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氏八段錦
自然站立,兩腳平行分開,兩腳外側與肩同寬,兩腿自然站直,兩膝微屈,頭正頸直,頭頂「百會穴」微有頂意,雙眼自然垂視前下方,口微閉,舌尖舔上齶,下頜微收,含胸拔背,直腰松胯,垂臀提肛,兩肩下沉,兩臂自然下垂,兩手置於兩腿外側褲中線,手指向下,手掌向內,寧神調息,氣沉丹田。
用法
此預備勢有三重意義:①自此式開始,接練各段動作,可提高各段的功效。②初學者可先學站此式,然後再學練各段動作,更易於掌握,同時此種學練方法與傳統的氣功學練方法(先學練靜功後學練動功)相一致,故作用亦佳。③凡年老體弱、患有重病,練習動作有困難者,可先練此式,數日至月余,手足和丹田會有氣感,即可逐步學練各段動作。單練此式時,作用同一般站樁,稱頂天立地樁。
口訣
兩足分開平行站,橫步要與肩同寬,頭正身直松腰胯,兩膝微屈對足尖;
雙臂松沉掌下墜,手指伸展要自然,寧神調息垂雙目,靜默呼吸守丹田。
一、雙手托天理三焦
(一)動作說明
自預備式起隨吸氣兩手向前稍提起,掌心翻轉向上,十指相對於臍下丹田前,緩緩上移兩手向上托起至胸前。隨後配合呼氣掌心翻轉向里、向下、向外、再向上,推於頭頂之上。兩臂自然伸展,意在上推。同時雙腳足趾稍用力抓地,呼氣盡。稍停片刻後,兩手隨吸氣雙手十字交叉,沿身體正中線下落至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對。繼續配合呼氣雙掌下按,最後自然分於身體兩側,成預備式。
(二)作用
用雙手翻掌上托及足趾用力引手少陽三焦經之氣經胸下膈,循屬三焦(三焦經起於小指、無名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沿上臂走向肩而交出足少陽經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包,下膈(屬三焦)。三焦備,人之三元之氣也,號曰中清之府,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周身灌體,和內調外,營左養右,宣上導下,莫大於此也。故祛病健身首練此段。
(三)練法
自預備式直接練此法,隨呼吸反覆練習三次即可。練習此段,意隨手走,手隨氣行。雙手上推時為呼氣,呼氣盡則上托之手亦停止動作。想吸氣時,雙手則隨之下落,吸氣足時,手應回到丹田上移膻中,再隨呼吸而上推下落。最後一次,雙手下落至雙腿旁成預備式而收勢接練下段動作。
口訣:十指相對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十字交叉護身掌,雙掌下按勢還原;
勢隨氣走要緩慢,一呼一吸一周旋;呼氣盡時停片刻,隨氣而成要自然。
二、左右挽弓心肺朝
(一)動作說明
自上段收勢動作起,配合吸氣,兩膝彎屈下蹲成騎馬式(膝部彎曲成90度角,或成120度角左右均可)。兩臂提起向前畫弧,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掌心向里,拇指向上,其餘四指向左,左臂在里,掌心內外,四指向上,拇指向右扶於右手小臂內側。接上式兩臂分開,同時呼氣,左手拇指斜向上,食指直向上,其餘三指向掌心彎曲。左臂向左伸展推出,沉肩墜肘坐腕,頭漸左轉,眼看左手食指,意在伸展。右手半握空拳,屈肘向右似拉弓狀,拳心向里,意在後拉,呼氣盡。稍停片刻後,隨吸氣,兩臂胸前畫弧,兩手轉換,左拉右推。最後兩臂收至胸前,兩掌心相對。將屈膝之雙腿站直,左腳收回半步,兩掌心翻轉向下,隨氣沉丹田兩掌下按成預備式。
