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觀音菩薩的大愛

愛,常常使人充滿力量!當時教務處通知我要在觀音文化節上講經的時候,我對於觀世音菩薩最親切的感受就是:菩薩太愛我們了。愛得那麼圓滿透徹,愛得那麼莊嚴偉大,愛得那麼悲壯豪邁,愛得那麼美麗動人!真是:恩重如山,愛心無極;德化古今,大覺有情!所以,我就想到佛法中是如何揭示這種「大愛」的精神內涵,並告訴我們如何獲得與菩薩相同的「大愛」,希望通過我們對「菩薩大愛」的了解,使大家能夠在菩薩大愛的慈光照耀之下,身心安樂,如意吉祥!既然講到了「大愛」,那就有所相對,亦即相對於我們現實人生的「小愛」而言的。下面我們從五個方面來揭示「觀音菩薩大愛」的蘊涵,以及這些「大愛」跟世俗「小愛」的區別:

  一、 釋名——愛的對象

  首先是「釋名」,也就是解釋這個講題的含義,「觀音菩薩的大愛」這是一個什麼概念?這個「觀音菩薩」是人名(菩薩名),「大愛」是法,按照天台宗的說法,這個講題也就是從「人法」而立名的。「觀音菩薩」這個名字,在《法華經》中稱為「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楞嚴經》也說:「師尊,彼佛嘆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觀世音菩薩」這個名號著重在顯示利他方面的德行,此名又翻譯為「觀自在菩薩」,這個名號則偏重在自利方面的受用。

  關於「愛」,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每一位聖者、每一位菩薩,都有他們的愛,而這裡我們所要特別討論的是指「觀世音菩薩的愛」。愛,有許多層次:小孩愛的是玩具和糖果,青年人追求愛情和學業,中年人顧戀家庭和事業,老年人牽掛子孫和遠古的懷念。天道眾生愛禪定快樂,人類滿足於正當的或不正當的慾望,如魚愛水如鳥行空,餓鬼只要喝水吃飯,地獄希求減免痛苦,這一切都是沉迷在輪迴中的生命,也就是局限在不穩定的生命狀態中不可自拔。

  所以有人問:愛,到底是從哪裡生髮出來?佛法告訴我們:輪迴之愛的根本,就是把「我」放在第一位置,然後圍繞著它而產生一切情感。就象一隻小羊羔捆著一根繩子,這根繩子拴在木樁上,無論小羊羔怎麼東奔西跑,劈山攔海,苦心經營,數十寒暑,乃至生生世世在輪迴中不停的追求,它的結果都只能是以「我」為中心,由此而積聚更多的業力和習氣。

  如果我們不懂得愛的真正意義在哪裡?在這個世間上,得到愛或失去愛,都是痛苦。得到了是愛,失去了便是恨。由是愛恨交加,就是貪嗔痴三毒的寫照,這是輪迴的可怕之處,人們愛的對象是以滿足自己的貪慾而存在。當你愛著某一個人,某一件事,某一個事業時,假設一下你的心裡是不是以佔有這種「愛」引以為榮耀?假如有那是很危險,因為接下去便是「愛的陷阱」。

  但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愛」與這種世俗之愛恰恰相反。這是一種建立在「無我」基礎上的、出世間的、清凈莊嚴平等慈悲的菩薩之愛,是為了滿足利他的宏偉大願而存在的,這樣一種愛,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大愛!

  假如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所愛的只是一點,那麼你的生命所散發出的來智慧和動力也就這麼一點;你愛的是一個家庭,你的動力也就是一個家庭的動力;你愛的是一個國家,你散發出來的就是一個國家的力量。釋迦佛告訴我們:愛,應該是遍及一切生命的,包括動物和植物。這樣,我們的身心世界就會散發出正報和依報所有的力量,佛經中稱之為「一即一切」

  所以在「釋名」——名稱的解釋上,我們知道了觀世音菩薩的這種「大愛」與我們凡夫的這種「小愛」,雖然在本質上不一樣,但在行為上,在利益眾生的事業上卻有相通之處。利益眾生的事業只要你願意並認真去做,就能體現你生命中愛的莊嚴。否則,就會做的很勉強。觀世音菩薩的大愛,這個概念,就是讓我們明白,菩薩之愛是建立在「利他」的層面上。同時,觀自在菩薩的內涵已經具足了自利,這樣,散發出來的愛,是全面的、圓滿的。

