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中醫火神派醫理的思考

近幾日在各大中醫論壇轉悠,發現中醫火神派深入人心,更有執業者報告應用其理後療效大為提高。因醫聖張仲景方中用大熱的附子量足,方多,故火神派亦可歸入經方派。tuenhai初涉醫理即接觸火神派,當能少走不少彎路。當代「火神」盧崇漢在《業醫感悟》中談到:我們人體生命有活動,它始終存在著陽主陰從的關係。就是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都是存在著陽主陰從的關係。也就是在陰陽的動態平衡的、陰平陽秘的狀態也是以陽為主導的陰陽的動態平衡,以陽為主導的陰平陽秘。為什麼要重用溫陽藥物,盧先生認為人體「陽主陰從」。那為什麼陽主陰從呢?大約在5年前,我就認識到人類普遍「陰盛陽衰」,只不過那時沒有去接觸和深入醫理。關於「陰盛陽衰」,這可以從兩方面觀察得到:其一,人類白天活動時間延長了,夜生活豐富,入睡往往較遲。白天活動為「陽」,夜裡休息為「陰」,白天活動時間延長就使「陽氣」的消耗增多。陽生於陰,夜時休息時間減少,又使得「陽」的生機削弱,源頭減少。火神派代表人物盧鑄之說到:隨日月晝出夜入,晝作夜息,為養生治病之一大綱領。實是至理名言也。其二,從人類的飲食上看,最適合人類的是植物性食物,這個問題先不談,就植食而言,人類多食植物地上部分而棄食物地下部分。植物地上部分猶如白天,地下部分猶如黑夜。植物地上部分功能為「陰」向下和發散,植物地下部分功能為「陽」向上和內收。因此,從飲食上也可以看出人類的通病是「陰陽失衡」,「陽氣不足」。因此,2006年,tuenhai一接觸「火神派」,就覺似曾相識。所以說中醫實際上是哲學。火神派一般重用薑桂附。重用到何種程序,盧崇漢在《業醫感悟》中有一個統計:我在臨床上用了一年的病例,這一年的病例一共涉及了,就是治療了2745人,一共接待了20013人次,一共開出了20076張處方。就一年的時間。那麼在整個治療,在治療這兩千多人的病例裡面,它涉及的病種有83個,就涉及了各科病種。在整個用藥,全年用了42味葯。整個的治療有效率在98%以上。那麼這個98%,就是凡是在病歷上沒有複診的病人,都算無效。由於沒有複診就不能夠了解到是什麼情況。包括感冒沒有複診,都不算有效。臨床治癒率在92%。那麼這個臨床治癒率有什麼標準?這個標準第一個就是患者的自我臨床癥狀消除。再一個標準,就是通過西醫的化驗檢測結果,最後化驗檢測結果完全正常,這樣才算是治癒。在20076張處方裡面,用生薑,一般都談到用薑桂附,用生薑的處方,這個生薑包括了乾薑,煨姜,還包括了筠姜(就是湖北筠縣的一種姜),那麼整個生薑,就是用姜的處方一共是20016張,也就是全年只有60張處方沒有用生薑。用桂枝,包括了用肉桂,官桂,一共是19852張處方,這當中還包括了桂枝、官桂同時使用,還包括了桂枝、肉桂同時使用。在用量上,生薑的用量在30克到200克之間,乾薑的用量在25克到90克之間。桂枝的用量15克到75克之間。肉桂或者官桂的用量在15克到30克之間。制附片,制附片包括了天雄片,黃附片,黑附片,熟附塊,它都屬於制附片。一共用了19423張處方。在全年的處方裡面,它佔了96.8%。制附片的用量在60克到250克之間。tuenhai注意到附子和乾薑都是采根部作葯。這很有意思。附子和乾薑都是溫葯,「溫」主「陽」,根又主「上升和內收」,「升」又主陽。更有意思的是,我們看「根」字,左木右艮,艮在八卦中為「山」,「山」字形上「升」象。再看「附子」,我們知道「子」時一陽生,"子"屬坎水,水屬陰,依附於子水的是什麼?是坎中一點真陽。所以「附子」從字面上也可以理解為」坎中一點真陽「。辛溫大熱的附子可以「壯腎陽,能夠扶騰腎水,能夠使真陽之氣旺盛」也就很好理解了。「姜」字,為羊,女組成。「羊」通「陽」,主升,「女」為陰,在下部表示坎水,意象為可以使坎水中的真陽升騰。事實上,tuenhai是想到就去做的人,在5年前就有食用植物根以補陽的想法,並有實施,可惜那時因故中斷了。現在接觸火神派醫理,更是一大佐證。昨天在論壇上讀到一個貼子,講傷寒論壇的「醫者佛」自己吃附子的經歷:我自己就嘗試過吃熟附子,用量從10克逐漸增加到100克。在45克以下,吃完會覺得全身發熱,此乃小劑量附子溫陽,但尚不能固陽之故。至45克以上,則反而不覺熱了。到目前我每天用熟附子90克,已連服20餘劑,以前的頸椎病,腰腿痛,慢性胃炎等癥狀明顯好轉,精神爽利。甚至吃熱氣的食物都不上火了。此乃切身體會,決無虛言。紙上得來終覺淺。於是決心從2006年2月20日起,給自己配藥,親自嘗葯,以此為學習中醫的開端。冬季手足冷,晚上甚至後半夜才足部變暖,這是「陽氣」不足,血行不暢的表現。多年來一直舌肥大,有齒痕,略淡白。盧崇漢在《業醫感悟》中談到:因為體內的氣血精津是流動不息的,氣血充足,我們的舌,我們的苔,我們的脈就應該很正常。舌體的變化就不可能很大,也不可能變大。如果水液、濁陰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化解,最容易瀦留壅滯於舌表現出來,所以舌往往有齒痕。一旦舌有齒痕,更能夠判定它是水濕壅滯的一個鐵一的指征。舌苔的白滑,可以說,它是由於陽虛,失於真陽溫化的一個表現。舌苔的白膩,也可以說它是陽虛寒濕阻滯於下焦的一個表現。舌苔的燥黃,就是白苔做底,面燥黃膩苔,往往提示這是由於素郁日久所導致的化熱,雖然化熱,它的本質仍是陽虛不足,這一點在臨證上,一定要有這個意識。脈沉,這很好分辨,是由於陽虛所導致的。如果這幾者都存在,從舌,從苔,從脈,我們能夠判定它是陽虛濕滯的病機,這樣完全能夠成立。至於脈,還需要向業者請教,自己究竟屬何種脈象。其他並無不適感覺。接下來要給自己開方了:黑附子30g(溫陽壯腎)炒白朮20g (健脾土製水濕)乾薑10g (開宣肺氣,散手足之寒)菟絲子3g 大家下午好,我由於不會講普通話,不知道我用四川話,稍微速度慢一點,大家能不能聽懂。所以很對不起。非常感謝大家,能夠利用自己的寶貴時間,來參與這一次的交流。剛才,唐院長他做了一些介紹。在昨天晚上呢,給廣西中醫學院的同學也做了一個講座。那麼今天呢,原本也是談談業醫感悟的一些內容,但是呢,今天講的內容稍微有一點點變化。因為大家都是臨床醫師,已經在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剛才同樣談到了鄭欽安與盧氏的關係。那麼我在這個地方呢,先簡單的介紹一下,就是在臨床用藥方面,為什麼要大劑量的使用薑桂附?那麼我做了一個對用薑桂附的範圍的一個統計,我們通過對這個統計,然後再來看,為什麼要這樣用。我在臨床上用了一年的病例,這一年的病例一共涉及了,就是治療了2745人,一共接待了20013人次,一共開出了20076張處方。就一年的時間。那麼在整個治療,在治療這兩千多人的病例裡面,它涉及的病種有83個,就涉及了各科病種。在整個用藥,全年用了42味葯。整個的治療有效率在98%以上。那麼這個98%,就是凡是在病歷上沒有複診的病人,都算無效。由於沒有複診就不能夠了解到是什麼情況。包括感冒沒有複診,都不算有效。臨床治癒率在92%。那麼這個臨床治癒率有什麼標準?這個標準第一個就是患者的自我臨床癥狀消除。再一個標準,就是通過西醫的化驗檢測結果,最後化驗檢測結果完全正常,這樣才算是治癒。在20076張處方裡面,用生薑,一般都談到用薑桂附,用生薑的處方,這個生薑包括了乾薑,煨姜,還包括了筠姜(就是湖北筠縣的一種姜),那麼整個生薑,就是用姜的處方一共是20016張,也就是全年只有60張處方沒有用生薑。用桂枝,包括了用肉桂,官桂,一共是19852張處方,這當中還包括了桂枝、官桂同時使用,還包括了桂枝、肉桂同時使用。