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如普賢》第5課丨做你原本做不好的事,這才是修行
丨今日共讀內容丨
《大行如普賢》 第5課
丨注意事項丨
請在文章末尾點擊「閱讀原文」打卡,並留言分享今日學習感悟
您也可將留言分享到共讀群中,與師兄們交流
還未加入共讀群的師兄,可掃描文章底部二維碼加入共讀群
▲沒WIFI?聽音頻,省流量~
《大行如普賢》第5課
昌樂法師·講述
廣修供養·上篇
- 做你原本做不好的事,這才是修行 -
正如我們剛才所念誦的一樣,普賢十大願王簡明扼要、易學易懂還容易做到。但是佛法裡面的法門是一句諺語常常可以形容的:八十歲的的老人看得懂,三歲的小孩也看得懂,可是八十歲的老人家不一定能做得到。有人說:我能做到。做不圓滿,如果做圓滿了就圓成佛道了。我們做不圓滿。所以十大願王我們要常常去讀誦它。我們早晚課的時候,要讀誦、背誦《普賢十大願王》朗朗上口。四十個字,但是濃縮了修行的一切要領,概括了修行的方方面面。
有的人經常跟我講:師父啊,我想學佛啊,可是我就是不懂佛法。他哪裡是不懂,是不願意去懂。他要懂那個高深的、他要懂那個玄妙的。如果有心的人,是不是就可以去修行了啊?修行難不難?不難啊。凈土法門當中為什麼要念普賢十大願王?各位,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四十八願總比十大願王要周全、要全面吧?那為什麼還要念十大願王?十大願王容易做到呀!這是我們首先要跟大家講的。
前兩天我們講了,十大願王當中分兩點: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這兩者是什麼?是初學者在學佛的起初,我們如何跟佛菩薩發生關係,佛法作為佛陀所說的法,如何能夠銘記在心,轉變成你修行的行為,直至成佛?不要忘記了,學佛,我們一定要有常常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為什麼?因為我們要和佛菩薩保持關係。如果你把菩薩忘了,那你怎麼修行啊?《大勢至圓通章》裡面說:如母憶子。佛菩薩從來沒有捨棄過一切眾生,儘管我等業障如此深重,但是從來沒有嫌棄過我們。問題在哪兒?問題在於我們障深慧淺,我們會捨棄佛菩薩。母常憶子,子不常憶母啊!所以,要與佛菩薩保持關係,用現在的話來說,我們要跟佛菩薩同頻共振,頻率是一樣的,應該怎麼樣?對自己禮敬諸佛,對他人,稱讚如來。兩者一下子解決了我們應該如何在實際生活當中落實佛法。
現在的問題來了,我們也在禮敬諸佛,我們天天念佛,也在稱讚如來,初學佛的人總是想,我巴不得天天在廟裡,我就不願意回家,不願意張果老倒騎毛驢,不願見那些畜生,不願意見自己的家人,不願意去上班。為什麼?因為我習慣在寺院這個凈土的氛圍當中修行,我不願意到生活當中那些煩惱的雞毛蒜皮當中去。我要修清凈心,我要修功德。
任何一個凡夫,之所以稱為凡夫最主要的一個特性,除了愚痴和無明之外,都是一個極端主義者。我們有哪兩個極端?或者不信佛——不要跟我說那些鬼話,我才不要聽,這是我們沒學佛之前的樣子。我們現在學佛了以後——我不要聽人說話,我要聽菩薩說。要不然跟佛菩薩之間距離很遠,要不然跟眾生之間距離很遠。
我們的極端思維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傷害。也就是學佛,我們不只是從佛教裡面找到理想,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修行的根本不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各位,喜歡的事情我們不會做呀?修行的根本是,學習、練習去做那些我們原本做不好的事情,我們學會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那才是修行啊!不要搞錯了呀!所以,凡夫修凈土是幹什麼?什麼時候去西方?什麼時候去西方!菩薩的凈土法門是什麼?為眾生成就凈土,為眾生成就道場,為眾生成就一個好的修行環境,那就是當年法藏比丘做的。
所以,大乘菩薩道的凈土法門被很多人修成了小乘行,儘管他也在念佛,儘管他也在念四十八願,但是他念的是想去極樂世界,而菩薩念的是我要成就這樣的世界來成就眾生。這是我們要學的。一個修的是遠離法門,一個是修的清凈法。菩薩是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做眾生喜歡的事情,而我們是做眾生討厭的,而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是不一樣的啊。一念之差,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呀!
那如何彌合我們和眾生之間的隔閡與障礙呢?普賢菩薩給我們提出來人生的解決方案是廣修供養。如果說禮敬諸佛、稱讚如來是要讓我們與佛菩薩保持同頻共振,保持學習的關係,你不會把老師給遺忘了。廣修供養呢,是要讓我們與眾生保持關係,保持同頻共振啊!所以廣修供養它的屬性是什麼?各位,廣修供養它的屬性事實上是解決、化解我們與眾生之間的隔閡與障礙。當然,這諸多的隔閡與障礙當中,第一個,作為九法界眾生,我們首先要供養佛菩薩。有個電影叫《愛的練習》那個電影的故事我們不說它,我們就說供養是我們修習慈悲心的練習,這是狹義的。廣義地來說,供養就是我們剛才所提到的,如何化解我們與眾生之間的隔閡。
怎麼樣保持與眾生之間的友好關係呢?凈空法師經常講:修行無非兩個字,叫修善或者叫修好。為什麼?因為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就是決裂的,是破裂的,是對立的。而我們通過修好來彌合這種關係。那我們首先看一下我們與眾生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呢?所謂的作惡多端,作惡有兩點,第一個是嗔恨心,是要排除、抹殺、殺死、滅掉那些與自己不同頻的人、反對自己、讓自己不舒服的人叫嗔恨。還有呢,就是我們昨天講的,殺雞取卵,這是最大的形容貪心的表現。人生而要從這個社會,從他人之間索取我們得以生存的基本的生活必須,但是,如果只有索取的話,我們跟動物沒有區別。
人跟動物有最大區別就是,我們除了索取的時候,我們還懂得分享。就是不但我們從別人那裡索取,我們還可以去付出,為別人提供服務。可以懷著一顆憐憫的心,看到老弱病殘,我們都去幫助他。到這個階段,索取、分享、憐憫,這三個階段,大概我們都有經歷過。而本文當中說的,則不是這三點。他是說的供養。索取是不把人當人,憐憫是把人當成一個無助可憐的人,而你是一個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你非常自豪。當你看到一個比你過得不好的人的時候,你非常幸福。這可不可怕?太可怕了。因為別人看到你過得不好,他也覺得幸福的時候,你心裡是什麼感覺?拔涼拔涼的。因為這不是一種心理平等的姿態。
推薦閱讀:
※聖空法師答疑:念頭出來後,我們如何察覺?
※修行必備十種內外順緣
※(修行方法)初步參禪的方法四:腿痛與昏睡
※我師父說丨生氣很消福報,生氣不如爭氣
※末法時代修行是否更困難了?信佛人應該怎樣做呢?
TAG: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