  二、顯體——愛的本質

  其次是「顯體」,體就是本質。愛,是有情生命體的一種根本素質。一個人擁了這種素質,便會感受到生命彼此間的互動。生命並不是孤立的,但我們經常感覺這個世界沒有誰能理解自己,夜深人靜臨窗而坐,總有一種孤獨感?這說明我們還不具備一種人類互動的基本素質。這種素質非常重要,它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素質較差的人,他以貪慾和佔有作為愛的本質。認為擁有了什麼便是什麼,如果我不能擁有,就毀掉它。報紙上常看到,年輕人熱戀,女孩或男孩不要對方了,拿一盆硫酸潑過去……這種素質是以佔有慾作為本質的。另一種素質是以人生的真、善、美、慧作為愛的本質,感情純潔,安守本份……但如果你的愛不傷害他人卻傷害了自己,也不是一個好素質。我們的行為,應該是人人讚歎才算完美,假如你的行為被別人所鄙視、所嘲笑,那說明素質還是有問題。

  這種世間之愛,無論是真善美慧還是貪嗔痴慢,都是有局限的。那麼觀世音菩薩的大愛,本質又是什麼?佛法特重本質,觀音菩薩的大愛就是以「慈悲」為本體,也就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這是一切菩薩所必修的課程,觀音菩薩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如《楞嚴經》卷六說:「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這就是證得了「同體大悲」的表現。

  觀音菩薩這種愛的本質,是讓我們找回生命中最為清凈的那個本體。只有明白這個本體之後,你才會發現什麼叫真正的平等。世間的概念,所有的名詞、標題都沒有了,個體生命的存在是一種完美!大家集中在一起也是一種完美,我們一個鼻子是完美的存在,五官也是完美的存在;一根頭髮與一頭的頭髮都是完美的存在!為什麼?因為它超越了世間善惡的執著分別。因此菩薩的大愛,不僅是觀世音菩薩獨具,每一個眾生都具有!只是我們找不到這種極為清凈、完美的愛,感受不到生命的力量和莊嚴,所以不停地追求,以為追來的東西可以作為依靠,生命就有著落。事實上,我們不要說無量劫來在六道中沒有找到依靠,就是在人世間這麼幾十年,你找到了依靠嗎?我們這顆流浪、不安的心,就象山頂上一塊下滾的石頭,被半山腰一棵樹阻擋了一下,就象窮困時遇到了財富、孤獨時找到知心人……以為這就是依靠,事實上下滾的石頭只是被阻擋一下,稍作停頓又往下滾,這種依靠有實質意義嗎?

  佛法告訴我們,尋找依靠是一種錯誤。

  人生應該有三種狀況:第一種狀況,我們看到別人富貴容華,卻不知道他內心的感受,就追求榮華富貴。這樣的人生是「平面的人生」。就象這張紙,在上面我們可以畫很多東西。但是這張紙如果沒有依靠的話是站不住的,它必然會倒下。只看到生活的表面狀態,就一味追求,這是表面的人生。

  第二種是有哲學思想和人生境界的人,或以事業為依靠,或以思維能力為依靠。他有生命理念,有道德情懷,就象這張凳子,是一個立體的人生,放在那裡它自己可以站立。一般情況下它不會倒,但如果用外力推也會倒。立體的人生,雖然在表層背後有很多內涵,但終究它還是世間的立體感。

  佛法告訴我們是一種圓融的人生。圓融,象一個球,這個球沒有支撐點,沒有腳,也不象紙,但它可以作為紙的平面,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看到這個球的整體。任何一個點都可以是它全部的支撐。圓融的生命就象一個球:早上起來推開窗戶一個動作,就是你生命的全部;生活著,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你生命的展現;此刻,大家不用思維過去未來和現在,聆聽的一剎那就是你全部生命的展現;我的演講也一樣。圓融的人生是不顛倒的人生。觀世音菩薩的同體大悲,就是生髮於這麼一個圓融的本體,無論什麼地方,不用選擇、沒有條件,千處祈求千處應,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愛的本質,這種同體大悲的愛,是我們需要明白的。

  三、明宗——愛的目的

  明宗,也就是闡明宗旨,即是指觀音菩薩之所以有這麼一種大愛的目的何在?按照《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說:「普門示現」和「普度眾生」這是菩薩具有慈悲大愛的根本目的所在。

  普渡眾生,是指眾生在任何狀態下的痛苦和祈求,都可以得到解決。貪心重,念觀音菩薩;嗔心重,念大悲咒;求財得財,求慧得慧,求子得子……世間的一切,所需所求,在觀世音菩薩的同體大悲照耀之下,都可以達成願望。這就稱之為普渡眾生。