在用量上,生薑的用量在30克到200克之間,乾薑的用量在25克到90克之間。桂枝的用量15克到75克之間。肉桂或者官桂的用量在15克到30克之間。制附片,制附片包括了天雄片,黃附片,黑附片,熟附塊,它都屬於制附片。一共用了19423張處方。在全年的處方裡面,它佔了96.8%。制附片的用量在60克到250克之間。在這裡談到的就是薑桂附,為什麼要用薑桂附?為什麼要用這麼多薑桂附?帶著這個問題,我從70年代,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在反覆考慮。其它醫生為什麼沒有這樣用?為什麼我們能這樣用?那麼,這樣用的薑桂附以及其它的辛溫扶陽藥物組成的方劑,它的理論指導思想是什麼?所以,對這個問題,我反覆思考。就發現了,它還是源於一樣――中醫基礎理論,在對中醫基礎理論的認識上,可能存在者一些差異。為什麼附子(辛溫大熱,有毒),憑對附子的這種研究,在很多資料上都有記載。有的呢,談到了,如果是長期的,大劑量的使用附子,可能會耗氣,傷血,甚至於燥傷腎陰,所以就告誡後人,只能夠短暫的使用,不能夠長期的服用,並且提出了「非身涼,四肢厥則不可用」「非危證不用」。這實際上就限制了對附子的廣泛性的使用了。因為前人有這個告誡。但是鄭欽安先生,盧鑄之先生,盧永定先生,他們,連續行醫一百多年以來,他們是大劑量的,長期的在使用附子,使用桂,使用姜。所以,當時都稱他為「姜附先生」,稱其為「火神」。但是,從欽安的《傷寒恆論》,《醫理真傳》,《醫法圓通》,對於中醫基礎理論這方面來講,為什麼要這樣用,沒有明確的把它說透。因為這個問題,我與任應秋先生,與葉桔泉先生(南京藥學院院長),以及成都中醫藥大學的郭子光先生,跟他們都進行了交流,當然他們也提出一些看法,但是,也還是不能把這個問題,能夠自圓其說。我最後得出一個看法,在上個世紀70年代,我提出了中醫陰陽學說,它存在陽主陰從的關係。大家都公認了機體的陰陽之氣是我們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在先秦的時候,先秦諸子百家在他們的一些著述裡面,也明確的談到了這些問題,都可以找到很多重要的思想。比如在《周易》,它的論述,在這個著述裡面,它明確的談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能統天。」坤元呢?在論述坤元的時候,它提出了「乃順承天」。它強調了什麼呢?在這個著述里,它強調了「陽」在萬物的生命活動當中,它應該居主導地位。「陰」應屬於從屬地位。並且在《乾鑿度》裡面提到了「氣者生之充也。」「夫有形者生於無形。」這說明陽氣是構成我們機體化生四肢百骸的原動力。如果沒有陽氣,也就不能夠溫煦化育,如果沒有陽氣的溫煦化育,陰也就不能夠獨立存在,更不能夠發展壯大。在《內經》裡面,實際上重陽的思想也是很突出的。在《素問.上古天真論》,它指出了我們人生的目的,就是為了保存真陽之氣,才能夠達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說明了什麼呢?展開來看,這就說明了陽氣對我們人體生理病理影響。不管是生理上或者病理上,它都有其廣泛的影響,它是極其重要的。比如,心沒有陽,血就不能正常地運;脾沒有陽,水谷就不化;肝沒有陽,就不能正常地疏泄,不能正常地藏血;肺沒有陽,宣降的功能就會失常,不能正常地宣降;腎沒有陽,就可以導致濁陰凝閉。所以,陽與陰,就是陰陽的升降之理,盧氏崇尚「陽氣宜通」(一個重要的問題),始終保持在「通」的狀態。陽升,陰才能正常地降;陽降,陰才能正常地升。陽氣的布運,如果沒有陽氣的布運,陰陽的升降就不可能。陽氣的布運,反過來講,它是陰陽升降的必備的前提條件。在疾病的病因、病理方面,盧氏認為,很多疾病的病因病理,都是因為機體的陽氣的虛損、鬱結,或者邪氣傷陽。這樣導致的發病。在治療方面,從治療的角度來看,盧氏強調扶持和溫通陽氣是一個極端重要的治療原則。鄭欽安先生,他對《周易》,對《內經》,對《傷寒(論)》,以及後世的一些醫家,他對他們的理論都做了比較深刻的一些研究。在他的《醫法圓通》當中,他提到:「仲景立四逆,此方不獨單為少陰立法,而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備。得知此(如果能夠悟得這個道理,那麼對姜附的運用,就能夠運用自如。)」當然他也提出來由於不知道「立極之要」(不知道姜附的功用),所以並不是他不懂用,而是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用,為什麼要用。在他的《醫法圓通》里提出了這個問題。所以他進一步提出了,人咸目余為「姜附先生」,「余非愛姜附也,惡歸地,功夫全在陰陽上打算了。」如果學者能夠洞達陰陽之理(就是能夠判明陰陽之理),自然會頭頭是道。就不可能會出現姜附不給用的情況,姜附不能用的情況發生。也不難理解咯,鄭欽安先生提出來的「立極之要」,「陰陽之理」,談的是什麼?它實際上包含了從自然界到人體都是以陽為主的,以陰為從的道理在裡面。正如我們人體,以及對自然界的天文,氣象,曆法的認識,以及萬物的生長存亡的變化,都決定和依賴於太陽。這裡面的實質,我認為,中醫的陰陽學說的實質,實際上它也受其影響,應該包含在裡面。欽安的弟子盧鑄之,也就是我祖父,他在他的著述裡面就談到了,「人之生存,純在天地之中。陰陽之立,五行之間。一切動靜都隨陰陽之機而轉。業醫者,須識得《內經》說的『凡陰陽之要,陽秘乃固。』『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那麼這是經典的語言了。關鍵是要能夠知道裡面的奧秘。那麼說明了什麼呢?它說明了陰陽的虛實、變化的盈縮都隨五行變化當中,上、下、內、外,息息相通。從這個人體來講,一刻都不停息。他最後談到了:「隨日月晝出夜入,晝作夜息,為養生治病之一大綱領。」他談到的這個綱領(這個是指他在這一篇著述裡面談到的綱領),這個綱領到底是什麼?實質上啊,他是提示我們應該認識到人體陽氣之極端重要性。我們人體生命有活動,它始終存在著陽主陰從的關係。就是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都是存在著陽主陰從的關係。也就是在陰陽的動態平衡的、陰平陽秘的狀態也是以陽為主導的陰陽的動態平衡,以陽為主導的陰平陽秘。從生理和病理上來看,生理活動,它是病理變化的一個基礎,因為病理就是生理一種異常狀態的反映。如果我們明確了陰陽它在生理活動當中的主從關係,這對我們去認識和分析病理狀態的的各種矛盾,以及能夠確定正確的診斷以及治療,都是相當重要的。就生理上而論,從生理上而言,維持生命的這種正常的生存,它應該依靠的是陽氣。因為它關係到生命的強弱與存亡。因為人體各個臟腑,各個組織器官的一切生理活動以及精,氣,血,津液,它們的化生、運行也都離不開陽氣對它們的溫煦、推動、氣化、固澀。由於陽氣它在人體生命活動當中,它是佔了極其重要的一方面,也就是佔了主導的這種地位。在病變的過程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在陽氣。李念莪他在《內經知要》裡面有一段話,這段話我覺得他說得還很中肯。「天之運行,惟日為本,天無此,則晝夜不分,四時失序,晦冥幽暗,萬物不彰矣。在於人者,亦惟此陽氣為要,苟無陽氣,孰分清濁?孰布三焦?孰為呼吸?孰為運行?血何由生?食何如化?以天無日等矣。」這就說的很直截了當。也可以這樣講,在人體的生理方面,陰陽二者的關係始終應該是陽氣佔主導地位。而在病理方面,那就是陽氣為主導地位的陰陽二者關係遭到破壞了,而引起的臟腑功能失調。