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十大民望

羅天昊 致力於國家與城市競爭戰略  著有《大國諸城》  羅天昊國與城 ID:Luotianhao99  大勢將至,未來已來。  改革開放接近四十年,無論是全球環境還是國內時局,都孕育著面四十年來最劇烈的變局。全民亦對新的時代,懷抱新的期待。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激蕩風雷激。  在中國已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向回歸全球之巔衝刺的關鍵時刻,中國即將迎來四十年來最緊要的一次大會,這是一個巨變的前夜。整個國家,各個階層,均在尋求未來之路之道。  代表謀於朝堂,民間龍戰於野,經過廣泛的民意探訪,匯聚十大民望,國家不可辜負。  (1)實現社會公平  民眾之望,首在公平。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曾經激發出巨大的活力。人人都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獲得更為美好的未來。  當下,社會的公平性日益被懷疑。  在財富領域,很多人的財富不來自身努力,而來自出身、特權等因素,對於機會不公的痛恨,引起了廣泛的仇富。  在社會階層方面,中國當下階層逐步固化,縱向流動日益困難。  最危險的是,中國形成了一種龐大而複雜的「新底層階層」,包括失地農民、被拆遷的城市居民、失業大學生,部分落魄的中產與體制外知識分子,加上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農民工、下崗失業工人。  在就業方面,「拼爹」替代了拼能力。中國社科院一份名為《當代中國社會流動》研究報告表明,父輩具有社會資本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於成為幹部。二代農民工,其父母幾乎都是農民或農民工。官員後代更容易成為官員,窮人的後代繼續做窮人,代際遺傳逐步加強,「血統論」沉渣泛起。  在知識文化方面,不公易開始蔓延。  目前,北大和清華,來自農村的生源僅不到20%,同時,很精英階層子女通過各種特權,獲得加分或者特招機會。擁有知識被賦予了改變命運的使命,但是起點公平已經嚴重失衡。  最關鍵的是,知識改變命運這一信念本身已經坍塌。以前窮人子弟考上大學就實現了鯉魚跳龍門,當下,下層階層的子女通過教育實現向上流動的成本越來越高,動力越來越小。北大畢業生陸步軒賣肉,是知識資源的嚴重錯配。  社會不公不僅破壞了中國夢,也造成了全民的理想與信心的喪失。相對少數移民海外的人,留守國家的13億人,希望在哪裡?  國家必要以公平為基石。個人前途歸於才華與努力,而不來於血統與依附,個人財富來自市場與競爭,而不來自踐踏規則,個人榮耀來自於貢獻與美德,而不來自權位與金錢。  中國急需造就普遍之公平,鑄就普遍之希望。  (2)實現共同富裕。  先富帶動後富,是國家的承諾,不可食言。  貧富分化,觸目驚心。 2016年中國基尼係數達到0.465,遠高於多數發達國家。招商銀行發布的《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 佔總人口僅1‰的158萬千萬富翁,持有的資產達165萬億。幾乎等於GDP的兩倍。中國作為窮國,成為富人最多的國家,且財富極度集中。同時,部分人的財產來自腐敗與特權,造就了廣泛的不公。貧富對立情緒嚴重。  貧富分化是中等收入陷阱之因。階層分裂是國家動蕩之因。中國絕不能成為又窮又亂的「潰敗國家」。  如何共富是對中國的巨大挑戰。但共富並非「均富」,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主義》中提出了以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的方式,實現財富的再分配。比如高額遺產稅等。