國家為培養她們所付出的代價,只是簡單地拿自己和外國選手相比較,這是思想水平低、道德素質不高和責任感、使命感差的表現。」
兩者這段劍拔弩張的經歷,在李娜法網奪冠之後,再次被媒體翻出。賽後的發布會上,李娜表示,最想感謝的除了團隊還有孫晉芳。「如果沒有她當初的改革,不會有我們今天的成績。」
李娜最終還是參加了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並取得進入四強的突破。之後,孫晉芳允許李娜等人率先「單飛」。從2009年起,從大滿貫八強、四強至決賽,李娜實現一次次歷史性突破。 「沒要求她現在就回來履行職責」除了給予巨大榮譽之外,湖北省委省政府還按奧運冠軍標準,獎勵李娜60萬元,武漢市則獎勵了50萬元。這引起了一些爭論。新華網登載郭松民的評論稱,地方政府重獎李娜顯「無厘頭」,李娜奪冠是「單飛」後的事,完全是一種商業行為,政府對於市場上成功者,不必獎勵。
而在官方看來,李娜從未離開過這個體制。從組織關係上,她是湖北網球中心的「優秀運動員」,領取工資和「成績津貼」,丈夫姜山則是教練員。
湖北省體育局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湖北省,奪得過奧運冠軍的運動員每月的「成績津貼」在8000元以上,李娜不是奧運冠軍,津貼稍低。這次鑒於大滿貫冠軍的分量,「如果她提出,我們會研究。」
這位官員還透露,李娜的丈夫姜山長期一直是初級教練,此次他們以按培養出世界冠軍的等級,為其申請升格為高級教練。
湖北方面希望李娜擔任省網管中心副主任,但李娜在北京參加發布會時表示,「讓這事不了了之了吧,退役後做家庭主婦啊,這是我不變的目標」,並笑言:「我只能管好姜山。」獎勵成功運動員以官職,已漸成慣例。體操奧運冠軍楊威,目前擔任湖北省體操管理中心副主任。
上述省體育局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不認為李娜已回絕,只是以西式幽默回應不便表達的議題。「家庭主婦不是全職主婦,我們也沒有要求她現在就回來履行職責。況且她想要開辦李娜網球學校,沒有一個官方的身份,你說那怎麼好辦呢?」
2010年底,李娜公開表示,自己退役後希望能辦一所網球學校,但不是以網球為主,而可以與其他學校聯合起來,孩子們大學畢業後,可自己選擇走職業化道路還是找其他工作。
「我不希望以後小朋友像我們一樣,人生前半段的很長時間都只有網球,很少有學習機會,我不希望他們的生活太單一。」這位已經29歲的網球冠軍說。
李娜有選擇成全小我的權利暫且拋開打球不是為了國家這個道德評判,至少我們必須承認李娜是一個誠實的人,不是每一個運動員—無論中國還是外國、無論是中國的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都有勇氣說出這樣的話。這是一個自由選擇的年代,李娜可以選擇背負國家英雄的盛名,承載民族驕傲的重任,她也可以選擇成全小我,只著眼個人的追求。... [ 詳細 ]
圖說:李娜(資料圖)
暫且拋開「打球不是為了國家」這個道德評判,至少我們必須承認李娜是一個誠實的人,不是每一個運動員―――無論中國還是外國、無論是中國的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都有勇氣說出這樣的話。想起二月在深圳的聯合會杯比賽時還與中國記者「鬥氣」、渾身裹上尖刺的李娜,走出國門、在國外的巡迴賽場上用英文回答外媒各種問題的中國一姐,往往展現出更鮮活的脾性。但是道德總免不了被評判。「打球不是為了國家」到底能否被接受?李娜最初是靠「國家」培養、從體制中走出,現在翻臉不認「國」是否妥當?雖然單飛之後,李娜的獎金仍有一部分要上交網管中心,但運動員的國家榮譽感只是銀貨兩訖的交易?