  重要的是,觀世音菩薩在你所求之時還有一種普門示現的偉大情懷。什麼叫普門示現?三十二應身。實際上觀音菩薩的三十二應身也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字。也就是說九法界的眾生,任何一類眾生,任何一種狀態,任何一種行業,只要觀世音菩薩通過她的示現,就能夠救度我們,指導我們修行斷煩惱。

  每一個修學者常常會感嘆自己找不到善知識,是真的沒有善知識嗎?錯了!善知識是誰啊?宗喀巴大師告訴我們:並不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善知識,是求學之人不具備「弟子相」!不具備這個被教育的基本素質。善知識現前,也會擦肩而過。因此具備「弟子相」,真正發起出離心和菩提心才是最根本的。我看普門品,就明白了這個道理。觀世音菩薩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天上人間,世出世外,以哪種身來度我們呢?什麼身都度不了你啊!所以觀世音菩薩我們就看不見了。

  凡夫所看到的都是事物的表面現象,不懂得內在的莊嚴。我們每天做早晚課,念到:觀音菩薩妙難酬……南無普陀山凈琉璃世界,這句話時細細體會,一下子就能感覺到,普陀山一片清凈莊嚴!外在的環境,內在的身心,完全透徹,猶如凈琉璃。一句話的當下就能體會觀音菩薩建立琉璃世界的目的,就是讓每一個眾生都能感受琉璃世界的清凈和莊嚴,並讓眾生就此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楞嚴經》中說:「或慈或威,或穢或凈,救護眾生,得大自在。」這是觀音菩薩「大愛」的目地!

  這種目地就是希望眾生能在她的慈光加被下得身心大自在。當我們的身心不再受五欲六塵的干擾,這個時候你自在了。但還不算大自在,你不但不受干擾,而且還能善加利用五欲六塵的世界,這個才是大自在!禪宗講的「根塵脫落」,眼睛看的,耳朵聽的都是根塵勾結,是非風起。當你的眼根與外面的色塵不再有聯繫,耳根與聲塵不再有關係,這個時候你可以感受到:生命真的很自在!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救度一切眾生的大愛所在!一切都是為了眾生能夠得到完美絕對的自在解脫而存在。這是大乘佛法中最感人的究竟處!

  這次觀世音文化節的主題是:自在人生,慈悲情懷。自在人生,不是說今天有得吃喝玩樂,隨心所欲就自在,而在於你的根塵是否脫落?世間的五蘊是否還干擾你?

  人生自在之後會有一種感受:生命,本質是痛苦的,沒有痛苦的不是人。有了痛苦,我們才發現痛苦要解決,同時也感受別人的痛苦,然後你就發起一個大願。大乘與小乘的區別就在於:大乘佛法在凡夫位發心的時候,就發起救度一切眾生的心。這是引發慈悲情懷的前提。如果是小乘人,他根塵脫落後,輪迴的十八界他不要了,山河大地身心世界全扔得光光的,認為這個世界跟我沒關係了,要輪迴你們自己輪去…但是菩薩不一樣,他發起一個願:我的父母、我的老師、我的同學…他們還在受苦!我必須回來告訴他們生命的解脫之道,真正的慈悲情懷由此而體現!所以觀世音菩薩的大愛,實際上從凡夫位的時候就開始了,並不是成了菩薩之後。

  有些人在學佛過程中會這麼想:我現在先發願度自己,等了生死成佛後再來度眾生。我告訴大家,你要是不發心度眾生,成佛無望!最多成一個阿羅漢。所以我希望在座的諸位現在就要發願:度盡無量世界所有一切眾生!這個願你發了之後,等到有一天我們證了涅盤之後(這是證小乘的涅盤),見思惑一斷,馬上就可回頭!

  在這個世界上支持我們生存的是什麼東西?凡夫眾生,他的支持是慾望。特別是欲界眾生。假如一個人沒有了慾望,他的生活再也沒有支持力,同時也沒有了動力,就可能要離開這個世界了。或者是處於禪定不出來的,不出來不要支持,一出來就需要支持。當我們對世間的一切色法、心法都不再追求的時候,你的身心全部放下,就不再有慾望。菩薩沒有了慾望,靠什麼來支持生活?就靠大悲願來支持!一切菩薩都是以此願作為根本。所以大乘佛法要我們發四弘誓願。那就是明確我們生命的目標——觀世音菩薩大愛的目標!