通過改革不合理的分配機制,財富產生機制,稍減資本暴利,稍加勞動所得,讓財富惠及更多的人。同時,減少政府所擁有的財富,更多藏富於民。  從合法性和民意基礎而言,中國這樣一個窮國,占人口 80%的平民階層,為國家之根基。中國已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人均收入居全球下游,仍是一個以窮人為根基的國家。  從道義和責任上說,執政黨的當年其以工農起家,後來逐步建立最廣泛的階層聯盟,但是從其本質而言,仍需要以勞動大眾為根基,也就是以第三階層為根基。既激發第一階層和第二階層的活力,又兼顧第三階層的公平與權益,。  有趣的是,基尼係數與消費能力有內在邏輯關係。過去十年是中國基尼係數最高的時期,2008年達到頂點,消費佔GDP的比重也在2009年下降到最低點,最近幾年隨著國家整肅貪腐,打擊政商勾結,基尼係數下降,消費能力也上升。  貧富懸殊的危害在哪裡?富人消費多落腳到國外以及奢侈品市場,對於大眾消費拉動作用不大,財富也沒留在本土,而平民財富不足,也制約了大眾消費,最後,貧富懸殊導向消費不足。  共同富裕,不僅是道義要求與國家使命,也是國家經濟強盛的理性選擇。  (3)落實核心民權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但是在當下中國,民權的落實,卻存在種種不足。尤其是財產權和人身權方面,整個社會痛感非常強烈。尤其是弱勢群體。  財產權方面矛盾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農民土地確權,城市被拆遷戶利益,民營企業家財產保護三個領域。  在農村,矛盾主要在於征地拆遷補償不足,暴力拆遷和暴力抗拆互為因果,糾結難解。同時,農民土地權不明確,導致無法實現經營規模化,而且土地財富無法變現,禁錮了農民財富的流轉,導致了農村凋敝。  在城市,十幾年來,因為暴力拆遷而鬧出人命的事件,觸痛了整個社會的神經。  民營企業家財產安全問題,也成為巨大社會痛點。不規則的各種收費,各種管制,乃至對於民營企業家人身和財產的直接侵害,引起了這個階層的巨大不安。  人身自由權的最大痛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戶籍管制以及背後的教育,社保等公共資源的巨大不公;計劃生育造成了巨大人口和家庭危機。  戶籍制度,是橫亘在國民面前巨大鴻溝。而在戶籍制度背後,附著兩大核心權利,一個是教育,很多大城市都變相限制外地人的孩子上學,北京甚至拆除了不少民工子弟,同時提高了外地孩子上學的各種壁壘。一個是社會保障。城鄉之間,各個城市之間,社會保障巨差別巨大,兩個退休官員的退休金,可以抵上100個體制外的老農民。  人身權方面的另外一個痛點,是強制性的計生。在過去幾十年中,強制性的一胎化政策,曾造就了無數社會和家庭悲劇,當下雖然廢除了一胎制,但是,計生還未徹底開放。  在十九大前夕,國家頒布了新的民權法典,含義深遠。  振興民權,大勢所趨。也是實現民有和民享的人間正道。  (4)推行適度福利  高稅收,低福利,萬民疾苦。  福利權是全球公認的國民基本權利。  北歐國家自不必言,實行的是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其社會結構以中產為主體,基尼係數不到0.3,收入差距小,瑞典最窮的貧困人口,年收入約10萬人民幣,在中國算小康。安徒生童話中被凍死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從此不再存在。  美國等競爭性市場經濟國家福利稍低,但奧巴馬醫改之後,起碼在醫療方面實現了廣泛覆蓋。而且美國窮人發放食品券,沒人餓死街頭。  中國福利狀況,正如著名學者秦暉所言,是負福利。福利分布兩極分化:體制內利益階層享受超高福利,體制外幾乎無福利。窮人的養老、醫療幾乎無人管。凍死餓死街頭的事情時有發生,因為疾病而全家致貧的事情也經常出現。  賦稅比歐洲高,福利比非洲低,這是邪路。中國未來需要實行適度福利。  很多人擔心中國提高福利或增加賦稅,這是誤讀。  