在臨證上的陰虛,它的本質仍然是陽的不足。這陰陽二者(陽的不足)關係遭到了破壞,陽氣化生陰精的功能受到影響,從而才會出現陰陽這兩者協調關係失神,要調整這個失神的狀態,仍然不能夠脫離重視我們人體陽氣的這一根本。薑桂附,對於陰虛病人,只要配伍適當,不但不禁用,反而還能起到輔助協同的作用。不但它不會傷津耗液,而且它還能夠促進津液回生,從而起到陽生陰長的作用。這裡就有剛才我對一年,用一年的病例進行的統計,如果這麼多病種,這麼多病例,按照中醫診斷的標準(目前的教材)(因為我在中醫藥大學上兩門課,一門課是《中醫診斷學》,一門課是《中醫基礎理論》),如果是按照現在的給同學們作講座,那裡面有很多都屬於(辯證屬於)陰虛的類型、的證型。那麼為什麼要用薑桂附?當然,我在作為要完成教學工作的情況下,我不談這個問題,因為它超出教學大綱的內容了,已經。在這個理論思想的指導下,盧氏提出了「人身立命,在於以火立極;治病立法,在於以火消陰。」的這一種學術見解。談到治病立法應當以扶陽為核心。病在陽者,扶陽抑陰;病在陰者,用陽化陰。所用的葯都是以薑桂附為主的葯。這樣,使其用附子,則溫通陽,暖命門。溫坎水,破陰翳。附子可以說它應該是扶陽第一要葯。對於附子的運用,尤其為盧氏一門所推崇。在這裡我只很簡單地介紹一下。如果要把整個這個講了呢,時間比較多,花得太多了。我寫了一個東西,今天呢,當然我主要從這個東西裡面抽掉了一些內容,這個東西是《論周易與中醫學的壯陽觀》,這個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寫的給任應秋先生能夠進行商榷的一篇文章。當然他當時也很認可。因為當時我是讀了他的《陰陽五行》那本小冊子,我提出了這些看法。為什麼用薑桂附?薑桂附在臨床上怎麼用的?我就簡單的就是舉幾個病案。而且大家都是臨床醫生,大家都有比較深厚的理論基礎了。這幾個病案呢,一般來講就不應該用薑桂附的,為什麼要去用?前列腺增生,這個是常見病。前列腺增生這個病啊,當然這是西醫的病名了,中醫不是,中醫叫「癃閉」。它是中老年,男性的一個常見病,也是多發病。往往小便次數多,小便量少,小便量細,排尿等待,尿不幹凈,甚至於嚴重的那麼就是小便完全閉塞不通。真正臨床上,常常很簡單的把它歸到膀胱濕熱的這個範疇裡面。因為它出現的癥狀確實象我們教科書上所學的,就是膀胱濕熱。你不能說同學辯證不對。用八正散,用導赤散等等這一類的方劑,但是往往效果不是很理想,並不是沒有效果,但是效果不理想,效果不持久。反過來,也說明了這個病,它並非就是那麼簡單,就單純就是濕熱所導致的。原來的朱丹溪,他在《丹溪心法》裡面,他就認為,與氣虛有關,與血虛有關,與痰,與風痹,與濕熱都有很大的關係的論述。並且提出了氣虛,用參,耆,升麻;血虛用四物湯;痰多用二陳湯。在《丹溪心法》裡面,他提出了這些比較具體的治療的一些方法。明代的張景岳,他把小便不通,也就是癃閉的病因歸納為火邪結聚小腸膀胱,這是一種類型,這是一種原因;再一種呢,由於敗精,槁血 ,阻塞了水道;再一種就是由於真陽的下涸,氣虛不化;以及肝強氣熱,膀胱閉阻。他把它分成了這四種類型,這四個導致癃閉的原因。並且他還很詳細地去闡述了氣虛而導致癃閉的病理基礎。他講:「膀胱為藏水之府。」(而水是怎麼樣來的呢?)「由氣以化水。故有氣斯有水,水之出也,由水以達氣,故有水始有尿。」臨床上,景岳他就強調了,治氣虛而閉,應該得氣化。所以他制定了左歸,右歸,六味,八味,這些都能治療癃閉證。在後世,也在不斷的總結,並且也有所遵從。但是這效果也不盡人意。鄭欽安他在《傷寒恆論》裡面,他有一段話,但是又往往被忽略,就是讀到《傷寒恆論》,一帶就過了。它是:「少陰腹痛,小便不利者,寒結於下,不能化下焦之陰也。」原文呢,是主真武湯。這是在傷寒論的第82條。以及《傷寒恆論》裡面的21條。(學生謹按:見於《傷寒恆論》少陰上篇15條,《傷寒論》原文316條下。)都談到了真武湯。所以他進一步提出了,是由於……(此處盧先生去寫黑板了,呵呵)用真武湯的目的是什麼呢?是重寒水阻滯而設。是寒水阻滯了。所以他提出來,告誡學者啊:「學者不可固執,總在扶陽驅陰為要。」這看起來很簡單。就這兩句話。前列腺的肥大,前列腺的增生,它之所以多出現在中老年,說明了這個病,它是人到了中年老年以後,體內的陽氣衰減了,因為體內的陽氣衰減,氣化不及所導致。由於氣化不及,這樣就可以導致水濕的停滯,可以循少陽三焦下注前陰,可以瀦留和凝聚,最終導致前列腺的增生,腫大。因為中醫沒有前列腺這個器官的名稱。因為腫大夾塞尿路,這就造成了小便的困難,嚴重的可以閉塞不通,導致癃閉。對於這個病,從標與本來看,腎陽的虛衰,氣化不足應是本,而尿路的受壓,阻塞不通是其標。所以抓住本不放,應溫陽化氣,利水泄濁。真武湯是仲景為少陰陽虛,水濕內停而設的。用在中老年的前列腺肥大,效果往往很理想,效果往往很好。在臨床上,我常常用真武湯之意去進行化裁。改白芍,而用仙靈脾(也就是淫羊藿),因為這個方劑,用辛溫大熱的附子,壯腎陽,能夠扶騰腎水,能夠使真陽之氣旺盛,這樣呢,氣化行,而濁陰才能消,濁陰才能制匿;用生薑,可以溫胃散水;用白朮可以運脾除濕,脾的運濕的功能得到改善,使其水才能得到正常的制約,生薑它還能夠開宣肺氣(生薑的作用很大),能夠啟上閘,從而達到開水源的目的。(「肺為水之上源。」)用茯苓,淡滲利水,通調三焦,這樣可以導濁外出。用仙靈脾(也就是用淫羊藿),可以引陽入陰,可以啟陰交陽,可以通利血脈,可以解除筋束的攣急,從而達到暢通水道。這樣的一種組合,使其五髒的功能都能得到確實的調整,並且又重在壯氣化之陽,啟氣化之機。由於壯陽之力更專,所以匿濁之效就更宏。用藥並不多。但是由於很專,很直接,所以效果往往很好。對於前列腺增生,如果我們在對這個病的辯證上,在對這個疾病的思考上,僅僅是以排尿困難的這種徵象,對其在病性上的診斷價值不大。如何才能夠判定它屬於少陰陽虛所導致的呢?可以從舌、苔、脈這三者來確定。如果舌體胖,舌質淡,有齒痕,舌苔滑,舌苔膩,舌苔白,或者是白苔做底,面燥黃苔。從脈象上來看,脈象以沉遲,沉緩,沉阻,都可以判定出少陰陽虛。這個看起來,這個判斷它,很簡單。都可以判斷它水濕壅滯,屬於陰寒阻滯,這是一種極其可靠的辯證依據。因為體內的氣血精津是流動不息的,氣血充足,我們的舌,我們的苔,我們的脈就應該很正常。舌體的變化就不可能很大,也不可能變大。如果水液、濁陰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化解,最容易瀦留壅滯於舌表現出來,所以舌往往有齒痕。一旦舌有齒痕,更能夠判定它是水濕壅滯的一個鐵一的指征。舌苔的白滑,可以說,它是由於陽虛,失於真陽溫化的一個表現。舌苔的白膩,也可以說它是陽虛寒濕阻滯於下焦的一個表現。舌苔的燥黃,就是白苔做底,面燥黃膩苔,往往提示這是由於素郁日久所導致的化熱,雖然化熱,它的本質仍是陽虛不足,這一點在臨證上,一定要有這個意識。脈沉,這很好分辨,是由於陽虛所導致的。如果這幾者都存在,從舌,從苔,從脈,我們能夠判定它是陽虛濕滯的病機,這樣完全能夠成立。我隨便抓來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我1988年當時看的一個病人,1988年的7月19號,這個人是日本人,叫江藤,58歲,男性,他是日本文都省一個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個官員,他患了前列腺的增生,肥大。他小便的排泄困難已經有6年的時間了,近兩三年來加重,這種加重他自己形容,到下午就不得了了,上午還好一點,到下午(這個喊做公務的時候),憋不住,頻繁的上洗手間,晚上好辦一點,但是晚上他上洗手間的時間也太頻繁了,一個晚上要上十五六次,基本上無法正常地睡眠了,小腹表現是膨脹的,小便解起來很細小,沒有衝擊力的,他每一次小便,這個上個洗手間,起碼得花三五分鐘,為啥呢?