  四、論用——愛的結果

  論用,也就是討論觀音菩薩大愛的作用或結果如何?這是我們今天要重點討論的內容,因為現代人都是實用主義者,沒有結果的事情我們不幹。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觀音大士」對眾生的愛,來感受沐浴觀音菩薩無限的慈悲和喜悅。

  1、從佛經上看觀音菩薩的大愛:

  第一,《普門品》中的「救苦救難」和「普門示現」。

  第二,《楞嚴經》中的「金剛三昧」和「耳根圓通」。

  第三,《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

  第四,《般若心經》中的「度一切苦厄」和「能除一切苦」。

  第五,《贊佛偈》中的身口意三業之大慈大悲:「三十二應周塵剎」、「瓶中甘露常遍灑」、「千處祈求千處應」這表明了菩薩全部生命的身口意三業只愛眾生。

  2、從本人現實生活中所感應的觀音菩薩之大愛:

  第一,我媽媽感應得菩薩救苦之恩。

  第二,我哥哥感應得菩薩的慈悲救度。

  生活在這個世間上,所有的人都在不停的追求:學生追求分數,公司追求利潤;年青人追對象…… 以為追求結果是天經地義。可是又有多少人在思考:生命不斷追求的結果有多少讓你滿願?又有多少被拋到腦後?而生命最終的結果你又是否認真思考過?

  人生不是由結果來決定,是由過程來決定的。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過程:修行成佛的過程,學習成長的過程。從每一個過程看,結果是自然而然的。因為結果也會成為一種過程。

  我們做事總要圖報一個好結果,可是世間之愛的結果又是什麼?是「孔雀東南飛」?還是「抽刀斷水水更流」?仰或是「炬成灰淚始干」?……我們不停地梳理,梳理出一個思路,再來看看人生的結果在哪裡?

  觀音菩薩所展現的大愛又是什麼結果?從佛經上看,菩薩之愛可以從五個方面來展現:

  普門品中救苦救難和普門示現。普門品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特別是後面的偈頌,世間所有一切痛苦,假使有人,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可以解脫……觀音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是最有緣的一位菩薩聖者,歷史記載許多有關觀世音菩薩的靈感故事中,都顯示出一種眾生怖畏急難之中菩薩必往救度的情懷。

  1996年,溫州有兩位退休居士,經濟寬裕,在一次晨練中被人綁架。嘴巴膠封、眼晴蒙蔽,扔在一輛郵車駕駛倉後排,從溫州蒼南出發開了一天一夜,郵車過關口一般都沒檢查,直到山東淄臨。路途上,那位男士的背被匪徒用螺絲刀砍了十四刀,女士卻很虔誠,相信觀世音菩薩,心裡一直念著觀音名號,急難驚恐之中,那種虔誠非常感人。車到淄臨,她聽駕駛員嘀咕:這地方怎麼轉不出去?居士心想:莫非觀音菩薩感應?果然不久,一輛警車截攔了綁車。奇怪?警察怎會知道綁架?原來是那天早上,警察接到一女子報案電話:某地方一輛郵車,牌號xxx,發生綁架事件……歹徒落網後,警察查尋報案電話:是淄臨當地一個漂亮的女士在一個加油站打的,打完後還放了兩塊硬幣,找她也不要。(當地電話用不了兩塊錢)居士心裡明白,報案人是觀世音菩薩。回溫後,兩居士很感動,把整個遇難獲救的過程作了錄音流通。

