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的教學設計理論發展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網路時代的教學設計理論發展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楊開城

北京師範大學信息科學學院 100875

yangkc@elec.bnu.edu.cn

任何科學理論的發展都源於發現問題和成功地解決問題。問題的發現有兩個渠道,一是在理論的應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二是根據理論的內在邏輯理性地推導。本文對網路時代的教學設計理論發展應關注的幾個問題的闡述屬於後者。

一、 教學設計理論的基本假設

任何科學理論都必須建立在幾條基本假設的基礎上,社會科學領域中理論更是如此。這些基本假設在某種程度上或在某些情況下被認為是不證自明的公理。更改了基本假設實際上就更改了理論本身。更改基本假設通常是因為在實踐領域發現了不能由原理論科學解釋的事實或不能解決的實際問題。明確一個理論的基本假設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到該理論是否能健康發展而不走彎路。

教學設計學理論也有它自身的基本假設。教學設計理論是一種研究如何經系統設計來引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的理論。因此教學設計所關心的最基本問題是在什麼條件下學生的學習才會發生、才會維持,也就是「學習的發生和維持的充分條件是什麼」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前提是:學習的發生和維持存在著充分條件嗎?

如果學習發生和維持不存在充分條件,那麼教學設計理論將失去存在的實際意義和價值。因此說,教學設計理論的一個最基本前提假設是:學習的發生和維持存在著充分條件!這個前提假設可以被看作是整個理論的最基本的理論假設,它並不需要教育學和心理學作為基礎。但這個最基本的理論假設卻是教學設計理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整個理論體系和內容建構的最基本出發點。

接下來的理論假設必須首先回答學習的發生和維持的充分條件是什麼?

要想知道學習發生和維持的充分條件,最好首先清楚學習發生和維持的充要條件!無論根據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還是根據建構主義心理學,我們都可以相信學習發生和維持的充要條件是學習者的知識經驗和學習者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而是充分條件的一部分。但明確了充要條件可以幫助我們推出充分條件。由於學習這種現象是如此複雜,限於目前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水平,確定的學習充分條件只能是一種假設。

人類的任何一種行為都是在為了滿足某種需要、具備了相應的行為能力、具備了完成行為的外界資源工具條件和具有完成行為所需要的堅持力的條件下完成的。因此,我們可以假設學習發生和維持的充分條件由以下幾方面構成(也是教學設計理論中的第二條假設):

(1)學習者自身的學習準備(知識經驗和生理能力)

(2)有效的學習動力維持系統,包括興趣、情感、態度、動機、意志、性格等因素。

(3)有效的學習外部行為和活動系統,指學習的具體行為和活動,比如:記預習筆記、做練習、討論、互助、制定表格、畫概念圖等等。學習行為和活動的設計依據是認知策略和協作學習策略。

(4)有效的學習環境,指學習資源(包括信息資源和活動空間設施)和學習工具的有效整合。

(5)有效的信息傳遞,它不是指信息的閱讀和呈現工具,而是指信息的組織,即學習信息資源的組織結構、信息的呈現形式和傳遞順序。

在以上的五方面充分條件中,學習者自身的學習準備是不能設計的,而其它的四個方面是可設計的。學習動力系統不是一個可以直接設計的物化系統,它的設計基於其它三個系統的設計。

有了學習發生和維持的充分條件,我們就可以規定教學設計的設計對象了!這也是教學設計理論中的第三條假設:

教學設計的設計對象有三:學習活動、學習環境和媒體傳遞,並且這三個設計對象構成了層次關係(見下圖)。

教學設計的三個層次

① 學習活動(learning action)的設計

按照建構主義思想,學習者的學習和發展的動力來源於學習者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學習者認知機能的發展、情感態度的變化都應歸因於這種相互作用。站在學習者的角度看,這種相互作用便是學習活動。因此,學習活動的設計必須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設計內容來看待。學習活動的設計最終表現為學習任務的設計,通過規定學習者所要完成的任務目標、成果形式、活動內容、活動策略和方法來引發學習者內部的認知加工和思維,從而達到發展學習者心理機能的目的。

