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最不為人知的貓科動物,穿梭于山林15年首次現身

金貓

亞洲金貓、原貓、紅椿豹、芝麻豹、狸豹、烏雲豹

金貓(學名Felis(Catopuma) temmincki ;英文Golden Cat),也叫亞洲金貓,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過去曾被歸入貓屬,現在的分類學一般把它歸入金貓屬。是一種中等體型的貓科動物,身體全長在1.1-1.6米,體重在 9-16公斤之間。金貓的體毛多為棕紅或金褐色,也有一些變種為灰色甚至黑色。金貓是獨居動物,行蹤比較詭秘,因此野外種群的習性資料較少。

亞洲金貓

野生貓科動物(Felidae)素以高冷、酷俊的形象引得世人關注。雖然人們大部分的注意力往往更多集中在虎、豹、雪豹這些大貓身上,但在貓科動物這個大家族裡,更多的成員是那些中小體型的貓。

在中國,共有12種貓科動物分布的記錄。從分類上來說,其中虎、豹、雪豹、雲豹這4種為大貓,屬於豹亞科(Pantherinae),其餘8種則為小貓,歸於貓亞科(Felinae)。與虎、豹、雪豹這些頭頂光環的大型旗艦物種相比,小貓們往往默默無聲,少受關注。但若論起瀕危珍稀,或是好戲程度,許多小貓不遑多讓,神秘的金貓(Catopuma temminckii)就是其中之一。

金貓也被稱為亞洲金貓(Asiatic Golden Cat),是一種生活在森林棲息地的中等體型的貓科動物。沒有豹貓的纖細苗條,沒有虎豹的威猛雄壯,相對身體來說腦袋大而圓、脖子短而粗的金貓往往顯得有點獃頭獃腦,尤其是冬季,當它們身披厚實的冬毛時,更是如此。

(攝於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護區)

貓科變色龍

貓科動物中,金貓素以其體色多變而著稱。在民間,金貓就因其體表毛色與斑紋的不同,有著紅椿豹、芝麻豹、烏雲豹、狸花豹等諸多稱謂。簡單來分,金貓的毛色可以分為體表沒有斑紋的普通色型,以及體表密布斑紋的花斑色型(俗稱「花金貓」);此外,還有偶見的黑化個體(黑色型)。

(黑色型金貓,攝於西藏)

金貓的普通色型與花斑色型之間,可能並沒有絕對的「分界線」,而是存在不同程度的漸變過度色型。

(花斑色型金貓的標準照,攝於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其身體側面密布圓形和不規則形狀的斑塊,有些類似於金錢豹體表的斑塊(豹紋)。此類色型的金貓有時候會被誤認為金錢豹或雲豹)

(漸變過度色形金貓,攝於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眼內上角有一道鑲黑邊的白紋、尾巴後段的下面是白色,而接近末梢的尾巴上面顏色逐漸變深成為深灰黑色,全身布滿斑點。)

根據李晟博士近年來的調查結果顯示,在不同地區的金貓種群中,不同色型個體的比例存在很大的差別。例如:秦嶺南坡的金貓種群中,就沒有發現明顯的花斑色型,全是均一的普通色型;而在岷山北部的金貓種群中,普通色型和花斑色型的個體共存,且數量相當。

(普通色型金貓,攝於四川省老河溝自然保護區)

尋找中國金貓

歷史上,金貓曾廣泛分布在我國華南和西南地區的山林中,但由於長期以來森林棲息地的喪失和人類的捕獵,我國金貓的種群經歷了持續的嚴重下降,現存的分布區較以往嚴重收縮,並呈現高度破碎化的狀態。

金貓在我國的分布區與近年來的確認分布地點。綠色斑塊為IUCN物種紅色名錄資料庫中顯示的金貓現有分布區;淺藍色區域為《中國獸類野外手冊》中顯示的分布範圍(根據原書中分布點繪製);紅色位點顯示2000年確認的金貓分布點(製圖:段菲,李晟)

金貓與其它貓科動物一樣,屬於獨居動物。由於其密度低,數量少,活動隱秘,研究匱乏,金貓也是迄今為止我們了解最少的貓科動物之一。

2003年,李晟博士一行人在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護區,使用紅外相機第一次拍攝到了野生金貓的照片。此後,隨著調查範圍的擴大和數據的積累,他們在一點一滴地收集著金貓的信息。每一張新的照片、每一段新的視頻,都會給他們帶來莫大的喜悅和對金貓更多一點的新的了解。

在這十多年間,李晟博士對金貓的調查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秦嶺-岷山-邛崍山-川西高原一線的中國西南山地,也就是大橫斷山以及其外圍區域。通過紅外相機、分子生物學等技術手段,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僅僅是一個熱鬧非凡、生機勃勃的金貓種群,更是一個健康蓬勃、精彩紛呈的森林生態系統。

(潮濕泥土地面上的金貓腳印,攝於四川省老河溝自然保護區)

(雪地中的金貓腳印,攝於陝西長青自然保護區)

(新鮮的金貓糞便,攝於四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

(陳舊的金貓糞,攝於四川老河溝自然保護區)

(行走於獸徑的金貓,攝於陝西省長青自然保護區)

金貓都吃啥

由於歷史原因,岷山地區的虎、豹、豺等大型食肉動物如今都已尋無蹤影,金貓就成了這個山地森林生態系統中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之一,同時也肩負著控制動物不過剩的責任。

(PS:大型頂級食肉動物的缺失,在我國華中、華南、華東的森林生態系統中也普遍存在。)

在這裡,小麂、毛冠鹿等小型偶蹄類食草動物,紅腹角雉、血雉等雉類,以及藏鼠兔、社鼠等小型獸類便是金貓的捕食對象。

(一隻打獵歸來的金貓從山樑上走過,口裡叼著的一隻雄性紅腹角雉)

為了深入了解野生金貓的習性、生態以及與其他食肉動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近年來,李晟博士團隊引入最新的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金貓糞便內殘留的DNA信息來追溯其食物的組成。數據顯示,除了普通中小型動物外,體型更大的野豬、羚牛等大型偶蹄類動物也偶爾出現在金貓的食譜中。而這,也是大自然精妙的平衡,精準地調控著生態系統內各個物種與單元之間的動態與互相作用。

野生金貓種群

得益於政府、社會對大熊貓保護的關注和持續投入,區域性的自然保護區網路使得各保護區內的森林棲息地連成一片,也為同域分布的金貓等野生動物提供了面積更為廣大的活動空間,可以有效降低野生動物們區域性絕滅的概率。

事實上,岷山北部老河溝保護區內的金貓與唐家河、白水江的金貓為同一個種群,也是目前國內已知的最大的野生金貓種群。這些動物不為無形的保護區邊界所限制,日日夜夜,自由地穿行於這片廣袤的山林。

(行走山樑的金貓母子,攝於四川老河溝自然保護區)

我們需要感謝的,不僅僅是造物主的神奇,更應該是那些紮根於此、奉獻於此的林業工人、護林員、巡護員數十年的堅守,和眾多保護組織、科研院所、行政部門的通力協作,以及當地原住民與社區世世代代的守護。正是所有這些共同的努力,才使得中國西南這片山山水水,為野生動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基礎與庇護,成為金貓自由自在的徜徉之地。

本文來源:貓盟CFCA《他和金貓打了15年交道,現在打算來說說……》,有刪減。

圖片來源:部分來自北京大學「野生動物生態與保護」課題組與各自然保護區合作調查成果。


推薦閱讀:

貓科

TAG:動物 | 貓科 | 為人 | 貓科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