等待!很困難。在北京,在日本,在美國,西醫採取了治療,但是治療最終呢就動員他做手術,但是他又怕做,他怕的原因是什麼,後頭他夫人告訴我,因為他夫人很年輕,他58歲了,他大他夫人20來歲,他夫人才30多,不到40歲吧,因為當時醫院講,如果做這個手術,可能會影響他的性功能,可能會影響。所以他就擔心。如果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可能就不好辦。所以他就改用中藥。在日本,在北京,在上海,請中醫治療,連續服用了很長時間的中藥,用茯苓啊,澤瀉啊,前仁啊,木通啊,這一類的藥物,用的很多,那麼有沒有效呢?有效果。改善了,好轉。用了100多副中藥,剛剛吃的時候,效果明顯一點,但是時間稍微一長一點,不行了。效(果)又沒有了,又還原了。他相當痛苦。他遇到成都美領館(美國領事館),美領館的友人(有一人)叫他到成都來找某某某,他說可能有效果,這樣到的成都。我當時看了這個病過後,從外觀上來看,也看不出他有多大病的人,但是從舌,苔,脈這三點上,舌呢,胖。舌質呢,淡。舌邊呢,明顯的齒痕。舌苔呢,白,滑膩。(這麼一個苔)。脈呢,沉緩,但是重取無力。所以我認為他就是腎陽虛衰,水濕留滯。治療的方法就是溫陽,行水,利水。就是用真武湯。一領方子,他一看到,哎呀,才這幾樣葯啊?!當時開的方子是:制附片75克,生白朮15克,茯苓25克,淫羊藿20克,生薑60克。就這幾樣葯,他也認真地吃了。當時吃了第一副,他就感覺到尿量每一次增加了,每一次尿量增加了,他的次數就減少了,並且解起來通暢一些了。三副葯過後,整個尿量很通利,夜尿呢,起來一天尿兩次,但是仍然還是感覺到排尿的力度還欠佳。在二診,在原方的基礎上加用桂枝25克,用了第二方過後,排尿的力度增加了。第三診,加砂仁15克,這樣起到了納五臟之氣歸腎。整個的治療,後面雖然還看了好幾次,基本上治療的方葯就這些。一共三十副葯,不到三十副,整個情況完全改善。精神明顯的……這個精力增加了,旺盛了,排尿完全正常了,夜尿還有,每天晚上有一次夜尿,但是沒有睡不了覺之苦了,他就說一次夜尿能不能都沒有,我說:「可能有點困難了,因為你的年齡也快六十歲的人了。」當然如果再繼續的治療呢,也可能完全一次夜尿都不起。對於這個病人以後的情況,我不知道了,但第二年,他又到成都來了,他到成都來,他是帶著他的兒子來,他的兒子是乙型肝炎。通過一年的時間的這種觀察,他講,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過去的癥狀了,完全好了。但是,我沒有得到他好的病理學的依據,就是他沒有給我,他做超聲波的檢查,前列腺到底是不是還大,沒有得到這樣的。我說,以後你再回去檢查一下,你的前列腺到底有多大?以後沒有迴音了。這是對前列腺的治療。就是我舉個例子。那麼再一個,就是麻黃附子細辛湯。這個方劑很簡單,就三樣葯。我在臨床上應用呢,是稱其為麻黃附子細辛法,把它化裁了來進行使用。這個方它出於《傷寒論》。辨少陰病脈症並治,原「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而使用。這一張方呢,它是用來治療陽氣虛,還有感受外邪者,就是在陽氣虛的狀態下,感受到寒邪,出現了邪正相爭而導致的發熱,以及陽虛出現的脈沉,脈緊的癥候。全方就三樣葯,就麻黃,附子,細辛。從三樣葯來分析看呢,用麻黃,辛溫發熱,能夠表散風寒,能夠開宣肺氣;用附子,能夠壯元陽,補命火,它能夠收逐深陷的寒邪;用細辛,能夠走經竄絡,我們稱其為,細辛為「胎原始」,它能夠入髓透骨,能夠啟閉開竅,它既可以助麻黃用於表散風寒,能夠開通上焦的清竅,還有助於附子去溫暖命門,去撥動腎中機竅。所以麻黃附子細辛湯這個方,它具有極其強大的宣肺散寒,溫通肺陽,開竅啟閉的功力。那麼用來治療什麼呢?可以用來治療寒邪困阻腎陽,窒塞清竅而引起的疾病。往往能夠起到極鐵的療效。這個病例呢,我從幾個病來看,但是這幾個病,從表面上看來,有點不扒譜。比如暴啞,就是病來得很突然,說不出話來了,一點聲都發不出來了。在88年的12月7號,接到了一個從汶川,從我們四川汶川,也就是都江堰還要朝裡面走100公里左右,這個山裡面,這個大山咯,阿壩藏族自治區的病人,他是一個56歲的男性教師,由於兩個月前,突然降大雪,因為這個地方十月份就開始降雪了,當時他穿的衣服穿得很少,受寒了,就沒有做準備,出現了這些表證,頭痛,項強,惡寒,他當時又沒有其他的一些醫療手段,有解熱鎮痛片,所以當時他就超劑量的,開始服了一片沒有用,後來就連續服了三片,就是劑量很大,服下去過後,就出大汗,汗一出,頭痛減輕了,但是第二天,說不出話來了。聲音完全啞了。當然就驚慌了,馬上到醫院去,第二天到醫院去,但是治療沒有好轉。所以到成都。當時我見到這個人,塊頭(就是身體啊)還比較大,比我個子還高,很壯實,但是由於這個疾病折騰了他三個禮拜了,人感覺得很疲倦,人有倦容,講話,由於他聽不見,所以講話的時候就講得相當大聲,想講大,又講不出來,就很費力的想講,沒有辦法,我沒有辦法聽到他講話,就呵哈咯呵哈的,最後就改用寫,他是怎麼怎麼情況,他寫的癥狀呢,頭痛,項強,身痛,微微惡寒(惡寒有點),咽痛,舌質是淡紅色,舌苔是白、潤的一個苔,脈沉緊。當時從他的表現,臨床的癥狀看,以及從他的舌脈來看,所以當時我認為,他是由於寒中太少二陰所導致的暴啞,那麼治療的方法呢,就是用宣肺、溫腎、暖脾。用藥呢,就是麻黃附子細辛湯加生薑。當時用:制附片75克(當然制附片一定要先煎兩小時,要去其麻,要煎熟,煎透,由於它如果沒有煎熟,煎好,會含有烏頭鹼),麻黃15克,遼細辛15克,生薑60克。這個方子吃了一副,出大汗,頭痛,項強,身痛,惡寒明顯的減輕了,聲音能夠發出來一點點了。兩劑葯,吃完過後,頭痛,項強,身痛,惡寒完全消失了,聲音恢復正常了。但是微微感到乏力,有乏力現象,所以在原方,這已經不叫原方咯,去麻黃,去掉細辛,加桂枝30克(生),淫羊藿20克,砂仁15克。又吃了兩副,體力完全恢復了。一共四副葯。在成都呆了5天。完全好了,回汶川。這個病案,就患者本人來講,他身體雖然看起來還是很強盛,但是他畢竟已過中年,陽氣逐漸逐漸衰落,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由於突受其寒,所以由太陽而直達少陰,加之他又過服了發汗的藥物,所以這就使其陽氣更損,肺竅就更加閉塞,聲音的啞就更嚴重。那麼這個病的病機核心是什麼呢?它的病機核心就是少陰經的凝閉所導致的,就是少陰經脈凝閉而導致暴啞。所以用麻黃附子細辛加生薑。效果比較好。這是一例。再一例,是暴聾。是突然的聽不見了。95年。因為這種病呢,在臨床上並不是每天都能遇得到。95年的1月14號,我接待一個女性病人,王某,36歲,成都人,她是由於雙耳突然聽力障礙,聽不見了,她講,這個發病經過是怎麼的呢?就是在一個星期以前,她洗全家的衣服,就是所有東西她洗,結果在洗的過程當中呢,停電了,洗衣機用不了了,所以就改用手洗了,由於洗的相當多,所以時間也就很長,恰恰又是在隆冬,成都的冬天還是很冷的啊,所以在冷水當中浸泡了將近3個多小時,到下午,她就開始惡寒,發熱,出現耳鳴,甚至耳鳴如哨音一樣,但是這個耳鳴的聲音一旦停止了,她是耳鳴,但是突然間停了,沒得耳鳴了,聽力減退了。到第二天早晨,她的兩隻耳朵都聽不見了,一點聲音都聽不見。那麼馬上就到了華西醫科大學的耳鼻喉科,後頭又看神經科,治療了一個多星期,沒得效果,仍然兩個耳朵聽不見,家裡就著急了,她本人心裡頭就很怕了,怎麼耳朵就聽不見了,就聾了呀。我想作為我們每一個人,(不管)哪個遇到,心裏面可能都會是一種打擊。