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炎黃春秋》商榷:「游擊戰爭十六字訣」的首創權

與《炎黃春秋》商榷:「游擊戰爭十六字訣」的首創權作者:zjy00611文章發於:烏有之鄉更新時間:2009-12-22原文:http://zhoujun.blshe.com/post/349/481542薦者雙石按:這是友人zjy00611寫的一篇東東,是關於前些日子被《炎黃春秋》炒作得沸沸揚揚的「『十六字訣』首創權」那場公案的!本莊主在此向眾茶客作鄭重推薦——如果《炎黃春秋》有足夠雅量的話,也不妨作為一篇商榷文登上一登?既然是討論嘛,何不就此機緣,乾脆討論個底兒掉哩?本莊主認為,甭管這樁公案孰是孰非,與《炎黃春秋》趙先生那篇東東比較起來,人家這篇東東最起碼從學術上來說要規範得多!比如誰誰誰說過什麼,啥時候說的,在啥東東里說的,全部給出了出處,白紙黑字都有據可查。而趙先生被《炎黃春秋》熱捧的那篇東東里,滿篇都是言之鑿鑿的結論,可「論據」卻全都不清不楚,不給出處——這個,可不是上道的玩兒法喲!zjy00611:「游擊戰爭十六字訣」首創權的討論作者:zjy00611蕭克《永銘在心的親切教誨》,1977年9月《人民文學》:井岡山鬥爭的前期,我們許多同志,不懂得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不習慣於新的作戰形式游擊戰術……在一次幹部會議上,毛主席給我們講戰術,什麼叫游擊戰術?簡單扼要地說就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十六個大字。這篇文章是毛澤東逝世之後發表的。在此之後,當黨史人員再次向蕭將軍詢問十六字訣的首創者之事時,他回答(《從紅四軍成立到離開井岡山前後的幾個主要戰役》,引自《親歷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江西出版社):(黃垇之戰)這個戰鬥很難說是什麼戰術,那時主席的「十六字訣」我們還不知道。第一次打進永新以後就分兵,前鋒部隊到了天河,我們二十九團團部住在石灰橋,主要是作群眾工作。有一天,叫我們去團部開會,宛希先同志在會上和我們講了毛主席的「十六字訣」。我第一次聽到「十六字訣」是宛希先講的,前面說過了。他把十六個字一句一句作了解釋。以後,我也聽到毛主席講過。在井岡山鬥爭時期擔任地方黨領導人的陳正人回憶,1928年1月,毛澤東率部攻克遂川縣城,並在遂川縣城召開遂川、萬安兩縣縣委聯席會議,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退我追」的「十二字訣」。他在《毛澤東同志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實踐》一文中回憶說:「在遂川時(即1928年1月)就聽到毛主席提出的游擊戰爭的十六個字原則了,特別是這年的上半年,聽得就更具體了。」湘南暴動後上井岡山的歐陽毅中將在《我對井岡山鬥爭的回憶》中提到:二十九團上山後,在毛主席領導下,許多問題有辦法了,什麼紀律問題呀,幾項注意呀,上門板,捆禾草,不能調戲婦女,買賣公平,要節約,都有了。還聽了毛主席的一次報告,內容是對敵要運用游擊的戰術原則。那時十六字訣已提出來了,……參加平江起義後上井岡山的李壽軒將軍與歐陽毅將軍在《上井岡山找毛委員的隊伍》一文中寫道:紅四軍和紅五軍會合之後,毛澤東同志很快從紅四軍派黨代表同志,到紅五軍各大隊來工作,幫助建立和鞏固各級黨代表制度,傳播紅四軍政治工作經驗。在毛澤東同志加強對紅五軍政治領導的同時,我們學習了毛澤東同志從豐富的實際鬥爭中總結出來的,用「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概括的作戰方針。紅四軍的幹部用他們生動的實際戰例,做了介紹和講解。