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虛長老說太極拳 (一)
所謂「文化」這個詞雖然流傳在人們的口頭上,但對它的理解,卻很模糊。
什麼是「文」?《說文》中說:「錯畫也。」錯綜交雜的痕迹。《易》中說;「物相雜,故曰文。」各種物體聚集在一起就是文。《禮記》中說:「五色成文而不亂。」各種色彩聚在一起而有章不亂。
「化」就是改變。《禮記,中庸》中有「贊天地之化育」,是一種自然的化生長育。「化」有兩種「化法」:一種是化「合」,一種是化「解」。 「合」與『『解」都是「和」,就是取得了最適當的解決。
就是說:各種事物有章有法地聚在一起非常「美好和諧」的一種現象就是「文」。 用這種「美好和諧」的理念行之於「一切」,就是「以文化之」,就是「文化」的要求。以文而化,是最為理想的、最有效果、潤物細無聲的教化培養。所以,「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劉向《說苑》)。
美好和諧是文化的最高要求,無論是文化的出發點,還是它的終極追求乃至實現其目的的手段與途徑,這裡面的核心就是人。文化是人的超越自然屬性的理想和努力。人無法脫離他所生存的客觀環境。人類的文化理念固然要超越自然,但是也不免發端於自然。日月列星,往來流轉,這本是天然的現象,而人因此而感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一種自然的升華,這就成為「文化」。
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把過去出現過,一直到現在還在出現,不但如此,甚至在未來的發展歷程之中仍然會出現的文化特質,不斷地累積下來,形成了一個綿延的體系,這就叫文化傳統。所謂的「現代」總是在一天一天地出現,一天一天地消失,它消失到了哪兒去了呢?都歸到歷史裡面,有不少就成為傳統了。
歷史對於文化有個淘汰機制,被淘汰掉的,煙消雲散了,不成其所謂的「統」,而經過檢驗的文化才匯入傳統。社會就是這樣發展。所以說,傳統並不等於就是舊的。舊的、已經出現過的東西,或者是進入了統,或者是扔在傳統之外。納人其中的成為傳統,被否定掉的單純就只是歷史,而不是傳統,可以說是不傳不統。歷史在往前走,傳統也在無限延長。
武術是中國拳術的總稱。武術,逐字解釋就是軍事 (武)藝術(術)。最初的時候,武術的最主要用途就是為了生存,這包括獵取動物,獲取食物,擊退兇猛的野獸及應付惡劣的環境。這一切促使了這種行為模式的誕生。「武」是指格鬥,軍事上指攻擊,當結合了所謂的「術」,就會超越某個水平,變成複雜及有意圖的表現及技術。
武術本身告訴我們,無論哪一門派拳種,都必須同時具有兩個方面,即內容和形式。以調動體內氣血,從而增加肌體力量(內功)為內容,以搏擊技術為其表現形式。使內容和形式得到統一,即內功和搏擊技擊技術的統一,就是拳術<武術>,內容和形式缺一不可。拳諺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沒有內功,搏擊技術的應用就必然受到限制;但另一方面,只有內功而沒有應用技術,內功就不能有效地發揮。因此,二者是互為條件,互相統一的。單從一方面看問題,必然誤解「武術」.這一概念的基本內涵。
因此說武術是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搏鬥為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的體育項目。
太極,屬於中國古代哲學和《易》學說明世界本原的範疇。
太極一詞始於《周易·繫辭》和《莊子》。《繫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莊子·大宗師》說;「夫道······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繫辭》中的「太極」是至高無上的存在,這至高無上的「太極」指何而言,由於《繫辭》語焉不詳,致使後人眾說紛紜。翻閱古籍,對於太極有諸多的解說,現大致分類如下:
(一) 漢唐以來對太極涵義的認識
漢、唐以來,人們多以元氣未分的狀態為太極,並賦子其原初物質的涵義。宋代周敦提出「無極而太極」,並以陰陽混合未分為太極。自周敦頤之後,對於太極的認識,基本上分為三種觀點:
其一,以邵雍為代表的以象學和數學創立先天象數學,其體系的出發點是「太極」。對於太極的解釋,他認為:「太極,一也。」「心為太極,又曰道為太極。」
其二,以朱熹為代表,以「理」說太極。他說:「易者陰陽之變,太極者,其理也。」 「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
其三,以張載等作為主要代表的,是「氣」說太極。以太極作為元氣,元氣是用「一」來形容的。《老子四十二章》口:「道生一。此「一」即太極也。《莊子·知北游》謂:「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通天下一氣耳。聖人故貴一。」
(二) 明、清時代對太極的認識
明清之際的思想家王夫之堅持用陰陽對立統一的觀點說太極。「合之則謂之太極,分之則謂之陰陽。」 太極存在於陰陽對立統一之中。陰陽對立統一的總法則就是「太極」。
(三) 以太極為元的觀點
漢代董仲舒認為:「萬物皆有所始,其所始謂之元。」 元,在天地之前;元,指太極而言無疑也。
(四)太極為宇宙生成之起因論
北宋周敦頤著《太極圖說》,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無極 」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五)太極為道
《繫辭上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此「道」字,即太極之別名也。邵雍說:「道為太極。」朱熹也說:「太極,形而上之道也;陰陽,形而下之器也。」
