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有哪些古都遺址?
洛陽有哪些古都遺址?我是一個研究國內歷史古都的學者,說起洛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確實有很多古都遺址,其地處九州腹地,位於河南省西部,古代也叫雒陽,有著數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是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先後有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孝文帝以後)、隋(煬帝)、武周、後梁、後唐等九個王朝在此建都。長達934年,所以稱「九朝古都」,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我國的六大古都之一,是一個山青水秀,物產豐富的好地方,同時也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都城,遺留下來了歷史足跡的六大古都遺址。
漢魏洛陽故城遺址
漢魏故城,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名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在河南省洛陽市東十五公里,位於洛龍區、孟津縣、偃師市交界處,南臨洛水,北靠邙山,地處伊洛平原中心。洛陽自東向西依次密集排列著5座古都城:商都、夏都、漢魏故城、隋唐城、周王城。而其中的漢魏故城面積達1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古城,相繼有6個朝代40多位帝王以漢魏故城為王都,時長累計近600年,所以它又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的古城。魏故城始建於西周初年,北魏末年在戰亂中化為廢墟,前後延續使用近1600年。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在這裡定都,其後曹魏、西晉、北魏等朝代先後以此為國都,歷4代共330多年,加上之前的東周,都城史有540多年。由於東周城被確定較晚,主要是東漢、北魏兩代,習慣上仍稱其為「漢魏洛陽故城」。1961年,國務院公布其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隋唐洛陽城遺址
隋唐洛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城區及近郊,地跨洛河兩岸。南對伊闕,北依邙山,東逾瀍河,西臨澗水,洛水貫穿其間。據勘查,宮城、皇城在郭城的西北隅地勢高亢處,宮城在皇城之北,宮城北面有曜儀城、圓璧城前後重疊,又有東。西隔城分列左右。皇城東廂有東城,其北有含嘉倉城。郭城東北部及洛水南岸部分為里坊區。現存遺址東北至白馬寺鎮唐寺門,東南至李樓鄉城角村,西北至邙山鎮苗灣,西南至王城大道與古城路交叉口,面積約47平方公里。 南寬北窄,略近方形。城牆全部用夯土築成,基址寬約15~20米。南牆長約7290米,東牆長約7312米,北牆長約6138米,西牆南端長約6776米。稍呈弧形。東西兩牆下面發現有石板砌的下水道。外郭城有8個城門,西牆無門。南牆3門,自東向西為長夏門、定鼎門(隋名建國門)、厚載門(隋名白虎門)。東牆3門,自南向北為永通門、建春門(隋名建陽門)、上東門(隋名上春門)。北牆2門,東為安喜門(隋名喜寧門),西為徽安門。勘察清楚的南牆3門和建春門等都是一門三道。城內街道橫豎相交,形成棋盤式的布局。
東周王城遺址
東周王城遺址北依邙山,南臨洛河,位於王城公園一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建都洛陽,史稱東周,所居之城被稱為東周王城。據歷史記載,從周平王開始,東周共有14王以洛陽為都,共計300餘年。東周時期,列國紛爭,「禮崩樂壞」,周王室日漸衰微,但東周王城作為天子之都,在星羅棋布的列國都邑中,仍保持著宗主國的軀殼,是列國都城中規格最高的都城。公元前256年,東周滅亡,王城荒廢,遂成遺址。東周先後有25個國王在此執政,前後歷500餘年。周平王是東周第一代王,也是西周幽王之子。西周末年,幽王被犬戎殺死,都城鎬京經犬戎侵襲,十分殘破。平王繼位後,把都城從鎬京東遷至洛邑,從此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夏都斟鄩遺址
夏代洛陽稱斟鄩,其遺址在今洛陽市東。二里頭遺址位於偃師市二里頭村及其周圍,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範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里。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二里頭文化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術界公認為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商都西亳遺址
商都西亳遺址位於偃師縣城西、洛河北岸的屍鄉溝一帶。城址東與偃師縣城關鎮毗鄰,西距漢魏洛陽城約10公里,西南6公里便是二里頭遺址(即夏都斟鄩)。師屍鄉溝商城是繼二里頭夏都斟鄩之後河洛地區出現的又一座都城。從城址夯土城牆內含陶片看,其年代最晚的稍晚於二里頭文化晚期,加上商代中期墓葬打破城牆夯土和城門路土的情況,可知城址的年代不會比鄭州商城晚。據對宮殿遺物標本C14測定為距今約3500年左右,與商初紀年大致相同。如此規模宏大、內涵豐富的商代城址,在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中,只有鄭州商城和安陽殷墟。因此,學術界絕大多數學者認為,該城既非一般村落,也不是方國都城,應是湯都西亳。 1983年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發現,是我國迄今發現年代較早、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一座商代早期都城遺址。
洛陽不愧為九朝古都,河洛文化的發祥地、儒學的奠基地、道學的產生地、佛學的首傳地、玄學的形成地、理學的淵源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