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阿M的成長片段

2015-03-03 11:57:43標籤:雜談佛學成長

昨天有個幾年前上過我工作坊的學員和我有了一些對話,她挺跳躍的主導問題。我一一回覆後,覺得挺有普遍性的,在得到她的同意後,和大家分享。她是一個藏族姑娘,當時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有很強的思辨能力,非常理性,不太走心。謙遜有禮的外表下面有一些很硬、很尖銳的東西。她有著不錯的事業,很愛學習,很努力的去感悟。一直斷斷續續的有著微信往來,涉及到學習、婚姻、事業,我做過她的個案,知道她經歷了很多事件,當然也有很多成長。微信對話是從她發過來的一篇文章開始的,文章的名字叫『佛陀為什麼不談原生家庭問題』,文章裡很囉嗦的說佛陀不談原生家庭問題,完後否定了海寧格的學說和家族系統排列,進一步詬病了心理治療……否定了「原生家庭」、「潛意識」、「情結」……完後又不許人「歸因」……羅列了一大堆似是而非的佛教術語和概念。接下來的對話中涉及到了宗教、家族系統排列、自我覺察、個人成長、助人等話題……

阿M:請教羅老師。佛陀常常提起自己的前世,重點是佛陀的目的是什麽?前世今生的意義是什麽?我覺得家排是很好的工具而已,怎麽用,帶向哪裡就是智慧。人間,學校之一而已,成績咋樣,能否畢業?畢業後去哪兒?區別真的不同。老羅:這篇文章能把人繞暈,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最後也沒有令人信服的結論。最重要的是作者壓根不懂佛法。佛法並非不提原生家庭,只是提法不同,也不執著於這個問題。原因很簡單,佛法是修大解脫,是解決輪迴問題的,原生家庭本來就是因果業力的一部分,是整個人生大夢的一部分,深究又如何?一句話,別把佛法和其它的世間法(心理學)比較,沒有可比性,目的不同方法自然不同。道家註重養生追求長生不老,你看佛家什麼時候把時間精力花在這上面了?作者一方面不懂佛法,另一方面也不懂心理學,誰說家族治療就是把問題推到父母身上了事啦?如果追溯源頭就是歸因於外,那所有的現代身心醫學都該廢除了,哪個心理學治療靶向不是過去?哪個疾病探因會指向未來?世間法不解決終極問題,但並非無價值無意義,試問有幾個人有大智慧能從佛法直接通達解脫的,沒有世間法來療愈來放下一些東西,在修行的路上能走多遠?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你能帶著強烈的病痛修止觀嗎?高僧或許能,你不行。阿M:老師,您對王鳳儀老先生的思想和奇跡課程是如何見解的呢?老羅:王鳳儀先生是用最樸素的思想和行為在詮釋因果。奇跡課程我有耳聞但不了解,買了一本書至今未讀,所以沒資格評價。阿M:我今天觀自己,發現我這個人其實很沒良心,不懂得感恩。做的都是表面功夫,嘴皮功夫, 索取心很重,自以為是,當我要了,別人不給,我就情緒大的很,怨氣重, 自卑自憐但又茅廁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抵觸抗拒故作清高,其實是自己心裡發虛逃跑。當別人要從我這裡拿時,我又覺得受傷冤枉,又覺得對方狼心狗肺、忘恩負義。我覺得我這個人這種習性居然現在還人模狗樣虛張聲勢繼續混著,還居然有很多人願意信我幫我。真的是祖上陰德庇佑。我一直自以為是覺得自己那麽好卻受到那麽多苦,真的是好委屈好冤枉。其實,現在才明白,自己已經太有福報了,老天一直對我厚愛有加啊。慚愧!!!感恩!!!我要,你不給,我得不到,我就受害,我就有情緒。我已經有的,應該永遠是我的,你還拿走,我就更受害。這麽多年,就是這樣輪回著。我為自己做出一個選擇,我要,別人可以不給;我有,你就可以拿走。我都開心面對!我都允許和接納!