李娜不想成為德約科維奇,這一點我們早就看得出來。她沒有在法網奪冠後披上國旗繞場,她也不希望她的海報貼滿北京城的櫥窗,就像貝爾格萊德的市民對德約所做的那樣。她一再表示過對於成為「國家英雄」的無奈,直至昨天,她終於誠實而勇敢地說出,「我只想打好網球。」
這是一個自由選擇的年代,李娜可以選擇背負「國家英雄」的盛名,承載「民族驕傲」的重任,她也可以選擇成全「小我」,只著眼個人的追求。雖然我仍然認為,這兩者之間並非要划上完全對立的界線。職業球員本質是利用運動為自己掙錢,但勝利、尤其是世界級比賽中的勝利,也總能激起有關國家、民族榮譽的情緒。 「讓運動回歸運動的本質」是美好的願望,但運動不可能只是純粹的運動,她可以撫平戰爭創傷,她可以彌合種族矛盾,她可以團結國家精神…… 但既然李娜已經表態,球迷也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你可以選擇只欣賞李娜的球技繼續支持李娜,而不是因為她是一名中國球員;你也可以因為她的過度誠實而鄙視痛恨她,就像她自己不在乎的那樣。其實李娜這一番話帶給我們的真正反思,也許是讓國人、媒體可以自問:一直以來是不是我們太過一廂情願地賦予了太多人「國家英雄」的稱號或者壓力?
體育不能完全回歸到純粹的體育,但體育也不必承載過多體育之外的東西。尤其在現在的中國,在我們迫不及待地貼上「大國」標籤,而又沒有足夠的「大牌」 體育明星供瞻仰的時候,任何一個國際體育賽場上成功的中國面孔、甚至華人面孔,都不可避免地成為過度膜拜的偶像和精神寄託。精明如姚明,可以善加利用將其轉化成商業價值;樂觀如劉翔,可以一笑置之;直爽如李娜,棄之如敝屐;內向如林書豪,避之不及……(南都記者竇俊)
眾生相:「國家英雄」之重姚明:「明」王朝的下半場才開始
面對「國家英雄」的頭銜,他曾在自傳《姚,在兩個世界裡的生活》說道:我不是英雄,我認為我所做的一切不可能讓我成為英雄,我僅僅是在做我的工作。雖然國人的期待給姚明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小巨人卻可以善加利用,將其轉化成巨大的商業價值。據統計,姚明9年的收入已經超過了20億元人民幣。... [ 詳細 ]
小巨人姚明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已不容分說,他一直被認為是架設在中國籃球和美國籃球之間的橋樑,NBA能被中國球迷熟悉和喜愛,姚明的影響是肯定的。而中國籃球能在奧運會獲得名次,姚明的功勞也是有目共睹的。甚至有球迷稱,看中國男籃就是為了看姚明,如今姚明離開了,男籃就沒什麼看的了。
不管是曾經馳騁NBA賽場的籃球運動員,還是如今在商界翻雲覆雨的「姚老闆」,姚明註定要背負國人很多合理抑或不合理的殷切期待,不為別的,只因他黃皮膚黑頭髮的中國人身份。
面對「國家英雄」的頭銜,他曾在自傳《姚,在兩個世界裡的生活》說道:「我不是英雄,我認為我所做的一切不可能讓我成為英雄,我僅僅是在做我的工作。」
雖然姚明如此表態,但他卻積極實踐英雄的承諾。與李娜不同,姚明沒有公開表達過承載「國家英雄」之累,職業賽場與國家隊比賽,他儘可能地同時兼具,結果就是職業涯過早地結束。在NBA的職業生涯中,他並沒有因為進入NBA而驕傲自滿,反而積极參加國家隊出征世錦賽、奧運會,為中國籃球的發展貢獻不少。這不僅成為中國人的驕傲,也成為了中國品牌符號中的形象代言人。
雖然國人的期待給姚明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小巨人卻可以善加利用,將其轉化成巨大的商業價值。到去年退役之前,姚明雖然都是以球員的身份面對大眾,但是他身上的商業價值從來沒有停止過炒作。
