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把尼采作為一種生活

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69年分配到廣西資源縣工作。1978年恢復高考後考入中國社科院,先後獲得哲學碩士、博士學位。國內著名的尼采哲學研究專家,出版各類著作二十餘種,其中《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人與永恆》、《愛與孤獨》等在讀者中產生重大影響。

  集哲學與文學於一身,融理性與感情為一體,是周國平作品的顯著特色。周國平的處女作《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重印10多萬冊,這是他作為哲學家的一面;感動無數人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是他詩人和人的一面。他的哲學論著閃著詩性的光華,他的文學隨筆透著哲學的智慧。

  他的多數作品在形式上擺脫了學術的艱澀,也不鶩藝術的新奇,寫得質樸平實,所表達的又是一般人都能了解的切己感悟。在廣泛的社會階層中,尤其在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中,他的作品擁有許多熱心的讀者。更重要的原因也許在於,在他的作品中貫穿著的內涵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周國平的作品不是暢銷作品,但他的作品總是有持久的生命力,不斷獲得新的讀者和知音。近日,他《守望的距離》(修定本)出版,筆者藉此機會對他進行了專訪。

  子水(以下簡稱水):《悲觀·執著·超脫》中,人的一生,思緒萬千。然而,真正讓人想一輩子,有時想得驚心動魄,有時不去想仍然牽腸掛肚,這樣的問題並不多。透底說……便是一個極簡單的命題:只有一個人生。在上學的時候讀到後,真是很喜歡!一下子就記住了你的名字。讀你的文章總能讓我們心有感悟,常常有這樣一種感覺,讀著讀著忽然就領悟到彼時自己也曾有過那樣的心境,那你當初是如何想到用文學的方式,表達人生的哲學的?

  周國平(以下簡稱周):用文學來表達哲學倒不是我刻意追求的,我感覺這樣一種表達比較舒服,可能也因為我比較喜歡文學,我上大學時讀的哲學系,但實際上我看的較多的是文學書籍,哲學書當然也看,同時也大量地閱讀小說。我研究生畢業之後,我的專業還是哲學,它的要求還是要寫大量的論文、專著,這種工作我也做,寫哲理美文是非常偶然的,開始時是《讀書》雜誌的一個朋友跟我約稿,那是82、83年的事,這實際上也是我最早用比較文學的方式寫的文章,而我這一寫便感覺到自己非常喜歡,當然讀者也喜歡,這就給了我一個鼓勵,就寫得多起來。

  水:周老師是上海人?上海是一個怎樣的城市?北京於你又是什麼角色?

  周:上海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裡度過我的童年和少年時光,在那裡一直住到17歲,之後考到北京大學。雖然後來也到別的地方工作過,但最終又回到這裡。我在北京的時間更長一些,從我自己心裡來說,我也更喜歡北京,我17歲考大學時,有一個很重要的動機就是要離開上海,因為我不喜歡那裡,實際上那時我根本沒到過任何上海以外的省份。但我就想要到外面看世界,北京對我也很有吸引力。來到北京後第一感覺就是我喜歡北京,這裡比上海厚重、大氣,這個印象到現在也沒有變!當然現在上海開發很好了,我也經常回去。可能上海更現代化,從城市規劃來說,肯定上海遠遠超過北京。上海生活也更舒適一些,但兩地的差異,其實是文化上的,未必是表面上能看到的,但你能感覺得到。包括兩地學術界的不同。

  水:一個人的少年時期,對一個作家來說影響是重大的,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周:應該是這樣的,不光對一個作家,對每個人來說童年都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這種影響往往不會意識到,要經過自己的反省,並非經驗可告訴你。我認為從小長在上海對我的童年而言是一種遺憾,受不到自然的陶冶,不能與泥土親近,我覺得這是生活在城市中人的先天不足。西方的大作家大文人儘管在城市生活,但他們仍有機會到農莊里去,比如盧梭。

  水:最近聽到這樣一件事:某出版社為了推廣一本書,約請您為該書作序,遭到謝絕;出版社轉而「降低要求」,希望能在圖書的腰封,印上「周國平推薦」的字樣,提議再次受拒。你如何評價出版界當今這種現象?

