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思維衝突,促進深度閱讀

關注思維衝突,促進深度閱讀 關注思維衝突,促進深度閱讀

封桂花

戲劇往往通過激烈的矛盾衝突來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那麼,教學活動是否也需要通過矛盾衝突來提高教學質量呢?贊可夫就曾主張在教學中「利用『衝突』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即人為地為掌握知識設置各種矛盾」,在互相衝突中「促使學生學習質量不斷上升」。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提出與前面相違或相逆的觀點,讓學生產生「思維衝突」,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思考,激發思維火花。語文教師應該關注「思維衝突」,讓其成為語文課堂的一抹亮色。

一、捕捉生成,引發「思維衝突」

我在教學《青海高原一株柳》時,就意外地與「思維衝突」來了次美麗的邂逅。正當我引導學生比較家鄉灞河的柳樹與高原柳樹不同,感受青海高原的柳在惡劣的環境下頑強不屈的精神時,卻聽到有孩子在下面嘀咕,「我才不願做青海高原的柳樹呢。」聲音雖小,卻引起了其他孩子的附和。意外之餘,我索性改變了原先預設的教學環節問學生:「那你們說說看,如果你是一粒柳絮,你會選擇在灞河沿岸,還是會選擇在青海高原?一定要說實話、真話!」一石驚起千層浪,短暫沉默後,孩子們紛紛暢所欲言。有的說:「我會選擇在灞河,因為青海高原太恐怖了,高寒,缺水,尤其是高原風雪,雷轟電擊,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下雨天,我最怕打雷了。」還有的說:「我也會選擇在灞河,那裡的生存環境多好呀,隨手摺一段柳枝插下去就會發芽,生長,有清風又有雨水,生活多舒服呀,有什麼不好呢。再說在高原上沒有其他的樹也太孤獨了。」 有的孩子反駁 「我要做高原的柳樹,因為不經歷風雨是永遠長不大的,灞河的柳樹永遠也不能欣賞到高原壯麗的風景」不經意的一問,課堂竟起了波瀾,我不禁一喜。感覺更有必要將孩子們的「衝突」向思維的深處拽一拽。我問:「那課文中的這株柳樹當他還是柳絮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己的生長地嗎?」孩子很快從課文中找到:是風從遙遠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隨意拋撒到這裡,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發了。這株柳絮是沒有選擇的。我繼續引發學生思考:「是呀,命運就是這樣,風把這粒柳絮拋在青海高原,拋在這片死亡的土地上,對於這粒柳絮來說,你認為是幸,還是不幸呢?」孩子們沉默了,顯然思維的深入使他們不再輕易地作出判斷。有孩子站起來激動地說:「我認為同灞河的柳相比是不幸的,這株柳樹的生活的道路和命運太艱難了。他要生存下去要付出難以想像努力。但我認為這株柳樹又是幸運的,因為如果風沒有把他拋在青海高原,這株柳樹絕對不會長的這麼粗壯,也不會成為高原上一方壯麗的風景。現在頂多是一株稍微粗壯一些的普通的柳樹。」

課堂上精彩的生成往往是由於這種不可預料的有矛盾的問題。有矛盾就會有爭議,有爭議就會有思維衝突,有思維衝突就會深入問題。看著同學們從交流爭論到若有所思並轉而會心的感悟,我知道,這次意外的生成捕捉,使得「思維衝突」已經有了它應有的價值。

二、巧設話題,建構「思維衝突」

衝突是不和諧的因素,但衝突又往往能導出正確的方向,開啟學生的心智。我在教學《鄭和遠航》一文時就有意識地建構了這樣的「思維衝突」。

學完課文後,我適時地給學生拋出這樣的話題:一些研究鄭和遠航的學者卻對鄭和遠航提出了這樣的看法,你同意他們的看法嗎?

(出示)一些研究「鄭和遠航」的學者:鄭和遠航,雖然規模宏大,影響深遠,但從歷史上看它更像是強盛的明朝帝國向他周邊的鄰居擺闊顯富而已,也是勞民傷財的。

原先孩子還在課文中為鄭和遠航規模宏大,時間之長,範圍之廣感到自豪與驕傲,面對學者的顛覆性觀點,顯然孩子的目光開始關注到遠航背後百姓民生的辛酸。接著我繼續開放話題,其實對於遠航,當時明朝人就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大多明朝官員:「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於國家何益?」

鄭和:「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於海。一旦他國之君奪得海洋,華夏危矣。」

我問學生:假如你是一個普通的明朝百姓,假如你是位權高位重的明朝官員,你會繼續支持鄭和遠航事業進行下去嗎?

兩種不同觀點的交鋒,對於遠航的最終結果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對於歷史的認識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意義標籤。圍繞「鄭和遠航」展開爭辯,孩子的思維被激活了。課堂上有了思維的衝突,言語的交鋒,這種衝突能加深拓寬文本的內涵與思想。因此有效地建構起學生思維上的衝突,能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個思維上的衝突也就成了我們所說的教學契機。

三、深入解讀,發現「思維衝突」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憤悱」狀態說到底就是思維衝突。高明的教育者不會坐等這種狀態的到來,而是自己深入文本,去創設這種狀態。

如《船長》一文中,哈爾威船長為什麼不做任何逃生的努力?可能是學生最為關注的焦點,也是教師們研讀課文後喜愛討論的話題。而這一問題若解決的不好,可能會影響學生對哈爾威船長這個英雄人物的理解。在文本解讀中我們一方面似乎可以從英雄身上具備的那份常人所難以企及的人格魅力,或者從古老的航海規則中尋找個中的緣由。另一方面是否也可以從文學創作的角度,因為這畢竟是一篇小說,雨果是法國著名的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從塑造英雄的角度出發,將哈爾威塑造成悲壯式的英雄,正是他浪漫主義創作思想的體現,哈爾威最終與船同沉入大海,也讓雨果所譜寫的英雄讚歌有了震撼靈魂的休止符!因此對於文本解讀只有佔據一個制高點,對於哈爾威船長之死,就可以大膽的引發孩子們的熱議,從而有效地引領他們向閱讀的高處行進。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職責絕不是將明白曉暢的道理傳給學生,而應該把學生這個主體調動起來,引起學生的思維衝突,讓學生的思維在衝突中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淺薄走向深刻。從這個意義上講,「思維衝突」理應成為語文課堂的一抹亮色。

作者單位:(句容市實驗小學)

推薦閱讀:

深度 | 你的意識決定你生什麼病
初學者瑜伽,拜日式深度講解,看完頓覺:我要這大棒有何用?
泰日新幹線事件的深度分析
深度好文:為什麼現在你還是單身狗
深度系列:生命靈數三大系統你知幾種?

TAG:閱讀 | 思維 | 衝突 | 關注 | 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