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不到就打滾?怎麼辦?
找個借口發泄
寶寶在商店特別是玩具櫃檯前發脾氣,有時候並不真的是要大人買玩具,而是找個借口發泄罷了。最多見的是累了、餓了、渴了,在喧鬧的環境里呆得太久了,穿得過多或者飲食不舒服也會導致寶寶容易發脾氣。
要挾軟弱、愛面子的大人寶寶哭鬧、耍賴皮,根子在平時,這是由於父母平時溺愛的結果。寶寶應該遵守的規矩常常因為各種借口而「破例」,好說話的媽媽多半是寶寶鑽空子的對象。寶寶一次次嘗到甜頭,結果助長了他的任性,大人變得沒威信。吵鬧、耍賴成了寶寶要挾大人的好辦法。
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
很多寶寶喜歡耍賴,其實主要目的是為了引起爸爸媽媽的關注,這些爸爸媽媽平時大多很忙,陪寶寶的時間很少,因此寶寶會用這種方式來求證爸爸媽媽的關愛。
那麼,該如何讓孩子改掉打滾耍賴的壞習慣?
當孩子耍賴時,不要輕易妥協,父母的態度更要堅定,事後父母則應再藉機教育,告知守規矩的真正理由,不可當場就以太過情緒化的語氣或用詞來告誡孩子,才能讓孩子真正了解守規矩的用意,而不是因畏懼責打而停止錯誤的行為。
想到我童年的一件事兒。小時候,我特喜歡賴床,我媽為我這毛病頭疼了很久。有一天逛街,我看中一個漂亮髮夾,好想要,鼓起勇氣給我媽提要求,我媽靈機一動:你要能保證一個月不賴床,我就給你買!
為了這個心心念念的髮夾,我還真是改頭換面啊,每天準時起床,從不哼唧一聲。拿到髮夾,我特別珍惜,好長時間都捨不得戴,藏在抽屜里,時不時拿出來瞧瞧。仔細一想,不就是因為髮夾是我付出了好多努力才終於得到的,相比而言,我女兒得到公仔就輕鬆多了。
有人說:如果能力不能實現需求,人會產生企圖心,企圖心能讓人願意努力克服各種困難,為實現需求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企圖心就是因為暫時「得不到」而產生的強大動力!
我不就是因為暫時「得不到」,才產生了動力堅持不賴床嘛?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媽顯然把握住了我有了企圖心的機會,引導我狠狠努力了一把。
在處理孩子提需求這個問題上,要把「引導孩子企圖心」這一課補上,原本讓家長頭疼的問題就能變成孩子的成長機會!
朋友的女兒,參加一個重要的鋼琴比賽,幾乎所有評委都給了她高分,只有一個地位最高、最有權威的老師給出了出乎意料的低分,更悲哀的是,她渴望拜在門下的老師,就是這個給出最低分的人!
朋友頓時被打懵了,女兒發揮穩定,整首曲子沒出現任何技巧上的錯誤,憑什麼給她最低分?!
比賽結束後,她就忍不住追上那位評委,想問個究竟。
評委搖搖頭,說:你的孩子有天賦,也有技巧,對音樂的感覺也不錯,可獨獨缺了企圖心!
朋友:企圖心?那是什麼?
評委:企圖心是一種強大的動力,這動力能讓人戰勝恐懼,挑戰難度,展現自我,把最有張力的情感呈現給大家!你看,你家孩子選的曲目是最穩妥的,技巧也一樣穩,可是,我從她的表演里看不到對音樂發自內心的真摯熱愛,看不到音樂帶給她的快樂和自信!
朋友說,如果沒有和評委的這番對話,她恐怕一輩子也不會想到「企圖心」對孩子來說有那麼重要。
她細細回想,在女兒身上還真看不到企圖心的影子。哪兒來企圖心呢?每次孩子剛冒出點企圖心,朋友就越俎代庖將其扼殺在了搖籃中。
孩子要完成一幅手工粘貼畫,看著孩子笨手笨腳的樣子,她就著急,忍不住插手。不要貼這裡,要貼這兒……顛倒了,不能這麼貼……寶貝,來,媽媽幫你……
她沒想到,就在自己一次次的「代勞」中,孩子的企圖心也慢慢被消磨了。
企圖心對孩子挺重要,可關鍵還在引導。
比如,昨兒在公園散步,廊橋上擺了不少地攤,出售一些孩子們喜歡的小玩意。寶貝看中了一個玩具羽毛球拍,售價15元。
我很遺憾的告訴她:你的零花錢基金只剩10元了。
不過,你可以想想別的辦法啊,比如跟賣球拍的阿姨講講價?
渴望得到球拍,有了企圖心的寶貝正動力十足,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建議,竟克服了與陌生人對話的緊張感,鼓足勇氣,開始跟阿姨講價。
可惜,講價沒成功,阿姨堅持要15元才能出售。
逼得寶貝開腦洞,竟遊說道:阿姨,我給你唱兩首歌吧,我唱歌可好聽了……接著,就端端正正站著,聲情並茂的唱了兩首兒歌,小妞認真的樣兒逗樂了阿姨,阿姨笑著說:看在你這麼可愛的份上,阿姨就不賺錢了,10元賣給你吧!回家後,寶貝一直給奶奶吹噓自己如何遊說阿姨,最終成功購入羽毛球拍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但學會了主動思考,大膽嘗試,還收穫了滿滿的自信心呢。瞧,只要我們對孩子的企圖心善加引導,孩子就會邁向努力的征程,小勇士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快速成長!
我想,尊重孩子需求是沒錯的,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需求。孩子的能力往往和需求之間存在一定距離,這時候,千萬別代替他跨過這段距離,要抓住引導孩子企圖心的好機會,讓孩子在自我努力中成長。對孩子來說,說理想顯得大而遠,有點空洞,企圖心卻能讓他每天都擁有歡快的動力。最最重要的是,企圖心是在追求結果的過程中,情感的飽滿表達,是:我看到了,我渴望,所以我要去努力。有企圖心的孩子,自信是洋溢的,生命是精彩的!
我們總說:孩子,願你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於是忍不住先為他塑造出一個「溫柔世界」,在這個「溫柔世界」里,「得到」越來越容易,可孩子寶貴的企圖心也在悄悄消失,原本應該綻放光彩的精彩生命也漸漸黯淡。
沒人喜歡「得不到」的感覺,尤其是孩子。可是,如果暫時的「得不到」能讓孩子茁壯成長,收穫更多「得到」,我們何不做一個聰明的家長?將寶貴的企圖心還給孩子,其實挺好的!
另外,父母應該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平時多陪伴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但父母不會為了自己破壞規則,久而久之,孩子會更理性地跟父母表達需求,而不是滾地撒潑。
(文/網路)
推薦閱讀:
※美國家長如何處理孩子早戀
※孩子不快樂,是因為父母沒有做到這一點
※家長經驗交流:孩子三歲前後該如何學習英語
※孩子不聽話的背後是因為你的瞎指揮,每個家長都該看看,好好學學
※如何斷奶不傷孩子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