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心理上要怎麼護理?

唯物辯證法稱,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腫瘤治療也是如此,規範化的治療當然十分重要,但腫瘤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是不可忽視的。

惡性腫瘤的發生除與生理因素有關外,還與心理、社會因素明顯相關。負面情緒如憂鬱、悲觀、忍耐、剋制、壓抑等造成中樞神經過度緊張,削弱了人體免疫力,增加了機體對致病因素的敏感而成為癌症的活化劑;而情緒樂觀、積極配合、善於表達、身心處於良性功能狀態,會增加全身免疫功能,使疾病得以控制或向有利方向發展。因此,患者家屬和護理人員掌握病人的心理變化特點,給予相應的指導和護理對策,對惡性腫瘤的整體治療尤為重要。

腫瘤患者的心理特徵

腫瘤被人們看作是一種最恐怖的疾病,「癌症=死亡」這種錯誤的觀念深深地印在人們的腦海中。

所以,一個人一旦患上惡性腫瘤,不僅是身體上,心理上更是會受到巨大的衝擊,從而產生一系列心理反應。

當病人得知自己的病情後,其心理反應有六個階段,即體驗期、懷疑期、恐懼期、幻想期、絕望期、平靜期。

1. 體驗期:

當病人看了檢查結果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會頓時驚呆,霎那間方寸大亂,甚至暈厥,這種震驚成為「診斷休克」,很多病人回憶時,都不知當時怎樣過來的。此期短暫,可為數小時或數日。

2. 懷疑期:

病人對診斷結果極力否認,有的病人要求到幾家醫院去複查,有的病人假充病人家屬找醫生護士問詢,以便得到不同方面的信息,此時病人既希望確認,又希望聽到不是癌症的診斷,此期病人的否定態度不能簡單評價為負性心理狀態,這種拒絕接受事實的做法是一種對創傷和應激狀態下的心理反應,是一種保護性反應,可降低病人的恐懼程度和緩解痛苦的體驗,逐漸適應以外打擊。

3. 恐懼期:

當病人極力否認而不能改變診斷結果是,會產生恐懼,包括對疾病的恐懼,對疼痛的恐懼,對離開家人和朋友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恐懼的產生與危險的明確來源有關。病人會表現為恐慌、哭泣、警惕、挑釁性行為、衝動行為。以及一系列的生理功能改變,如顫抖、尿頻、尿急、血壓升高、呼吸急促、皮膚蒼白、出汗等。恐懼是一種適應性反應,可以讓人對危險因素提高注意力和警惕性,採取逃避或進攻來降低危險性,只要將應激原除掉,病人的恐懼便可減少或消失。

4. 幻想期:

當病人經歷了得病後的痛苦體驗後,已能接受現實,但出現幻想,如希望出現奇蹟,希望發明一種新葯能根治自己得疾病,或希望專家教授能研究出根治自身疾病得新方法等。

5. 絕望期:

當各種方法治療都未能取得良好得治療效果,病情進一步惡化,或出現嚴重併發症或難忍的疼痛時,病人會絕望,對治療失去信心,聽不進醫護人員、家人或朋友的勸說,表現為易怒、不服從、挑釁、不遵醫囑等。

6. 平靜期:

病人已接受現實,承認病人角色,情緒穩定,表現得服從,配合治療,對死亡已不恐懼,處於消極被動應付狀態,不再考慮自己對家庭與社會得義務,專註於自己的癥狀,處於無助、絕望狀態。

究竟是什麼影響了病人的心理?

1. 對腫瘤的片面認識

對於惡性腫瘤的死亡率較高,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不治之症」,一經確診,人們往往會感到即將走到生命盡頭,出現恐懼、否認、憤怒、焦慮和抑鬱等心理反應。

2. 治療療效和預後與期望值間的差異

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病人會對治療的療效和預後產生過高的期望,如果治療療效欠佳,或病情出現反覆,病人就會出現抑鬱悲傷、焦慮易怒等情緒反應,喪失信心。

3. 對治療方法缺乏科學認知

放療、化療是治療腫瘤的常用方法,如果病人對放療、化療的基本知識缺乏了解,一旦出現副作用,如噁心、嘔吐、食慾差等情況,就會加重病人的焦慮、恐懼心理,使免疫功能進一步降低。有的病人治療後出現形體方面的改變,如脫髮、面容水腫、器官缺損等,病人會為此產生自卑、敏感、迴避、自我封閉、自信心不足等性格行為的改變。

4. 醫療費用過高帶來的經濟壓力

手術、放療或化療等治療產生的高額費用,給病人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造成病人情緒低落、顧慮重重,重則悲觀絕望甚至出現自殺企圖。

5. 家庭和社會支持缺乏

家庭和社會對腫瘤病人有很重要的支持作用,如果家庭成員不關心、冷漠、甚至遺棄,社會和單位對病人缺乏必要的關懷,那病人就會處於無助的狀態,加重病人的心理負擔,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如何對腫瘤患者進行心理護理

1. 不同治療階段,護理方式不同

確診階段

主要護理措施:⑴ 語言恰當:應在適合的時間、恰當的方式向患者講清病情,講解治癒的希望,幫助患者及早擺脫恐懼心理。 ⑵ 各種檢查前做好衛生知識宣教,消除患者對檢查的顧慮。

治療階段

主要護理措施:在治療前和治療過程中,向患者講解治療的目的、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和解決方法,可以解除患者的恐懼和焦慮,順利的完成治療計劃。通過醫務人員的努力和個人的功能鍛煉,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康復階段

主要護理措施:

⑴ 做好出院指導,使患者離院後,能按照治療計劃、康復計划進行;

⑵ 與患者和家屬制定切實可行的康復計劃;

⑶ 鼓勵患者參加社會活動;

⑷ 向家屬宣傳家庭護理中的心理護理知識;

⑸ 與患者保持聯繫,及時詢問病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與康複信心。

臨終階段

主要護理措施:積極主動解決患者疼痛、厭食、軀體移動障礙等問題,不能對患者表現厭煩、冷漠,滿足患者的願望和需求,尊重個人習慣。對於死亡,由於信仰不同,其態度亦不同,應尊重患者的信仰,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2. 根據患者個體差異提供心理護理

年齡差異:針對幼兒和青年、中年人、老年人進行不同的、適宜的心理護理。

不同文化社會背景:針對患者性別、生活習慣、文化素養、社會環境的不同,靈活運用跨文化護理理論與方法,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達到心身最佳狀態。

小結

心理干預是通過語言的引導,或情感的支持、鼓勵,或暗示、啟發等手段,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教育和治療,以達到穩定情緒、改善癥狀、適應環境、促進全面康復為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腫瘤患者的心理狀態良好,能樂觀地對待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同時應用心理療法進行有的放矢的心理治療,樹立戰勝腫瘤的信心,積極地配合各種治療,往往會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可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量,促進病情好轉,對於腫瘤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推薦閱讀:

直腸癌術後應用葛森療法是否有治療效果?
醫生最恨的5種食物,吃得越多患癌症的風險就越高!
中醫的火龍灸真的可以將癌症治癒嗎?
每天吸三盒煙,會有多大概率得肺癌。會對身體造成多大危害???
癌症能自愈嗎

TAG:癌症 | 心理 | 護理 | 人心 | 病人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