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icity在2009-8-12 21:09:00的發言:希望德先生能很快看到。我的問題是練習正手攻時,各位專家和高手都強調蹬轉,以重心擊球方為正道,可是如何蹬轉的細節卻很少述及,困此業餘選手中蹬轉做得全部正確的可能是少之又少,那麼如何用兩腿蹬轉才能實現重心的平穩轉移,並使之不致上下起伏過大呢?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issue需要解決,請您賜教,不勝迫切之至! 左腿該如何動,右腿在不擰動腳尖的情況下如何動?我怎麼動都覺得不自然、彆扭、不穩、要摔倒。 icity 朋友您好. 最近一年我在教練指導下,蹬轉發力方面的感受不少, 最近剛好做了一些心得整理, 如果您覺得有用, 可以參考練看看, 談不上什麼賜教,就是心得分享而已, 未必正確, 僅供參考.首先,您要先想辦法體會什麼是重心的力量,不少朋友說"打球就是感覺兩個字", 能感受到重心的力量, 重心轉移就自然而成, 就初步解決了腿怎麼蹬的問題, 接著再解決如何轉腰的問題. 不過要注意的是, 體會身體的力量之後, 還不能急, 還得先學會把上肢釋放 解放, 上肢談不上放鬆, 甩收感覺不好, 那麼身體的力量就會浪費大半. 練習發力偶爾要過頭來,從上肢 腰 腿 一路往下練起, 然後結合起來.關於細節, 我把文章貼於此, 讓您參考.重心的力量就像是跌倒那樣我教練的教法是, 先不要轉腰揮臂的動作, 持拍同側單腿微彎支撐身體重量, 左腳稍提起離地. 然後慢慢往左腳傾倒, 就像跌倒那樣, 重量突然整個往左腳 往前-往左 倒去...左腳受力之後運用反作用力再把重心還原. 用這個方法來以會重心的力量, 非常直接有效.大家可以試試看, 運用這個力量來帶動轉腰揮臂,上肢就可以感覺更放鬆. 要在快倒下的那瞬間才出手打球, 手要慢.... 但也不能等左腳完全落地了才打到球,慢了也不行. 蹬轉發力如何以腿帶腰-左腿的作用(以右手持拍為例)蹬轉發力, 腿跟腰既是合作關係, 也是傳承關係, 無法切割, 但也不可以混為一談. 蹬,主要是以送出重心的力量 來帶動轉腰.而轉腰 擰腰 扭腰 的力量, 必須建構在蹬腿力量之上, 疊加起來. 蹬腿到轉腰之間, 有個啟動順序之先後, 但別誤解成 蹬腿完畢才開始轉腰. 腿到底如何來帶動轉腰的呢?簡單來講, 就是 右腳蹬送, 左腿轉-跨. 引拍時, 重心要落在右腳 來進行用腰引拍, 怎麼做比較正確呢? 左腿是個關鍵.在引拍的過程中, 重心逐漸往右腳移動時, 必須把握兩個原則:1. 右腳髖不得轉動, 右腳掌-膝-髖必須形成一個穩固的支點, 避免腰髖同轉.2. 很多人用腰引拍做的不好, 其中有一個因素就是, 左腿忘了配合. 如果第一點做的好, 接下來想要做到 用腰引拍 ,左腿就必須配合上半軀幹來轉. 從外觀來看, 右腳支撐 左腳向內旋轉(或者說是 內扣) 會使得右邊的腰腹肌肉向 右腿的鼠蹊部位(腹股溝)擠壓, 形成一條明顯的擠壓線, 同時上半軀幹也就做好了轉腰引拍的動作.而蹬轉發力, 其實就是以上兩個動作的"反向還原"動作, 利用右腳往左前方蹬送的力量, 左腳往左前跨的同時, 反向進行外旋, 左腿-上半軀幹 連動進行 反向還原 , 完成轉腰發力. (要注意, 左腿並非發力部位, 只是配合-引導 身體來轉-跨) . 至於球出去之後, 右腿只是配合, 之後的動作就與發力無關,在此不予討論.至於左腳前跨的程度, 實際上要看重心轉移的幅度. 即使動作不大, 原地也要有個重心往左腿下沉的感覺. 可以觀察-- 不少拉球高手發力沖時, 有個強烈的地板聲音, 主要是左腳觸地造成, 而非右腳. 想要充分運用到重心的力量, 應該是在重心往左腿壓的過程來打到球,而不是重心上浮的過程來打到球. 這不容易做到, 但練習時可以多朝這個方向來努力, 抓不到這種感覺的可以從殺高球的練習來體會.另外, 左腿雖然都是配合著, 或者有引導作用, 但實際上學問還是很大的.重心轉移過程中, 左腿必需吸收重心過來的力量, 如果過於僵硬, 會造成抵抗, 重心下不去 , 力量無法充分配揮, 左腿反作用力出不來, 還原也會慢. 