當時我見到這個病人的時候,看到她身體本身就比較瘦弱,精神也比較差,目光,看到啊,黯淡,面色呢?青灰,聽力基本上沒有,跟她講話完全聽不到,也是靠寫。通過寫,她能說出來。當時唯一表現的一個臨床癥狀就是她微微感到有點惡寒,身痛,但是都不明顯。嘴唇略略發紫。舌質略略絳。苔白,薄膩苔。脈,沉緊脈。同樣的,根據她的臨床的表現,我認為,她也是屬於寒邪直中太少二陰,治療的方法仍然是溫腎,宣肺,佐氣,暖脾。也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生薑。制附片90克,麻黃15克,遼細辛15克,生薑75克。就這四樣葯,也是吃了一副葯過後,出汗,這個出汗,在這個過程當中啊,她自己描述,就突然的,她自己覺得這個耳朵就突然一聲硬響,嘣的一聲響,她說不到3秒鐘,一下完全這個聲音就聽得到了。第二劑葯過後,惡寒,身痛就完全消失了,但是精神還不足,還乏力,也是還不正常。在這種情況下,肺氣已宣,腎氣已通,脾陽上越,所以用了附子理中湯。吃了三副葯,得到恢復。這一個病案,它當時正是成都的隆冬天氣,也就是在零度,零下一度左右,長時期的,因為3個多小時在冷水當中,這樣就導致了大寒襲虛的一種局面,導致寒邪直接中太少二陰,傷伐脾,肺,腎這三髒的陽氣,所以導致凝閉經隧,發為暴聾。就耳本身來講,耳為腎竅,腎氣不能夠上通於耳,這樣就會使其氣滯竅閉,這樣就會導致聰明頓失,就耳失聰了。但是它的病機核心是什麼呢?這個病的病機核心仍然還是寒凝竅閉,經氣憋阻,所以在治法上仍然宗溫通為法,仍然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生薑。再一個,暴盲,就是眼睛失明了。1975年,我當時在南京,75年的1月25號,周某某,這個人是個幹部,男性,43歲,他實際上就是在元旦節這一天到公園去,游玄湖,南京有個玄湖,他實際上去救一個落水的兒童,當時報紙還進行了宣傳,在那個(時候)南京是零下七八度,我記得當時相當冷,他能夠跳到那個玄湖裡面去把那個小孩救上來,那就不簡單。他講,在25天以前,因為救一落水兒童,全身濕盡了,上岸過後,雖然有很多人給他準備了更換的衣服,但是他始終感覺寒冷浸骨,他當時的感覺就這樣。當然,也就沒有在公園裡遊玩了,就趕快打道回府,就回家了。回家以後馬上就擁被而卧,但是一直沒有溫暖過來。所以就導致徹夜不寐。徹夜不暖。到第二天醒來,他自己感覺兩個眼睛怎麼就昏黑了呢?怎麼就看東西啊,就看不清楚了?僅僅存的是光感。並且還出現了頭痛,一身的疼痛,惡寒。當時他就很驚嚇了,驚嚇不在於一身痛,是在於兩個眼睛看不見了。馬上就到醫學院的眼科檢查。到眼科一檢查,雙眼以及眼底都沒有問題,都沒有問題!顱內檢查的結果出來,也沒有問題。由於沒有問題,所以說(從西醫學的角度上來講啊),治療起來就很麻煩。就收住醫院,治了一個多星期過後,沒有一點改善,照樣的雙眼失明。後頭就予用中藥,用中藥呢,有中醫眼科。用一些補腎填精的一些藥物,也沒有效果。這樣就一直拖咯,到20多天。後頭經人介紹,找到了我。當時我看這個人啊,精神比較差,(由於畢竟病了20多天了),面色也欠紅潤,面色有點青白相間,有一種氣不足的一種面色。他自己講啊,全身有一種就是不靈活的感覺,就說惡寒呢?又不明顯。總覺得一身不靈活,不自如。兩眼僅僅有光感,數指都不可能,連手指都看不見,但有光感。當時從他的舌苔來看呢,舌是淡而潤,苔呢,是白膩苔,脈呢,沉細,略緊。這實際上啊,當時我認為,他雖然,他當時來看病的時候沒有明顯的寒的癥狀,但他仍然屬於寒邪直中少陰所導致的這種暴盲。治療呢?用宣肺溫腎的方法。也用了麻黃附子細辛湯加生薑。用:制附片90克,麻黃15克,遼細辛15克,生薑95克。這個方,他吃完一副過後,感覺身上有汗出,但是汗很少,微微有一點點汗,這個汗一出了,他一身的這種不靈活,不舒服,就是說,說講不是很明顯,不靈活的感覺,不舒服的感覺一下就沒有了,一身也不痛了,兩個眼睛的光感增強了。一副葯下去過後,光感增強了。服第二副過後,他能夠數指,能夠辨清在一米以內的人了。在原方5劑過後,雙眼的視力恢復到正常。這個病,為什麼我還是採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呢?因為他的這種起因啊,是由於嚴冬入水,這樣可以了解到,知道他是受寒相當重,要去救一個人,不是下去就能把人就抓得起來的,他還要在水裡面有一個過程,這樣就使其寒邪能夠直中,從而傷伐腎陽,閉阻腎氣,導致他的整個機體出現紊亂。因為腎,是元氣之根,它受藏五臟六腑,受藏五臟六腑什麼呢?受藏五臟六腑之精。腎氣閉阻,這樣就能夠導致元氣就不能夠正常的通行,所以五臟六腑之精這樣就不能夠上輸於目而為之精,所以他的視力會發生嚴重的障礙,會出現兩眼盲而無所見。這個病證的病機核心同樣的,它仍然是寒凝閉竅。就抓住它的這個最主要的核心來處理疾病。在這種情況下決不考慮是由於精血虧少所導致的,決不要去用一些滋膩填塞的藥物。仍然應該以溫通為法。如果濫用滋膩,反而真氣閉阻。從這三個,我舉的三個例子,這三個例子我過去也講過,但沒在這裡講。這三例啊,它都並非是先天性的,理化性所導致的。多數是理化性導致的,多數是先天性導致的,導致的失音,失聰,失明。或者呢,它也並不是由於精虧血少,竅失所養所發生的。或者呢,它是由於邪阻氣遏閉竅而發生。如果精血虧少,它應該屬虛;如果是邪阻氣遏,它應該屬實。實證發病往往是比較急劇的,虛證呢,發病往往比較緩慢。暴聾,暴啞,暴盲,從它的發病來看,它應該屬於實證。只是從發病的這個角度,它應該是實證。因為手太陰肺經,它到喉部,我們人的音聲之氣呢,也在於喉。喉,它又是肺的門戶。肺又能主氣,是音聲之源。所以暴啞多責之於六淫犯肺,肺失宣發。那麼採用的方法呢?開宣肺氣,這是一種治療方法。足少陽膽經,它循耳後,入耳中,出耳前,所以暴聾一般也責之於六淫邪氣的閉阻。膽經氣機的滯塞,往往在臨床上多用清利,疏通少陽的法來治。肝,開竅於目,經脈上連目系,所以暴盲啊,多責之於肝經火郁、氣遏、血閉、血瘀,那麼採取的方法呢,大多數都採用疏肝、清肝的法則。用這一些方法,來治療這幾種病。可以說,去針對一般的外感病人,一般的清竅閉阻,它應該有效果。但是對於重證,這種重證是就傷寒重證來講,往往很難於取效。這幾例,我使用這種法則去治,從其它的生理來看,從腎的這個角度來看,腎藏五臟六腑之精,而五臟六腑之精呢,它又都上注於目而為之精;腎又開竅於耳;經脈呢,它穿膈、入肺、循喉嚨,到舌根,與我們的發音,與我們的聽力,與我們人的視力,都實際上有密切的關係。再加之這幾例病,它都有一個前因,就是都為寒邪所傷。它有一個前因。寒為陰邪,它最能損傷人體的陽氣,重寒,大寒這樣侵襲人往往能夠長驅直入,直中三陰。一旦傷太陰,就會出現吐,逆;傷厥陰,就能夠導致攣痹,寒疝;一旦傷少陰,就可能會出現失音,耳聾,目盲。從這幾者來看,都是因為寒邪中人導致經氣的收引凝固,閉阻了人的關竅而導致發病。因為暴聾,暴啞,暴盲在臨證當中,我提出來,它都屬於寒邪直中少陰,上滯竅虛,下閉腎元,所以往往要傷伐腎陽的病機是最常見的。所以提出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來進行治療。這就是我說從麻黃附子細辛湯,實際上也涉及得到薑桂附,在薑桂附的這種思想指導下,不離這種思想指導來進行使用。我在想,如果是,這種麻黃附子細辛湯如果是用量再減輕,用量少,會不會有這種效果,我沒有去試過。附片用15克;細辛用3克,用5克;麻黃用10克。那麼到底會不會有這個效果,有沒有這麼立竿見影,這以後如果有機會,可以去試驗試驗。這一次,我在來之前,我算了一筆帳。我這個算帳呢,因為大家都是搞醫的,就是中醫現在啊,怎麼能夠發展壯大它,當然這個跟這個用薑桂附呢,扯到一邊去了,但我覺得很有意思。