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文化與「誠實守信」(修改稿)
齊魯文化與「誠實守信」(修改稿)
張英基
摘要: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全社會的公德,也是齊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論文具體通過齊魯先賢管仲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等有關言行展開論述的,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對當代精神文明建設依然具有極其重要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齊魯文化 誠實 守信
所謂誠信,就是誠實守信,指人們能夠誠實履行承諾而取得他人信任。誠信,是公民道德的一個基本規範,它牽動著億萬人民群眾的心。誠信是社會公共道德建設的根本,也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資源。我國素有「一諾千金」之古訓,在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齊魯文化中就有許多關於誠實守信的論述,也流傳著許多誠實守信的故事。這些寶貴的文化傳統,在今天也依然能給我們以深刻的借鑒與啟示。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無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對於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都是極其重要組成部分。
誠信是立人之本、齊家之道。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1)認為人若不講誠信,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夫婦有恩矣,不誠則離。」強調家庭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間也應以誠相待,恪守信義,和睦相處,方能達到「家和萬事興」之目的。若家人彼此之間缺乏忠誠、互不信任,那麼家庭便會逐漸解體、崩潰。
誠信是執政之基。《左傳》曰:「信,國之寶也。」古人把誠實守信視為執政興國的根本法寶。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之中,寧肯「去兵」、「去食」,也要堅持保留「民信」。因為孔子認為「民無信不立」,如果民眾不信任執政者,那麼國家行政執法的根本就無立足之地。因此,行政執法者必須「取信於民」。這正如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商鞅》詩中所言:「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誠信是交友之道、商貿之魂。只有「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朋友信之」、推心置腹、彼此無私、相互幫助。否則,朋友之間充滿虛偽、欺詐,就決不會有真正的友情可言,可見友情也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之上。在當代社會,經商貿易在簽訂合約時,互相都期望雙方信守合同契約。誠信也是各種商貿活動的最佳競爭手段,是市場經濟的靈魂,誠信才是企業家、商家的一張真正的「金質名片」。這些提法、說法也都一點不過分,確實如此。
誠信也是人們安撫心靈之良藥。「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只有做到童叟無欺、真誠無偽,才能使自己內心無愧,坦然寧靜。誠信的卻可以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快樂,是安撫人們心靈之良藥。人若不講誠信,彼此無信任感,爾虞我詐,就會造成世態炎涼,道德淪喪,社會秩序混亂,其後患無窮。正如《呂氏春秋·離俗覽·貴信》所說:「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稷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則離散郁怨,不能相親;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偽,丹漆染色不貞。夫可與為始,可與為終,可與尊通,可與卑窮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襲於身,乃通於天。以此治人,則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時當矣。」意謂君與臣互不守信,則百姓誹謗不滿執政者,國家社稷就不會安寧;為官者不講信用,則少不怕長,貴賤相輕;賞罰無信,令行不止,則民易犯法,難以行政施令;交友不講信用,則相互怨恨,不能相親;百工無信,則手工產品質量粗劣,丹漆染色不正,以次充好,假冒偽劣。可見,失去誠信對人類社會的危害是多麼巨大啊﹗
總而言之,誠信對於自我修養、齊家、交友、貿易經商,乃至治國、安邦,都是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見誠信在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中,在人際與國際關係交往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尚書·太甲下》曰:「神無常享,享於克誠。」這裡指的是人們對鬼神的篤信、虔誠。《周易·乾》曰:「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是說,君子說話、立論應誠實不欺、真誠無妄,這樣才能建功立業。
春秋時代,齊國著名的政治家、經濟學家管仲最早將「誠」與「信」連用,提出:「中情信誠則名譽美矣」(2),「賢者誠信以仁之」(3),明確提出:「先王貴誠信。誠信者,天下之結也」(4)。他認為,誠信是集結人心、使天下人團結一致的保證。
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晏嬰治國安民也十分重視恪守誠信。他提出:「事君之道,導親於父兄,有禮於群臣,有惠於百姓,有信於諸侯,謂之忠;為子之道,導父以鍾愛其兄弟,施行於諸父,慈惠於眾子,誠信於朋友,謂之孝」(5);他強調指出:「君得臣而任使之,與言信,必順其令,赦其過,任大無多責焉」(6),「事親孝,無悔往行,事君忠,無悔往辭;和於兄弟,信於朋友,不過,不責得」(7);「輕進苟合,則不信也」(8)。在晏嬰看來,「事君之道」、「事親孝」與交友都離不開誠實守信。
魯國儒家孔子在《論語》中也多處提到「信」、「忠信」、「主忠信」:「言必信,行必果」(9);「民無信不立」,「主忠信,徙義,崇德也」(10);「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11)。
魯國墨家墨子則把「信」作為評價君子仁人的一條重要道德標準,他推崇忠信之士:「志強智達,言信行果」(12);「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也,無言而不行也。」(13)
齊國兵家孫武在《孫子兵法》中提出,為將者,必須具備:「智、信、仁、勇、嚴」五德;孫臏則進一步提出:「素信者昌」(14),「將者,不可以不信,不信則令不行,……故信者,兵之足也。」(15)以此總結出戰爭的輸贏規律。
孟子將「誠」與「信」作為體驗道德本體,逐漸成為規範人們的道德行為的一個重要理論概念:「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16)