根據權威媒體公布的數據顯示,姚明在2002年加入NBA後,9年的職業生涯凈收入已經超過20億元人民幣。2003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數據顯示,NBA狀元姚明以1.2億元排名第二,僅次於李連杰的1.4億元。從2004年開始一直到2011年的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姚明連續8年佔據收入首位,2004年1.5億元,2005年1.5億元,2006年1.7億元,2007年2.6億元,2008年3.87億,2009年3.57億元。隨後在2010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上,姚明的收入為2.5億元。2010年,姚明整個賽季因傷免戰,在2011年福布斯發布的數據為2.2億元。
累計相加,姚明9年的收入已經超過了20億元人民幣。當然,這還不包括姚明的多項無法統計的收入。在中國的現役運動員中,姚明可謂吸金能力最強。有數據顯示,目前姚明的商業合同總值高達1.5億美元,包括銳步、可口可樂、蘋果電腦、中國人壽、麥當勞、VISA等,每年的代言收入約為2100萬美元。
這僅靠比賽和工資,是根本不可能擁有的。早在職業生涯時,姚明及其背後傳奇的「姚之隊」就已開始染指商界。在還是以休斯敦火箭球員身份期間,姚明就開始以授權、入股、代言等方式投資多種產業,其中涉及餐飲、音樂網站、健身俱樂部、酒店等。涉及行業之多,範圍之廣,資金龐大,雖然這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但一個億萬商業帝國輪廓已逐漸清晰。
對於運動員職業生涯的生命周期問題,未雨綢繆的「姚之隊」早已意識到,負責人章明基曾表示,「從幾年前,就已著手讓姚明進入新的品牌周期。這個新周期的目標會讓品牌特徵更加豐富,更有深度和美譽度,不僅超過了運動領域,還要超越運動員的運動周期。」
為此,從2006年開始,「姚之隊」先後投資了巨鯨音樂網、北京通州太陽花酒店、加州健身姚明俱樂部,這都可以看做是姚明轉型的試水。2009年,姚明又收購了上海男籃俱樂部,算是一筆長期投資。
對於姚明商業道路的未來,張慶猜測,小巨人在開拓商業疆土的方式跟在NBA時也許完全不同,他更有時間來做商業投資的事情,還可能通過職業球員的嗅覺、人脈、資源,投入到與體育相關的產業,比如運動食品、健身俱樂部、體育地產等。
在充分開發個人商業價值的同時,姚明也不忘回饋社會,他成立姚基金,主要致力於助學興教、促進青少年健康與福利等各種社會公益慈善活動,已經開展了多場NBA中國慈善賽。「對姚明來說,職業生涯期間,全方位品牌形象的塑造,為其商業價值也灌注進堅實的力量,對其退役後的商業道路,已做好了鋪墊。」聯縱智達品牌管理諮詢公司品牌管理專家劉威說,不過姚明也有特殊性,他就像功夫熊貓一樣,作為有中國元素的NBA球員,其獨特的商業價值,可能持續會發酵。(綜合中新網、商界評論)
劉翔:曾經不能輸的國民偶像輿論給劉翔帶來的正負面影響都非同尋常。21歲即登上田徑運動之巔,他被追捧至黃種人和亞洲驕傲的高度。他是中國田徑、乃至整個中國在打破西方人壟斷領域的旗幟性人物;有他在的田徑比賽總是人滿為患,人們渴望他贏下所有的比賽。2008年臨陣退出奧運會比賽後,他迅速遭到了貶斥、謾罵、嘲諷,從高高在上的神壇驟然跌落到背負「懦夫」罵名的深谷。... [ 詳細 ]
對於劉翔已經不用過多介紹,在雅典的奪冠演出讓他成了中國的國民偶像。2006年,這位來自上海的運動員將110米欄世界記錄刷新到12秒88,2007年,他又奪取了世錦賽冠軍。他是全世界唯一一個集奧運會冠軍、世錦賽冠軍和世界紀錄保持者於一身的男子110米欄大滿貫得主。但這些勝利讓劉翔不得不生活在公眾的注視之中,數百萬中國人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
「輿論」給劉翔帶來的正負面影響都非同尋常。21歲即登上田徑運動之巔,他被追捧至黃種人和亞洲驕傲的高度。他是中國田徑、乃至整個中國在打破西方人壟斷領域的旗幟性人物;有他在的田徑比賽總是人滿為患,人們渴望他贏下所有的比賽。
到了2008年,公眾對他的狂熱追捧和期待到達了最高峰。據當時的一項網上調查顯示,超過80%的網民認為劉翔將在北京奧運會上奪取金牌。而臨陣退出奧運會比賽後,他迅速遭到了貶斥、謾罵、嘲諷,從高高在上的神壇驟然跌落到背負「懦夫」罵名的深谷。中國觀眾願意看到的是一個永不失敗的、符號化的、可以象徵著「中國人在田徑場上站起來了」的劉翔。在這樣的氛圍中,包括劉翔在內的眾多運動員都被賦予了太多超出運動本身的意義。