就是怎麼能夠提高,就是在各個,不管你是哪一個流派的,你宗哪一家,能夠怎麼樣來振興,來振奮中醫?那麼,來振興、來振奮中醫,首先要提高療效,要有人氣!怎麼才能有人氣呢?那麼就要涉及到醫技的水平。我覺得這個很有意思,很有意思。我今天上午在仁愛分院去看了一下,病人還是很多,一天的門診量可以達到一千多人左右,據說,一附院的門診量就更高了,可以達到三千以上的門診量。當然如果門診量再高,再高一些,那就當然就更理想咯。那就整個醫院就象趕節一樣。那就不得了。我到華西醫科大那裡,那裡真的是象趕節一樣,那裡一天的門診量接近八千人,一天的門診量八千,那就是比較厲害了。人流量可以說是完全都不斷。如果我們一附院,我們的這個一附院的門診量來講,如果能夠達到,一天能夠達到五千、六千的門診量,那就很不得了了。那麼怎麼來支持這個門診量?我覺得就應該有好的醫生。這樣才會在某個局域,就是在病人心中,他有一種,那麼就是有一種嚮往。我有病,我就要去求中醫。中醫的療效要好。中醫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中醫它,如果能夠解決好,能夠治療很多的疑難雜症,不光是一般的常見病,像是感冒病和一般的病,可以一天兩天就自然就應該沒有問題咯。就是再嚴重的疾病,去治療也不過就是十天半月、一個月,就覺得明顯的改善了,這樣得到病人的信賴。如果都能,大家都能達到,我希望每一個醫生都能達到。當然它還有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我昨天晚上,也是在這個講課上),如果這個政策,當然就涉及了這個政策的政策面再開放啊,這個醫療的費用,就是比如說挂號費再提高啊,那麼這樣,那肯定的,大家的積極性就會更強,本來我也是一個醫生,那麼並不再,就是說分心去搞其它的什麼事情,就應該有很好的這種經濟效益了。我就是算了一下,如果我們能夠每一天能夠達到五六千的病人量,那麼我們的整個全年的用的中藥的配方,我談的是中藥的配方,不談西藥和成藥,那麼就可以,就是光是在醫院的配方,配出去的方,就可以達到一億五千萬左右。不算其它的治療手段。這樣呢,也給老百姓就減輕了醫療費用的負擔。因為中藥相對便宜。這個如果是,把這個事情如果做好了,解決了很多問題,現在的看病貴,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到很好解決,我想政府肯定也會支持。當然這個是,我在這個地方說的話不算數。是提出來給大家,是題外話了。今天給大家一起交流的內容也就到這了,謝謝大家。附錄二:李可老中醫的一句話,改變了我從醫的觀點 醫者佛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4851&fpage=2一、李可老中醫曾與在下有一面之緣.先生曾經一句話改變了我從醫的觀點。我問:「李老,您從醫多年,陽虛與陰虛之證各佔多少?」李可:「我從未見過一個真正的陰虛患者。」從此,我開始應用附子,從此,我的療效大副地提高。感謝李老,所謂一句話,而誨人一輩子,非常地感激。李老的醫案,我是認真地鑽研的。不是學習,是刻苦地研究。李老往往在不經意間的一句話,靈活掌握後,就可以觸類旁通而可能救人性命。「從李可身上能見到真正的中醫的脊樑。」鄧鐵濤語。此語不假二、大家對於用附子見仁見智.其實本質在於陰和陽。 這已經入了仲景的門徑。可喜。對於是否該有附子,我想是有嚴格的指征的。畢竟這是毒藥,用的不好,6克也可中毒。用的對證,80克生附子可以治癒大病。我正在用這個方法治療腦幹腦炎,效果奇佳。而且,我也實在不清楚,如果沒有附子,還有什麼葯可以讓四肢萎縮的肌肉恢復過來。因此,說句實話,用附子,是因為它有適應證。並非為了逞強作勢。該用而不用,還算是蒼生的醫生嗎?三、余喜歡用附子治病,療效非常神奇。以前,用量不敢大,只在十數克範圍內。後來讀了《思考中醫》,我細細地思量劉博士的觀點,覺得陽氣非常重要。當今醫生多喜歡用滋陰葯,效果不明顯,且傷陽。且更有西醫,拚命用抗生素,更是創傷人體陽氣。觀察病人,每多見臉色灰暗不華,眼周灰暗之徵,且脈多見沉細。此皆是陽虛也。治療雜證,包括痛證,痹症、內科怪病等,臨床我喜歡應用四逆湯以及當歸四逆湯。且制附片一般從25克開始應用,多者至125克(回陽),或至90克,少者也經常在45克,35克範圍。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這樣的醫案好多,有時間我慢慢地發在網上,請大家鑒賞。月前經病友介紹來我門診一病患,女,60歲余,右腿膝關節以下至腳趾皆紅腫熱痛,摸上去發熱,病人自述熱痛不止,已經一年余,百般求治,不得其效。西醫診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診其脈沉細,右尺尤甚。舌淡。觀其面色,環唇一周皆蒼白,與其面色不相配。余即診為腎陽虛。以四逆湯合當歸四逆湯原方。其中附片25克,乾薑35克,炙甘草45克,當歸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大棗12克,細辛15克,通草15克。一劑後即癥狀大減,紅腫熱痛均減。三劑後,紅腫處自膝下退至小腿一半的位置。且從腳趾向上皮膚紅腫開始上退至踝關節處。止方再服數劑後,癥狀未見明顯改善。觀察小腿處有一巴掌大的硬核,皮膚觸覺非常硬。脈仍沉細。環唇蒼白色不褪。知陽虛未改。當繼續補陽。上方加制附片為35克,乾薑45克,灸甘草55克,繼服。癥狀繼減,再加為制附片45克,乾薑55克,炙甘草60克。服數劑,皮膚紅腫繼褪。服數劑後,病人即自述腿特別輕鬆,走路飛快,女兒幾乎跟不上,且上下樓梯輕鬆異常。註:制附片先煎30分鐘,再合諸葯再煎90分鐘。我用附子皆同此。此症我先是思考了前醫的處方。首診病人沒有帶來他醫的處方,但根據病狀,病人一年治療沒有效果,我猜想到,他醫肯定是用了大量的清熱解毒之劑。因為病人表現為明顯的紅腫熱痛。時醫多從熱毒考慮。此為一。其二,病人脈沉細,右尺特別沉。典型的陽虛之脈。且環唇區乃腎區,其色蒼白,腎陽虛可知。其三,服補陽葯有效後,再服癥狀不減。此時,我曾細細思考,是否補陽已足。但觀其脈,其環唇色澤,知病情仍為陽虛,於是加足四逆湯用量,以恢復病人的真陽。至今,病人病情穩定,逐漸好轉。目前病人尚在治療中。請大家討論。關於用附子的指征,我總結了一些,不一定完整。下次發上來。感謝各位的支持. 最近在國外呆過一段時間,剛回來.關於用附子補陽的問題,我想還是要再補充一點東西。也算是個人的觀點,請大家臨床謹慎,慢慢地自己體會。千萬不可莽撞圖快,以免傷人。1、當前之病證,以陽虛者為多見。原因有多個方面,其中濫用抗生素,激素,過於興奮運動社會交往以及生冷食物冷飲等,均傷真陽。而且,表現多為陽虛之證。脈有力無力是陽虛與否的關鍵。有力,多不是陽虛,無力多為氣,陽之虛,臨證可以細辨。臨床上,我用附子配人蔘,黃芪,党參是非常多見的。2、用附子之類葯是要有適應證的。不可見病就用。需要認真辨證。陽虛的指征很多。上面我提到一些。另外,我有個法門,對於是不是陽虛的患者,如果不明確,可以先試用他法,如果有效,就不必補陽。如果無效,甚至加重,往往是真陽不足。這時,可以試用一下補陽之品。且劑量宜小,宜輕,宜久煎。一般我的用法是,先煎附子等先煎之品,如磁石,生龍骨、生牡蠣、生海蛤殼等半個小時,然後,加其他葯再煎一個半小時。3、生附子盡量不用。我用生附子最大量是70克,治療一例腦幹腦炎引起的全身肌肉萎縮,效果明顯,且也進愈。但那是劇毒之物,萬萬不可輕易嘗試。以後,我把這個病例前前後後完整地發上來,請大家欣賞。4、細辛有沒有毒。我覺得可以這樣來理解。