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點評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國學者點評諾貝爾經濟學獎 稱其理論可供參考http://www.sina.com.cn2010年10月12日14:07深圳特區報

  中央黨校世界經濟研究室主任、教授 陳江生

  中國的經濟實踐最重要

  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的西方國家最關心的是什麼?當然是就業了。雖然無論什麼時候人們都不可能忽略了就業,但是只有失去的才是最好的。只有在失業率高企的時候人們才會更加關心就業問題。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美國的失業率已經逼近10%,歐洲更是多國遠超10%;更糟糕的是,雖然現在經濟增長再次尋底的可能性已經很小很小,但失業率繼續高企的可能性卻很大很大。

  怎麼辦呢?有不懂的問題問專家。於是北京時間10月11日19時,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10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麻省理工學院的彼得·戴蒙德、美國西北大學的戴爾·莫滕森以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季斯教授。

  他們的理論認為市場中天然存在著互相尋求的衝突,買者和賣者之間在尋找和確定對方的需求時需要時間和精力,甚至在付出了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後還解決不了問題。將之運用到勞動力市場中就是:因為勞動力的類別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失業者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僱傭者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員工存在著相互尋找的困難。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機制來解決這一問題。也就是,考慮到市場自身的搜尋能力存在缺陷,要引入政府以保證市場提高效率。

  這一理論當然邏輯合理而且很有說服力。相信對於解釋我國雖然勞動大軍非常龐大,但一直保持較高的就業率是有幫助的。不過,在具體應用西方的某個理論的時候,對其理論受到推崇的理由是一定要加以注意的。我們要看到,雖然世界上有許多共性的東西,但具體問題是一定要具體分析的。西方理論是建立在西方人的實踐上的,如果我們的實踐與之有差異,則修正是必須的。而且,還應注意諾貝爾非自然科學獎項服務於西方主要強國政策的傾向,或為之做註腳,或為其獻計獻策已獲一定的承認。正如前幾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對金融創新,對全球化的重視無以復加一樣,今年強調的是失業問題。

  另外,在充分關注西方經濟理論和實踐的同時,我們認為我們的經濟學家有必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研究中國自身的經濟實際上去。中國的學人更應當不以獎悲,不以獎喜;而是先中國之憂而憂,後中國人民之樂而樂。把自己的工作和思考放到為了中華民族之崛起而奮鬥的偉大實踐中去。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黃衛平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 劉一嬌

  經濟模型可供中國參考

  70歲的戴蒙德,23歲即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博士學位,曾被經濟學泰斗保羅·薩繆爾森譽為經濟學「神童」。今年9月1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戴蒙德為美聯儲委員會理事。

  71歲的莫滕森1995年來一直在美國西北大學任教。莫滕森在勞動力市場研究和相關宏觀經濟理論領域,尤其在工作搜尋和失業理論方面的學術成果具有開創性。

  62歲的皮薩里季斯目前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經濟學教授,同時還是英國科學院院士,他的學術成就是針對勞動力市場和宏觀經濟間交互作用的搜尋和匹配理論。皮薩里季斯於2005年與莫滕森共同獲得了IZA勞動經濟學獎。

  三位經濟學家從事這一研究的背景是,發達世界的失業率不斷上升,這影響著政府的政策,如果社會不採取措施,失業率將可能會進一步升高,而當時經濟學家對此卻難以提出有效的理論來應對,新的理論模型試圖能夠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是闡釋了價格和勞動者的質量、供應量之間的關係。其次是探討了政府的干預政策能不能使市場更為有效地運作。他們提出的模型解釋了失業和空缺是如何同時形成的。人們可以使用模型分析數據,解釋他們認為政府在這一方面應有相關的作為。今天,在勞動力市場上,許多公司存在工作空缺,同時很多失業人員卻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崗位,市場上實際是存在著這種「搜尋衝突」的,他們的理論解釋了市場上這種衝突,也分析了所謂市場產出的合理性,這意味著企業僱傭工人要更加合理,在招聘員工和需要有人工作時,能夠提供合理的機制,而政府在提供失業者的福利時,也要提供相應的政策和管理。他們的理論能夠給中國解決在快速經濟發展中就業存在的「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的問題提供參考。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博士 陳建奇