為什麼中國福利低稅負卻高?利益集團消耗了太多了國民財富。減稅的關鍵,是減少利益集團的超高福利。  最壞的選擇,是一邊壓低窮人福利,一邊卻縱容利益集團。  已經高賦稅,再來減福利,這是欺民眾。  中國的適度福利政策應有兩大特徵,一是結構,遏制權貴的高福利,增加窮人的福利。二是總量,從「負福利」走向適度正福利。  不奢望北歐國家的高福利,但好於當下,四大底線:不要餓死人,不要凍死人,不要讀不起書,不要因病赤貧。  適度福利至關重要,部分人拿福利過度的國家來套負福利的中國,在社會保障不足的情況下竟然還反對福利,這與禁止一個餓昏的人吃肉以控制高血壓一樣愚蠢。哈佛大學的研究已證實貧窮和忙碌將降低人的智商。  適度福利對於社會有三大激勵作用。一是適度閑暇,國民工作效率更高。二是不用為生存所迫而扭曲職業,實現社會資源最佳配置。三,提高文化與技術水平,創造更好效率。瑞士失業人士可以在國家資助下讀完大學,保證了全民的素質與活力。同樣,中國未來可以有窮人,但不可有痴人。  (5)建成包容開放之國  大國之器,開放包容。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遙望國家復興,已聞濤聲陣陣。在此關鍵性時刻,考驗中國未來能夠走多遠,關鍵在軟實力。  開放包容,有兩大衡量指標,一,人口是否多元?二,思想文化是否多元?  能執全球牛耳的國家,必有開放、包容、活力的社會特性。有多元的人口和文化。千年前的大唐,千年後的美國,都是如此。紐約,東京,首爾等均為著名移民城市。中西融合的香港成為亞洲創意中心,「東方好萊塢」。國內的深圳、廣州、杭州等重鎮都以開放著稱。  對包容社會傷害最大的是戶籍制度,城鄉之間、不同城市之間的歧視,戕害了國家的開放精神。2016年北京流動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僅38%,堂堂大國首都,流動人口至少需要佔50%以上才及格。又是限制外地孩子讀書,又是限制外地人買車買房,北京是誰的首都?  開放多元的國家,各種新思想、新創意不會輕易被排斥。容易打破利益之爭,減少內耗,改革更容易推動。富有創業創新精神,充滿激情活力。  思想文化的開放,則是隱性的。沒有開放的思想市場,就不可能培養出創新精神。中國當下要實現製造業升級,實現技術突破,創新能力至關重要。  同時,思想文化不自由,社會將嚴重缺乏寬容,狹隘與仇恨流行,唯有開放包容,才能造就社會的包容和對他人的尊重。  對於國家來說,沒有開放包容,就沒有創新精神。  對於國民來說,沒有開放包容,就沒有自由幸福。  有包容個性的氣度,才可造就善於創新,剛健獨立,自由幸福的民族。  (6)立善法,行善治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  法治的缺失,使中國社會亂象叢生。民眾的權益得不到保障,人身和財產被侵害的事件時有發生,整個社會缺少誠信,舉國皆騙,社會失序,道德崩潰。人人惶恐,民心不安,「上層逃離,中層逃稅,底層逃票」。  中國的法治之失,主要在三個方面。  一是缺乏良法和善法,法制不健全。  最近幾年,非法傳銷導致眾多青年被打死,非法集資導致眾多家庭破產,蘇亨茂被逼死事件也使婚騙浮出水面。法治的不完善,使很多邊緣化行為難以被制約,在社會經濟和信息傳播巨變的當下,法律已嚴重滯後。尤其最近幾年,各種金融詐騙手段翻新,花樣百出,竟成法外之地。而各種造假侵權,也幾乎被縱容。於正、郭敬明等的抄襲剽竊行為,公然橫行。毫無懲處。  各種惡法的存在,也嚴重傷害社會公平。戶籍管制,拆遷條例,收容教育等,弊端日益明顯,嚴重阻礙了資源配置與民眾自由。傷害了民眾利益。  二是法治資源的畸形布局,法不親民,  日本人河源啟一郎在中國自行車丟了,報警之後馬上就找回來,而本國民眾,很多時候被盜被搶,卻無法得到足夠的重視。高官富人出事,國家公器熱情服務,普通民眾受到損害,國家救助則姍姍來遲。法治資源分布嚴重遠離普通民眾。  三是權貴階層對於法治的破壞。  部分權貴子弟橫行霸道,一直到輿論高度關注,無法遮擋的時候,才能得到懲治,在這冰山一角背後,有多少沒有被制約的權貴?  