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台山道家南宗祖庭 桐柏宮

中國道教南宗祖庭 桐柏宮

桐柏宮建於天台縣城北二十里左右桐柏山西南瀑布岩,「高居群峰之上,俯臨千仞之餘「,最居形勝。此地「九峰環抱,碧溪前流,連山峨峨,四野皆碧,茂樹鬱郁,四時恆青,大岩之前,橫嶺之上,雙峰如闕,中天豁開,長澗南瀉,諸泉合漱,一道瀑布百丈灑流,望之雪霏,聽之風起」。南宋以來,張紫陽真人等五位祖師,弘揚妙道,天下人從之者頗眾,道風大振,於時成為中國道教南宗祖庭。天台山和桐柏山原初為一,而道釋稱謂有別,所謂「釋謂之天台,真謂之桐柏」。此山仙家傳說最多,高道仙真輩出,大概是因其山水神秀,靈異非常的緣故。傳說中劉阮二人入天台山采烏葯遇仙的故事在天台幾乎是婦孺皆知。史書道藏記載周靈王太子晉王喬(公元前 565-549)修道於桐柏山金庭洞,控鶴吹笙而升天,是天台山最早道家人物。至今桐柏山一帶眾多王姓人家繁衍生息,依然供奉王喬為祖宗。古人有言: 「桐柏山高萬八千丈,圍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中有洞天,號金庭宮,即中右弼王子晉之斗處也,是之謂不死之福鄉,養真之靈境,故玄觀有物,強名桐柏。」三國赤烏二年(239年),"道冠兩儀之先,名絕萬物之始"的太極葛仙翁,高道葛玄真人在桐柏山煉丹,吳主孫權為建法輪院,是為桐柏宮前身。真人有《登天台山》詩曰:「高高山上山,山中白雲間。瀑布低頭看,青天舉手攀。石樑橫海外,風笛落人間。不見紅塵客,時時鶴往還。」 真人侄孫既是名揚中外的煉丹家葛洪。葛洪著述頗豐,有《抱朴子內外篇》,《肘後備急方》。西方人見到抱朴子著作記載五金、八石、水銀、硃砂、各種鍛冶方法備極詳臻,奉其為世界最早化學家。自葛玄真人以來,又有十餘所道場、壇宇陸續修建,修道悟真道人日漸增多,頗具規模。著名道士有袁根、柏碩、班孟、魏夫人、王玄甫、許邁、羊忄音、白雲先生、褚伯玉、徐則等居天台。但是依史據可查,由於當地強豪常加毀壞,恣意砍伐山林,甚至於爭鬥行兇,攪亂莊嚴道場壇宇,致使無人敢棲居靈山修真,至於唐朝已然頹敗不堪。修道人處無名之朴,行無為之事,修清凈妙道,未知何以觸犯始豐土人,乃至於帝王頒令,方得以安寧,此又為天台山千古之迷。易曰:「無平不陌,無往不復。」天下事興衰更替,歙歙不休,天道使然乎,抑或人心不化乎。古人言:"道不宏人,人能宏道"。唐代道中奇傑司馬承禎駐桐柏山修道。司馬承禎為 "晉宣帝弟太常道之後,以為服冕秉軒,有寵患吾身也,擊鐘陳鼎,在味爽人口也,遂乃損公侯之業,學神仙之事"。因其善為大丹,精通服食,而名聞朝野,人稱「司馬鍊師」。據說鍊師仙姿岸然,神形俱妙,天下人凡有緣一見,即有脫塵離世之想,所謂 "睹鍊師之容有足以脫落風埃"。 司馬承禎在天台山期間,傳有女道士謝自然、焦靜真等;在南嶽時,傳有薛季昌等。此後,薛季昌傳田虛應,田傳馮惟良、陳寡言、徐靈府、劉元靜,馮惟良再傳應夷節、葉藏質,陳寡言再傳劉介,徐再傳左元澤,應夷節再傳杜光庭。其識聞之廣,文章之美,灼見深妙,令朝野傾慕。武則天、唐玄宗、睿宗等曾多次召他進京,以為崇道尚玄,特示欽重。據記載,開元時,奉命居王屋山陽台觀,以三種字體寫《老子》、校勘文句,著有《天隱子》、《修復秘要》等書,在道教中佔有重要地位。唐景雲二年(711),為司馬鍊師妙道玄功善德所系,睿宗下詔在法輪院墟址上建立桐柏觀,擁有一堂(黃雲)、二台(鳳軫、從妙)、三壇(元晨、朝真、朝斗及鍊形室、龍章閣),四十里嚴禁採伐,不得樵獵,五里不許遷葬。