(二)作用
此法為調肺、強心之功,精、氣、神為人身之三寶。肺主氣,心主神,此為練氣之本,安神之用,左右拉弓動作,增加了胸廓的動作,使心肺兩髒得到鍛煉,血為氣之母,血至則氣至,氣行則血行。因此,心肺之衰旺,關係壽命之短長。
(三)練法
自第一段接練此式,隨呼吸練習左右各三次,即可。練習此段,合掌動作為吸氣,兩臂分開時為呼氣呼氣盡而未吸氣前,動作也稍停。此外尚需注意眼隨手走意領神行。
口訣:馬步下蹲要穩健,雙手交叉左胸前,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
勢隨雙臂換右式,雙手交叉右胸前,右推左拉眼觀指,雙手收回勢還原。
三、調理肝脾須單舉
(一)動作說明
自上段收勢起吸氣,左腳收回成立正姿勢,兩手向前畫弧,在丹田前兩掌上下重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兩手掌心均向上。隨後配合呼氣,右手向上經三脘(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順序排列於劍突下至臍部正中線上),循胃經(足陽明胃經在腹部位於腹中線旁2寸,在胸部位於中線旁4寸),向內旋臂,直向上托,左手翻轉,掌心向下,經「氣海穴」扔循胃經下按至胯前下方胃經「髀關穴」處,同時兩足腳趾稍用力抓地。稍停片刻後,配合吸氣兩掌回到腹前,唯掌心相反,即上掌掌心內下,下掌掌心向上,成抱球狀。然後呼氣,同時左手上托,右手下按,如此輪換練習,最後兩手下按至胯旁成立正姿勢。
(二)作用
兩掌循足陽明胃經上托下按,同時意守中脘穴(上腹中部),引脾胃兩經之經氣,以達調理脾胃之目的。雙腿站立使厥陰肝經拉緊,又有身體兩側,左右牽拉,使得肝膽隨身體運動而動。脾主運化,脾脈者土也,土生萬物。胃為水谷之海,為後天給養之源泉。肝主疏泄,肝脈者木也,木曰曲直。膽為中正之官,為決斷之腑。故此法為健後天之源調暢情志之功法。
(三)練法
單練此法左右各三次。練習此法,兩掌上托下按時為呼氣,兩掌回收時為吸氣。呼氣盡可稍停片刻。兩手上托下按時兩腳腳趾用力抓地,尤其雙腳通脾胃、肝膽四經之經氣,故甚為重要。
口訣:雙掌重疊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棚園;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轉至髀關;
雙掌均沿胃經走,換臂托按一循環;呼盡吸足勿用力,收勢雙掌回丹田。
四、雙掌撲地固腎腰
(一)動作說明
吸氣,左足邁出成預備式,兩臂提起,兩手平扶丹田前,雙手手指展開。繼續吸氣,兩掌左右分開,沿帶脈向後捋至腰部,平扶於腰脊兩側,手指向下,同時以意領氣自丹田至「志室穴、腎俞穴、命門穴」。呼氣,長腰後展,至呼氣盡。稍停片刻,改吸氣雙手自帶脈向前捋至丹田處。吸氣盡時,上身向前向下俯身,配合呼氣兩手掌心向下,按向地面,並以意領氣,沿膀胱經而下直至湧泉穴。隨即一吸一呼,一起一落往返七次,隨吸氣直身,兩手提起,空拳拳背相對,虎口朝前於胸前。
(二)作用
此段功法為引丹田之氣補腎,撐腰仰體為加強腰部之氣感,足太陽膀胱經牽拉,再引氣自足少陰腎經而上,此均力強腰健腎之法。腎為先天之本,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腎氣盛衰關係到人體的強弱和後代之繁衍。
