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搞現代化別丟了核心價值

李光耀:搞現代化別丟了核心價值2009年01月06日 07:55來源:北京青年報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演講者:李光耀(新加坡前總理、新加坡內閣資政) 演講地點: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禮堂 主辦者: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演講者小傳 李光耀,1923年9月生於新加坡。祖籍中國廣東省大埔縣黨溪鄉。新加坡萊佛士學院畢業。1940至1950年在倫敦經濟學院、劍橋大學和中殿律師學院學習。1950年回新加坡。1954年11月參與創建新加坡人民行動黨,並任秘書長。1959年6月任新加坡自治政府首任總理。1963年9月,新加坡同馬來亞、沙撈越和沙巴組成馬來西亞聯邦,他繼續任新加坡總理。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成立共和國,李光耀擔任共和國總理,至1990年11月。1997年1月任內閣資政(總理公署),2001年11月連任。 李光耀重視並致力於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係。1976年以來,他曾多次訪問中國。 演講者雋語 所有的文化都尊重誠實、善行和其他美德,但是東西方文化確實存在很大的差別。中國文化強調協調和秩序,歐洲強調自由平等和博愛。 新加坡現有人口超過300萬,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國700多萬的遊客。這樣就會導致以利益為皈依,這個社會會越來越傾向於消費主義和物質主義,但是值得安慰的是有不少成功人士都會給慈善事業作出很多捐款。 我在60年代的時候曾經為所有的婦女提供平等教育的機會和高級就業的機會,從而導致新加坡產生很多沒有結婚的女大學畢業生。我現在相信我只不過是把這個過程加快了20年。 中國文化必須要迅速地發展、演變、適應才能成功地實現工業化和全球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保護保留的是核心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是讓中國的社會克服了外在的振興和內在的動蕩,並在文明進程持續不斷的情況下繼往開來。 那些有條件成為學者的人也應該成為發明家、創新家、風險投資家和企業家,他們必須把新產品、新服務引進市場,以便豐富人們的生活。 文化總是要隨著時間的變化和新的技術的發現來進行變化的,基本價值社會高於家庭、家庭高於個人的價值觀仍然會存在,尊老愛幼這些價值不會改變。 編者按: 這是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早先在「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上所作的演講,其演講主題是《東西方文化與現代化》。 這是一次不同一般的演講。通過其演講,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個國際知名的、具有長期經驗的政治家,作為一個對東西方文化都有深厚造詣的思想觀察家,在當代世界的大變動中,他是如何看待世界各國東西方深層的、文化的變動。 演講中,他不僅介紹了曾領導的新加坡挺進現代化的成功經驗,給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而且在長期觀察中國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了有益的建議。比如,他認為,中國文化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必須也必然要發展、變化,如此才能實現工業化和全球化,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必須要保護、堅持。 中國文化強調協調和秩序,歐洲的文化強調個人的自由和權利 文化包括種族、宗教團體和民族的價值觀,傳統、風俗信仰、社會形態、行為和特徵,通常是同一個民族使用同一語言的社會,他們通過集體經驗中吸取經驗教訓,把有利於社會的知識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東方文化有很多種,中國文化、日本文化、韓國文化、越南文化,西方文化也有很多種,有英國、美國、法國,全球化並沒有使東方和西方文化變得單一。 所有的文化都尊重誠實、善行和其他美德,但是東西方文化確實存在很大的差別。中國文化強調協調和秩序,家庭重於個人,社會重於個人。歐洲的文化強調個人的自由和權利,歐洲強調自由平等和博愛。 