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 實錄

【教學目標】1、以「月」為線索,賞析本詩景、理、情渾然天成的畫意詩情。

2、發揮聯想和想像,置身詩境,感受詩中美景。

3、緣景明情,把握詩歌「哀而不傷」的感情基調。

【教學重點】賞析詩歌的景、理、情。

【教學難點】把握詩歌感情基調。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當夜晚降臨,黑色的天幕籠罩整個大地的時候,月亮透過漆黑的夜空把清明澄澈的月光灑向人間,照亮了人們孤寂的靈魂,點燃了詩人心中創作的激情。於是,在璀璨的詩歌王國中便有了許許多多吟誦月亮的優美詩句。下面請同學們說說你所知道的帶「月」字的詩句。

帶「月」字的詩句非常多,課後請同學們再去廣泛搜集,然後將其整理、歸類,看看月亮這一意象有哪些含義。

面對同一輪明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在一些人眼裡,月亮是明亮的、柔美的、多情的;而在另一些人眼中,月亮卻又是孤獨的、哀怨的、滄桑的。那麼在唐代詩人張若虛的眼裡這輪明月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春江花月夜》,去領略一下張若虛筆下這輪明月的光華。

二、介紹《春江花月夜》的古今評價

《春江花月夜》一詩「孤篇壓全唐」、「盛唐第一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三、教師誦讀全詩,以讀傳情,讀、悟交融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整體感知。

四、以「月」為線索,具體研讀課文

﹙一﹚展開聯想和想像,置身「月之景」。

1、全詩寫了很多意象,在眾多的意象中哪一個意象是能統攝全詩的最主要的意象?

明確:月。

2、全詩哪幾句是集中描寫月下美景的?

明確:從「春江潮水連海平」到「皎皎空中孤月輪」。

3、緊扣「月」這一意象,請學生髮揮聯想和想像,用散文化的優美語言來描繪月下春江美景。

配樂營造氣氛,請學生有感情的讀自己的作品。

教師下水作文:看,那春江潮漲,潮水翻滾著、奔騰著、咆哮著,浩茫茫一片彷彿與大海相連。霎時,一輪明月在浩瀚無垠江面上,隨著洪波翻湧冉冉升起。頓時,萬頃江波之上籠罩了一層空靈、迷濛的月色,水光粼粼,月光瑩瑩。江水宛然前行,環繞著一處芳草萋萋、繁花滿樹的郊野流淌。溶溶月色瀰漫在這開滿鮮花的樹林里,柔柔的月光在花瓣上浮動,像是撒了一層潔白的雪。花朵在月光的照映下彷彿冰山上盛開的雪蓮一般晶瑩剔透,散發出聖潔的光芒。這時,天空中飄灑、飛舞的流霜,沙灘上潔白、柔軟的細沙都與月色融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4、教師小結:詩人用月光統攝群象,採用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的順序,最後將筆墨凝聚在了一輪明月之上,為讀者描繪了一幅色澤柔和、幽美深遠的春江月夜圖。詩人採用這種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無所不包的寫作順序,是要告訴我們一句話——「何處春江無月明」,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籠罩之下呢?由這句話我們可以聯想到很多,哪裡的世界沒有太陽,哪裡的夜晚沒有月亮,哪裡的人間沒有希望……

﹙二﹚領悟「月之理」

1、望著高懸於空中的那輪皎潔而孤獨的明月,詩人想到了什麼?用原文回答。

明確:從「江畔何人初見月?」到「但見長江送流水」。

2、放映課件字幕及配樂,請一名學生朗誦本節。

3、「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與以下詩句包含的哲理有什麼不同?

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

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

學生分組討論,選出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曹植和阮籍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所以有人說這是少年似的哀嘆,輕煙似的惆悵。全詩的基調「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迴響。

(三)鑒賞「月之情」

教師導:光照千古的明月之所以永恆存在於天地之間長明不衰,好像是在等待什麼人。「孤月」尚且「待人」,何況遊子、思婦?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在遊子思婦相思的圖景中,這輪明月也表現得極為多情。

1、在遊子思婦相思的圖景中,哪些詩句表現了月亮的多情?