2009年以後的一兩年時間裡,隨著劉翔的成功復出,追溯他退賽前後心理狀況和生活細節的媒體報道越來越多。人們發現他剛退賽時不願意與他人接近。劉翔也承認,自己曾經偷偷對著傷腳哭過。
成名過早的他比同齡人背負更大的責任,除了對自己運動成績的要求,還有來自國家英雄稱號的期待。但生性樂觀開朗的劉翔並沒有被壓力壓垮,而是練就了從容大度的性格。
北京奧運會退賽的低谷和與傷病鬥爭的三年,至少在輿論方面似乎不再是劉翔的負累,這段經歷反倒讓他朝「體育精神的完美代表」不斷靠近。「這個傷對劉翔是個災難,但也是種磨鍊,」馮樹勇說,「我現在對他很放心,這個運動員真是成熟了。」
在去年的韓國大邱世界田徑錦標賽上給人們帶來的震撼不僅僅在於成績,更多的是賽後劉翔表現出來的從容和大度。在賽後採訪中,他平靜地原諒了比賽時碰到自己的羅伯斯,並表示「人生就是這樣,比賽只是一場遊戲」。路透社、美聯社和法新社紛紛發表文章感嘆這次比賽的戲劇性,韓國媒體則撰文稱讚劉翔從容大度,認為他儘管丟掉金牌,卻讓粉絲們更加敬佩。
面對全世界的讚揚,劉翔倒沒當回事。比賽結束當晚,他睡覺前想想這事,只覺得好笑。「挺有意思,這樣的比賽也能讓我碰到,」他說,「作為一名運動員真是沒有白當。」
體育成就之外,衝動、進攻性、自信的作風,使他成為新一代中國年輕人的象徵。在西方媒介看來,他和以往循規蹈矩的中國運動員太不一樣了,從他的身上可解讀出中國國民心態的開放。在上海《東方早報》前體育記者孤狗眼裡,劉翔的個性、自我,比較COOL的風格,使他成為年輕人的偶像。2005年,他入選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他的魅力是多方面的,在電視及網路的廣告里,他是一個流行偶像、時尚引領者。他的名字入選2004年主流報紙流行語,形象被韓國藝術家塑成銅像。
在公眾視野里,他還是世界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愛心大使、上海市兒童基金會「愛心大使」,一個慈善明星。此外,他還當選全國政協委員。
在著名文化批評家張閎看來,劉翔式明星的受歡迎,是大家首先把運動員當作人來理解,體育明星首先是個人,如果只是一個被體育制度塑造出來的金牌機器,就違背了基本的體育精神。而劉翔,除了運動員的身份之外,他是個心理、體格、人格都很健全的年輕人,個性十足,朝氣蓬勃。如果說他是制度、政治的象徵,反而不真實。
中國的110米欄世界冠軍劉翔承認,他樂意用伴隨成功而來的名氣換取一種不那麼雜亂的生活。(中國新聞周刊網綜合)
「娜」式語錄盤點:打球為自己我打我的球,關你啥事兒?(李娜向來不喜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有一次面對媒體的刁難,她的回答很乾脆)你們這些領導和教練讓我出成績,不就是要升官發財、分房子嗎?(2002年李娜退隱時她當著領導和教練的面質問)......... [ 詳細 ]
1.我打我的球,關你啥事兒?(李娜向來不喜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有一次面對媒體的刁難,她的回答很乾脆。)
2.輸球後終於有時間去購物了。(07年法網第三輪輸給巴莫爾後,中國記者都替李娜衝擊世界前十失敗而感到惋惜,但李娜卻表示目標固然重要,但享受網球享受網球帶來的生活才是第一位的)
3.這一年來,我的狀態一直不是很好,而這都是國家隊不完善的體制所造成的。(2005年底,李娜在十運會半決賽中輸給彭帥後第二次炮轟國家隊,這一次甚至提及了最敏感的「體制」一詞。)
4.大滿貫冠軍和奧運會金牌我都要。
5. 女人只有兩條出路,一是嫁個有錢的老公,二是自己賺很多錢。第一條是沒戲了,看來我只能走第二條道路。
6. 沒辦法,我們當運動員的底子薄啊,所以學起來肯定吃力,就只有刻苦一點了。
7. 我感到很迷茫,在過去這一年裡我在球技上沒有任何進步。我還是靠我原先的基本功在打球。這一年雖然是跟國家隊訓練,但並沒有多少有針對性的訓練。可能因為不是自己的教練的...