就如彈簧, 本身要保有彈力, 才能充份吸收力量來反衝, 進而產生反作用力來還原. 以下幾個圖片, 給大家參考觀察.柳在引拍-蹬轉過程,右腿是相對穩固, 注意左腳是否跟上半軀幹的轉動有連動關係? 在側身發力爆沖的過程,右腿蹬送,左腳轉-跨的情形非常明顯. 練習方法:先不要拿拍 也不要有揮拍動作, 就只做右腿蹬,左腿轉-跨的動作, 熟練後,手要充分放鬆 配合身體發力來揮拍即可,在從定點 到 兩點打一點來過渡 熟練.重心發力還有一個原則, 就是要左腳往下跨的同時才打到球. 也就是要做到 "手要等腳", 盡量不要在身體上竄的過程來打球,除非是打高調. 這張講解正手攻的圖 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正手拉攻發力機制絕對是一脈相傳的! 解放手臂正確用腰, 發力瞬間腹肌真的會有酸緊感覺! 我幾次反覆驗證 現在非常肯定---當手臂依照教練的要求充分解放之後, 讓 肩-肘 關節自由起來 不要讓肌肉限制了關節的活動,很自然的,就會用到腰腹力量(腿的部份先不談) 來甩動手臂.當確實做到以腰帶手的時候, 腹部肌肉很自然地就會配合去發力, 也就是"蹬轉過程" 發力瞬間 腹部肌肉有很明顯的"酸緊"的感覺. 但不是故意去繃緊, 一切都很自然, 這種感覺是以前怎麼練也達不到的境界,也很難形容.(我說的這種腹部酸緊的感覺是"瞬間"的, 不同於劇烈運動之後的酸痛感, 球一出去 發力完畢就沒了) 以這樣的方式去拉球,感覺不是很用力,球就相當爆. 但偶爾沒注意,腰帶手沒做的好 或者 手不夠放鬆, 這種酸緊感覺就會消失不見, 分析後, 總是有哪裡出了問題,是一個很好的判斷方式,屢試不爽呢. 再次提醒:"解放手臂" 意思是讓 肩 肘 關節自由起來 不要讓肌肉限制了關節的活動, 而不是手去發死力!相反的, 想要解放手臂 就是要放鬆擺動,甩動.練球要領: 一定要先慢下來, 要先能充分放鬆手臂, 別急著發力. 由上而下,慢慢往腰 腿 練下去, 逐一結合起來, 千萬別急著發力, 犯了大忌. 蕭教練曾經這樣說過:"以腰帶手做不好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 而是你不敢真的把手丟掉".他老人家"把手丟掉"的意思, 跟戴老師的帖子說法是完全一致的.就是要放鬆 解放手臂, 讓他自由擺動, 感覺就是把手丟出去了,釋放掉.光是體會這個說法到實際真的做到百分之九十, 其實我花了一年之久.放鬆, 這兩個字, 不是說到就能做到. 需要時間積累,練球方式也要對頭, 要有耐心, 別急著發力去拉球, 慢下來 把動作做完整,時間一久, 就會發現好處的.用腰, 大家都知道, 以腰帶手, 也能朗朗上口, 怎麼協調起來?從釋放手臂開始做起吧, 放鬆的甩,去感覺甩起來的離心力, 是手臂重量在打球, 而不是肌肉. 放鬆,才能感覺到手臂的重量.分享給大家.相關文章: 把上肢從軀幹中解放出來 - 戴臨中你真的做到"以腰帶手"嗎?相信有不少球友有此體會--已經很努力轉腰了, 球質卻沒有明顯提高, 一樣費力, 問題很可能就出在,仍處於 先打到球才轉腰 的錯誤階段.博乒成立以來,各路高手彙集,理論的內容的質跟量都已經到了一個相當的程度. 現在最欠缺的,還是如何實踐的部份, 尤其是糾錯. 我的教練常說:"正確的可能只有一種兩種,但錯誤的可能有數十種甚至上百種" , "知道"跟"做到",實際上還有很大的差距. 所謂"做對了"也可能只是方向正確, 但還有程度上的差別, 是40分, 60分, 還是80分.打球要轉腰發力,要以腰帶手,這大家都沒什麼疑問,但你我真正做到的 有幾分? 這還真是個問題.有轉腰未必是以腰帶手, 腿有用力未必就有重心轉移, 有重心轉移也未必做到真正的"用重心打球" . 在這裡就先談第一點. 也許你會很驚訝,為什麼腰有轉還未必是以腰帶手呢? 這裡先不多談理論, 就直接從如何檢驗講起.