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八十八:叔孫通

制定禮儀

漢高祖五年,劉邦已經統一了天下,諸侯們在定陶尊立劉邦當了皇帝。開始時,劉邦廢除了秦朝那套煩瑣的禮法,而責成叔孫通制定一套相應的儀式的名號,什麼事都希望簡便易行。

宴會上,大臣們便酗酒爭功,狂呼亂叫,甚至於拔劍擊柱,無奇不有,劉邦對此很討厭。

叔孫通看透了劉邦的心理,就來對劉邦說:「儒生們雖然不能幫著你攻城占池,但他們卻可以幫著你來守天下。請你讓我去找一些魯地的儒生,讓他們來和我的弟子們一道給您制定一套朝廷上使用的禮儀。」

劉邦說:「會不會太複雜呢?」

叔孫通說:「五帝用的音樂各不相同,三王用的禮儀也不一致。禮,是根據著不同時代的人情世態所制定的一套規矩準繩。孔子所說的『夏朝、商朝、周朝的禮儀各有什麼增損,我是知道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的各朝的禮儀不一樣。我可以參照古代的禮法,吸收秦朝的一部分東西,來給您制定一套符合今天使用的制度。」

劉邦說:「您可以試著辦,要注意簡便易學,要考慮我能夠做到。」

於是叔孫通就到曲阜一帶找了三十多個儒生,不料其中有兩個拒絕參加,他們罵叔孫通說:「您所侍奉過的主子差不多有十個了,你都是靠著拍馬屁博得你主子的寵愛,現在天下才剛剛安寧,死的還沒有埋葬,傷的還沒有恢復,你就又鬧著制訂什麼禮樂。禮樂制度的建立那是行善積德百年以後才能考慮的事情。我們沒法去干你今天要乾的那些事兒。您的行為不合於古人,我們不去,您自己去吧,別玷污了我們!」

叔孫通笑道:「你們可真是些榆木腦袋,根本不懂時代的變化。」

於是叔孫通就帶著他所找的三十多個人回了長安,把他們和劉邦身旁舊有的書生以及自己的弟子合在一起,共一百多人,在野外拉起繩子,立上草人,前後演習一個多月,爾後叔孫通對劉邦說:「您可以去看看了。」