明確:「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及「落月搖情滿江樹」。

2、賞析「可憐樓上月徘徊」,「徘徊」一詞的表達作用。

參考答案:(1)寫出月因浮雲遊動,光影明滅不定的動態。(2)擬人手法,賦予月亮人的靈性,它似乎也為思婦而傷心、對她憐憫,不忍離去。(3)與後文的「卷不去」、「拂還來」相呼應,寫出月亮的不忍之心。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這「卷不去」,「拂還來」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婦綿綿不絕的相思之情。

3、賞析「落月搖情滿江樹」一句。

參考答案:此句採用了化虛為實的表現方法,通過一個「搖」字將無形的離情寫得形象可感,也使整幅畫面充滿了動感。一個「搖」字,可以讓人聯想到月光的浮動,開滿鮮花的樹林在微風中的搖動,浩闊無垠的江面上水波的蕩漾。同時讓讀者彷彿看到繚亂不寧的別緒離情伴隨著殘月的餘輝散落在江邊的樹林里,讓讀者彷彿聽到這離情飄落時還伴隨著細碎、空靈的風鈴的聲響。一個「滿」字讓人感覺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溢著、蕩漾著、縈繞著這種濃郁的、哀婉的但又略帶甜蜜的相思之情。這份哀而不傷的離情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4、教師小結: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哀而不傷」的。所詠非一時一地一人之情,而賦予其永恆的普遍性。濃濃的離別相思在美景之下,化為淡淡的哀愁。這種離愁始終透露出一種空濛、迷惘、柔和的情調,象輕夢飄過,卻又籠罩心頭。

李澤厚:這首詩是有憧憬和悲傷的,但它是少年時代的憧憬和悲傷。儘管悲傷,仍感輕快,雖然嘆息,總是輕盈。

五、課堂結束語

詩人張若虛將眾多意象巧妙地統攝於一輪明月的光華之中,匯成了月之景、月之理、月之情水乳交融的優美深邃意境。在時間線索上,詩人也以月為紐帶,整幅畫卷按照月亮初生、高懸、西斜、落下的順序徐徐展開。月亮落下有再升起來的時候,詩人通過月落、月升的循環往複給我們傳達一個「永恆」的訊息,讓讀者感受到了春江花月夜中景、理、情的永恆之美,並促使我們在純凈、空靈、迷朦的月色中不斷地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張家界市民族中學張艷【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在誦讀中感悟詩歌的能力。2、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賞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3、分析本詩感情表達的層次結構,體會畫面美、哲理美、情感美的融合。【教學重點】賞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教學難點】詩歌中景、理、情的融合。【教學方法】1、藉助多媒體,合作探究、緣景明情。2、朗讀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曾經有一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引發了一串靈感,成就了他在詩壇上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初、盛唐時期的詩人張若虛,這首詩就是千百年來無數人為之迷戀、傾倒的《春江花月夜》。二、配樂朗誦,整體感知以「月」為典型意象。月的流動變化過程:月生——月懸——月斜(月落)。三、賞析詩歌(一)第一部分:月生原文: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1、意象提問:開頭八句寫了什麼意象?請找出來。2、意境提問:這裡的景物描寫有何特點?構成了一種什麼樣的意境?3、學生朗讀。(二)第二部分:月懸原文: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1、提問:這樣的良辰美景,引發了作者怎樣的遐想?感情基調是怎樣的?2、朗讀。(三)第三部分:月落遊子思婦情1、兩地相思原文: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2、思婦懷遠原文: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3、遊子思歸原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小結:《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藉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讚歎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彷彿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四、拓展回顧曾經讀過的與「月」有關的詩歌。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五、作業課後搜集、整理古典詩歌中關於「月」「落花」「流水」等意象的詩歌,總結古典詩歌中這些意象的普遍含義。(教者簡介:張艷,女,出生於1978年2月,中共黨員,2002年6月畢業於湘潭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後任教於張家界市民族中學,中學一級教師。工作七年里,一直在高中部任教,被學校評為「優秀青年教師」「十佳青年教師」。2008年參與的《普通中學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中的研究成果在2008年全市中小學課題研究階段性成果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工作期間,撰寫教學論文九篇,有五篇獲獎,其中《談邊遠地區中學生怎樣寫好考場作文》一文在2008年「全國教育管理與實踐論壇」大賽中獲一等獎。)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

授課人 亳州二中冀鳳海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學生初步理解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詩歌鑒賞方法;

2、通過學習,學生鍛煉多詩歌情景的想像、複述能力,鍛煉通過分析描景感悟詩歌情感的能力;

3、感受詩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體會詩歌優美意境所蘊含的詩人對生命的思考和對生活的熱情。

教學策略:點撥法、問答法、朗誦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多媒體播放音樂《春江花月夜》

師:伴隨著這優美的古箏樂,我很激動的開始了和我們高二(13)班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同學們,你知道聽到的這是什麼音樂嗎?……有一首詩聞一多讀了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也有人說這首詩「孤篇壓全唐」,這就是唐朝詩人張若虛的詩歌《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讓我們敞開心扉,走進優美的春江花月夜,把這節課變成我們共同陶醉的審美盛宴,好不好?!