在市場中,依靠特權與壟斷致富,權錢勾結的現象,也沒有完全被遏制。民怨潛伏,仇富仇官暗流洶湧。  建成法治中國,也需要改變這三個領域。  完善良法善法,保護公民人身和財產安全,有效懲治惡行。廢止惡法。讓民眾有安全感。  國家資源,更多向平民傾斜,法律不光為富人和權門服務,打造平民之國,大眾之國。  先治官,再治民。嚴治官,寬待民。制約權貴,打擊權錢勾結。  (7)要金山,也要青山。  左手青山,右手金山。  此前,中國經濟一路狂飆突進,唯GDP主義導致了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霧霾區高峰期影響範圍達17個省市,超過國土面積的7分之一,形勢嚴峻。  在國家層面,五大發展理念中,已經將綠色發展列入其中。知易行難,最難破解兩難的,是落後地區。  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第三個境界,看山仍是山。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看起來似乎一樣?但是,剛出生的嬰兒,與人生經歷五彩繽紛的垂老之人,生命過程截然不同。  中國的發達地區正從第二個階段向第三個階段轉型,從有金山無青山到金山和青山都要。很多後發區域仍處於「看山是山」的階段,對窮人來說,繁華世界比青山綠水的吸引力大多了。  要發展,還是要環境?這是欠發達地區的兩難選擇。  關鍵是要有「底線思維」,後發地方確實不能喝西北風,要快,但是,不能打破生態環境的極限。不能把江西、貴州這些地方,搞得跟北京一樣霧霾重重。  從2011年至2013年,中國經濟的增速分別為9.2%、7.8%和7.7%,同期的單位GDP能耗,則分別減少2%、3.6%和3.7%,呈快速遞增趨勢。經濟慢一小步,環保快一大步。  此外,如果要保持生態環境,國家能否負起責任,補償做出犧牲的地方?例如,南水北調中線的起源地,國家的補償到位了嗎?北京出血了嗎?大西北江河源頭實行嚴格保護的地方,是否也補償到位?  金山代表現實,青山留給未來,保持現實與未來的平衡,經濟與環境的平衡,積極進取與敬畏底線的平衡,方為正道。  (8)建成陽光市場經濟體系  政商結盟,國之大凶。  十幾年來,中國出現日益嚴重的貧富分化。財富的創造機制,出現了畸形。部分人財富的獲取,並非來自勞動與才智,而是來自腐敗、壟斷和特權,引起了民眾的強烈不滿。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市場經濟?  最壞的選擇是權貴市場經濟,用權力尋租,用市場套現。  這種半吊子市場經濟,最容易產生腐敗,在中國的改革後期,權力對市場干預回潮,權力尋租現象嚴重,政商勾結已成虎狼之患。政商勾結的重災區,多為權力壟斷領域,以及半開放行業。最顯著的就是能源、地產與金融行業。  政商勾結隱含著兩大致命缺陷, 一是不公平競爭。得到了權力的傾斜和照顧的企業,實際上侵害了潛在競爭者的權利。扭曲了市場,傷害了公平。二是將政治家和商人都推向了不義的境地。韓國總統和大財閥多數不得善終,中國一樣,每個倒下的徐明背後,都有一個腐敗高官。同樣,每一個倒下的仇和式高官背後,也有不法商人的身影。  建立公平的市場經濟體系,讓財富遠離權力,才能實現整個社會的軟著陸。腐敗讓人痛恨,何嘗不讓人痛心?商人得利時雖可心,卑躬於權力時又何曾甘心?  權貴資本主義非正途,中國需要陽光市場經濟。  國家號召弘揚企業家精神,提出了親商與清商的問題,既要為商人服務好,也要適當劃分政商界限。從政策和立法兩個方面抑制政商結盟。  政策措施包含三個方面。  一,減少權力對市場的干預。繼續推行簡政放權,同時,國企在競爭性領域逐步退出。  二,逐步抑制政商結盟嚴重的一些行業。比如地產和金融投機行業。  三,嚴格界定政治與商業的界限,立法保護公民的財產權,使公民不用懼怕權力,不用依賴權力就能保全合法財產。依靠智慧與汗水就可致富。  所有的權力,必須受到監督,所有的財富,必須來自陽光。  (9)為民立心,文化革新  濁世滔滔,人心迷失,文化自信,定海神針。  