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F1車手也不敢輕易參與的公路賽

相信不少人都曾聽過保時捷的一句經典廣告語:「源於賽道,駛於公路」。其實不僅僅是保時捷,法拉利、賓士、寶馬等汽車巨頭都曾在各自的宣傳里提到過類似「賽道與公路」的DNA。

看似分開的兩件事物:賽道與公路,僅僅只是局限於當下現代人的理解而已。其實早在一個多世紀前(19世紀末期),公路就是賽道,賽道就是公路,它們原來是一家的。已經漸漸被眾人忘卻的「公路賽」,就是這麼一種形式。

等等!誰說現在沒有公路賽了?你沒看到剛剛結束在澳門市區舉辦的格蘭披治大獎賽嗎?摩納哥F1、以及將要在香港中環舉辦的Formula E電動方程式,這些不都是在城市的公路上舉辦的嗎?

確實。上面這幾種被大家熟悉的賽事在我們現代字典里俗稱為「街道賽」(Street circuit)。也就是一眾賽車在封閉的環境下以固定的線路進行若干圈的比賽,觀眾可以在封閉的「斗獸場」內欣賞賽事,也比較方便進行電視轉播與廣告宣傳。其實這種街道賽形式一直存在著,並且隨著FE電動方程式在全球城市的舉辦得到了推廣與熟悉。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另一種極端的「街道賽」——在開放的公路上舉辦的耐力賽。在這裡沒有完全封閉的賽道,既沒有緩衝區也沒有無線電與車隊通信,更不用提所謂的後勤保障了。等待車手的是長達數百或上千公里的曲折道路,從十多個小時到乃至若干天的賽程。

概況

別以為這是筆者刻意營造出來的恐怖氣氛以便下文做鋪墊,其實我們今天所介紹的公路耐力賽(Open-Road EnduranceRace)實際上是一種最為古老的汽車耐力賽,早在20世紀初就出現了。它的表現方式有好幾種。

其中包括有:1)A、B點單向式,即從A城市出發到B城市結束;2)A、B點往返式,即從A城市出發途徑B城市再折返A城市結束;3)大型環狀繞圈式,即環繞數十公里的環形公路、以默認的固定圈數作為最終長度。感覺不知所云?沒問題,我們這就拿一些經典的賽事一一為大家解析。

Targa Florio

在義大利西西里島城市巴勒莫周邊的山區公路間舉辦的Targa Florio賽事就是最為著名的公路耐力賽的代表。始於1906年,Targa Florio作為最古老的汽車耐力賽事,比1911年開始的印地500,、1923年開始的勒芒24小時、1927年開始的Mille Miglia成立的的更早,對賽車運動的影響更深遠。相比於1950年才開始的世界一級方程式比賽,Targa Florio更像一位身經百戰、榮獲「榮譽勳章」的老兵。

Targa Florio屬於大型環狀繞圈式公路耐力賽,比賽總長度在400至800公里之間(每年的賽道設定不同而變化)。早期的老賽道單圈長達148公里,是目前我們熟悉的德國紐博格林北環賽道(20.81公里)長度的7倍。

如果從彎道數量的角度來分析,Targa Florio老賽道單圈擁有多達2000多個彎道,是紐北賽道的13倍,更別提一般只有13-15個彎道的普通專業賽道了(即便是後來Targa Florio縮短了賽道、總彎道數量也仍在800-900個左右)。

在100多年前駕駛著穩定性極差的賽車在這樣的環境下比賽,絕對不比當時攀登阿爾卑斯山征服馬特洪峰來的容易(海拔4478米,1865年首次人類征服此峰)。對Targa Florio的挑戰吸引了來自歐洲眾多汽車巨頭的眼光,阿爾法羅密歐、賓士、保時捷、法拉利、藍旗亞都曾在此以勝利征服了觀眾的掌聲。

Mille Miglia

同樣在義大利舉辦的Mille Miglia,比賽雖然起步較晚、卻有著與Targa Florio齊名的聲譽。Mille Miglia屬於A、B點單向式公路耐力賽,在義大利羅馬(ROMA)與布雷西亞(BRESCIA)兩個城市之間舉辦,Mille Miglia顧名思義「一千英里」的賽程,在半封閉的道路上,車手需要應付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除了來自本身車輛的可靠性、也有許多外來的因數,如:觀眾、路邊的狀況以及天氣。

順利完成這場漫長的公路賽,不少業餘車手從午夜前就開始出發,爭取在次日太陽下山前到達終點。而駕駛專業賽車的車手則從太陽升起後的白天出發,一路趕路。有的車手會配備領航員、而有的車手則選擇獨自上路。

如前F1世界冠軍胡安·曼紐·方吉奧(Juan Manuel Fangio)就喜歡自己獨自駕駛長驅,而1955年Mille Miglia的冠軍斯特林·莫斯(Stirling Moss)則帶上了自己領航員為長達1500多公里的賽段導航。

Carrera Panamericana

1950年,為了慶祝泛美高速公路墨西哥段修建完工通行,墨西哥政府與美國聯手舉辦了跨境公路長途耐力賽「Carrera Panamericana」。這項比賽堪稱是公路耐力賽的典範,雖然其屬於A、B點單向式,但是長達3000多公里的賽段可謂是讓Targa Florio與Mille Miglia倍感慚愧。

超長的賽段讓比賽持續5-6天之久。有趣的是,即便是那麼辛苦的比賽也仍然吸引到大批男女車手參加。就連當時納斯卡創始人Bill France也被吸引了過來參加了此後每一年的比賽。

公路耐力賽的終結

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美蓬勃復甦發展、特別是各國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公路耐力賽打下了強有力的生命劑。然而,隨著賽事競爭程度的提升,賽車的速度與馬力持續飆升,給賽事帶來了眾多的隱患。首屈一指的就是安全問題。由於半開放性的公路缺乏觀眾與交通的管理,致命事故持續不斷,給賽事本身披上了一層黑紗。

Carrera Panamericana在五年的舉辦期間共有25名車手與觀眾喪命;Mille Miglia在30年共24場比賽中,一共有56名車手與觀眾喪命;而Targa Florio則在71年共61場比賽中有9人喪命。隨著FIA國際汽聯的成立以及對全球賽事安全的逐步推廣,公路耐力賽因其特殊的開放性場地導致無法確保整個賽段控制在安全範圍內,賽事被逐步勒令停止。

Carrera Panamericana與Mille Miglia相繼在1954與1957年的賽後被取消,Targa Florio則直到1977年才正式完成了其長達71年的使命。

關於當年公路耐力賽的故事何止那麼少,然而由於篇幅有限,我們只能介紹到這裡。隨著近年來複古文化的蔓延,許多經典的公路耐力賽又再次得到了重生,不過這一次的目的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有機會下回再介紹吧。

本文由傻豹豹賽車工作室-Felix供稿

推薦閱讀:

TAG:公路 | F1車手 | 車手 | 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