但要欣賞品味美,首先要有雙能發現美的——耳朵!

不同形式的藝術之美往往具有通感的作用,美妙的音樂與詩歌能通過聽覺滲透到心靈的深處,激起情感的波瀾,眼前彷彿展現出一幅幅畫面,引發視覺的審美享受。下面我為大家朗讀《春江花月夜》,你可以跟著用心輕輕默讀,也可以閉上眼睛靜靜去聽,無論我讀的怎麼樣,都請你打開心扉,讓用心感受詩歌,置身其境,用心感悟,看看詩歌能在你的腦海中投下那些優美的畫面。

老師伴樂朗誦……

二、整體感知

師:詩歌優美婉轉,意境動人,請你閉上眼睛回味,看誰能描述一下詩歌在你腦海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髮言(提示:選取了那些自然之景?每個景色可不可以加上修飾語?)

生:春、江、花、月、夜

師:那一個意象貫穿全詩?

生:月

師:有沒有變化?

生:夜月初生、孤月高懸、落月西斜

師:抒情主人公呢?

生:月下徘徊,思緒萬千。(幻燈)

師: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特色就是借境抒情,情景交融,對於詩歌的欣賞我們要學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幻燈)

很顯然,作者筆下的景不僅美麗而且富有變化,緣景明情,就是根據景的特色去感悟詩人情的特色,而景的變化可能就預示著情的變化,這節課我們的主要學習任務就是品賞作者筆下富有動態的詩境,並感受隨著景的變化,詩人情感的走向。下面就讓我們想像自己也置身那優美的春江之畔,皓月之下,花林之邊,感受詩人的那時而清悅,時而低回的情緒。

三、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

1、夜月初生

師:詩歌是在一個怎樣的畫面中展開的(看前四行),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詩歌開頭的畫面。(提示:找出意象,簡單組合,重構畫面)

生:江水彎彎曲曲地繞過開滿了鮮花、長滿了碧草的原野,升騰的水氣中帶來陣陣芳香,月光照射在開滿鮮花樹林上,像灑上了一層潔白的雪,所有的花兒都變成白色的了。

師:江水婉轉 春潮湧動 月色如霜花林怎麼樣?艷麗?……我們學過的文章中有人月色下的花朵植物比做什麼?

生:剛出浴的美人——花林沐月

師:詩人面對這樣一幅圖景,感情應該是怎樣的呢?先不要直接說出來,哪位同學用朗讀來表現出來?讀前四行。

學生試讀評析

師:你讀感情的是?

提示:喜悅、高亢,因為面對的景是富有生機之景:季節——春之勃勃;月潮共生——氣之朝朝,還有美麗的花林詩意點綴。

范讀、合讀。

2、孤月高懸之宇宙人生

師:在這美妙迷離的春季月夜,詩人臨江而立,看月共潮生,初生之月漸漸……(升起),很顯然,詩人筆下之景富有動態,我們來看詩的4-8行,詩人的眼中的景象(月)發生了怎想的變化?

生:初生的月亮漸漸升起,掛在半空,如霜的月色變得更加皎潔明亮。

(注意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語言組織的更有美感)

師:很好,不過注意我說的是詩人的眼中,所以你一定要注意作者的用詞,除了更高更亮,詩人還強調說月是……孤月!

師:那誰能從詩人眼中之景的變化入手結合4-8行,談談隨景的變化又引發了詩人的什麼感情思緒?

生:空曠的天地之間,孤月照孤人,很自然引發了詩人關於宇宙人生的思考:宇宙無窮,人生短暫。

師:是什麼情緒?傷心?悲哀?還是其它?