太極,代表宇宙的本原。廣義的太極,指總括四方上下而含具時空的宇宙;狹義的太極,古代則以陰陽二氣的混合體比喻之,正如王夫之所云;「太極之名··…陰陽混合者而已。」
太極是對世界上的一切現象(自然的、社會的)的客觀實在最高概括。古代對於太極的解釋雖多,但是太極是物質、是世界的本原、基礎,這一基本觀念是不能改變的。
然拳字前為何冠之謂太極。
太極拳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成形和發展的。太極拳得名於《周易,繫辭》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它直接參照太極圖形編排動作,其動作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它取歷代名家拳法之所長,結合古代導引、吐納之術,運用陰陽學說以及中醫理論的經絡學說創編而成。用太極陰陽之哲理來解釋拳義,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運動形式。它內容豐富,既能技擊防身,又可修身養性,具有很高的鍛煉價值和醫療保健作用。學習和了解太極拳形成與發展的文化背景,將有助於理解太極拳拳理,為學好太極拳技術打下基礎。
太極拳是陰陽拳,拳路中只有陰、陽兩個式子,即虛實變換。從太極拳要求柔緩渾圓,強調「以靜制動」上看,它與老子「重柔主靜」的思想相通。從太極拳的動作要求上看,那種精、氣、神的和諧統一,一動俱動、一到俱到的 「內外合一」的整體運動規範,是受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觀念的影響的結果。太極拳的動作路線和規格要求多表現為欲左先右、欲開先合、欲伸先屈、欲緊先松等反向著手開始動作的表現形式,可溯源《老子》的『『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的辯證思想。
太極拳源遠流長,玄妙莫測。它源於武當,屬武當武術;同時又是道教內修的一種方法,故又稱 「內家拳」,初名「太極十三勢」。太極者,陰陽之母也,故取象於天;十三式者,取象於八卦五行;八卦者,棚捋擠按采挒肘靠;五行者,進退顧盼定,合為十三勢。它的理論基礎完全來源於中國傳統思想和道家思想,以古典哲學的太極、陰陽、五行,八卦等運行變化與相生相剋為原理,講究虛實互用,剛柔相濟,因時變勢,外練眼身手腰步,內煉膽速虛勁力,追求形神意完美的高度統一。講究採氣、鍊形、結丹、養真、化形等手段,寓「防即是攻」的實用技擊性,採用借力打力,非困不發,於對峙瞬間知微查著,洞察對方攻擊意圖而迅速反應,即為「後發先至,犯者立仆」。雲袖輕拂間,卻寓含天地周天。吞吐八紘,縱橫六極,方寸天地,上演宇宙循環,五行運轉,圓融陰陽。動如千軍萬馬,雷霆閃電,靜似春風拂面,平潭秋色;疾如月兔奔宮,舒則悠悠信步。其玄妙又體現在攻守、進退、動靜、快慢、起伏、奇正,相依相靠,水乳交融,如江河海渚,綿綿不絕,辨變化於微末,理陰陽於發毫,左右呈日月,動靜乾坤見,陰陽互轉,乾坤倒流,如水生波,,如火作焰,神妙莫測,悠然飄逸。
「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太極拳的真意一一祛病促健康。其心法體現在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純以虛靜為主,注重精神修養,堅凝意志,增進智慧,重在祛病延年。太極拳本身對人類身體健康是不葯之良藥。練太極拳者心氣平和,精神愉悅,步履輕靈,筋骨健壯,思維敏捷,性情恬淡,林林總總,都是人生保健的至高追求和具體體現。
練太極拳的根據是拳經。拳經是太極拳的靈魂也是太極拳的命根子,是太極拳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太極拳的功夫就在拳經里,沒有一句假話,沒有一句騙人的話,只要照拳經里所說的原理去下功夫,是絕對可以學好的。如果不重視它的指導作用,不尊重它的權威性不按拳經的規律辦事,肯定要走錯路的。
拳經是前賢練拳智慧的結晶,具有深奧的內涵,是太極拳的理論根據,是太極拳的精妙所在。前賢將數代功夫積累、升華到理論的高度,寫成經典拳經,以昭示後入。練拳的必由之路,只有按著拳經循規蹈矩練拳,才有可能攀上太極功夫的頂峰。
太極拳的理論寶庫十分豐富,如拳經、拳論、拳譜、拳訣、拳解、拳法、拳要、拳言等,其中王宗岳的五篇拳經,是拳經中的重中之重,其包括:《太極拳論》《十三勢》《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要言》《打手歌》。它是拳經的核心。指導了數代人的修鍊,其他拳訣要言,都是以它為基礎寫出來的,不管是哪一家哪一派,只要你練的是太極拳,都不能例外。拳經留給我們的,永遠是一個以鬆柔為靈魂的,完整的,陰陽變換的拳理系統,不可斷章取義,也不能僵死地去理解,通過練內功來體悟。古聖先賢的思想精華,在我們的血管里流動的時候,你健康的身體,坦蕩蕩的心境,就是對古典拳經最高的致敬。這些傳統文化遺產,流傳至今上千年,如果不科學,無自家的特點,早已被淘汰出局。如果能根據理論的要求來鍛煉,有了實際功夫,便更能領會太極拳的個中旨趣。
「入門引路需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有條件的話要拜師、拜明師(不是名師。我見名師不老少,又能理論又能實戰的少之又少,也就說體用雙全的少。相信民間有高人),這是學習太極拳的第一關。特別是自亦聰明之人,不可不重視。是否明師要甄別。太極拳不是普通拳種,看書、看錄像絕對學不好太極拳的。實踐證明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就是捷徑。找好老師這一關走好,就可少走彎路,早得正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