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虢國博物館

虢國博物館來源:淮海郭氏網   點擊:3385   發表日期: 2013-2-18


  

虢國博物館(一)

2007年10月23日至25日,中央電視台「國寶檔案」欄目攝製組來到三門峽市,拍攝「 國寶檔案」系列專題節目。 據了解,20世紀50年代和90年代,三門峽虢國墓地的兩次考古發掘,出土文物數量巨大,器物精品琳琅滿目,展示了三門峽虢國燦爛的物質文明,引起海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 此次拍攝內容主要是以虢國墓地的驚世發現,以及恢宏大氣的青銅器、栩栩如生的玉器等重要文物為主,每集10分鐘,計劃拍攝8集。該專題將畫面、文獻、考古資料有機結合起來,並現場採訪有關文物專家、遊客,力爭以翔實的內容、精美的畫面展現三門峽虢國文化的丰姿,從而進一步增強現場感、互動性,以及增加對觀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據該館工作人員介紹,這是繼「東方時空」、「探索·發現」欄目組之後,中央電視台又一次到該館拍攝系列專題片。其中,前3集預計於2008年2月份在中央電視台四套播出,屆時海內外觀眾可再次一睹虢國精美文物的風采。

虢國博物館(二)

2006-12-31 18:52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前1046-前1043)滅商,大規模分封同姓諸侯國.武王的叔父/文王的弟弟姬仲/姬叔是立國滅商時的宗親重臣,分封為東虢(guo)和西虢,以國為姓,稱虢仲/ 虢叔.(" 虢仲封東虢,制是也; 虢叔封西虢,制公是也."--<<左傳>>) 東虢所屬之制又名虎牢(今鄭州xing陽虎牢關一帶),是成周的東大門,東都洛邑周圍八關之一;西虢原封寶雞(今陝西寶雞市東南),是國都豐鎬的西大門,附近有交通要塞函谷關/黃河要津茅津渡.二虢皆屬軍事要塞,緊裹成周/宗周的外圍,起到護衛周王室/助天子統轄全國的重要作用. 虢guo字右邊是虎, 虢國就是以猛虎為族徽,崇尚武勇. 虢公多在周王朝中作卿士,輔佐周王征戰,參與大事決策,對周王朝的興起/發展和衰落都有重大影響.("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勛大王室,藏於盟府."--<<左傳>> "文王敬友二虢......及其即位時,溝於八虞,而咨二虢."--<<國語.晉語>> "夷王衰弱,荒服不朝,乃命虢公率六師伐太,克之戎,至於俞泉,獲馬千匹."--<<後漢書.西羌傳>>)

焦國是西周初年分封於三門峽地區的姬姓諸侯國.周幽王(前781-前771)七年(公元前775年) 虢國國君虢公石父為拓展疆域,發動滅焦戰役,佔領了焦國都城,遷虢都於上陽(今三門峽市區李家窯一帶).對虢國的長遠發展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戰略行動.("陝,古虢國.有焦城,故焦國.北虢在大陽,東虢在xing陽,西虢在雍州."--<<漢書.地理志.弘農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前770-前720)東遷後,朝政一度由晉鄭把持,特別是鄭國專橫擅權,挾天子以令諸侯.為遏鄭,平王欲分政於虢,致使同鄭交惡,相互質子為信.至公元前715年周桓王(前719-前697)時, 虢公忌父重新成為周之卿士,再次成為維護周王朝統治的有力支柱.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前675-前655)末年, 虢國被晉國滅亡,著名的"假虞滅國(假途伐 虢)""唇亡齒寒"的成語典故即此事.

虢國滅亡後,其後人取虢的諧音改姓郭.三門峽就成為世界郭姓的衍源地之一.

虢的疆域略大於今三門峽轄區,貴族墓地位於今市區上村嶺上.

虢國墓地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處規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邦國公墓,總面積32.45萬平方米,自1956年發現至今,已探明各類墓葬遺址800餘處,出土文物近3萬件.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發掘的虢仲/ 虢季兩座國君大墓最著名. 虢季組墓葬是以虢國國君 虢季墓和夫人梁姬墓為主的一組墓葬群,共有30座,位於虢國墓地國君兆域區的西部.