8. 我幾乎不能相信去年夏天在我身上發生的一切,對於我而言那絕對是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我既迷茫又擔憂,我不停地問別人什麼時候我才能復出,但得到的答案卻是等待等待再等待...
9. 我一定不去春晚。因為我覺得自己很少有時間過年的時候正好在家裡,所以當然我會全身心的去陪我的家人,陪姜山的家人。因為本來就是很難得的機會,不算自私吧,我會為了自己,為了我的家人留在武漢,跟他們一起過新年。
10. 這麼少?中國人那麼多人,十幾億,幾千萬人看算什麼,澳洲就這麼點人,恨不得80%的人都在看網球呢。(當記者告訴李娜國內至少有好幾千萬國人觀看了這場決賽時,她的第一反應。)
11. 哎呦,央視終於關注網球了。央視不是每一次都放乒乓球、羽毛球嗎?
12. Can you tell the Chinese don』t teach me how to play tennis?(你能告訴現場的中國人不要教我怎麼打球么?)(李娜不滿,是因為在她比賽的過程中,一直有中國觀眾對她喊「幹掉她」、「打敗她」、「冷靜下來」、「打直線」之類的話。)
13. 網球在國內哪怕排第四位,但也強於國足。(「我覺得網球大概排在第四位,前三位應該是乒乓球、羽毛球和跳水。不過,不管怎樣都要比足球好。」)
14.世界前5,為什麼不呢?(當記者問道:「既然目標已輕鬆實現,是否會夢想進世界前5呢?」「世界前5,為什麼不呢?」中國一姐毫不猶豫的回答。)
15. 老公居然沒準備禮物。(離開現場後,姜山一直在休息室看李娜打球,「下場後他跟我說了句『恭喜』,我問他禮物呢,他告訴我『沒有』。吃了個冰淇淋,還是我自己買單」)
16. 應該把成績和教練員的獎金掛鉤,這樣大家就都有積極性了,有錢好辦事嘛。(對於國家隊的獎懲制度頗有微辭的李娜有一次在接受採訪時開起了這樣的玩笑)
17.你們這些領導和教練讓我出成績,不就是要升官發財、分房子嗎?(2002年李娜退隱時她當著領導和教練的面質問。)
18. 不管你是胖還是瘦,是帥還是丑,我都會永遠跟隨你,永遠愛你。(2011年1月29日,
澳網公開賽獲得亞軍後,李娜發表感言,公開對老公姜山示愛。)
19. 我覺得可能中國人太沒有自信了,所以從來沒有相信過自己可以做到,但是今天一旦有
人做到,他們就會覺得,原來她可以做到,所以我也可以做到。(奪得法網冠軍後接受採訪。)
20. Shut up!(奧運會女單半決賽中,李娜對觀眾這樣吼道。後來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李娜回應:「其實我覺得那個時候,我已經壓抑很久了。」)
21. 不要說我為國爭光,我是為自己。(2011年澳網決賽之前接受記者採訪。)
22. 我從小就是體制培養下成長起來的,只不過後來可以選擇自己的團隊,走自己的職業化之路,但體制培養是我的起點。(奪得法網冠軍後接受新京報採訪。)
23.我知道我說了真話很多人都會因此而恨我討厭我,但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李娜在巴黎銀行公開賽第三輪中擊敗了鄭潔,進入16強。李娜在賽後採訪中表示。)
24.退役後做家庭主婦啊,這是我不變的目標。我只能管好姜山。(湖北方面希望李娜擔任省網管中心副主任,但李娜在北京參加發布會時表示拒絕。)