證實了執行這個方針就一定打勝仗,違反這個方針就一定打敗仗。井岡山鬥爭時期在茶陵游擊隊,後來加入六軍團的譚家述中將也在《從山谷中打出來》一文中明確寫明,十六字訣是毛澤東首創的。主張朱德創立十六字訣的趙於平在炎黃春秋的文章中曾有這樣一段:例如楊至成、何長工、宋裕和、范樹德、龔楚等。他們曾經回憶說:「朱毛會師後,原來井岡山的同志們紛紛奔走相告,說『這下好了,來了個會打仗的』,又說『朱軍長有一個禦敵的十六字訣』。」不知道趙於平文章中引號里的這些話都是誰說的,肯定不是楊至誠和何長工。粟裕將軍曾將南昌起義部隊上井岡山比為「激流歸大海」,這與趙文中所描寫的情感,顯然是不符的。粟大將還曾回憶,部隊在八月失敗後,情緒低落,見到毛澤東帶隊來接,大家奔走相告,「孔明來了,有辦法了。」我見過的大多數當事人的回憶,都符合這一觀點。龔楚的觀點上文已有介紹,范樹德主張朱德首創十六字訣的出處,我沒有看到過。宋裕和是70年就去世了,如果他主張朱德首創十六字訣,那麼就是黨內軍內井岡山鬥爭親歷者中首先提出這一觀點之人,他的證言將極其可貴,但我同樣沒見到他這一主張的出處。楊至誠上將在《艱苦轉戰毛主席在井岡山的片斷》中明確寫明:當時,敵我力量懸殊太大。敵人有全國性政權,有飛機大炮;我們一無所有,不能和敵人硬拚。因此,毛黨代表規定的作戰方針是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何長工文革後期開始與蕭克共事,對十六字訣的產生,雙方有過交流,觀點一致。在黨史人員就此問題追問時,何長工的回答是(《關於井岡山鬥爭的三個問題》,《星火燎原--井岡山鬥爭專輯》):關於「十六字訣」有爭論。有一個記者叫×××,現在是總政治部的,他在延安時期跟斯諾談話時說「十六字訣」是朱德同志創造的。我們學校(指軍事學院)有個顏永輝也同意這個意見。我說是朱德、毛澤東兩個隊伍創造的。南昌起義部隊是游擊戰爭,秋收起義部隊也是游擊戰爭,不是共同創造「十六字訣」嗎?其實在井岡山,是毛主席先提出來,這是有根據的。我們肖院長(指蕭克同志)記得。他在二十九團當連長的時候,那時候宛希先是營黨代表,二十九團就傳達過,是毛澤東提出來的。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有多面手之稱,善於同三教九流人物打交道的何長工,回答這一棘手問題是有點滑頭的。提出了「朱德、毛澤東兩個隊伍創造的」,這一說法後來的官方正史被採用。但說到最後關鍵之處,何長工還是明確地擺明了態度:「其實在井岡山,是毛主席先提出來,這是有根據的。」這樣看來,趙文所提的五個當事人楊至誠、何長工、宋裕和、范樹德、龔楚,能夠肯定準確的只有龔一人,至少有兩人(楊、何)是肯定錯誤的,另有兩人存疑。話又說回來,朱德本人,以及陳毅、彭德懷這些參加過井岡山鬥爭的元帥,又是怎麼看的呢?朱德在《南昌起義到井岡山》(一九六二年六月)一文中說:「關於游擊戰術以至整個戰略問題,還是後來由毛主席系統完善地解決的。」彭德懷在《八路軍怎樣作戰》(一九三七年)一文中說:「毛澤東同志曾經發明了一個有名十六字的游擊戰術原則,即『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陳毅在《論游擊戰爭》(一九三九年)一文中說,紅軍游擊戰爭「其戰術特點包括在『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毛澤東的十六字訣內,又可包括在黃公略的『化零為整,化整為零」的兩個戰術口號之內。」參加過井岡山鬥爭的將軍有上百人,他們中間,有跟著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的,有跟著朱德的南昌起義余部,有跟彭德懷上山的平江起義的,有當時是井岡山地方游擊隊,後來參加六軍團的。除此之處,還有地方黨政領導人。他們都普遍主張是毛澤東首創了十六字書訣。