各位在練習攻球 拉球時,就特別注意一點:"引拍結束以後, 你是上半軀幹先轉正了(胸口面對球台 大約一點到兩奌鍾方向,)手才打到球, 還是手先打到球隨後才慢慢把上半軀幹轉正? " --這邊說的轉正,並非相對於球台,注意 正手擊球姿態是左腳在前右腳稍後如果還不知道答案的朋友可以看看這張拉球瞬間的圖片, 身體是先往前轉正,肩先前送迎前,以腰帶手把手前甩迎球之後才觸球. 大家可以再複習一下戴老師的七字訣前五個字-- 蹬送扭轉甩. 在第六個字 收 之前, 球拍是還沒觸球的.前五個字也可以解釋成"身體帶拍迎前" . 當然這是練習目標, 實戰有時候來不及被球頂住 另當別論, 但練習時一定要盡量自我要求. 不僅是練習拉球攻球時要注意以腰帶手的真諦, 當你陪練 正手擋球時,也要養成以腰帶手的好習慣. 持之以恆, 時常提醒自己, 應該會有很大幫助的, 我也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之中.在觸球收臂的過程,腰實際上已經在收勢減速狀態,繼續轉動的幅度很小. 如果您是觸球之後, 腰還轉了一大半, 腰還在用力,那就是把腰力給浪費了, 形成了空轉. 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 主要還是出手太快, 沒等身體的發力動作做完,手就出去了.各位可以多觀察專業選手在身體到位 全身發力拉沖時, 我說的 腰先轉再觸球 的現象會更明顯. 各位可以多觀察專業選手在身體到位 全身發力拉沖時, 我說的 腰先轉再觸球 的現象會更明顯. 另外一提, 通常是往右朴正手時 較不容易用上腰力, 原因就在於 腰還來不及轉, 就出手了. 有時候是步伐慢, 但有更多時候是心理問題, 擔心打不到球 手就先出去構球了 急了. 發大力跟輕打在轉腰幅度上是有差別的, 但兩者都不能脫離以腰帶手的迎前階段, 即使是輕打熱身, 仍然要以先轉再打為練習原則,養成好習慣. 實戰中,來不及有來不及的打法, 但那是臨機應變, 練習時還是要"有意識地"強調出這一點.在我指導一位球友時發現, 學習者很容易緊盯腰的右側(右肩), 而忽略了左側腰部(左肩)的作用,心理想要先轉再打,實際上做到的卻是有限, 真正打到球時, 兩肩連線還是處於左肩在前右肩在後的情況. 接著我想到了 何版 左肩的作用 這一帖, 給我了靈感, 我要他先退左肩 再打球 來提示他自己, 果然, 情況就好多了呵呵. 大家試著做做看, 也許會有很大效用-- 退左肩,送右肩, 再打球.再者,就是心理問題. 不少文章提到, 手要等腰, 但實際練習時, 卻不知覺地造成"腰等球"的錯誤習慣. 手要等腰,但腰(肩)不能等球,要主動.主動扭腰轉肩,是以身體中心為軸 兩肩連線的轉動, 並非頂出右肩關節, 這要特別說明. 相關文章:何版 左肩的作用戴版 [原創]弧圈出手動作的「七字訣」引拍要向右轉腰, 而不是向右彎腰這是指一般的正手攻球練習時,所要談的原則,其他起下旋 中遠台相持,則不包含在內. 要注意不要拿不同情況的技術動作來比較.向右彎腰 跟 向右轉腰的分別 可以多觀察幾個正手攻 示範圖像 頭部位置 的高度變化.正手攻動作要精簡到,上半身就跟打陀螺一樣地轉 頭部高低位置越穩定越好. 手就是跟著腰肩做圓周運動. (先不談腿跨的動作) 攻球發力以向前為主, 如向右彎腰引拍 擊球時挺直, 這樣一來, 腰向上的力量會無用武之地 無形中給浪費了, 擺速也會慢許多.正確是, 身體永遠保持前傾, 直接打陀螺式的像右轉腰, 腰只做水平圓周運動, 腰盡量不要有上下方向的 曲-伸 動作. 看看以下的圖就會明白. 各位可以拍下自己的錄像看看做對了沒. 以腿帶腰的練習方法兩個關鍵1. 用腰引拍引拍時先以髖為支撐,向右擰腰引拍(切忌不要往後拉肘) 使腰腹肌肉擰緊 . 這個準備動作很重要 卻也是練習時最容易忽略的, 可以說 一步錯可能後面皆錯. 沒用腰引拍的習慣想談轉腰發力,以腿帶腰 只是奢談. 2. 蹬腿迎前蹬腿之前腰先放鬆,蹬腿使重心轉移,藉由地面反作用力使力量上傳至丹田位置(上肢要保持放鬆), 腿一蹬 自然就會使原先擰緊的腰腹肌肉做反向還原運動, 使腰腹肌肉進行展開擊球.手的動作一定要推遲到最後觸球那瞬間,在觸球之前,一定要盡量放鬆, 這樣腿腰力量才得以充分傳遞上來, 力量達到集中的目的.