25.我不是奧運會奪牌的主力,沒有什麼任務。(在廣東江門中國網協訓練基地備戰澳網時,李娜沒個好氣地說。)
26.可能大部分人覺得運動員應該生活在一個框框裡面,如果不在那個框里,就說叛逆啊,不服從組織啊。這對運動員和運動員所從事的項目不是一個好的推廣。(在一次澳網的賽後發布會上李娜這樣說。)
27.促使我前進的動力是比賽獎金,而姜山給予我的最大幫助是他的信用卡。(李娜曾經這樣開玩笑。)
林書豪:中國造or美國造?為何林書豪一出現,國內媒體便蜂擁而至?姚明之後,再無黃皮膚的人在NBA立足。直到林書豪的出現,我們所謂的體育大國的自尊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撫慰。只是這種暫時的撫慰更像是「自欺欺人」。... [ 詳細 ]
林書豪,這個曾對中國球迷而言還相當陌生的名字,現在已幾乎成為和姚明一樣在中國家喻戶曉。從今年2月4日起,林書豪這個從前默默無聞的籃球後衛突然崛起,帶領紐約尼克斯隊在NBA豪取七連勝、打破一系列記錄,引發了一波媒體風暴。人們甚至開始用他的姓Lin組詞,說他的表現「林神奇」,人人都愛「林贏家」,大家都患了「林瘋狂」。
原本林書豪與易建聯一樣,在各自隊中做替補,很少得到亮相機會。可林書豪本月4日抓住了陣中兩位當家球星不能出場和主力控球後衛表現不佳的機會交出全明星級的數據。他的橫空出世瞬間成了全球華人甚至是亞裔球迷的關注焦點。
23歲的林書豪出生在美國加州,其祖籍為浙江嘉興,父母來自台灣彰化。前年雖在選秀大會上落選,可他因在哈佛大學隊中表現搶眼而被勇士隊挑走,他因此成為NBA史上首位亞裔美國籍球員,也是哈佛大學自1953年以來首位進軍NBA的球員。愈演愈烈的「林書豪爭奪戰」隨著這位亞裔籃球運動員的聲名鵲起,關於他的身份也引起了眾多討論,太平洋此岸,海峽兩岸的球迷開始了一場「林書豪爭奪戰」。每一方似乎都有理由宣稱,林書豪自古以來就是「我們這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個人都想從紐約尼克斯隊的籃球運動員林書豪身上分一杯羹。他幾乎成了南中國海一座島上的民眾的熱門話題。而且儘管這場戰爭不會有海軍介入,但是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在林先生的成功故事中聲明了對林的歸屬權。台灣民眾熱情地指出林的父母在前往其出生地美國之前就居住在這個島上。作為尼克斯隊中唯一的亞裔球員,在球場上的努力多年後,他幫助球隊獲得七連勝,整個台灣的民眾突然對NBA產生了熱情,並讚頌林書豪是島民的一份子。
但是,正如台灣聲稱他是自己人是根據其父母的出生地一樣,中國大陸也涉足「林瘋子」一事,並且也找出了聲稱林是大陸人的理由:林的祖母或者外祖母生於中國浙江省,這樣的瑣碎的細枝末節幾乎不可能被大陸的官媒所忽視。像在台灣的多數人一樣,林家的祖先可以追溯至僅僅約160公里(100英里)之外的中國大陸。
實際上,一波又一波的中國大陸民眾對於林感到激動,他們強烈要求這位現年23歲、有著6英寸3身高的控球後衛為中國國奧隊效力,他們說,因為畢竟他是華裔。不管他生於加州,還是據傳正在努力學講中文,還是他只是做了一系列回「家」旅行。