劉邦到那裡看著他們演習了一遍,放心地說:「這個我能做到。」

於是下令叫群臣們排練、演習,準備十月歲首朝會正式使用。

漢高祖七年(前200年),長樂宮建成了,各地的諸侯和朝廷里的大臣們都來參加十月的朝會。

當時的儀式是這樣的:天亮之前,史記首先是謁者執行禮儀,他領著諸侯大臣們按次地進入殿門,院子里排列著保衛宮廷的騎兵、步兵,陳列著各種兵器,插著各種旗幟。

這時有人喊了一聲:「 趨。」

於是殿下的郎中們就站到了台階的兩旁,每個台階上都站著幾百人。功臣、列侯、將軍,以及其他軍官們都依次站在西邊,面朝東;丞相以下的名種文官都依次站在東邊,面朝西。

九行人設立了九個儐相,專門負責上下傳呼。最後皇帝的車子從後宮出來了,他貼身的人員拿著旗子,傳話叫大家注意,然後領著諸侯王以下直到六百石的官吏們依次向皇帝朝賀。

從諸侯王以下,所有的人都誠惶誠恐,肅然起敬。群臣行禮過後,又按著嚴格的禮法擺出酒宴。

那些有資格陪劉邦坐在大殿上頭的人們也都叩伏在席上,他們一個個按著爵位的高低依次起身給劉邦祝酒。

等到酒過九巡,謁者傳出命令說:「停止。」

哪一個稍有不合禮法,負責糾察的御史立即把他們拉出去。整個朝會從始至終,沒有一個敢喧嘩失禮。

這時劉邦才心滿意足地說:「今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作皇帝的尊貴。」

於是立即提升叔孫通作了太常,賜給他黃金五百斤。

而叔孫通則趁此機會對劉邦說:「我的那些弟子們已經跟我好多年了,是他們和我一塊兒制定的這套禮儀,請陛下也能給他們一些官做。」

劉邦一聽,立即任命那些人都當了郎官。叔孫通出宮後,把劉邦賞給他的那五百斤黃金都分給了那些儒生。

儒生們都高興地:「叔孫通可真是個聖人,他能把握住形勢的需要。」

漢高祖九年,劉邦又調任叔孫通為太子太傅。

輔佐惠帝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想讓趙王劉如意取代劉盈當太子,叔孫通勸阻說:「過去晉獻公因寵愛驪姬而廢了太子,改立驪姬的兒子奚齊,結果使晉國亂了幾十年,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秦朝也是由於沒有及早確定扶蘇為太子,結果讓趙高鑽了空子,偽造遺囑立了胡亥,從而導致了自己國家社稷的滅亡,這是您親眼所見的。

如今我們的太子忠厚孝順,天下人全都知道;呂后又是和您一起同甘苦共患難奮鬥過來的,您怎麼能背棄她呢!如果你一定非要廢掉太子另立小的,那我就請求死在您的面前。」

劉邦說:「算了,算了,我不過是開個玩笑。」

叔孫通說:「太子是國家的本干,本干一動,整個國家就要隨著動搖,您怎能拿著國家開玩笑呢!」

劉邦說:「好了,我聽你的。」

等到後來劉邦在宴席上,見到張良招來的商山四皓陪著太子一同進來,這才徹底打消了更換太子的念頭。

劉邦死後,孝惠帝即位,孝惠帝對叔孫通說:「大臣們對朝拜、祭祀先帝陵墓和宗廟的禮儀還不會。」

於是重新又讓叔孫通為太常,讓他去制定祭祀宗廟的儀法。爾後又讓他去制定其他方面的禮法,總之漢朝初期使用的各種禮法,都是在叔孫通為太常的時候制定的。

孝惠帝因為要經常去長樂宮朝見呂后,有時也要隨便到長樂宮走走,每次一動就得清道戒嚴,很不方便,於是他就決定在未央宮與長樂宮之間修架一條空中通道,這條通道已經修到了武庫的南邊。

有一天,叔孫通進宮奏事,他對孝惠帝個別進言說:「您怎麼能讓一條復道在高寢與高廟之間凌空而過呢?

這樣一來那每月由高寢中取出高祖的衣冠到高廟祭奠時,不就得在復道下經過了嗎?高廟,是漢朝開國祖先居住的地方,我們怎麼能讓後世的子孫在高寢與宗廟之間的通道之間走來走去呢?」

孝惠帝一聽大吃一驚,趕忙說:「那就趕緊把復道拆掉。」

叔孫通說:「君主是不能犯錯誤的。現在復道既然已經開工修建,老百姓們也已經知道了,如果再拆了它,那不就等於向臣民們表明君主也做了錯事嗎?

因此不如請您在渭河北邊再建一座宗廟,以後每月再從高寢取出衣冠時就送到那座新廟裡去祭奠,這不就用不著在復道下面通過了嗎,而且還多給祖先擴建了宗廟,這也是兒孫們孝順的表現。」

於是孝惠帝立即下令讓有關部門在渭北重新修宗廟,即所謂「原廟。」漢朝日後屢屢修建「原廟」的章程,就是從孝惠帝修復道這件事引起的。

有一次,孝惠帝準備到離宮春遊,叔孫通說:「古人有讓祖先在春天品嘗鮮果的習俗,現在櫻桃成熟了,可以向祖先進獻,您這次春日出遊,就可以采些櫻桃回來祭獻宗廟。」

孝惠帝同意了。漢朝用鮮果祭祀宗廟的章程就是從這一次開始的。


推薦閱讀:

名人名言大全
你收藏過哪些明星或名人的簽名?
名人名言錄
關於思考:世界名人名言
黃氏家族的那些名人們

TAG:歷史 | 故事 | 名人 | 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