(三)練法
本段單練一次即可。練習此段時,仰身以長腰而氣不上浮為準,故不可只顧仰身長腰而使氣浮胸脅,則失去健腰補腎之作用。俯身時不可甩頭,要松腰收腹,緩慢折身。此法吸氣後和呼氣後均可順勢稍停片刻,動作停止,呼吸亦停,但均應順其自然,絕不可故意憋氣。
口訣:兩足橫開一步寬,兩手平扶小腹前,手分左右向後轉,呼氣長腰撐腰間;
勢隨氣走定深淺,呼氣彎腰掌撲前;手勢引導勿用力,松腰收腹守湧泉。
五、側身顧盼能健腦
(一)動作說明
接上勢配合呼氣,雙拳向外轉腕變掌,掌背相對,指尖向前,伸展推出。吸氣,雙臂向兩側平分,虎口向下,成手心向後側平舉。呼氣,轉腕使手心向上,頭先向左轉,同時左手翹中指,頭再向右轉,同時右手翹中指。吸氣,雙手握拳收回,端於腰間,轉腰向左,雙拳上托至胸前兩乳中間,拳背相對,虎口向前。呼氣,雙拳向外轉腕變掌,掌背相對,指尖向前,伸展推出。吸氣,雙臂向兩側平分,虎口向下,成手心向後側平舉。呼氣,轉腕使手心向上,頭先向左轉,同時左手翹中指,頭再向右轉,同時右手翹中指。吸氣,雙手握拳收回,端於腰間,轉腰向右,雙拳上托至胸前兩乳中間,拳背相對,拳眼向前。呼氣,雙拳向外轉腕變掌,掌背相對,指尖向前,伸展推出。吸氣,雙臂向兩側平分,虎口向下,成手心向後側平舉。呼氣,轉腕使手心向上,頭先向右轉,同時右手翹中指,頭再向左轉,同時左手翹中指。吸氣,雙手握拳收回,端於腰間,轉腰向前,站正稍提肛,氣可沿尾閭、命門引回到丹田。呼氣,雙拳順勢變掌,掌心向下,垂直下壓,置兩手垂於雙腿褲線兩側,氣沉丹田,回到預備式。
(二)作用
此法用練眼神、轉頸等動作主在健腦。腦,又名髓海,深藏於頭部,居顱腔之中,其外為頭面,內為腦髓,是精髓和神明彙集發明之處,又稱為元神之府。《素問?五藏生成篇》:「諸髓者皆屬於腦。」《靈樞?海論》:「腦為髓之海。」腦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主宰生命活動,主司精神活動和感覺運動等。故此法為以外達內、強健腦力的運氣法。
(三)練法
此法緊接上段練習,隨呼吸練習一遍即可。練習此段功法,「意」在上,氣上行,則轉頭不暈。
口訣:提攜元氣雙背拳,一畫開天兩臂展;頭頸隨手左右轉,引氣上行至頂顛;
呼氣盡時停松靜,兩臂收回於腰間;繼續運轉成起勢,收勢運氣回丹田。
六、回首望踝和帶蹺
(一)動作說明
接上勢吸氣,兩膝彎曲下蹲成騎馬式,氣沉兩足,意守丹田,雙手微握拳,右拳自下而上畫弧,至拳背正對印堂,左拳攔腰畫弧,至拳背正對後腰。隨後配合呼氣以腰為軸,緩慢轉腰向左,轉頭後瞧,目視右足跟。吸氣,左拳自下而上畫弧,至拳背正對印堂,右拳自上而下畫弧,至拳背正對後腰。呼氣,緩慢轉腰向右,轉頭後瞧,目視左足跟。如此反覆練習,最後頭至正中時站起,收回雙手成預備式,接做下段。
(二)作用
帶脈,起於季脅,斜向下行到帶脈穴,繞身一周,如腰帶,能約束縱行的諸脈。具有約束聯繫了縱行軀幹部的諸條經脈的作用;主要病候:腹滿,腰部覺冷如坐水中。陰蹺脈、陽蹺脈:蹺,有輕健蹺捷之意。有濡養眼目、司眼瞼開合和下肢運動的功能。陰陽蹺脈主持陽動陰靜,共司下肢運動與寤寐。通過此段聯繫,可以使帶脈、陰陽蹺脈通暢,從而達到強壯身體,驅除腹部、腰部、下肢疾病的作用。
(三)練法
左右反覆練習三次。練此法沉氣和意守非常重要,意散亂、氣上浮,則易頭暈。而原有頭暈者,只要沉氣、意守湧泉練習之,頭則不暈,久練後頭暈則不再發生。