  再來談談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與大家共同感恩觀世音菩薩的大愛。

  小時候家裡窮,八六年父親在外做生意虧欠人家四萬多元,(相當於現在的一百萬吧)父母要外出打工還這筆錢。家裡留下十三歲的我和哥哥、姐姐、弟弟兄妹四人。父母臨走時說:你們要養活自己,父母能賺錢還債就回來,否則就不回來。之後,他們在一個山區替人放牛,當年農曆八月二十五,媽媽一病不起,外公學醫,教媽媽小時候識別幾樣草藥,她讓爸爸上山采幾種草藥試著吃……這樣一直到九月十五日病還未見好。當晚。媽做了個夢:一個藍衣服,梳蘑菇頭的中年婦女拿了三根草給她,草梗有小筷子那麼大,謝過那位婦女後,她讓爸熬給她喝。第二天早上迷迷糊糊醒來時爸已放牛去,中午回來,媽問那葯煮了沒有?爸說:你什麼時候給我葯?此刻媽媽才恍惚想起,昨天上廁時,在路邊見過那種草,知昨晚是夢。於是她去路邊把夢中所見之草拔回來,但只有兩棵,夢裡有三棵,後來在屋檐底下又找到了一棵,正好三棵。熬完後喝了就睡。二十幾天沒睡好,十七日早上九點多鐘,媽聽到樓下很熱鬧有人在說話:中藥熬兩次,怎麼一次就倒掉?探頭看卻沒人。奇怪,這麼熱鬧怎麼沒人?中午爸回來才知道葯只熬了一次,續熬一次再喝。次日早上,媽一覺醒來心裡明亮了許多,身體也舒服了。於是她明白,是生病期間一直念觀世音菩薩的感應。因為窮沒錢看病,如果不是觀音菩薩救她,她與兒子已無緣見面。明天是觀音菩薩聖誕,她要爸備些香燭去對面小廟燒香,爸一聽嚎啕大哭,以為她迴光返照要備後事。媽說:不要擔心我病已好,可是爸不相信。當晚喝了點稀粥,第二天早上,媽真的拄著一根拐杖站了起來,一個人跑去拜觀音菩薩,回來之後吃了一碗乾飯,二十多天沒吃一口飯,都是靠草藥在支持著生命。媽媽就相信,這一定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加持。那時我還沒有出家,但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從此就非常懇切。

  另一件事,是在九三年,我在棲霞山佛學院讀書,有一天我二哥突然跑過來對我說:小時候家裡窮,哪一棵白菜長得好,就會天天去看,一層一層剝下來吃,覺得很快樂。現在當了小老闆,想要的幾乎都有,但我一點也不開心。我聽了還讚歎他覺悟了,以為他決定要修行了。沒想到他走後給我寫了一封信:說自己要到一個沒人煙的森林裡去了結此生。囑我一定要愛護媽媽,不要讓她傷心。看了信我眼淚嘩嘩地流,那時戒修法師跟我同住,看我哭成這樣,以為是哪個女孩子給我寫信。(眾笑)痛苦之中我馬上想到求觀世音菩薩。諸位!遇到煩惱痛苦的時候,第一念頭就是要求觀世音菩薩!我趕緊穿袍搭衣去念佛堂,邊拜邊哭,求觀世音菩薩:一定救我哥哥!我邊拜邊想:哥在深山裡,觀音菩薩怎麼救他?讓他一下子醒悟?。我有兩種設想:一種是有個放牛的人,他的牛一直往山上跑,觀世音菩薩加持他,讓他追牛,一直跑到哥哥那裡……另一種是觀世音菩薩加持一個採藥的人,遇上哥哥……我中午沒吃飯,整整拜了一天的佛,第二天又打了一堂延生普佛。一個星期後,哥來電話了,我拚命問:哥,你在哪裡?他把電話掛掉了。但我從此安心,因為我相信觀世音菩薩已救他。

  後來我去住山,哥知道了我的地址,跑到山上對我說,那次跑到深山把身份證、錢包都扔到石縫中去,剩下的衣服就墊著坐,一直念阿彌陀佛。這樣坐了兩天三夜都沒動。我覺得真要了生死還真要有這種本事,你看他從來沒盤過腿,居然能盤著腿坐兩天三夜不動。第三天,真是一個采草藥人來到他身邊,嚇了他一大跳,一下子昏迷過去,兩個多小時後醒過來,採藥人扶他下山,(是外省人)在半山腰搭了個茅蓬,讓哥在那裡住了半個月才離開了。九四年夏天,哥又去看那個茅蓬,倒塌了。問周圍的人都說不知道採藥人去了哪裡?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一種巧合,但我冥冥之中感覺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加持。