稷下學士荀子發展了孟子「誠」的思想,以「誠」涉政,把「誠」由做人之道,擴展為治世之道。他說:「誠信生神,夸誕生惑。」(17)「誠信如神,夸誕逐魂」(18)。意謂,誠實守信可以產生神奇、應付裕如的社會良性效果,而虛誇妄誕則產生使社會惑亂、傷神的惡性效果。「體恭敬而心忠信,……端□誠信,拘守而詳」(19)。
齊魯聖賢的這些精闢論述與見解,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誠,真誠、誠實;信,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就是:守諾、踐約、無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人們生活在人類社會中,總是要與他人和社會發生關係。要處理好這些關係,就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會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會失去運行之規。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哲人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有「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民間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等,這些都是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史,廣為流傳。
誠信不僅是做人的一種品行,也是一種社會責任;不僅是一種行為準則,更是一種道義;不僅是一種聲譽,還是一種資源,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社會群體而言,誠信是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大使。
從古至今,沒有一項事業能夠建立在無誠不信的沙灘之上。誠實勞動儘管艱辛,卻坦坦蕩蕩,踏踏實實。只有誠實勞動才能最終通向成功之路。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做事,寂寂寥寥治學,乾乾淨淨掙錢,……這些都是推進全社會誠信建設的可貴行為,並且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推崇與讚賞,得到人們的仰慕與尊敬。
誠實守信,重在踐行,貴在積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去小惡而從善,積小善成大德,這是提高全社會公民誠信水平和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必由之路。
誠信教育必須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從娃娃抓起,從我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要在全社會樹立起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風氣,形成強有力的公眾輿論氛圍。
人們推崇社會道德規範,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這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應該怎樣做」的問題,包括:怎樣做人、怎樣待人、怎樣做事、怎樣做學問,等等。其中,做人這是最根本的。做人要通過做事、做學問表現出來。人的道德信仰涉及到做人、待人、做事、做學問等諸多方面,但其核心是如何做人方面。人的道德信仰對道德行為的各個方面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幾千年來,誠信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神聖、偉大的。人們始終將誠實守信視為做人的最基本準則。孔子的「忠信」、「民無信不立」,孟子的「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荀子的「君子養心莫善於誠」、宋·程頤的「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而應;以術馭人者,人亦以術而待」,以及清·龔自珍的「鄙夫較量智愚間,何如一意求精誠」,等等,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誠信者,說真心話,待人真摯、誠實,這是做人的優良品格,是值得提倡的處世哲學,也是人們修身養性之道。當今社會,對於經歷過種種磨難的國人來說,太需要誠信這種品質了。社會生活離不開誠信,在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方面,人們也太需要誠實守信的品行了!沒有誠信,骨肉親情疏離,朋友情誼淡漠,社會變得世態淡涼,沒有關懷、體貼與溫暖。
據清·徐珂《清稗類鈔·敬信類·蔡璘重諾責》載:「蔡璘,字勉旃,吳縣人。重諾責,敦風義。有友某以千斤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歸之,愕然不受,曰:『嘻!無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且父未嘗語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紙,而翁知我,故不語
蔡璘所言,發人深省。借據、契約之類固然具有法律性的約束,是很重要的,但人們心中的誠信更重要。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誠信和道德上的「慎獨」自律,為了一己之私利,就可能去鑽法律的空子,甚至會置法律、公德於不顧,做出有悖於誠信、有悖於公德之事。這樣的事例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不是經常發生著嗎?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經不起金錢利益的誘惑,不講誠信,以至於做出了傷天害理之事,原因儘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與道德修養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當今社會,我們應認真貫徹執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加強誠實守信教育中,高度重視和加強人們的道德信仰與道德修養教育,從青少年教育抓起,從我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
注釋:
(1)《論語·為政》;(2)《管子·形勢解》;(3)《管子·勢》;(4)《管子·樞言》;(5)(《晏子春秋·晏子諫第二十二》);(6)《晏子春秋·晏子對以信順儉節第二十六》;(7)《晏子春秋·晏子對以事君親忠孝第二十六》;(8)《晏子春秋·晏子對以
2004.5.28修改
張英基2015-11-8收集整理
推薦閱讀:
※(已修改)說 | 故事 | 雞犬升天
※一種詩(詞)「寬格」的探索(修改稿)
※git 提交修改到github上
※刑訴法修改中的幾個重點問題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經歷多少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