虢季氏是虢國貴族中的一個顯赫家族, 虢季組墓葬再現了虢季氏聚族而葬排列有序的情景.對西周嚴格的墓葬等級制度及宗法制度有了更直觀的了解.

虢國墓地的發現和發掘拉開了3000年前古虢國之謎的序幕.現遺址上已建立了虢國博物館.

晉國滅虢後,有關虢國貴族的下落有這樣一些說法:亡國之日,那個曾被神醫扁鵲救治而起死回生的虢國太子雖然得以倖免,沒當俘虜,但走投無路的他只好更名改姓找扁鵲學醫。到後來,為了救病人,太子爬上懸崖去采「靈芝」,不幸一腳踩空,掉下懸崖摔死了。虢公丑到京師洛陽投奔周王室,周天子就在焦作一帶給他划了一塊領地。但因為不是封國,虢公丑也不再是國君,就稱作西虢鄉。如今在焦作孟州市,還有西虢鎮這個地方。

  據考古報告《上村嶺虢國墓》介紹,虢國墓出土的鬲等器物上明確記載著虢國與蘇國(現在的溫縣、孟州一帶)通婚的情況。這樣,很多事情便可以理解了———公元前655年,當晉國滅掉虢國後,虢國望族逃到了自己的岳父那裡。

  專家們認為,虢與郭音同,亡國後,虢國遺民便轉而姓郭了。

  據說,幾十年前,山西汾陽縣一位老人挖到一塊石碑,碑文上記載說,晉國「假途滅虢」後,將虢、虞兩國貴族遷往汾陽,強迫他們築城。汾陽縣至今有大虢村、小虢村、虢城、虞城等地名。那位老人就是在虢城挖到石碑的。

  在唐代中葉,郭姓後裔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他不但中興了唐王朝,也中興了郭姓家族。後來,郭姓人多以「汾陽」為家族的共同標誌。

 但汾陽郭姓人的根在哪裡?全世界郭姓人的根在哪裡?

 一個目前普遍被接受的觀點是———全世界郭姓人的根在三門峽。三門峽虢國墓地及虢國都城上陽古城的發掘,為這個觀點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實際上,還有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證據,那就是由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寫的《郭氏家廟碑銘及序》。

  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郭子儀為其父建立家廟時,請顏真卿書寫了《郭氏家廟碑銘及序》。這篇文章講述了郭姓的來源:「其先蓋出周之虢叔,虢或為郭,因而氏焉。代為太原著姓,漢有光祿大夫廣意,生夢儒,為馮詡(今陝西大荔)太守,子孫始自太原家焉,後轉徙於華山之下,故一族今為華州鄭縣人。」

  文中的「虢叔」就是西周周文王的叔父,以能征善戰著稱。虢叔即是天下郭姓的始祖。

 春秋戰國時期,郭氏除留居於今河南、陝西、山西省外,有些轉遷於山東、河北。到秦、漢時,郭氏有部分人遷居江南。漢代及其以後的較長時期內,太原一直是郭氏的發展繁衍中心。此外,在漢代,在今內蒙古、甘肅、四川、安徽也有郭氏後人居住。

  唐初與唐末,河南郭氏曾兩次向福建遷徙:一次是唐總章年間,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在龍溪郭埭鄉安家落戶,另有將佐郭益亦隨陳氏父子入閩;另一次是郭嵩隨王審知從弟王想入閩,安家於新寧,其子孫後來居住於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島鄉。公元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隨之逃到江南,居於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其中有不少郭姓人。

  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遷居台灣,後散居彰化、嘉義、高雄等縣,發展為台灣十大姓之一,並有部分人遠遷歐美及東南亞。金台招賢千古美談