  第二點是楞嚴經中講的,菩薩之愛的結果是耳根圓通。在二十五圓通里,文殊菩薩特別把它揀擇出來,認為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我們通過音聲而做佛事,觀世音菩薩可以返聞自性。返聞自性有個最簡單的契入點,大家可以試一下:注意你的耳朵,能聽到我的聲音,會感覺我在聽聲音,感覺到是我在聽。你會說「我在聽,你在講」,聲音是聲塵,耳根在接觸聲塵的時候,你會產生這樣的分別:這是人的聲音,這是鐘的聲音,這是鳥的聲音……那我們現在這個耳根,讓它收斂起來,不要向外放射。怎麼收斂呢?反過來,不要聽聲音,也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能聽聲音」的這個上面。你看看,聲音忘記掉了,不要注意外在的聲音,在內心,聲音很清楚,跟你好象沒關係,入流,入於六入之流;耳根上,忘所,忘掉所聽的聲音,但這個忘掉不是不聽,還是清清楚楚,但是沒有聲音相。這樣,我讚歎諸位:阿彌陀佛,或者罵你們,同樣跟你們沒關係,你只知道這是這樣的,那是那樣的。你聽到咳嗽,跟你沒關係,忘記掉咳嗽的樣子,只記得能聽的這個身上,這個是用功下手處。所以以音聲做佛事,不是象我們今天聽音樂一樣,聽得很痛快,心就跟著音樂跑。不是,是要忘所,所就是塵啊!能夠忘所的話,根塵就可以截然脫落。用根而沒有識,用根不是不知道,就象現在,諸位可以花兩秒鐘體會一下,不要聽外面的聲音了,把注意力攝住不聽了,這聲(彭!擊桌一掌)雖然不聽,卻很清楚,這樣五欲六塵,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甚至世間各種聲音都沒關係,特別是梵音海潮音,妙音觀世音,勝彼世間音……為什麼海潮音能勝彼世間音?海潮音不就是世間音嗎?你聽海潮音時忘掉海潮音,跟我們聽其它聲音不一樣,心不隨海潮音轉,海潮音卻瞭然於根。在這裡你才能夠發現,耳根聽一切聲音都是清凈音,所以說「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這是在楞嚴經中,菩薩教我們的下手處。如果能更進一步了斷根塵,看到本心,同時你才現無求無得無相的本體上面,卻知道一切相,普門示現救度一切的眾生,這個功能是誰啊?這是我們佛性的妙用,在觀音菩薩的法門中,稱為聞性。六根互用,遍一切處而無有障礙,所以楞嚴經中這種結果是我們每一個修行人要努力追求或達到的。

  第三種是《大悲心陀羅尼經》,這裡面講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救度實在太感人了!那個偈頌: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枯竭;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我若向畜生,即得大智慧;我若向修羅,噁心自調服。菩薩所到之處沒有痛苦,沒有煩惱。我們生活的娑婆世界是堪忍世界,不痛苦也不叫娑婆,所以觀世音菩薩要在這裡起無盡的悲心。

  我們經常會說這事太累不幹,那個事麻煩要避開。觀音菩薩不是這樣,她證得同體大悲後回到娑婆世界,出現在那裡那裡就清凈莊嚴。我們出家人也應該是這樣,真正受人天恭敬供養的微妙之處,就在於出家人把根塵世界了斷。然後你走過大街,大街就清凈莊嚴,我們站在那裡,坐在那裡,說不說話都是清凈莊嚴!觀世音菩薩體現的大愛就是這樣一種結果。

  第四是《心經》裡面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真實不虛。這是觀世音菩薩大愛的結果,她證得同體大悲後的宗旨,便是回到娑婆世界,度一切眾生,度一切苦厄。

  第五是《贊佛偈》中身口意的大慈大悲。我們每天早課念觀音菩薩妙難酬,清凈莊嚴累劫修,三十二應周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化閻浮,就是菩薩身業清凈才能如此;喉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喉中甘露代表菩薩口業清凈;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做度人舟,這是意業的清凈。所以早課念到這段,我感覺普陀山的佛子真有福報!身口意三業貫穿下來,南無普陀山琉琉世界,如此清凈莊嚴中,還有是非人我和世俗的價值觀念嗎?沒有啦!完全融入菩薩的大悲愛心之中!象現在,大家都是觀音菩薩的同體,都跟菩薩一樣的清凈莊嚴,這表明觀音菩薩全部的身口意三業只是為了眾生!

  五、判教——愛的價值

  當我們把觀音菩薩的大愛召示出來之後,我們發現菩薩所示現的這些愛,是我們生命中最原始、最深沉、最重要、最高貴的大愛——大慈大悲。如果我們通過以上對菩薩大愛的深入感悟和挖掘,並且如法修行,體會到這種大愛的真正蘊涵和作用,最終都能從煩惱痛苦的輪迴中解脫出來,邁上清凈莊嚴的琉璃世界。這個時候,我們都會帶著觀音菩薩的大愛,走向生活,走向希望,走向人間!謝謝!


推薦閱讀:

[轉載]觀音經  下卷
北齊古像 震撼奉安:武漢石觀音寺首尊觀音聖像再現人間|石觀音寺|觀音聖像
【漫談觀音的示現】
觀音是怎麼從男變為女的?
【觀音在正統經典中的形象】

TAG:菩薩 | 觀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