又特令洲縣官員與司馬鍊師相知。元和年間(806-820),馮惟良又建降真堂、白雲亭、悠閑亭、上清室。太和、咸通年間,徐靈府、葉藏岳先後重修,元稹、劉處靜作記。桐柏宮漸具規模,盛世大道興,此之謂也。五代後梁開平間(907-910),桐柏觀升為宮。宋祥符元年(1008),改名桐柏崇道觀。政和六年(1116),在後山按照宮殿規格建玄命殿,宮內建方丈、齋堂、雲堂、土地堂、三清殿,又有上清閣、御書殿,觀前玉梭溪上架起二座石橋,橋上建會仙亭。宋帝篤信道教,志書上桐柏崇道觀記載,極盡輝煌。這段時期一位最偉大的道教祖師張紫陽真人(984~1082)出生於天台山。南宋時,太尉曹勛建山門,觀中有經藏、三元、延賓、清虛、白雲、浴院等6個道院。經過唐、宋兩朝及五代帝王擴葺,和這一時期高道大德們的努力,桐柏今昔由衰轉興,四海之內好道之士無不雲集桐柏,參拜祖庭,棲靈山而修真體玄。宋時桐柏宮佔地規模數千畝,周圍宮觀林立,棟宇交接,鼎盛時期桐柏山中有三十六宮,七十二觀,共有一百零八大小道廟。桐柏宮香火旺極一時,收入豐厚,朝廷先後任命曾幾、陸遊、朱熹等為桐柏宮執事領管。一來以示欽重鍾寵,二來命官俸祿增加,而且道觀事務或有需用朝廷調解可以及時處理。其中朱熹世人稱其朱夫子,注遍天下文章,解盡世間經書,唯於號稱萬古丹經王的《周易參同契》百思不得其解。六年執事期間,常駐桐柏宮,欲求《周易參同契》奧旨,與道士多次研討求教,然而未事修鍊,道妙精華未有所得。據說朱夫子晚年時常翻閱此書,終究不甚了了,時時掩卷長嘆,雖遺朱子《參同契注》,然而多有想當然之辭而已。不過朱熹對於宋明理學影響甚深,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解得頗頗入契真機,可見其與道中人結識獲益非淺。元明間多次修建擴葺。元末朱元璋攻方國貞,十方百姓老幼數千,避難於桐柏宮中,四處炊火管理不當,大火突起,頓時千年古觀化為丘墟。洪武中重建,永樂十年(1412)再修,其間架規模,崇飾艷麗,去舊為遠。至萬曆時且百餘年,道眾貧匱,殿宇 日就頹壞。宮中碑刻,無慮十數,亦無存矣!其餘宮觀,或廢,或改為僧寺。清潘耒《游天台山記》云:「又南十餘里,得桐柏宮遺墟,是道家金庭洞天也。……自葛仙公、司馬子微之徒居之,人主加以隆禮,而宸翰天章,照耀山谷。璇題霞棟,填溢澗阿。今皆鞠為茂草,惟存三清殿一間,雨淋天尊面,淚下蘇蘇。」。明清以後,天台山道教日趨衰落。所有宮觀,至明末,幾乎全廢。奈何天道損有餘而益不足,盛極而衰,莫非前定?清初,鄉宦之子驅散道徒,將桐柏宮占作墳塋。住持范青雲起而訟爭數十年,奈因官宦勾結,屢遭迫害,幾乎被毒死。輾轉到京都,冒死上訴,幸得雍正皇帝支持,敕命糧道朱倫翰督造重建。雍正十二年(1734)建成,賜額「萬法圓通」,豎御筆《崇道觀碑》;下旨「自(台州)紫陽樓迄百步溪、崇道觀三處,各為殿堂門廡若干楹,並置田若干畝,以資香火,有餘則贍其後裔」。新建的桐柏宮,入山門依次為靈官殿、真武殿、御碑亭、大殿、紫陽樓。兩旁各有配殿。大殿之左為太極殿,祀葛仙翁(玄),右殿祀右弼真君王子晉。紫陽樓塑張伯端像,兩側各有三間廳屋。東西道院前後亦各有廳三間,接以迴廊。宿舍、伙房均在牆外。共有殿宇百間,連廂房共約萬間房屋,置香火田八百餘石,龍門派第十代宗師清昱(東籬)住持,其徒方一定(蘭否)、閔一得(懶雲)等數十人協助觀事。南宗祖庭再次興盛。試舉一例而知道士之多:當時官家設窯燒磚瓦於大貝山一帶,因為山路崎嶇難行,運輸不便,遂用道人沿山站立傳相遞接,其路程十數里之遙,可見當時道人勢眾,非常人可以想見。