  歷史上能夠讓人記住的郭姓人物中,比較早的一個是郭隗。

 《戰國策》中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燕昭王立志使燕國強大起來,下決心物色治國的人才,可是沒找到合適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挺有見識,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親自登門拜訪郭隗,對郭隗說:「齊國趁我們國家內亂侵略我們,這個恥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現在燕國國力弱小,還不能報這個仇。要是有個賢人來幫助我報仇雪恥,我寧願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薦這樣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鬍子,沉思了一下說:「要推薦現成的人才,我也說不上,請允許我先說個故事吧。」接著,他就說了個故事:古時候,有個國君,最愛千里馬。他派人到處尋找,找了三年都沒找到。有個侍臣打聽到遠處某個地方有一匹名貴的千里馬,就跟國君說,只要給他一千兩金子,准能把千里馬買回來。那個國君挺高興,就派侍臣帶了一千兩金子去買。沒料到侍臣到了那裡,千里馬已經害病死了。侍臣想,空著雙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帶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馬骨買了回來。侍臣把馬骨獻給國君,國君大發雷霆,說:「我要你買的是活馬,誰叫你花了錢把沒用的馬骨買回來?」侍臣不慌不忙地說:「人家聽說你肯花錢買千里馬的骨頭,還怕沒有人把活千里馬送上門來?」這個消息一傳開,大家都認為那位國君真愛惜千里馬。不出一年,果然從四面八方送來了好幾匹千里馬。

  郭隗講完這個故事,說:「大王一定要徵求賢才,就不妨把我當馬骨來試一試吧。」 燕昭王聽了大受啟發,馬上在黃金台上舉行儀式,拜郭隗為師,並為他建造了富麗堂皇的住所。這件事傳出去後,四方才俊紛紛投奔燕國,其中有魏國的軍事家樂毅,有齊國的陰陽家鄒衍,還有趙國的遊說家劇辛等等。落後的燕國一下子就變得人才濟濟,並逐漸強大起來。不久,燕昭王興兵報仇,將齊國打得落花流水,險些把齊國滅掉。

  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郭姓人很多,如郭守敬、郭嘉、郭璞、郭解、郭縱等。值得一提的是,郭氏還出過一個皇帝———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太祖郭威。

  2004年6月21日,就在本文刊發期間,虢銳先生找到記者。虢銳先生說,他家目前是鄭州唯一的虢姓人家,他家的祖輩生活在湖南,據他家的家譜記載,虢氏確實源於河南。

  當談到虢氏家族時,虢銳先生帶著點兒遺憾說,虢氏家族好像沒有出過讓人驕傲的大人物。他說據他的長輩講,目前在全國,他們這個姓也只有幾千人了。

 實際上,正如虢銳所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虢氏包括郭姓,都如虢國一樣,從高台上跌到了地底。

  晉滅虢後,將其遺民遷到山西省汾陽,並封虢射為晉國大夫。虢射同時還是郭姓的族長,負責管理虢國遺民,並替晉國守邊境,防北狄。就這樣,虢國遺民在那裡定居下來。

  讓虢國遺民再次把腰挺得筆直的,是郭子儀。郭姓人應該永遠都不會忘記這個人物,實際上,中國歷史也永遠記住了這個人物。

 作為唐代名將,郭子儀是平定「安史之亂」、恢復唐室江山的重臣。歷代名將若論功名富貴之盛,沒有超出汾陽王郭子儀的了。歷史上,美人以貌得寵易,名將得寵難。美人以貌取勝,名將以戰功取勝。美人貌美皇室寵,名將功多皇室忌。歷代名將如廉頗、岳飛、于謙等,下場都不好。

  但郭子儀則不然,他雖也屢遭陷害,但終究不失高位。郭子儀生前家財巨萬,家僕三千餘,八子、七婿皆為朝廷大官。郭子儀的聲名澤被後世。到了數百年之後的宋朝,仁宗皇帝下詔求其後裔,於汾陽得郭子儀的嫡傳後裔郭元亨,即封為永興軍助教。

歷史對郭子儀的評價是:精於謀略,用兵持重,治軍寬嚴得當,深得部下敬服,以身許國,臨危不懼,身經百戰,功勛卓著。

虢國文化餘韻悠悠,不進三門峽虢國博物館,你可能覺得虢國是個謎。參觀了博物館,謎彷彿解開了,但又有新的謎團出現了———虢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發達國家?那做工精細的玉器現代人用高科技都複製不出來,他們究竟是如何製作的?「中華第一劍」、那機動靈活性能顯然高於同時代其他諸侯國的戰車都是如何製作的?


推薦閱讀:

【陶瓷】大英博物館藏中國精美瓷器汝官哥鈞定
大連旅順博物館藏玉器鑒賞
上海博物館藏品極品瓷器300P(一)
世界博物館之旅(二十一)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TAG:博物館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