部分中產階層和知識精英,希望國家更多接受西方文明,甚至部分激進者主張全盤西化;部分人則希望復興國學,官方在某種意義上也倡導了馬克思加傳統的混合文化體系。  在中國即將重返巔峰之際,國人將以何種文明立心,成為一個突兀的問題。  百年前李鴻章說中國遇到「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指中國不僅從器物與技術方面開始落後,在文化軟實力方面,也第一次開始了落後。部分國人也產生文化自卑情結。  文明的邊緣,往往成為變革的肇源地。同為儒家文化圈,邊緣的日本,韓國甚至越南,改革相對容易。中國作為固有的文明中心遇到的反彈強大,改革更為漫長和艱巨。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到1949年的共和再造,百年來的中國夢,不僅是獨立富強之夢,亦是文明進化之夢。  中華文明也存在獨特性。西方文明稱霸時期,未被徹底征服的傳統大國,唯儒家世界的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土耳其。危而不倒,一定隱藏獨特的基因。  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已破產,亨廷頓認為未來將有多種文明衝突並存。西方文明並非永久代表最高文明。也並非盡善盡美。911的發生就是西方文明不兼容所導致的悲劇。歐美各國近年社會問題重重,戰爭動亂不斷,也昭示其內生危機。  中國背負數千年傳統,融合現代是一個巨大挑戰。土耳其成功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成為伊斯蘭世界最文明的國家,中國比土耳其更大,如能夠探索出一條古今融合的新路,必造大功於全球。  上世紀90年代日本 「新東洋學」盛行,鼓吹文明中心從西方重新轉移到東方。中國不應象日本一樣鼓吹「中國中心論」,最燦爛的文明都是碰撞和融合的結果。  復興是新生而非復辟,融合中西,取各自精華,方可完成文明涅槃,老樹發新芽。形成博大恢弘的新文化。  實現文明的嬗變與更新,方可重朔國民心之力。造就剛健自信之國民。  (10)有犧牲精神的國家領袖  李顯龍特殊時刻訪問中國,在秋天的深處,兩大華人國家的相遇引發了廣泛疑問:新加坡和台灣都是小經濟體,華人世界的當世領袖,是否可以超越光耀先生和經國先生,引領大國大邦走向現代文明?  文明更替,國運變化,內部社會矛盾集中的關鍵時刻,尤其需要有具備犧牲精神的人,帶領國家走出歷史的荒原。  當年,亞倫作為猶太領袖之一,帶領猶太人走出了埃及,但是,卻縱容民眾墮落,鑄金牛作偶像。民眾不信正道而拜物。  他將國人帶出歷史的荒原,卻默許眾人拜金牛;開啟了一個拜物而失去信仰的時代;民眾還沒有抵達流奶與蜜的聖地,最肥的公羊祭品卻落到少數貴族祭司之手;他曾在民眾饑寒困頓中求得甘泉,卻無法窺探更久遠的未來。  大族的領袖,必另有其人。亞倫難堪大任,時代呼喚摩西。  毋庸諱言,當世也有不少手握大權的人,善謀私利,卻罔顧天下人的疾苦,權柄榮耀和金錢享受都要,貪婪且猥瑣。這樣的傳統政客,未來必被摒棄。  中國需要新的領袖,為民眾立約,求天下公平與人間法則,引導民眾走向德性的領袖。  中國需要有犧牲精神,敢於為時代擔當的領袖。成大事不必在己。在有生之年或許都無法獲得現世的榮華,但正如摩西,終身都沒有進入迦南地,把責任和過錯留給自己的一代人,但卻把希望留給了後輩。  引領國家走向未來,為最多數的民眾福祉燃燒自己,才有資格做中國的領袖。  不要善於算計自我利益的政客,要勇於犧牲的大政治家,超越經國先生和光耀先生,立極於當世。  (結語)  民心澎湃,猶如大海波濤。  傾聽民聲,順應民意,才能贏得民心,凝聚民力。一個有擔當的國家,必尊重最廣泛的民願,必謀求更久遠的未來。
推薦閱讀:

當代中國人應更新的十種婚戀觀
錢理群:現當代中國社會的遊民問題
當代中國正在流行的十大婚戀觀
當代中國婚戀熱點問題暨安頓新作《結婚嗎》讀書研討會

TAG:中國 | 當代中國 | 當代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