這一點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中得到了體現。法國大革命的意識形態幾乎是在全球都得到了重視。它的目標是平等,政治手段是一個專家治國階級為主宰,經濟模式由中央策劃。 美國對歐洲的想法和理想進一步提煉,美國的目標在它的《獨立宣言》中已經表現出來了,就是所有的人生而平等,它的目標就是個人的自由和幸福,政治手段就是分權。它的經濟模式就是競爭市場。 但是文化是不會一成不變的,一個社會如何使它的人民生活、繁榮和發展呢?總是要隨著時間的變化和新的技術的發現來進行變化的,從游牧民族到農業社會,從農業社會到商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到後工業社會,一直到知識社會,社會的價值和關係已經得到了變化。當中國的移民移到了東南亞,也就是到了南洋,當時是19世紀和20世紀,他們帶來了中國南部的一些文化特徵。他們當時要在不同的種族、宗教和文化人中間生存的話,對自己的文化進行改變,來滿足當地的情況。 我在70年代、80年代訪問的時候,我發現中國的行為以及說話的方言、穿衣的方式都是與東南亞中國的人們風格迥異的,但是你們的基本價值社會高於家庭,家庭高於個人的價值觀仍然存在,以及尊老愛幼這些價值還沒有改變。 在過去的50年中新加坡經歷了飛快的變化,為了避免受到這些變化的衝擊,我們強調了一些價值觀,比方說誠實、責任、政府的有效性和公正廉潔的領導。

新加坡迅速融入全球經濟,但更強調自己的核心價值觀 在過去的50年中新加坡經歷了飛快的變化,為了避免受到這些變化的衝擊,我們強調了一些價值觀,比方說誠實、責任、政府的有效性和公正廉潔的領導,我們強調社會的一致性、公民的職責和家庭是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既教英語,又教我們的母語,就是雙語政策,這樣時刻提醒我們的根在哪裡,並且對我們的人們進行文化上的教育。但是,儘管我們作出如上的努力,現在年輕的新加坡的華裔他的生活行為和生活方式與他們的父母仍然是不一樣的。 三代同居一室的情況現在已經過時了,因為在新加坡人們都住在高樓大廈的公寓里,很多人願意讓他們的祖父母住的離自己比較近,這樣住的比較近,但是又不在同一個屋檐下。當父母在工作的時候,祖父母就能夠幫助保姆來照看孩子。現在由於英語語言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更多的變化,40歲以下的人他們能夠理解英語,他們可以看衛星電視,可以上網和看資料庫,不需要把英語翻譯成中文。 新加坡現有人口超過300萬,每年有超過60%的新加坡人乘飛機到國外去看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是怎麼樣生活的,而且新加坡每年也接待來自世界各國700多萬的遊客。這700多萬遊客要比我們自己的300萬人口多出一倍多,這樣就會導致以利益為皈依,並以利益作為市場經濟推動的社會,這個社會會越來越傾向於消費主義和物質主義。但是值得安慰的是有不少成功人士都會給慈善事業作出很多捐款。 我有的時候會問我自己,如果我們不是如此迅速地融入全球經濟,並且把英語作為我們的工作語言,是不是我們的改變會少一點,我相信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我們把新加坡的華人同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華人做一下比較,就會發現新加坡人在社會習慣方面西化的程度會高一些。大部分的中國香港人是講廣東話的,並且讀粵語的報刊,而不是英語。但是西方傳媒對中國香港華人的價值觀和社會習慣上的影響,即使有些作為語言上的緩衝,也同樣是相當大的,這些變化可能是經濟結構改變的結果。 在中國台灣、中國內地、新加坡這些華人社會裡,婦女現在和男人一樣接受很好的教育,並且收入也不比男人少,這就改變了夫妻之間的關係。 東方文化發生改變的內容之一是男女平等 在中國台灣、中國內地、新加坡這些華人社會裡,婦女現在和男人一樣接受很好的教育,並且收入也不比男人少,這就改變了夫妻之間的關係,並且影響到社會的本質,結果導致離婚率的提高,單代家庭數量的增長,每個家庭子女人數減少,三代同堂的家庭也越來越少。年輕的一代較少地實行夫權制,不管他們在家裡使用的是什麼樣的語言。 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人需要通過翻譯來瀏覽互聯網網站,觀看一些衛星電視節目,觀看英美的電視劇和一些影片,在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發生的這些社會變化在新加坡也發生了。我相信這會給中國發生的變化帶來一些啟示。 日本人曾經嘗試要阻止男女平等的趨勢,他們認為婦女是下一代的保護者和養育者,她們應該是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和好兒媳,他們也不允許在沒有醫生處方的情況下把避孕丸賣給婦女,10%的婦女可以上大學,但是他們大多是修政學和語文來幫助她們的丈夫。