通過對比,引發學生思考

師: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面對「宇宙之大、品類之盛」說「信可樂也」,但想到「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的人生短暫時,發出的感慨是——「生死亦大亦」「豈不痛哉」的無可解脫的悲哀。

還有找到解脫的蘇軾:面對「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哀嘆,發出「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曠達之語

那麼面對宇宙無窮,同樣想到人生短暫的張若虛找到解脫沒有?

生: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想似。雖然個人生命短暫,但代代相傳無窮無盡,讓人欣慰。

雖然有無奈,但卻站在超越個人的人類高度找到了安慰,哀而不傷。

師:能不能把這種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讀起來應該是:平緩而綿長

示範,合讀。

3、孤月高懸之深沉思戀

師:詩人在這長江滾滾、朗月孤照之下,除了思考人生與宇宙的命題還引發了什麼思緒?

生:思念

師:是的,自古以來,文人騷客總是把月與思念緊緊聯繫在一起,因為月的圓缺,因為月光的純凈朦朧,夜晚佇立,素月斜照,情何以堪(幻燈)?請讀詩的9-12行哪位同學能用語言描述的方式吧詩人月下思念的情景再現一下?

生:白雲隨風悠悠飄走,面對悠悠江水,就更使人生髮出不堪忍受的強烈的離愁別緒。皎潔的月光之下,遊子乘著一葉扁舟漂游在外,想像家鄉的伊人樓上望月生愁,樓上徘徊月光所到,如她的愁緒瀰漫,無可寄託。

師:從哪些詞中你感受到了這種濃濃的思念呢?

生:男子:悠悠、不勝、女子:徘徊、卷、拂。

師:這一部分的抒情主人公究竟是誰?究竟是男子思念女子,還是女子思念男子?站在作者的角度分析(以上兩組問題可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重置順序或分解,並把學生可能出現的對誰在思念不清的問題凸顯出來,從而導出虛與實的問題)

師:象這樣自己思念別人寫成別人思念自己的寫法古詩詞中長有。

類比舉例:柳永的《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對面著筆,使感情一份變成了兩份,強化了思念離愁的濃度,類似的還有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一剪梅》

師:思愁如此深重,詩人有沒有想辦法解脫呢?又解脫了沒有?

生:借月傳情,魚雁傳書,當然不能實現:「此時相望不相聞,原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師:很好哪位同學通過朗讀9-14行把這種低回哀怨的離愁和有情而不能傳達的無奈表現出來?

學生試讀,評價指導,合讀。

4、落月西斜

師:一輪孤月引發了詩人無限又無可解脫愁緒,青春的美好、生命的溫度面對離別總顯得那麼無助,而月滿人圓、月傳人情本就是個善意的千載謊言,任他萬般柔情,那清冷的素月怎能溫暖夢醒之後的凄寒!

情到深處,無言可表,無論夢境還是現實作者只能把無盡的孤寂寄託於自然之中,我們來看詩歌的最後四行,作者通過寫哪些景物來寄託情感。

生:花落閑潭(夢境)虛實相生

春盡月落

歸路遙遙意味悠悠

(無奈 希望羨慕 思情悠悠)

(重在品味意味之悠長,以美讀來帶動學生情緒,讀出悠悠之味。)

四 拓展訓練

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一書中曾這樣評價該詩:「這詩是有憧憬和悲傷的,但它是一種少年時代的憧憬和悲傷。所以,儘管悲傷,仍感輕快,雖然嘆息,總是輕盈。」

探究:你認為詩中有憧憬嗎?如果有,詩人在憧憬什麼?你認為詩中有悲傷嗎?請談談個人看法。

(幻燈)

春潮湧動、月共潮生欣賞良辰美景讚美自然

孤月高懸思索宇宙人生積極人生

抒發離愁思念謳歌愛情

西斜落月渴望歸去團員表達希望

哀而不傷

五、小結:

同學們,我們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分析欣賞了這首優秀的詩作。詩人臨江而立,面對眼前之景,發出了動人的吟唱:即使是傷感與無奈也是源自於思念,源自於對生命中美好東西的追尋及對生活的熱情與希望,可謂哀而不傷最後再讓我們伴著這優美的音樂共同吟誦這首《春江花月夜》


推薦閱讀:

八字命理教學初級課程08(非視頻)
關於舞蹈教學
心意拳十二大勢之鷹捉虎撲實戰應用教學
淺談集中識字教學
談談文包詩的教學策略——以《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為例

TAG:設計 | 教學 | 教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