儘管大陸和台灣拉起了「林書豪爭奪戰」,但美國眾議員訪問團團長法理歐馬維加在會見馬英九時已回應說:「很抱歉,但我得告訴你,林書豪是美國人,血統純正的美國人!林書豪只是『剛好』是華裔,美國很以他為榮。」為了「神的榮耀」打球 對於這些場爭奪戰,林書豪自己倒並不特別在意,他曾說:「你可以稱我為一個台灣(Taiwanese)籃球運動員、一個華人(Chinese)籃球運動員,或就是一個籃球運動員……我以身為一個華人(Chinese)感到驕傲,我為我的父母來自台灣驕傲。我感謝上帝給我這個機會。」林書豪推特的頭像就是一個上帝的卡通形象,他自己也多次表示,打籃球是為了「神的榮耀」。尚未決定是否代表中國打球NBA球星林書豪雖然拿的是美國護照,但大陸方面正積極爭取他代表國家隊打球。但他說,「這段時間很忙,但我很享受,感謝所有在中國的球迷支持,希望今年夏天能夠去中國和大家見面,現在我只是把所有事情處理好,把精力集中在打籃球」。
央視記者問林書豪說,「去年在武漢世錦賽的時候,你曾經說過,你也許會有機會代表中國男籃打球,現在是你做出決定的時候了嗎?」對此,林書豪微笑地說,「沒有,尚未決定,也許等到這個夏天再來決定」。
當年林書豪帶領哈佛大學在NCAA闖出名堂的時候,已經引起了中國籃協和中華台北籃協的關注。之後兩個籃協都派人接觸過林書豪及其家人,表達了希望日後他能為代表自己協會征戰國際賽事。不過根據中國的法律,是不允許公民擁有雙重國籍的。所以如果林書豪代表中國出戰的話,前提是他必須放棄美國國籍。 林書豪為什麼這麼火?在他的成功之路上,林書豪顛覆了諸多傳統觀念,創造了一連串的第一。林書豪能紅,是因為他符合「最不可思議的人完成了最不可思議的任務」的邏輯,屬於美國人推崇的「平民英雄」典範。
儘管中國球員姚明在NBA也取得了成功,但幾乎所有人都將此歸因於姚明獨一無二的龐大身軀,對於黃種人難以立足NBA的刻板印象沒有多大改觀。如今的林書豪,卻截然不同,他的成功更近乎於勵志片,只要你夠努力,你就會取得成功,無論你是什麼族裔。《紐約時報》援引一位亞裔青年的話說:「現在所有美國亞裔小子都想成為林書豪。」這就是榜樣的作用。
林書豪不會講中文,英文呱呱叫。性格上,他中和了中國人的特點和美國人的特色:平時謙虛謹慎、處事低調、待人禮貌,骨子裡是華人家庭教育的產物;球場上激情似火、張揚無忌、生動活潑,又展現了美國人的特徵。與「小巨人」姚明相比,「小個子」林書豪更契合美國夢,更符合美國人口味。
林書豪在證明華裔能夠在美國競技體育中取得成功的同時,也為所有華人和亞裔贏得了信心和力量。從此中國球迷將敢於遐想,中國有能力出產更多可以在NBA立足的優秀球員,因為林書豪已經證明了中國人身體沒問題、球技沒問題、智商更沒問題。
體育事業:告別宏大敘事 回歸本真體育事業應走出宏大敘事
以今日中國的實力,是GDP排行世界第二,還是奧運金牌數世界第一,更讓中國人揚眉吐氣?是全民族身體素質普遍提高,還是多幾塊金牌更加重要?體育應走出宏大敘事,日漸回歸自身內在的價值,這一點至少在李娜這樣的職業運動員那裡,表現得更清晰些。... [ 詳細 ]
3月12日,在一場國際網球比賽後,有外國記者採訪李娜:「為什麼你表現得比別的中國運動員更能暢所欲言?」李娜回答:「對我來說我只不過是一個網球運動員,我打球不是為了國家,而只是為了儘力去做好自己的這份工作。」如此言論,引發輿論風波是完全可以想像的。