但是到了90年代,日本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日本的婦女結婚年齡大大推後了,很多人選擇單身,離婚率上升,夫婦減少生育,全國的生育率也降低。很多婦女嫁給了外國人,日本人把這些變化延遲了兩代人的時間。 我在60年代的時候曾經為所有的婦女提供平等教育的機會和高級就業的機會,從而導致了新加坡產生了很多沒有結婚的女大學畢業生,我認為我應該對新加坡發生的這一現象負有責任。我現在相信我只不過是把這個過程加快了20年。 中國在迅速地發展、適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保護保留的是核心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是讓中國的社會克服了外在的震動和內在的動蕩。 核心價值觀讓中國文明生生不息 中國是一個擁有龐大農業基礎的古老社會,80%的中國土地仍然是農村,這是在1978年以前。但是從1978年開始隨著中國門戶開放的政策,中國就以驚人的速度進行工業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現在中國城市化的人口更多了,20年以前是20%的城市人口,現在是40%的城市人口。隨著民航事業的發展,中國與外部世界的接觸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居住在你所居住的城市,管理他們的辦公室,而且在座的很多學生也在美國、日本、歐洲學習,我相信中國流到海外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中國文化必須要迅速地發展、演變、適應才能成功地實現工業化和全球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保護保留的是核心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是讓中國的社會克服了外在的震動和內在的動蕩,並在文明進程持續不斷的情況下繼往開來。 最重要的價值觀就是五倫關係,五倫關係規定了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和朋友之間所必須負起的責任和義務。這些價值觀並不妨礙要在全球化的世界取得成功。但是這些價值觀必須要作出改變。因為現在男女已經平等了,而且君主制已經被人民代表制所取代,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價值觀是必須要保留下來的,比如說強調照顧和教育子女的責任,孝順、對家人和朋友忠誠、節儉、謙虛、努力工作,以成為學者,長大以後成為君子,這些價值觀讓中國文明生生不息,並且使中國文明免遭其他古老文明沒落的厄運。 推動世界經濟的是新知識、新科技,因此雖然學者仍然是經濟進步的最大因素,但是他們必須把智慧運用在吸收和發掘新知識上。 強調社會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也有利於提升國家競爭力 要在現在的知識型社會中取得成功,傳統的儒家的士農工商依次排列的階級觀念必須要改變,士農工商的排列是成功的農業社會劃分的階級,因為龐大的農業社會需要一些頂級的人才來管理,但是隨著社會不斷進步,農民只佔人口中的少數了。今天在美國,農民只佔勞動力的3%,在歐洲農民只佔勞動力的2%到5%,而在中國農民佔了整個就業人口的46%。 推動世界經濟的是新知識、科技的新發現以及由科學家引進的新發明,因此雖然學者仍然是經濟進步的最大因素,但是他們必須把智慧運用在吸收和發掘新知識,致力於研究和開發工作管理與行銷、銀行、金融業務以及各種必須掌握的新學科上,而不是以為要苦讀四書五經和歌賦。那些有條件成為學者的人也應該成為發明家、創新家、風險投資家和企業家,他們必須把新產品、新服務引進市場,以便豐富人們的生活。 美國和東方文化之間的一個基本差異就是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在美國文化中個人利益至上,這使得美國社會更具有強烈的競爭性,優勢更顯著,個人的表現也更好。不過美國社會也有相當多的下層階級。 而另一方面德國是一個公有的社會。德國人比較平等,競爭性也不那麼強,德國的下層階級也比較少,勝者和敗者之間的差距也比較小。 在新加坡,社會的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但是新加坡必須在就業、商品和服務市場具有一定的競爭性。另一方面政府協助低收入的家庭應付他們在住房、醫療服務和教育方面的需要,以便他們的孩子有同等的機會通過教育來提高他們自己的社會地位。 中國從1949年實行社會主義政策以來,就決定要建立一個有非常強競爭力的社會,因為收入的分配越平等,經濟競爭力就會越薄弱,中國人必須從中尋求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必須符合中國人的精神特質,同時也能夠保持成功者和失敗者以及沿海與內地省份之間的和諧關係。 