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西所」往事——漫話「小西關」

坐落於南運河畔的天津人民醫院,幾年之前這裡還是一座關押著犯人的監獄——天津市監獄(俗稱「小西關監獄」)。「小西關」的說法源於監獄坐落在早年天津西關營的西門外。提到小西關監獄,或許還有不少人知道,然而它的前身——遊民習藝所,許多人就知之甚少了。

原小西關監獄(圖片源自網路)

天津人說話愛吃字,習藝所往往被說成「西所」。擱過去,大人們罵淘氣的孩子是「蹲 『西所』的料」。由此可見,「小西關」在天津城市記憶中是影響很大的一個節點。歷史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現在的人民醫院是從前的「小西關監獄」,從前的「小西關監獄」是前朝的「遊民習藝所」,而「遊民習藝所」的前身您知道是哪嗎?

人民醫院

說出來同樣震撼,」遊民習藝所「之前是天津教軍場!值得一提的是,清朝道光年間,天津曾經在教軍場大規模銷毀鴉片,據《紅橋區志》記載,那是林則徐虎門銷煙之前天津最大的銷煙場所。

明朝教軍場

1900年以後,按照《辛丑條約》的規定,天津城二十里內不許駐兵,教軍場也就廢棄了,後被袁世凱改為遊民習藝所,關押犯人,從此取消了罪犯流放制度,改為坐地收容習藝,讓他們出獄後能靠手藝吃飯。有的文章在介紹」天津習藝所「時口氣充滿批判——說是」清未直隸總督袁世凱為關押犯人和強迫犯人生產勞動的場所,美其名曰「習藝」,實為勞動改造,就是監獄。」這裡,《說林》必須讓各位注意一點,晚清袁世凱的北洋新政對於當時的社會進步是有極大貢獻的,為了整飭津埠社會治安,配合清政府推行「新政」,在津開始了一系列改良試驗,這其中就包括改革獄政和實行司法體制的改革。

天津遊民習藝所

提出應該效法日本,對犯人進行生活技能的培養,「講求工藝以辟其生機,修設刑律以寬其手足,明罰敕法,禁民為非。監獄中多一囚徒,則閭里中少一匪類;工場中多一手業,則廛市中少一惰民,似於治理不無裨益。」

1903年5月12日,天津習藝所在原教軍場的位置動工,於次年6月竣工。天津府縣監獄數百名罪犯被調習藝所習藝。天津知府凌福彭兼習藝所首任總辦。所內設皮毛、制衣、木器、地毯等7所作業工廠。為了「收丐防竊、教游從善」,1906年袁世凱又動用出賣陳家溝、小樹林一帶的窪地所得的白銀五萬餘兩,擴建了遊民習藝所,收容遊民、盲流等500餘人。

天津博物館館藏(遊民習藝所)

天津習藝所的創辦將使盜殺案的軍、遣、流、徒各罪犯收所習藝,不致再赭衣塞道流放邊疆塞外,「使拘執足啟悔心,執業足供所食,收犯皆有定所」,開創了清王朝獄政改良之先河。1904年7月31日《大公報》認為,「游情感知工藝,頑梗化為善良,野無遊民,路不拾遺,皆以是為始基矣」;《教育雜誌》刊文說:「中國數百年積弊,此其改良之起點乎!」天津習藝所的開創是中國監獄史上的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變革,標誌著中國監獄近代化的起步。因此,它的存在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監獄罷了「所能概括的。

天津遊民習藝所參考日式建造

天津習藝所創辦以來成效顯著,結束了發配犯人充軍流放的沿襲,代之以通過強制勞動悔罪自新的方式,「使拘執足啟悔心,執業足供所食,收犯皆有定所」,開創了我國近代獄政管理的先河,推動了我國獄制改革的進程。為此袁世凱曾上奏摺向清政府表功:「津所開辦數月,極形整齊,成效可觀」。武昌起義爆發後,北洋政府取代了清王朝,1913年7月,北洋政府司法部頒發《劃一監獄看守所名稱辦法令》,天津習藝所改稱天津監獄,自此維持了十年之久的天津習藝所體制遂告終止。

寧古塔

同年8月,小西關的習藝所改稱天津監獄,自習藝所改名以來,歷經了天津監獄、直隸第一監獄、河北天津監獄、河北省第三監獄等隸屬體制的變遷。新中國成立後,於1951年改為天津市人民法院監獄,1954年12月31日又被重新命名為天津市監獄。2003年6月時值習藝所建立一百周年之際,天津市監獄搬遷,可惜的是習藝所的歷史遺迹因拆遷已經蕩然無存。


推薦閱讀:

TAG:往事 | 西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