不說李娜此番言論是否妥當,我們先來看,所謂國際賽事其實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運動員以國家名義出征,無論在國家隊團體賽中,還是在單個項目中,運動員都是國家的代表,其成績關涉國家形象,運動員獲勝之後,會披上國旗繞場一周,頒獎時會升國旗,奏國歌。這些儀式表明冠軍所代表的國家來到了賽場。
另一種是職業性比賽,運動員作為個人,單純為了獎金上場,同國家沒有明確的關聯,也不能隨便使用國家的名號,得了冠軍,拿了獎金走人,也不見升國旗、奏國歌,運動員只是個人,打球同商人出國做生意沒什麼區別。
簡單地說,前一種賽事可以稱之為「國家場合」,獲勝的運動員代表國家是理所當然的;後一種則可以稱之為「個人場合」,輸贏不能說同國家無關,但運動員更專註於拿獎金也很自然。
公民未經國家授權,不能隨便聲稱「代表國家」,這是生活常識。現在每天有多少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出國,在完全不同性質的場合,做著各自認為重要的事情,不管成功失敗,國人不會無條件地要求他們時時處處以「國家代表」來要求自己,否則不但會讓外出人士陷於焦慮,也可能讓我們處於尷尬:誰能保證他們做出的事情都夠得上「為國爭光」?
既然如此,一些人對李娜那番「不代表國家」的言論如此不能容忍,顯然因為李娜是中國第一個網球單打世界冠軍,但要真的是這麼個理由,那到底是李娜代表了國家,還是贏球代表了國家?許多年裡李娜沒有贏球,如果還口口聲聲「代表國家」,大家不會覺得刺耳?女網另外三朵「金花」尚未贏得單打冠軍,有人要求她們時刻不忘向媒體表白「代表國家」嗎?如果說李娜單飛多年,參加沒有國家標誌的職業賽,贏球是代表國家,那麼在NBA打球的易建聯,在申花踢球的阿內爾卡,進球是否也代表國家?
不分比賽類型,一定要讓運動員代表國家,其實反映出中國體育還沒有走出宏大敘事的歷史階段。體育界有一種說法,大凡後起的國家對體育是否特別重視,往往以首次舉辦奧運會為分界線,因為舉辦奧運通常也是國力分界線,國力不足時,難免對金牌期望殷殷,國力強盛了,對金牌自然不那麼看重了。
以今日中國的實力,是GDP排行世界第二,還是奧運金牌數世界第一,更讓中國人揚眉吐氣?是全民族身體素質普遍提高,還是多幾塊金牌更加重要?金牌,特別是重大國際賽事的金牌,對國家形象的提升和國民人心的凝聚來說,仍是必要和重要的,但在民族復興日益成為現實的今天,用巨額國家投入來換取一塊奧運金牌的做法,確實在走向歷史。相應的,體育也在走出宏大敘事,日漸回歸自身內在的價值,這一點至少在李娜這樣的職業運動員那裡,表現得更清晰些。
職業運動員走出宏大敘事之所以比較容易,因為「單飛」的金花們本已脫離體制,靠個人努力搏殺職業生涯的明天,更不用說丁俊暉這樣從頭自我成就的運動員。但要讓以運動員成績為自己政績的體育主管們和仍然習慣於賽事和金牌的國家定位的那部分國民,也走出宏大敘事,還需要時間,但趨勢已經明顯。(顧駿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其實李娜這一番話帶給我們的真正反思,也許是讓國人、媒體可以自問:一直以來是不是我們太過一廂情願地賦予了太多人「國家英雄」的稱號或者壓力?
推薦閱讀:
※【齊魯國風】2012·11
※2012年十二星座年度運程(綜合版)
※2011&2012婚嫁吉日
※2012年巨蟹座占星運勢
※2012最新美文美句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