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業餘電影愛好者對反覆觀看一部電影的總結和感悟

你有哪些看過五遍以上的電影?

影子,冬天該很好

作為不是從業人員的一個電影愛好者,偶爾會有一點焦慮感:為什麼要將時間花在看電影上?看電影是在看些什麼?畢竟不是從業人員,他們可能為了學習、為了工作而要去觀看成千上萬部電影,可能因為工作而將一部電影反覆觀看上百遍。

說起來有點意思,為了排遣這種焦慮,我時常又將自己沉浸在電影中。後來我發現,平心靜氣地去看一部電影,通過電影認識自己在想些什麼,不是為了獵奇或刻意地提高觀影量,這是我反覆觀看一部電影的理由——電影使我平靜,讓我在目所能及之外,有了更多的視角。

最早喜歡看電影,就是為了消閑,那時港片是一味風靡中國的生活調料。錄像廳、小縣城大排檔里的影碟機、電視台每天晚上的電影放送,放的大多都是香港電影。網吧剛剛出現的時候,只要在電腦里放上幾個文件夾, 寫明《周星馳全集》、《成龍全集》,不用聯網,就能吸引人進去消費。在那個娛樂匱乏的年代,將一部電影看五遍以上根本不是什麼值得宣講的事。一部《唐伯虎點秋香》,可能在電視上看了三遍,在電腦上看了三遍,在錄像廳看過一遍,午休時間在學校外面的大排檔又看過一遍。電影里的每一個橋段,每一句台詞,每一個人都耳熟能詳,酒足飯飽之後,常有人意興不減地哼上兩句:烤雞翅膀,我最愛吃,可是你老母你就要升天......

....

但那時大多是被動地去看電影,別人放什麼我們看什麼,電腦普及之後,我才主動的去反覆看一部電影。受港片的影響,我最早主動去反覆看的一部電影,是《東邪西毒》。

幾年前,我因為《東邪西毒》中表現出的自我放逐而喜歡上這部電影;幾年後,因為它所體現的自我認知而肯定這部電影。

那時並不了解王家衛,儘管現在也不怎麼喜歡這個人,但《東邪西毒》在一開始就通過它獨特的意象吸引了我。我至今還記得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的某些印象:在某年的驚蟄,漫地黃沙中出現一個人影,一個叫黃藥師的人從某個地方來看望歐陽鋒。黃藥師不是武俠小說中的黃藥師,歐陽鋒也不是武俠小說中的歐陽鋒,他們的形象不是單薄的絕頂高手,而是立體的人。是人,就有人的痛苦。

《東邪西毒》將歐陽鋒和黃藥師內心的傷口撥開、放大,讓人在痛苦中舔嘗痛苦。像歐陽鋒所說:他妒忌洪七,曾經他也有那樣一個機會——浪子回頭,帶著女人上路——但是他錯過了;他是一個父母早亡命犯孤星的人,敏感而懼怕被人拒絕,於是先拒人於千里之外;他想醉生夢死之時,卻發現自己的痛苦銘心刻骨。這種矛盾,可能是王家衛對於香港人的身份反思,可能是他的生活體悟,但在自我反思上這件事情上,卻是每個人都共通的。歐陽鋒的旁白、記憶和反思,就是他在和自己對話的過程,人的天性是孤獨的,窮盡一生,不過是要更加清晰地認識和認同自己。

《東邪西毒》有多個版本,國語、粵語、94 版、終極版。終極版的國語配音是個災難,94 版的香港國語配音我以為是最好的,契合了每個人的狀態;乾燥的大漠生活讓粵語原聲中張國榮和林青霞的嗓音狀態都不好,只有梁家輝的念詞依舊清晰和性感。

《東邪西毒》無疑是一部非常風格化與情緒化的電影,它像一場夢。在電影中歐陽鋒感到自己老是在做同樣的夢,他從夢中醒來,燒毀房子離開了沙漠,給電影留下了一個開放的結局。

......

電影確實是一場夢,鏡頭就是一個造夢機。最擅長用電影講故事的導演通常都是最善於欺騙觀眾的人,他們掩藏攝像機的存在,把觀眾長時間地留在自己編織的夢境中,讓他們沉醉而不自知。在豆瓣、時光網上,各種讓人沉醉的電影通常都名列前茅,也引來無數從業者千篇一律的模仿。但其實這只是電影的一種表達方式,清醒的觀眾常常會為識破導演某些時刻的刻意欺騙而感到無聊。

但有這樣一部故事片,在我閱片過千後,儘管我明明知道它是一場被刻意搭建起來的夢境,明明知道故事是怎樣進行的,但仍然會反覆地去觀看它。這部電影就是《美國往事》。

儘管多次觀看這部電影,但每一次看《美國往事》,我的視點仍然會緊緊地跟隨麵條,跟著他打開門,跟著他走進衛生間,跟著他走近那個洞口,穿越時間和記憶,去看他夢想的美好與破滅、他的「愚蠢」與失敗、他的愧疚與安慰。麵條看向過去的方式,就如同我們在看電影,電影外的觀眾與電影中的麵條融為一體。

在看《美國往事》之前,我對導演萊昂內已經有所認識,他拍的《西部往事》讓我感嘆萊昂內的電影總能喚醒男人最原始的夢想——那是一種讓人高度興奮的荷爾蒙。不看《美國往事》中所表現的「義大利人眼中的美國夢」,單從萊昂內如何表現男性慾望看,這都是一部偉大的電影。麵條對黛博拉的窺視與憧憬,麵條對身份的抗爭與對朋友的牽盼,在得失之間,在迷茫與醒悟時,所體現的,都是一個男人發自內心的慾望與抉擇。