  諾貝爾經濟學獎

  切中世界復甦之「痛」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再爆冷門,三人同獲此殊榮,這在歷史上僅出現三次,即1990年、2001年、2007年,獲獎人數堪稱歷史最高水平。儘管如此,多家機構還是沒人言中,就連諾獎得主本人也頗感意外。獲獎理由很簡單,三位經濟學家在解釋失業率與勞動力職位空缺的經濟現象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失業理論在經濟學中屬於基礎性理論,三人的獲獎如果僅僅由於理論上的貢獻顯然缺乏說服力,因為每年都有獲獎的可能,為何今年才兌現?而且其中某些人的貢獻還不足以進入教科書,其理論影響力還有較大的差距。那到底是什麼決定了今年的諾獎評比?

  聯繫當下的世界經濟,答案自然明了。在後危機時代,世界經濟呈現企穩復甦態勢,但主要國家領導人仍然屢次表示對經濟前景的擔心,其中最重要的問題當屬失業的問題。沒有「就業」的經濟復甦顯然牽動著世界經濟的神經。可以說失業問題在今年成為世界難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切中世界復甦之「痛」。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從2009年第三季度開始經濟連續出現正增長,但失業率卻高居不下,徘徊在9.5%的高位水平,高失業帶來的是經濟增長的持續性難以保證,經濟增長缺乏民眾基礎,居民難以享受到經濟服務帶來的利益。美國經濟受到增加「就業」的巨大壓力。奧巴馬政府在「一攬子」刺激計劃難以奏效之際,開始通過外交渠道,指責「人民幣」匯率問題導致其國內經濟矛盾,並企圖重啟貿易保護手段解決國內問題,近期又挑起新一輪的「美元貶值」風暴。退而觀之,結合三位獲獎者對就業的解決之道,美國的政策無疑南轅北轍,不僅無益於解決國內問題,反而可能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壓力。

  再看歐洲,失業率同樣列在經濟問題排行榜的首位。今年以來歐洲兩位數的失業率超越了近年來的歷史水平,凸顯其壓力之大。而且考慮到最近希臘債務危機拉開的歐洲債務風險大整頓,歐盟企圖通過財政緊縮實現財政穩健發展。但近期遭到了各種規模空前的罷工,這些現象也表明失業率問題無疑成為經濟調整或者經濟調控的重要阻力。在各國束手無策之時,201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重新挑起世界對失業理論的關注和重視,無疑是雪中送炭,天降甘霖。

  三位諾獎得主的藥方能否奏效?經典的教科書或許已經闡述了其中的部分含義,即世界上不太可能解決失業與勞動力職位空缺的難題,世界各國在均衡水平下總會出現一個自然失業率,在這之上或者之下小副波動都屬於正常,勞動力市場的特性決定了勞動力會存在摩擦性失業。

  當然,當下的問題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失業率已經遠遠高於自然失業率水平,如何將失業率降到自然失業率水平則是政策之重所在。運用本屆諾獎得主基於通過勞動力市場就業機制的創新來降低失業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結合我國的經濟轉型背景,本次諾獎也具有重要意義。回顧之前我國東南沿海發生的「民工荒」、「技工荒」,而政府卻還擔心就業問題的嚴峻性,這些事實表明我國存在勞動力就業匹配的重大問題,值得深入研究三位諾獎得主的貢獻及其深刻的政策含義,即通過勞動力市場機制的創新降低失業,提高職位與就業者的匹配程度。


推薦閱讀:

定義中國特色精品咖啡連鎖之路,這個品牌的野心有多大
中國各民族飲食文化 (二)
全球最有權力的六位女性,中國也有一位上榜
26歲女首富的發跡史,也是中國最年輕女首富!
中國經濟周刊:本輪物價上漲不可輕視

TAG:經濟學 | 中國 | 經濟 | 國學 | 點評 | 學者 | 10年 | 中國學者 | 諾貝爾 | 2010年 |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