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學誠法師談「佛系青年」——逃避不是辦法,必須面對現實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宗教界別討論中聽取其他代表發言。

本文精選自學誠法師答《新京報》記者問。

談「佛系青年」

逃避不是辦法,必須面對現實

新京報:去年以來,「佛系」成為網路上的流行詞,一些「佛系青年」開始「佛繫上班」「佛繫戀愛」。你認為出現「佛系」的原因是什麼?

學誠法師:現代社會在物質領域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成果和經驗,但在精神領域的豐富和提升方面還有較大空間。

特別是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時代,各種商品極大豐富、高科技產品不斷湧現。一些年輕人,無論是經濟能力、專業經驗、知識儲備,還是生活閱歷、心理素質都處於起步階段,駕馭外部世界和自己內心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如果沒有高遠的人生志向,就會因為對現實的無知、無措而產生無聊和無奈。

所謂「佛系」的隨緣,其實並不是佛法中對「緣起」的清晰洞察和靈活把握,而是時下年輕人內心無力感的一種自嘲和排遣。

「佛系」有「佛系」的困窘,因為逃避不是辦法,嘴上可以說「怎麼都行、隨便」,但各種現實問題卻必須去面對、人生責任必須去承擔。

新京報:去年,河北易縣奶奶廟的一段視頻在網上走紅。這個廟中供奉著各式各樣的神仙,甚至有「學神」和手握方向盤的「車神」。如何理解民眾的這種需求?

▲手握方向盤的「車神」(圖片來源:一席)

學誠法師:民間出現這種新的造神現象,正是現代人心理需求的主觀投射。對各路新式神仙頂禮膜拜的背後,反映出在急劇變化的現代社會中,人們對自身發展的焦慮。

談人工智慧

運用AI技術為大藏經校勘

新京報:這兩年,AI(人工智慧)成為熱詞。龍泉寺一直被認為是科技感十足的寺廟,有沒有把AI與佛學結合起來的實踐?

▲龍泉寺賢二機器僧

學誠法師:在龍泉寺開展現代弘法事業方面,人工智慧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賢二機器僧」,既有微信公眾號,也有實體機器人,能夠與用戶實時互動,以一種時尚有趣的方式展現和傳達古老精深的佛法,幫助化解現代人內心的問題。

此外,龍泉寺還結合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大藏經校勘工作,將大藏經電子化,做成資料庫。為了識別古籍中的生僻漢字,我們開發了一套漢語OCR(文字識別)技術。

藏經校勘自古以來就是佛教研究的基礎性工作,在這個時代,通過與人工智慧相結合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併產生過去所難以達到的成果。

未來,我們還計劃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寺院事務管理、佛教經典翻譯、佛教文化傳播等領域,相信能夠創造出更多新的成果。

談宗教商業化

經營活動不以盈利為目的

新京報:去年12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投資或承包經營佛教道教活動場所。

據你了解,佛教商業化的現象在全國是否普遍,原因有哪些?

學誠法師:商業化現象是歷史和現實交互作用的結果。

從歷史淵源來看,佛教擁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和廣泛的信眾基礎,這是其被商業資本看好的重要原因。

但近現代佛教人才不足,既難以滿足人們的日益增長的信仰需求,也無力發揮凈化人心的導向作用,這就給商業資本進入提供了可乘之機。

一方面,在經濟逐利思想的驅動下,有些地方大搞「宗教搭台,經濟唱戲」,利用宗教斂財創收,給商業資本大開方便之門;

另一方面,佛教自身建設也存在嚴重不足,其觀念、制度、生存發展形態等都明顯滯後於時代,無力抗衡商業大潮的衝擊,無法應對複雜的現代社會的衝擊,這些都對佛教的健康發展造成了嚴重損害。

新京報:但也有觀點認為,佛教的發展不能完全與商業分離,那怎樣做到協調發展,同時保持佛教不商業化?

學誠法師:對「商業化」問題正確處理與否,關係著佛教發展的前途和根本。我們常講「君子憂道不憂貧」,相信「道心之中有衣食」,因此我一向主張讓商業退出寺門,以便宗教更好地發揮凈化人心、導善社會的本位作用。

當然,我們並不排斥合法合規的經營活動,並鼓勵有利於佛教文化傳播的創意行為,但原則上不以盈利為目的。

為了更好地把握合法經營與商業化之間的界限,需要認真學習、嚴格貫徹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維護佛教界合法權益,建立現代寺院管理制度,純正發心、清凈道場,拒絕商業化活動。

此外,還應該積極探索佛教融入、服務社會的新方式方法,更好發揮佛教文化價值、信仰價值,傳播正能量。

新京報:作為履職多年的政協委員,你今年關注哪些方面的問題?

學誠法師:國家領導人在2016年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對宗教問題提出了新的思想、觀點和要求。去年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也為規範和解決佛教所面臨的問題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當前,我本人主要關注四個方面的問題——

包括如何按照十九大要求,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引導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如何對佛教教規教義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

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其中宗教活動場所法人和財產權等條款如何落地實施的問題受到佛教界普遍關注,期盼相關配套辦法早日出台。

另外還有貫徹落實12部門出台的《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關注佛教界如何配合黨政部門採取相關措施,在自身大力加強教風建設,堅持宗教活動場所的非盈利性質,自覺抵禦商業化衝擊。

兩會聲音

我們並不排斥合法合規的經營活動,並鼓勵有利於佛教文化傳播的創意行為,但原則上不以盈利為目的。 ——學誠法師

素材來源|龍泉寺龍泉之聲(longquanzhisheng)


推薦閱讀:

男子絞盡腦汁逃避巨額賭債 欲殺死他人蹲監獄
先發制人還是逃避打壓?三星Note 5將於7月提前發布
獨居筆記034:敗者躲惡龍
人為什麼喜歡逃避思考,討厭思考?
出離心不是逃避而是超越

TAG:現實 | 青年 | 辦法 | 逃避 | 面對 | 法師 | 佛系 | 佛系青年 | 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