量如果太大,往往有口麻,這也算是中毒。但以口麻或舌麻為度。不可過量。細辛一般可以用到30克,不會有什麼意外。而且,一定是煎劑。聽聞劉力紅博士的觀點:細辛根本沒有毒。大家自己不妨多嘗嘗如何。5、一般補陽葯一服,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如果重用了補陽葯而且沒有效果。或是量不夠重,這就需要經驗了,再就是服錯了葯。這也需要詳細地審證。千萬不可輕易停葯,或者換藥。一般有時真的需要重用補陽之品。一直到300克制附子,都有可能的。6、補陽葯的口味問題。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我曾經治過一例下肢關節炎的女性患者。就是四逆湯加當歸四逆湯加減。初服藥時,她效果非常明顯。腿痛消失,而且,以前初診時沒有說的癥狀,如經常掉頭髮,臉色不紅潤等,都大大地改觀了。而且,突然有一天,她來跟我說,大夫,今天開始,怎麼同樣的方子,味道完全不同了呀。根本咽不下。我笑著說,行了,病已經好了。停葯就是了。以後,她帶來好多病人,她自己已經不用再服藥了。看大家如何理解這個問題。7、我曾經在南京中醫藥大學讀書,聽一位老中醫講過關於如何補陰和補陽的問題。他說,如果不輕易決定是陽虛或者陰虛時,千萬不可貿然補陽,恐傷真陰而後果加重。可先試用滋陰之品,徐徐觀察。那時我奉之為經旨,時時遵行。久則發現,不全如此。江南溫病派往往視附子為劇毒,其觀點有偏,誤人不少。我的觀點是,基本上可以先試試補陽葯。當然少量,只開一天,或者兩天的量。看看效果,再決定。或者,把補陽葯中加生地,熟地之屬,也屬權宜之計。當然,這隻限於辨證不清的情況。8、勸君多讀傷寒書。少看或者不看溫病學派的任何觀點。因為這會極大地影響你臨床用藥的效果。我的觀點,溫病學派關於滋陰一說,基本上成了現在人們保健的安慰劑。其實,效果如何,大家也知道的。但關於用大量石膏的觀點,還有急下存陰的觀點,則非常之高明。特別是急下存陰,對於治療中風急性期,非常之有效。往往用一次,第二天舌苔就能恢復不少。這裡不作討論。9、關於常服補陽葯作為保健品的問題。我認為基本上可以接受。對於素體陽氣不足,或者,因病陽虛,或者,久耗真陽之體,均可以小劑量四逆湯常服。即可保健,又可治療,還可長壽。量以小為好。而且,要注意很多日常生活禁忌。下次,專文上傳。請大家稍等。以上僅是個人觀點。至於臨床要不要用附子,我覺得,大家有勇氣的話,先自己買來半斤制附片,自己的嘗嘗鮮的為好。這樣臨床最有說服力。要是口麻,舌麻,上肢麻,全身麻的話,輕則服一兩勺蜂蜜即可。重則速速求治為好。四、樓上扶搖子的這段話非常精彩:腎中為龍雷之火,火壯則不易起而易息,所以吃上火的東西也不上火。觀世人聽患者說吃點上火的東西,就長口瘡,便斷為火熱,不知多有陽虛之人。這也正是我治療口腔、咽喉、頭面炎症常發不止的觀點。而且,就用四逆湯加味,效果非常神奇。這次在奧地利見過一位病人,13歲,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兒。她經常有口腔內腮腺的炎症,苦惱不已。聽西醫的話,就切除了腮腺。兩周後即出現耳鳴,腰膝痛。至今已經大半年。西醫之切除器官之笨法,害人不少。這樣的事情,相信在國內也多見。而早服補陽葯也不至於誤事至此。五、醫者佛,你好,看了你的論證很感動!我患者性別:男,28●詳細病情及諮詢目的:臉色黃白,站立時間長會腰疼。冬天手腳冰涼.雙膝怕冷,感覺有冷從雙膝蓋進入,很快小肚疼,多要拉稀.此癥狀在早上表現尤其明顯。下肢就是熱天也不敢怎麼對著風扇吹.舌面黃白,有過敏性鼻炎,腳氣,夜尿多,脈沉細,血壓低壓偏低(只有76mm),經常感覺乏困,不時有四肢局部發酸發困,偶爾手心發熱.時常覺得眼睛看東西不舒服,好像眼上蒙有一層灰土;後腦勺也時常覺得像缺氧一樣,此時深呼吸才好受或睡覺休息一會。以前(半年前)有時手淫,現在停了,但有時夢遺,好象射精也來的快.前有陣子服用六味地黃丸,但查資料覺得自己像腎陽虛,所以不敢繼續吃.●國慶前去看中醫開了杞菊地黃丸和八寶瑞生丸兩味中成藥。杞菊地黃丸的說明書注意事項里說:脾胃虛寒,大便稀溏者慎用。但我還是吃了十天,沒感覺好些,反而早上又拉稀了。現在又讓我吃杞菊地黃丸和金匱地黃丸。● 請問:我這是腎陽虛,還是陰陽兩同時虛?我該怎麼用藥?你說的附子對我有用沒?對校醫我不放心。醫者佛答:你這是典型的腎陽虛證。可以用附子之類。我可以處個方子給你。但一定要久煮,必有效果。制附片30克,先煎半小時,乾薑40克,炙甘草50克,麻黃15克,桂枝30克,當歸30克,細辛25克,白朮60克,砂仁30克,打碎。上方附子先煎後,加余葯,再煎一個半小時。早晚各服一碗,飯後服。如覺舌麻,就加一小勺蜂蜜。或者,加蜂蜜同煮亦可。此方入口以舒服為度,如太苦而難以下咽,可不服。這個方子吃三天,把癥狀變化回復在這兒,我可再幫你調方。六、細辛通陽之能,可以徹表入里,上下通行,非附子可比.也非肉桂之類補陽葯可比.李可曾幫我的朋友開過一付葯,細辛用量是35克.而且,他說,少了無效.世間有醫,唯恐病人中毒,故用藥絕對求穩求平。不知病之為病,皆陰陽五行之理。觀仲景用藥,動則生附子兩枚,可知治病用藥,關鍵在於證。用是葯,是因為有是證。有是證而不敢用是葯,不是愚醫也是庸醫。七、我用附子是有嚴格的指征的,這裡可以簡單地說一下。脈微細,但欲寐。這是典型的少陰證的表現。那是一定要用附子的。而且,可能要重用。不重用不能取得明顯的效果。但起步可以用25,30克,然後,根據病人的反應逐漸加大用量。一般對於重症患者,可以用到上百克。病人越服越精神。另外,還有四肢發涼,或冰冷,或大汗出,動則汗出。或乏力。或精神不振。或畏寒畏風。或面色蒼白,或環口唇蒼白,或下焦包括下肢無力,發冷,或頭頂畏風明顯,寒痹等等。皆是附子的適應證,且可重用。我這兒還有一些典型的病例,找個機會,發上來請大家提意見。臨床上,我用附子近乎100%,也就是說,大多數病人我都用上了附子。且效果明顯。大概陽虛是當前亞健康狀態的主證吧。八、我自己就嘗試過吃熟附子,用量從10克逐漸增加到100克。在45克以下,吃完會覺得全身發熱,此乃小劑量附子溫陽,但尚不能固陽之故。至45克以上,則反而不覺熱了。到目前我每天用熟附子90克,已連服20餘劑,以前的頸椎病,腰腿痛,慢性胃炎等癥狀明顯好轉,精神爽利。甚至吃熱氣的食物都不上火了。此乃切身體會,決無虛言。九、大家風範不敢當,不是客氣,是心中知道自己的不足還很多。而且,我也正在努力。是天天讀書不倦。不敢稍怠。我在南寧工作。對於陰虛之用附子,我的經驗,一定要配合熟地,30克就可以了。這樣有兩大好處。一則助陽不傷陰,二則以附子之陽,氣化熟地之陰,使陰為機體所用。從而真正實現補陰的目的。其他配合,如配麥冬,配生地、配白芍等,都可以隨證而為。但要以補陽葯為主,滋陰葯為輔。具體比例如何。可以根據病情來定。如果沒有特別的證候可以判斷,我個人認為,陽葯六分,陰葯四分,是滋陰最佳配伍。陽葯稍重,既可氣化陰精,又可運轉陰液循行經絡臟腑。十、請問醫者佛,我用四逆湯合薑桂湯治過敏性鼻炎的劑量該用多少,四逆湯有乾薑還要生薑嗎?呵呵。這樣的問題,就問法而言,就沒有辦法辨證。生薑以溫中,散表,止嘔,化濕為主。而乾薑則以溫中祛寒為主。具體應當根據病情定葯。至於劑量,雖然古人有治上焦如羽的觀點。但這是溫病家的學說。其中還有一個辨證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鼻炎為非常典型的上焦陽虛證,用藥就不必如羽了。當重就重。具體的劑量。至少,薑桂可以30克/味吧,可以參考仲景的真實用量,這一點李可曾經有過詳細的經驗,可以找來學習一下。四逆則有變化,按照劉力紅的觀點,當重用甘草。