② 學習環境的設計

從設計的角度看,學習環境是學習資源(特指媒體資源)和學習工具的組合,這種組合實際上是旨在實現某種目標的有機整合。在學習活動發生時,學習環境又被稱為學習情境(learning context),其中必然包含人際關係要素。學習環境的設計主要表現為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的整合活動。在設計時也應考慮人際支持的實施方案,但人際支持通常表現為一種觀念而不是具有嚴格操作步驟的實施法則。

③ 媒體傳遞的設計

媒體傳遞設計的任務是決定通過何種媒體形式、按照何種呈現順序、以什麼樣的組織形式向學習者傳遞信息。課堂講授的設計以及教學媒體材料的設計和開發就屬於這個層面的活動。媒體傳遞是最邊緣層次的設計活動。

將教學設計劃分為這三個層面的目的並不是想說明哪種層面的活動不重要或哪種層面的活動更重要。這三個層面的設計活動是互生的關係,沒有媒體傳遞的設計就談不上高品質的學習資源,沒有學習環境的設計就很難保證有高質量的學習活動。將教學設計的活動劃分為三個層面,旨在提醒教學設計者學習環境和媒體的設計並不是教學設計的全部。

很長一段時間,教學設計的實踐領域主要是集中在媒體傳遞層面上的活動。隨著網路的普及,網路環境的開放性、資源豐富性、資源易獲取性等特徵使教學設計者將設計重點從媒體傳遞的設計逐漸轉向學習環境的設計並繼而將設計的重點放在學習活動上成為可能。

由以上兩條輔助性假設所帶來的教學設計理論中經驗內容的變化,不但會涵蓋原有理論中的合理內容,而且也會使教學設計理論發展成為適應信息社會教育水平需要的教學設計新理論。當然,隨著教學設計理論的發展,我們仍可以增加一些輔助性理論假設以完善教學設計的理論內容。教學設計理論研究的最基本任務是尋找學習發生和維持的充分條件,並深入研究這種充分條件的設計原理。因此說,凡是對學習有影響的因素,在設計學層面上都應能找到它們的位置。如果真能做到這一點,教學設計理論便能夠在設計學層面上解釋全部的由設計所能影響的教學經驗事實。這是多麼令人鼓舞的理論發展前景!

根據以上論述,我們給出了一個教學設計基本理論框架的概念圖:

二、 網路時代的教學設計理論發展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筆者非常鮮明的一個觀點是:在教育領域中,網路技術並沒有生成劃時代的新觀念,確切的說,網路技術使原先的一些先進的、前衛的教育教學觀念的實現成為可能,使先進教學設計理論的接受和應用成為可能。在現有的有網路技術參與的教學系統中,網路技術進入教學系統的程度各不相同,教學效果對網路技術和網路環境的依賴程度也會不同。不同學科的教學對網路技術介入的程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說,網路時代教育技術學和教學設計學的基本框架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只是具體的、微觀的研究問題會不同。根據網路技術在活動、環境和媒體傳遞著三個設計對象中所能發揮的作用,我們認為至少以下這些問題需要理論研究者關註:

1、 網路環境下協作學習策略的研究

早期學習心理學積累了很多個體認知策略和協作學習策略的研究成果。個體認知策略包括注意策略、精加工策略、組織策略、元認知策略、問題解決策略等等。協作學習策略主要包括頭腦風暴法、角色扮演策略、發送問題法、互問互答法、協作閱讀理解策略、消除不安策略、四角策略、多次選舉策略、焦點列表策略等等。

我們曾將個體認知策略與協作學習策略做過比較,驚奇的發現這樣一條規律:協作學習策略是個體認知策略的群體分工化的結果。但這種群體分工化帶來的好處是:

(1)群體的信息加工要比個體信息加工的信息量大

(2)容易產生認知衝突,而認知衝突是教學和學習的最佳契機

(3)學習者之間的社會化交往強度增加

既然協作學習策略是個體認知策略的群體分工化的結果,那麼有關協作學習策略的研究重點不能放在協作步驟上,而應放在如何利用網路技術來消除人際交往的障礙以及如何設計協作學習的任務上。此外,教育技術學領域中協作學習策略的研究應有別於心理學和教學論對協作學習的研究。我們不應試圖證明某種協作學習策略的有效性,而應努力證明包含有些作學習策略的教學方案的有效性。這樣可以避免研究單因素的教學效果所帶來的困境。