當整個社會實現了工業化,這樣夫妻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樣的變化也會導致其他的一些結果,比如說整個社會會更加傾向物質主義。 西方文化對我們的影響僅僅是局限在一些大城市 中國是一個大國,又是這樣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國家。在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的人口都比較少,所以比較容易使整個人口都受到與外界接觸的影響,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由於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比較多,即使是在未來幾年內我們採用一些工業的手段使農業化實現一些現代化,由於農村的人口很多,所以西方文化對我們的影響僅僅是局限在一些大城市。大城市裡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是最容易受西方文化影響的。我想那些受過高教育的人應該擁有這些智慧,也就是說他們能夠有選擇地吸收一些外國思想的精華,把一些不好的東西過濾掉。 但是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個人行為也會發生變化。比如說當所有的女人都接受了高等教育,當整個社會實現了工業化,女人就會在各行各業,在工廠、商店、辦公室從事各種各樣的工作,這樣夫妻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男人,也就是丈夫,不再是夫妻關係的主導者。 這樣的變化也會導致其他的一些結果,比如說整個社會會更加傾向物質主義,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希望他們能夠擁有像賓士這樣一些很好的東西,這就需要他們有更多的錢才能買,因此我們個人發展的推動力就會是我需要賺更多的錢,我需要做更好的工作,掙更多的錢這樣才能買賓士或者是買更高檔的PC。這樣逐漸就會發生一些變化,整個社會就會是一個金錢驅動的社會。 高經濟增長,付出的代價可能就是越來越多的人被金錢所驅動,你要做的事情就是一種平衡,比如,出台政策來幫助那些在社會中不太成功的人。 在貧富之間、沿海與內地之間建立一種平衡 如此,我們就需要做出一個決定,如果我們不希望這個社會越來越傾向物質主義,也就不需要有越來越多過度競爭的社會。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之前根本就看不到廣告,只有很多標語和口號,但是這次我來到北京機場有很多廣告,比如說很多日本產品的廣告。如果你想有一個高的經濟增長,你付出的代價可能就是越來越多的人被金錢所驅動,你要做的事情就是一種平衡。 現在我們就需要政府的政策來幫助那些在社會中不太成功的人,同時那些成功的人應該更努力地工作來幫助那些不成功的人,這樣才能取得平衡。比方說像微軟的比爾蓋茨,他能夠掙上三千億美元,但是他把其中的一千億美元捐給慈善機構和一些基金,這樣就可以降低中間的不平衡。 我們要想降低過於受金錢推動的方法有很多,比方說讓沿海和內陸之間搞一個平衡,讓沿海城市來幫助內陸人們,來給他們提供資源或者是培訓他們。其實要想讓沿海城市和內陸城市達到平等是永遠不可能的,因為地理因素決定一切。但是如果要顯示出你的誠意願意幫助那些落後地區的人們,而不是放棄他們的話,人們會感到更加的舒服。 實際上新加坡是一個小小的島國,如果我們出現巨大貧富分化的話肯定出現很大的騷亂,所以希望窮人、富人能夠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區域內,而且保證他們有自己的家園,有自己的收入,這樣才能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公民,通過這種方式才能保證我們國家的協調、和睦、秩序。我想這個問題是你們這一代年輕人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有可能也會放棄那些受教育狀況不太好的內陸人們,這樣的話你們必須克服這些問題,不要讓這些人感到很受挫折。

推薦閱讀: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談香港核心價值
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的主旨要義
中華文化核心價值——和
東亞儒學核心價值觀及其現代意義
推進大學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TAG:價值 | 李光耀 | 現代 | 現代化 | 核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