口訣:馬步高低可自選,雙掌成拳上下翻;頭隨呼氣移向左,雙目卻看右足跟;
吸氣還原接右式,搖頭斜看左足跟;如此往返隨氣練,氣不可浮意要專。
七、俯仰壯督通沖任
(一)動作說明
接上段吸氣,兩臂提起,兩手虎口相對,手掌向內,提至小腹,環抱丹田,眼平視。稍停片刻後,改為呼氣,俯身彎腰,兩手似托物,虎口相對,雙手借勢向下,盡量觸地。吸氣,頭微仰起,雙手順勢向前,向上捧起,至雙手舉過頭頂。配合呼氣,身體後仰,雙手從頭頂向兩側下劃,垂於體側褲中線處。如此反覆練習,最後雙掌下按成預備式。
(二)作用
督脈,行於背部正中脊里,上行入腦,並從脊里分出屬腎,它與腦、脊髓、腎又有密切聯繫,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陽經及陽維脈交會,能總督一身之陽經,故稱為"陽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的作用;任脈,行於腹面正中線,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陰及陰維脈交會,能總任一身之陰經,故稱:"陰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陰經經氣的作用;沖脈,上至於頭,下至於足,貫穿全身;成為氣血的要衝,能調節十二經氣血故稱"十二經脈之海",又稱"血海",具有涵蓄十二經氣血的作用;此法練習疏通三大奇經,使得陰陽調和,為養精、蓄力、練神之法。在行首練腰脊之力,再練丹田之氣,並以意領神,待丹田氣足,腰脊力壯而達到意、氣、力三合時,則奇經八脈隨內氣而運行,故此段實為開通大小周天之法。
(三)練法
單練此段,隨呼吸練習三次。初練此法者應注意放鬆,不可用力,得氣後仍應放鬆,手隨氣走。
口訣:雙手上移護丹田,環抱下行至地面;舉引內力隨俯仰,上下屈伸兩臂旋;
吸氣收回呼氣放,任督二脈小周天;更通沖脈養氣血,收功按掌勢還原。
八、背後九顛百病消
(一)動作說明
接上段將左腳收至右腳旁,並使兩腳跟相互靠緊,兩腳站成倒「八」字形。兩手掌向下,手指向前,但無下按之意,其他要求同預備式。站好後,隨吸氣兩足腳趾用力,兩足跟緩慢向上提起,提肛,頭頂百會穴微有上頂之意,兩手掌則意在下按,手指稍向上。吸氣足稍停片刻後,隨呼氣將身體放鬆,兩足跟落地,兩手掌亦稍放鬆。如此反覆9次後,改為自然呼吸,全身放鬆,兩手自然下垂不做下按狀,足跟提起,以足掌用力,上下顛動。顛動9次後即可收勢。
(二)作用
此法為平和周天之功,在前七段功法基礎上,練習此法,則可內平七情(喜、怒、優、思、悲、恐、驚),外御六淫(風、寒、暑、濕、燥、火),行氣養血,健五臟,通經絡。
(三)練法
此法作為最後一段練之。周天不通,不可強求,牢記功到自然成,只按要求練習即可。周天七循後,全身放鬆做顛抖動作,此為整理運動,以將練功者自練功狀態恢復到常態而自然收功。因此無需另設收功法,以節省練功時間。
口訣:兩腿並立撇足尖,腳尖用力足根懸,吸氣上頂手下按,落足呼氣一周天;
如此反覆共九遍,氣走全身回丹田;全身放鬆做顛抖,自然呼吸態怡然。
推薦閱讀:
※91 八段錦之攥拳怒目增氣力 習練要訣 整理篇
※床上八段錦 久做身體好
※八段錦-千雅瑜伽生活館-張櫻子-圈網
※養生八段錦運動療法
※少林金剛八段錦第三段之調理脾胃龍折身
TAG:八段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