肖克與毛澤東關係不必細說了,就是到了解放後還提出了毛的十大軍事原則過時的觀點。就是他在文革後至少兩次公開承認是毛澤東首創了十六字訣,而且具體是宛希先到他的部隊傳達的。參加井岡山鬥爭的五五將軍中,我現在只知道一生搞後勤的趙鎔中將提出朱德首創一說,雖然他公開自己主張時,許多井岡山鬥爭的當事人已故去,還是有不少將軍公開反對他的說法,如張宗遜和韓偉。而公開在書面明確提出朱德首先提出十六字訣的還有聶榮臻,他沒有參加過井岡山鬥爭。朱德曾於1944年在「編寫紅一軍團史座談會」上發表講話說,「過去從1911年辛亥革命開始,在川、滇同北洋軍閥等打仗,打了十年,總是以少勝多。在軍事上的主要經驗,就是採取了游擊戰爭的戰法。記得在莫斯科學習軍事時,教官測驗我,問我回國後怎樣打仗,我回答:戰法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必要時拖隊伍上山』。當時還受了批評。其實,這就是游擊戰爭的思想。所以,在這一點上,我起了一點帶頭作用。」朱德這裡講的是游擊戰術的萌芽。從歷史事實上看,朱德率南昌起義余部的轉戰經過,湘南起義的前前後後,與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建設根據地、開展游擊鬥爭的歷程相比,雖然秋收起義隊伍的人員和武器都不佔優勢,卻明顯更早、更明確地執行了避實擊虛、適時進退的游擊戰術,而且這是以踏實的根據地建設為後盾的。毛澤東誕辰八十五周年之時,井岡山鬥爭的參加者譚震林發表《井岡山鬥爭的實踐與毛澤東思想的發展》一文,其中詳細介紹了毛澤東在井岡山創立游擊戰爭十六字訣的過程。比如:秋收起義部隊轉戰初期,在蘆溪與強敵遭遇,不能及時退避,造成極大損失(何長工等人都認為盧德銘此時的指揮有此不足)。而之後,一打茶陵、打遂川、新城的戰鬥,都是力求趁敵不備,突襲成功。當強敵進攻時,部隊就拉回井岡山根據地,再尋戰機。按照賴毅、韓偉等將軍回憶,部隊二打茶陵得手後一個月,強敵來攻,此時毛澤東在井岡山養病,部隊與敵硬拚,打成僵持。後來隊伍最終回到井岡山後,毛澤東給幹部戰士講解隊伍的成敗得失,就提到以要正視部隊實力,既要能打,也要能走,不要留戀。從中可以看出,毛澤東為使部隊能夠掌握十六字訣的作戰要領,結合實戰,耐心教育。也可以看出,十六字訣作戰原則,是與根據地的建設緊密聯繫起來的。當時的我黨部隊,是還未燎原的星星之火,如果沒有根據地,退又能往哪裡退?而根據地建設從理論到實踐是什麼人在最為艱難的情況下,頂著敵人的會剿、圍剿,頂著各路大員的指責、處分、質疑,從荊棘中開闢出來的,無需多言。其實,當趙鎔將軍提出十六字訣朱德首創一說後,多個健在的當事人都明確地表示了異議,尤其是曾親自聆聽毛澤東當年教誨的秋收起義倖存者。這其中,張宗遜上將的回答最為令人深思(井岡山鬥爭時期的幾個問題):「十六字訣」是毛主席提出來的。這是肯定的。在我們上井岡山之前過去的歷史上從未提出過。「十六字訣」是毛主席對游擊戰術的總結,而不是對正規戰鬥的總結。時間就是在永新困敵達二十五天之入的時候提出來的。那時,朱軍長在酃縣,以後打彬州去了。這是歷史事實。張將軍這段話的真正含義是:毛領導一個團的正規軍(31團),加以游擊武裝和人民群眾的力量,用四面游擊的方式,將十一團敵軍困在永新縣城附近三十里內二十五天之久,而朱卻率28、29兩個團開進敵強我弱的湘南地區,冒進失敗,損兵一半。那時誰真正懂得游擊戰爭的真諦,一目了然。一個長年緊跟毛澤東,一個多年來同毛澤東互相成見嚴重,在反教條主義運動中勢不兩立,文革後榮辱地位又相對倒了個的張宗遜肖克兩員上將,在文革後政治空氣寬鬆得多的情況下,卻在誰首創十六字訣這一問題上達成一致。關鍵字:炎黃春秋朱德十六字訣
推薦閱讀:

劉謂福:陳獨秀故居今日蒿蓬難掩昨日輝煌(炎黃春秋 2006年第4期)

TAG:戰爭 | 游擊戰 | 炎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