當麵條得知他即將失去黛博拉時,他強暴了她。他想強行宣示自己佔有黛博拉,想留住自己生命中的最美好的東西,但這僅僅是一種單方面的欲求。在他在宣洩後,感到的卻是徹底的空虛。電影沒有給麵條的人生指明方向,一切都像是自然而然的。站在上帝視角的我們知道,麵條失去的將不僅僅是他的愛人。一系列情感的鋪墊,讓麵條在做了一件蠢事後獨自站在岔道口的鏡頭超越了道德與人性的批判,讓畫面所透發的孤獨與迷茫打動人心。

儘管《美國往事》有著明顯的批判意味,在道德與情義之間鮮明的偏向麵條,但這種講述並不是盲目與說教性質的。電影中的反派麥克斯,還有拋棄麵條的黛博拉,都有他們美好的一面,而在麵條的記憶中,在整個電影敘事中,讓人感受更多的,是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無奈,是一種由焦慮到平靜的淡泊。

......

人們常說往事不堪回首,一個人要怎樣才能在審視生活和自己時像麵條那樣感到滿足,認同自己從而排遣焦慮呢。看電影只是一種方式,重要的還是我們如何生活。把電影和生活結合起來,讓電影照進生活,照進自己的內心,電影導演是最有發言權的。接下來我要講的正是這樣一位一直堅持發掘內心,」真誠的說謊「的導演,一部將焦慮、思考與潛意識表達得淋漓盡致的影片——費里尼與他的《八部半》。

《八部半》並不是一部對觀眾友好的電影,他像是費里尼的囈語。在我第一遍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儘管我已經看過他的五部半電影,但仍然只能從電影中感知到一絲他對於自己、對於男性、對於處境的焦慮和反思。我感受到它的特別,但說不出個所以然。

但隨著自己對電影語言了解的深入、隨著對自己閱片口味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每當我再回顧這部電影時,我都會興奮異常。這部電影和它的原聲音樂一樣讓人激動。費里尼絲毫不避諱攝影機的存在,不介意在電影中向觀眾表明」電影「的存在,從這點上來說,他又是極為真誠和友好的。正是由於這一點,電影變得立體起來,它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被無限拉近。這是心理層面的,而不是像 3D 電影那樣只是建立在」奇觀「層面。在電影中,我們彷彿可以和主角圭多一樣,在夢中失重,在攝影機不斷的移動(而不是遵從正常邏輯的正反打)和不斷插入鏡頭的演員中感到喋喋不休和無處逃離,在主角偶爾放低或摘下墨鏡後的臆想中感受美好與失落。

這部電影常年存在我的手機中,在閑暇時刻欣賞影片中的某些橋段,從中感受光影的變化和攝影機的運動,感受一個創作者的奇思妙想,單單這種感覺就能使人愉快。

在電影其中一個段落中,主角圭多終於見到了現實中的克勞迪婭,但是她並非穿著他想像中的白衣白裙,而是一襲黑衣,她對他的說話感到無趣和不屑一顧,她的笑容也顯得敷衍。他們坐在同一輛車裡,但燈光和剪輯讓人感覺他們在兩個世界。在一段沉默後,圭多又開始想像完美的克勞迪婭,但是幻夢很快結束了,廣場上的燈光不再,鏡頭也慢慢拉遠,我們又看到了以前費里尼電影中對準夜晚城市街道的空鏡頭——狂歡與喧囂過後的孤獨,這次是臆想後的。

之後圭多下車,為自我做辯解,為自己的想像和焦慮不被人理解而感到憤怒。而克勞迪婭則嘲笑他仍然帶著偽裝自己的帽子,向他提出了一連串」你不懂得愛「、」根本就沒有電影「的質疑,甚至不是質疑,而是宣判。不同於費里尼在《騙子》、《卡比利亞之夜》、《大路》等影片中費里尼把問題拋給宗教,把困惑留給電影中的主角,把情感局限在電影中,這一次他將過往的所有的對生活和對電影的反思,以靈魂拷問的形式表現了出來。費里尼穿過電影和銀幕剖析了自己,同時也把自己奉獻給了觀眾。

......

挑選出以上這三部電影,是因為這大致是我選擇電影的一個過程。它們可能一開始是循序漸進的,但現在是交融的,並沒有明確的高下之分。這一過程拓寬了我看電影時的視角,比如說跳脫了情節劇的局限,相比於電影中的情節,某個鏡頭或者導演某個想法的潛在語言更吸引我;比如在欣賞不同風格、不同評價的影片時,能夠稍微跨越一些文化的局限。

費里尼本人不喜歡影評,但大概就是從觀看費里尼這批新浪潮電影作者的電影開始,我開始由」被動「的看電影,學會」主動「的去看電影。建立在」主動「的基礎上,分析和評論讓我鞏固了自己對電影的認識,也漸漸清晰自己的觀影審美。以前可能隨意看過的影片,也漸漸發現到它們從前未被注意的美。受此影響,我想一個人追逐閱片量的腳步可能會漸漸變慢,而反覆觀看的影片數量,可能會漸漸增多吧。

以上,一個業餘電影愛好者對反覆觀看一部電影的總結和感悟。

查看知乎原文(5432 條討論)
推薦閱讀:

對咖啡愛好者來說,速溶咖啡真的是下下之選嗎?
長壽人的愛好
你的愛好,藏著你的生活品質
機縫拼布愛好者必修課A---了解「家用縫紉機」基本屬性(頁 1) - 愛手工館(花邊檔案)...
什麼是側彈腿?側彈腿是什麼 - 體育愛好者家園 體育學習樂園

TAG:感悟 | 電影 | 愛好 | 業餘 | 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