天台山「千僧萬道」之說由來已久,名不虛傳。民國以來,連年戰亂,時局不靖,桐柏道聲衰落,有葉明倉、林至霞、陳到賢、袁理靜贖田修殿,香火日盛。葉宗濱、伍止淵傳道,療疾救人,受到鄉鄰病家的感戴。1950年謝崇根(希純)住持,維護殿宇,虔誠修道,積極指導教內外人士學習氣功。1956年11月監院李凈塵參與發起籌備中國首都協會,翌年4月當選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1959年,天台縣政府修建桐柏水庫及發電站,造福一方百姓。桐柏水庫建成蓄水,桐柏宮址玉沉波濤之中,其餘周圍大小數十宮觀,亦皆由桐柏山民改為村莊。至今許多村莊仍然沿用原來廟觀之名而稱呼,譬如前後、道元村,洞天宮村、之類比比皆是。由於水庫蓄水時水勢洶湧,來不及搬遷,宮內建築及歷代文物,數十小時之間消失於洪波之下,余剩道士力單勢薄,雖然竭力搬運,僅得少量文物移往鳴鶴觀。稍後桐柏水庫曾經乾枯一時,桐柏宮建築中使用木材質優量大,四周百姓以及縣城某些單位進入庫底拆用,許多文物因此遺失或是損壞,許多當時小學少兒,依然記得課間,遊玩於檀香木製天尊、斗姥殘骸斷肢之間,據說其手碩大無比,兩人抬不動,無奈劈而炊飯,云云......,自此桐柏宮龍脈奄然斷絕,遺墟蕩然無存。有些文章稱桐柏宮被日寇轟炸而毀,是為訛傳,抗戰期間,日寇始終未能進入天台山。「新桐柏宮」(鳴鶴觀)佔地不足二分地,年青道士業已各自東西,惟餘五六個老年道人。觀中尚存伯夷、叔齊石像,宋聖旨碑一塊,五六大殿柱礅,民國版道藏經一部,已然殘缺不全。八十年代初,主持謝希純道長,為了保留祖國道教寶貴遺產,先後傳南宗丹道秘要給十數位弟子,內中有葉高行(坤道)、朱桂香(女)、朱聖偉、甘震雲、張高澄、翁高楊、 陳達學、 和王居士等人。當時謝大師雖然已經是94歲的高齡老人,還是諄諄不倦地將自己60多年的修真經驗和理論知識毫無保留的悉悉剖析給眾弟子。 在諸弟子中真正成為道士的有三人,除了他們以外而傳功授徒的還有王居士。另外還有乾道老柴,坤道孫菊青,他們都分別在1984年間相繼羽化。除此而外,天台道教已經衰落到極點,幾乎毫無任何活動。1984年底謝希純道長羽化,其弟子葉高行主持宮內事務,成為桐柏宮有史以來第一位坤道主持。1992年葛華英道長,時年84歲高齡,由美國回桐柏宮朝拜祖庭,慷慨捐贈,桐柏宮開始小規模擴建,得廂房七八間。葛道長原意,同戴源長道長(巴西)一起贊助,以修復桐柏宮,不意葛道長突然仙逝,桐柏宮修復工作不得已暫時中止。戴源長道長如果健在的話,至今2001年已經是102歲。1999年葉高行道長羽化,謝大師另一弟子張高澄任桐柏宮主持。翌年謝大師弟子朱聖偉捐贈,桐柏宮得以修葺一新,宮中有海內外遊方參學道眾數人。鑒於當前道眾資質良莠不齊,張道長擬辦桐柏道學院以維續道脈。又幸喜天台縣當地政府鼎力相助,擬撥還湖畔山林600餘畝,作為祖庭重建場所,由於資金匱乏,道長不得已泛舟四海募化融資。當地政府積極支持桐柏宮修復,期望以此不僅帶來天台道教興盛,旅遊經濟發展,亦使仙山重興,道統茲振,天台的「山水神秀,道源佛宗」亦將名符其實。


推薦閱讀:

有什麼道教元素的紋身?
道教怎麼看待太平道和太平經?五斗米道是祖天師創立的還是張魯取代張修改革的?
修道應該怎麼拜師入門,入門之前需要怎樣打好基礎?
貔貅開光認主

TAG: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