手的動作一定要推遲到最後觸球那瞬間,在觸球之前,一定要盡量放鬆, 這樣腿腰力量才得以充分傳遞上來, 力量達到集中的目的.腿腰發力事實上還是有個先後順序的(蹬的一開始 腰可能有稍微轉動 但那還不到發力階段), 有個極短的時間差, 這一開始不容易體會, 所以初步練習時, 在蹬腿過程先不要主動用腰力去把腰擰開 要被動, 也不要刻意去轉動雙腳雙髖 , 一開始動作慢些 一球一球地練, 就把用腰引拍 蹬腿迎前 先做確實, 先練個兩三個月, 之後再去加強腰部發力 就水到渠成了.戴老師帖子曾經說過, 轉腰其實是腰的回復還原動作,沒有用腰引拍,哪來的回復還原? 所以用腰引拍是第一關鍵. 腰擰緊了,腿一蹬,腰順著重心方向把腰擰松,這樣就形成了以腿帶腰,這樣的腿部發力基礎之下,再二次發動腰部力量 把力量疊上去,那麼,轉腰動作不必很大, 力量就很集中. 如果腿的力量沒用上, 只靠腰部擰動由於動作太大 是很容易使背部肌肉受傷的. 以上是我的教練的教學方法 提供給大家參考. 我照這方法練了許久,進步非常之大.以上是我的教練的教學方法 提供給大家參考. 我照這方法練了許久,進步非常之大.再談擊球前的停頓--追求真快,不要假快
日前有位高手來指導時說了"身體跟球"的重要性,我後來的實踐心得(以前文章有提及),就是真正到位的球 擊球前會有一個明顯的停頓, 這個停頓就是"身體找球 重心右移下沉 主動蹬腿迎前"的特徵, 而不是急急出手的"假快" . 這個停頓,就是 把能量儲蓄到右腳再爆發開來的過程 以及 手等腰 腰等腳的準備 . 右腳到位踩穩 重心做好調整之後 蹬腿把重心送出去,這球質量自然就高了. 所以平時就是要多練右腳找球的能力 重心要充分地壓到右腳靠反作用力把重心再蹬出去,不管發多大的力量都要求自己 每一球都要把重心迎前的動作做足. (這邊的迎前方向指的是擊球方向) 我跟同事在觀察功夫兄拉球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停頓感,那兩位陪練在爆沖一板時也是如此, 這是一般球友們沒有的 都是急急出手 都把注意力放在手了 那是"假快",我認為這就是其中的差距. 我現在練拉上旋來球沒什麼分前沖或者加轉,摩擦動作上差別不大(不含起下旋加轉那板),就只有力量大小跟擊球時機的早晚(發力方向配合改變). 平時練球, 我認為就是要把動作做足 球掛過去 放鬆輕拉,多練走動拉而不要練力量跟速度 先要求跟球到位的能力 去感覺那個"停頓" 把重心迎前才出手, 才能達到"真快"的境界,等力量順了再慢慢加重.或者是三板輕拉一板加重.拉沖,其實是身體在沖 靠的是兩腿的重心轉移節奏加快,不是手的動作加快. 暴沖的主要秘訣在腳而不在手 以下引用 "李曉東談擊球的五個環節" 一文中的部分內容:再講一下取位時重心的問題。一個人打球重心應該往 下壓,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腳上受到這種反作用力,就像踩彈簧一樣,從下往上頂出來。像王勵勤這點做得就比較好,他拉球就能拉住勁,就在於利用了這種反作用力,腿由後往前蹬出,身體的力量也釋放出來了。這樣打出的球就比原來快了一點點,不然等到球來了之後再往下壓重心,力量就不能完全出來。在這個環節上我教了25年錯球,這幾年才算比較清楚李曉東這段話其實談的就是擊球前的停頓-- 就是擊球前人的重心 有如彈簧般的往右腳下壓再反彈回來的過程.這說法蕭教練完全一致. 也就是擊球前 腿要先主動蹬出,重心要主動迎前(迎前方向同擊球方向) ,只把右腳當做轉腰的支撐是不夠的,重心轉移也不是被動式的轉移. 這概念跟蕭教練指導我時說的完全吻合一致! 有關重心要主動迎前,我再次引用吳敬平教練的文章內容來呼應:擊球原理:擊球的時候,以右手為例,首先是腿上發力,向左蹬腿,身體重心從右腳向左腳轉換,交換重心,身體前迎,身體前迎的方向要和擊球的方向一致。然後是腰上發力,用腰帶動大臂轉動,把力傳遞到前臂,在擊球一瞬間,收縮前臂用力擊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