2、 如何設計基於資源和工具的學習任務

學習活動的設計最終歸結為學習任務的設計。學習任務是對學習活動目標、成果形式、活動內容、活動策略和方法的描述。學習任務設計的根本依據之一是個體認知策略和協作學習策略。人類的學習可劃分為意義建構和能力(包括基本技能和問題解決能力)生成兩個階段(見下圖)。意義建構是能力生成的基礎,能力生成階段的學習也會促使意義的重構(對意義的多次重複加工)。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任務設計的依據是有差異的。意義建構階段的學習任務設計的主要依據是學習策略和方法,能力生成階段的學習任務設計的主要依據是問題解決策略。協作學習策略對兩個階段的學習任務設計都有參照價值。

學習的兩個階段

網路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者必須了解如何通過學習任務的設計使學習者離不開網路,而使網路成為他基本的學習空間。網路所能提供的只有資源和工具,因此,教學設計的理論研究者必須解決如何設計基於資源和工具的學習任務的問題。

3、 完善學習目標和學習者特徵的分析框架

由於早期的學習對學習工具的要求不高,只要有筆、紙以及簡單的計算和作圖工具就可以學習。然而,網路時代的學習離不開網路學習工具的使用。但網路學習工具的使用技能這類與學習工具聯繫緊密的學習技能的分析在早期教學設計理論中沒有位置。網路環境是一個開放的環境,是一個鼓勵自主學習的環境,是一個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環境。但形象思維能力在早期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中卻沒有地位。情感態度不是學習動力的全部要素,學習的堅持力(即毅力)沒有被列入情感態度領域的目標分類體系。情感態度是一種具有負傾向的要素,這種負傾向也未能在早期情感態度目標分類體系中體現。由於網路環境下,協作學習將成為普遍的學習形式,而只有在協作交互過程中才體現出來的學習者的行為和心理傾向也沒有被早期教學設計理論列為學習者特徵要素。因此,網路時代教學設計理論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完善網路環境下學習目標和學習者特徵的分析框架。

4、 如何根據電子信息對教學問題進行診斷

教學問題的分析和診斷是教學設計的基礎。非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問題的診斷可以通過「聽其言、觀其行、測其能」來完成。特別是「觀其行」對診斷教學問題特別重要。但網路環境下,特別是遠程教學環境下,只能做到「測其能」。「 測其能」有利於確定學習需要,但卻不能幫助確定問題的根源。因此,如何根據電子信息對教學問題進行診斷是一個比較困難而又亟待解決的理論問題。

以上討論的僅僅是網路時代教學設計理論研究所要解決的一部分問題。在教學設計理論研究和實踐過程中,還會發現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發現問題只是科學研究的開始,解決問題才顯研究者的本色。網路時代,教學設計研究者們不可避免地要迎接新的教育教學環境帶給我們的理論研究的挑戰,同時我們也將面臨許多發展的機遇。相信我們中國的教學設計研究者將在網路時代到來之際摘掉教學設計是舶來品的帽子。

參考資料:

1. 開城 李文光 ,教學設計理論的新框架,《中國電化教育》,2001.6

2. 開城 李文光 ,現代教學設計理論體系構想,《教育研究》,2001.11

3. 李葆萍 楊開城,教學設計中亟待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12(待發表)

4. 楊開城,對網路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的幾點看法,2001年全國遠程教育和網路教育大會發言稿


推薦閱讀:

乒乓球基本技術教學系列之四----搓球
【乒乓教學】乒乓球手法和步法結合訓練的三種方法
米爾科華爾茲套路教學
八段錦動作分解教學
《學跳拉丁舞》教學視頻18講

TAG:設計 | 發展 | 理論 | 教學 | 時代 | 關注 | 設計理論 | 教學設計 | 問題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