他主張以土製火,頗合於臨床。這一點我也經常用。按這個觀點,我一般起手用附子30克,甘草30克,以後,隨證增加。(大部分時候二診三診後,都要增加附子量,我認為我的起手用量是很低的。僅僅是探測一下病情以及病人的反應,也便於病人如果不再回診,給病人一個安全量。呵呵。這個量是不是有人認為太大了。)另外,看看雲南吳佩衡的醫案。他的觀點就不同。附子可以300克,而甘草僅十數克或者更少。我認為這是一個對附子的認識觀點的問題。附子少用助火,多用扶陽,重用回陽。少用時,配甘草有意義,多用,重用時,甘草作用就成了甘以潤之,兼顧中焦的作用。再者,仲景也並不是用附子時重用甘草。試看真武湯。甚至沒有甘草!臨床上我治療水腫之類的陽不氣化證,多起手用附子60-90克,當然根據舌脈變化而選擇用量,但不管如何,我的用量很大。效果是病人的水腫減輕很快。方中還有一味葯非常關鍵,就是生薑。這味葯一定要重用。多少克合適?至少30克,或者60至90克,三片生薑在這個方子里是騙人的東西。不用到這個量,就沒有好的效果。雖然你重用了附子,也必要要把生薑的量保證了。附子的用量,很有學問。我還沒有完全參透這個量,也在努力中。少時我用過12克附子,多時,目前我在用生附子120克,制附子我也用到了300克。效果如何呢?神奇!!!但把握這個量是不容易的,一定要從你認為的安全量開始。不要過分追求效果而呈能!!!為醫者,可不慎之。。。。。十一、問:是不是每個病人都有使用附子的適用征?請問李可見過多少病人?你見過多少病人?天下的病人都可以用附子?我的臨床很少,但尚不至於如此偏頗!答:天下的病人很多,如何治療是各有各的方法,也都能取效。試問,你非常了解附子的用法,你也有用附子的經驗,而且,你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然後聽別人講,附子大毒,會致溫燥。故而另學新法,算不算邯鄲學步?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學術思想,為什麼?是不是一定只有一個是對的,其餘的全錯?!!!我想,對於中醫,稍有頭腦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經驗。這些經驗多是從自己的病人治療實踐中獲得的。你看的病人與別人看的病人不同,大家都在思考,得出的經驗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這就是對中醫的發展。難道一定要大家都是百病皆治的,技術萬能的,百分之百不失偏頗的中醫嗎?中醫很有意思,為什麼?我想就是因為它的理論與實踐的不相同性。因此而導致了歷史上中醫的百花齊放的局面。再說,用附子是不是一定不用滋陰。我想大多數中醫師不致於這麼膠柱吧。該用附子,就用。偏有陰虛了,當用滋陰中藥,為什麼不用上?病有六經,附子偏於三陰。誰天天只看三陰病?外感風熱,難道也一定要用上附子來逞能嗎?我想沒有人這麼無知。十二、當世用附子的少了,但網上用附子的多了,這是件值得慶賀的事情。理由有四:1、受近兩三百年溫病學的影響,大家治病都在滋陰上作文章,六味地黃湯成了萬能的安慰劑,誤人太多,不可不知。溫病學的東西,最不能治大病。大家看看,為什麼溫病家的醫案里有那麼多的曲折,看上去驚心動魄,是不是真的一定要這樣?我認為,那是誤人的治法。當然,我也承認溫病學的兩大貢獻:急下存陰和重用古膏。有這樣的膽識的中醫在溫病家裡頭少之又少,多是些只顧滋陰,不問辨證,治不死也治不好病的角色。2、世上的醫生都想治好病人的病,但就是因為附子有毒,明知可用而不敢用。這是什麼醫生?要這樣的醫生何用?仲景可以用生附子兩枚,是多少克?70多克吧。我現在用到了生附子110克。為什麼?病人需要,效果明顯呀。3、為什麼我倡導用附子,因為有這樣的證。什麼證?陽虛。看看周圍的人,哪個不是陽的功能釋放過度。我認為人是體陰用陽的,陽用太過,則會出現一些癥狀。什麼癥狀呢?就是亞健康狀態的大部分癥狀。另外,抗菌素的濫用也導致陽用太過,還有激素的大量使用,也耗傷了不少真陽。也許你說,我不吃激素,我不用抗生素。好,你吃雞,吃牛肉吧。多數是工廠生產出來的,這些肉是用什麼長大的?激素、抗生素!!!4、我治過一些病,以前不會用附子,效果在五成,不算滿意。後來,思考了陽的功用:「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障。」明白了陽氣才是我們生命存在的唯一原動力。沒有太陽,地球上的生命也就結束了。沒有了真陽,我們人也一樣不能生存。因此,選擇了附子。臨床用久了,發現效果上來了,特別是治療一些頑固性疾病,效果非常地明顯。你讓我放棄附子,那,我實在不知道我再如何把效果提上去。還有一條,也算是理由吧。當世的附子,是家種的,不是野生的。其功效要小於仲景時代的附子。另外,附子的泡製過程,又煮又蒸,隨著毒性的減少,功效也肯定丟掉了不少,這樣的附子,為什麼不敢用?怕什麼?因此,一句話,附子是好葯,知而不用,就是庸醫!!!從來沒有用過附子的人,最好不要在這裡說什麼。先回家試試給自己服上30克看看。前面我貼了用附子的適應證,感覺不全面,下次我細細地整理好,請大家參考。呵呵。一句話,引來大家如此關注。其實,我的本意是想引導改變一下中醫的主流。這種主流目前看來影響了中醫的前途。就是溫病學近兩百多年的泛濫,大大地影響了中醫的發展。什麼病都要滋陰,什麼病都用六味地黃加減,溫陽葯絕對不敢用。。。。。。這些都不是真正的中醫。中醫走了偏路了。如果您認為我這樣做是不是有溫燥之弊端。我認為也不見得。理由如下:1。附子溫,並不燥,不傷陰。且附子可溫陽,陽能化氣,氣化則水濕自能通行全身。陰虛之證,附子可化水而潤之。2。目前不少病症,確是多為陽虛。抗菌素影響了臟腑功能,激素過分開發了真陽,表現上,或者說短時間內是治了病,但持久來說,耗傷陽氣是本。3。臨床說明問題。我可以舉出一大堆的病例來,從脊髓炎,腦幹腦炎到各種關節炎、到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到脫髮,到腎炎,再到小兒腦癱,到亞健康等,多是陽虛。重用補陽之附子的確解決了病人的痛苦。醫生不就是幫助病人治病嗎?有機會,我發個我臨床用附子的典型病例(容易誤診為陽盛)上來。無謂的爭論是沒有意義的。但道理要說明白。1。陰虛之人,用附子,千萬不可忘記用滋陰葯。還是上面那個道理。附子是溫陽化氣的,氣化則水濕乃可行。但你必需給附子水濕。滋陰葯當的這上這個角色。附子有濕可化,則濕邪自運而陰虛可復。如果沒有滋陰葯,附子溫陽氣化功能增加,只能耗傷真陰。那是真的傷了陰了。這點不可不知。配什麼?象熟地,生地,白芍,麥冬等都是。2。另外,磁石等雖然不是滋陰的,但可以潛陽入陰。這可以制約浮陽。這個道理也要是要知道的。其實就是防止附子產生了過多的上升的陽氣。陽升易擾心神,致失眠,煩躁,神誌異常。一定要預防。從這個道理上講,就象是針灸百會穴。我在臨床上一定要配合足三里,或者崑崙。為什麼?就是引亢陽下降入陰,這樣可以讓陰和陽在上與下的層面上形成平衡狀態。我想這樣講,是不是對於用附子滋陰更清楚了一些。是不是可以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爭論。但如果是學術上有問題,我倒是希望一定要爭論一下。爭論讓我們提高。感謝執不同觀點的各位.
推薦閱讀:

中醫「五」字訣簡表
中醫笑療 ===大笑治癌
一部幾乎被埋沒的經典醫書
認識中醫(十三)中醫思維的缺點
老中醫分享的22個冬季養生妙招【健康百科】

TAG:中醫 |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