羅老師,在我回歸自性的路上,您和您的課程對於喚醒我和療愈我以及打開一扇門進入我的回家之旅,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尤其是您給我的那句話,「回到自己的根……」感恩您!老羅:很好的自我覺察。但請留意不要陷入過度的自我否定和自責,那又會帶來新的問題。過往的一切造就了你,新的覺察又會造就新的你。別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所以建議你修改一下你的決定:「我會對我認為恰當的人提出我要什麼,給不給是他的自由,給與不給我都接受。對於別人的需求,我給出我有的、能給的、我願意給的那部分。」加入界限才不會受害。謝謝你告訴我你從我的課程中受益,正是這些價值推動我堅持做這些事。再一次祝福你!阿M:感恩您及時的點撥!您的點撥正是我一直有的困惑,有老師強調懺悔,但以前自己更迷糊的時候,懺悔到一半,心裡滋生出羞恥和內疚,我發現這個部分同樣讓自己沒有力量,很多時候反省自己,懺悔,確實是會讓自己面對自己,但如果界限沒有把握好、平衡好的話,反而墜進羞恥和內疚,甚至罪惡感。內心更恐懼,就更想逃離否認切斷自己內在湧出的黑暗。又逃又躲,不敢面對自己。於是又陷入輪回。又遇到考題,這次是自己遁無可遁、藏無可藏,逼到墻角,沒有退路,面對赤裸裸的自己。當真的面對時,力量悄然升起,帶著覺察更深地進入自己的內在。發現了一個更廣闊深邃的空間,寧靜自在。誠實地面對自己,便沒有什麽過不去的。而且,這是所有幸福自由的開始。老羅:懺悔不是為了毀滅自己,懺悔之後要把焦點放到孔子說的「不貳過」。海寧格也早就提醒過我們留意,我們是怎樣去獲得「罪惡感」和「清白感」,以及之間的關係。阿M:還有一個部分,請教老師。我們助人時,應該怎麽做?既可以無怨無悔給予付出,但同時又不越俎代庖。當試圖去解決他人的問題時,我是將重心移向他人,並在這一過程中失去自我。所以,我的理解, 我需要做的並不是為他們解決問題,而是做好自己。沒有人需要我們去幫,一旦我們覺得是在幫助別人就有人我之別,所以,不是去幫助他人,而是他人提供了我們幫助自己的機緣,因此,感恩都來不及,就沒有埋怨了。助人的關鍵在於無我和無別。對嗎?老羅:助人的藝術是個大話題,都能專門開一堂課。簡單點說,要清空自己,不上身,尊重對方的選擇,哪怕他選擇不接受幫助。別試圖當拯救者。助人是為了讓對方有更多選擇,而不是替對方去選擇。說到底還是個界線問題。去掉那個「我以為這是在助人」。所謂「助人」時,永遠問自己幾個問題:「得到允許了嗎?」,「是我能承擔的嗎?」,「是他需要的,還是我認為他需要的?」,「我是謙卑的嗎?」。阿美:種福田說,你想要什麽就找到有同樣需求的人,去幫助他達成自己的夢想。比如,我遇到經營的財務問題,很需要支持,現在遇到一個朋友也有類似的困難,那這個時候,我想著我想得到什麽那就先付出,我想得到經濟支持,那我就先支持他嗎?老羅:哦,那還要再加一個問題:「我需要回報嗎?他願意回報嗎?」,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阿M:這個裡面有這個部分,就是我是在為自己種下得到幫助的種子,但不是需要對方……老羅:好了,這個話題太大,我怕詞不達意,形成誤導,先到此為止吧。阿M:謝謝老師!今天在罪惡感和清白感,還有界限的部分,我已經收獲很大了。感恩老師!老羅:我可以把和你的對話編輯一下在朋友圈分享嗎?當然我會隱去名字。阿M:能夠作為案例供大家精進,我是非常願意和感恩。老羅的公眾訂閱號ilaoluo

喜歡閱讀(4)評論(0) (0) (0)分享前一篇: 誰為消防
推薦閱讀:

知道這一點的女人,99%都會過得很好
男人的成長需要女人的培養
自我取悅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成長

TAG:成長 | 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