  周:網上也有?確有此事。我本人不贊成這樣的事情。出版本身既是文化也是商業,那麼在商業上有所動作也可以理解,但我的標準關鍵是要誠實和誠信。你確實是一本好書,作一些推銷是應該的,但我本人不願意參與這種活動。除非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比如《小王子》。但他們加附腰我是不知道的。事後我也批評了他們,我覺得用大字寫上「周國平大力推薦」是很可笑的,用我的名字作廣告我是不願意的。

  水:去了一趟南極,並寫成一本書,那你覺得這種極地之旅,對你的人生與創作有影響嗎?

  周:那不是我刻意求來的東西,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在這之前,我壓根沒想到過要去南極。我也不是那種有探險愛好的人。當然,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難忘的經歷。它對人生的影響可能有量的變化,但不會有質的變化。我去之前不相信,去了以後確實也沒發生這種事情,如果轉折這樣容易,那人生太充滿戲劇性了。

  當然南極的自然地貌與環境是非常奇特的,它給我一種非常新鮮的審美享受,純凈而獨特。比如藍色的海洋上的冰山,陡直如懸崖一般,非常漂亮;另外還有一些企鵝和海豹,你天天和它們在一起,它們見到人毫無表示。

  水:談談在北大上學時你的好朋友、郭沫若的兒子郭世英吧。

  周:如果要我說出在我的生命過程中,對我發生重大影響的一個人,那就是郭世英。儘管他那時也是一個青年人,但那也正是我受影響的時候,這種影響一輩子都會記住。1962年,我17歲,他是我大一的同學,大我三歲,讀書面很廣,愛思考問題,在他的影響下,我讀了很多名著,感覺突然有了一個很開闊的天地。我在中學時的理想是成為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後來和他的接觸,使我覺得有比學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生活本身。從那以後,我開始更多地思考生活的意義,他改變了我的人生方向。

  水:作為國內著名的尼采哲學研究專家,您著有《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你能概述一下對尼采這個人的認識嗎?

  周:概括任何一個偉大的人都非常困難,因為他們都是很豐富的。我本人對尼採的認識也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可以用我的兩本書代表:一本就是《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還有一本是《尼採的形而上學》,這是我的博士論文。前一本書是我對尼采認識的第一階段。尼採在中國一直當作反動思想家來看待,直到80年代初教科書都是這樣寫的,在前一本書里我澄清了他關注的其實並不是政治問題。人們總認為尼采是宣揚法西斯、超人、權力意識等,把他歸為強權政治與種族主義,認為是一個政治狂人,但實際上他所關注的並不是政治問題而是人生問題,所有我們當作的政治問題都是他對人生問題的解釋。所以我覺得尼采是一個真誠的思考人生的哲學家,他所思考的高度幾乎無人能及。

  西方傳統的信仰發生危機時,人們重新思考為什麼恐慌,時代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尼采對此提出獨到的批判。1991年出版的《形而上》我覺得自己又往前走了一步,尼采不僅是關心人生,而且按照西方正宗的哲學來衡量,他也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哲學家。他關心的正是西方哲學中最核心的問題,包括本體論和認識論,在這些方面他都有獨特的看法,正因為這一點,在西方國家一些根本問題上,他有所突破,對後來的發展產生很大影響,西方哲學發生了一個轉折,這個轉折上他起了一個關鍵作用。

  水:對於啾啾有什麼美好的希望呢?

  周:我就希望她能健康地生長下去,沒有別的希望。


推薦閱讀:

作為用簡體字長大的人,你覺得繁體字比簡體字好嗎?如果是,為什麼你不轉用繁體字?
鳳為雄鳥,凰為雌鳥,為什麼以鳳作為皇后的代表?
上交所被指烏龍事件中不作為 回應稱儘快推出T+0
段江麗:作為父親的賈政(紅樓人物家庭角色論之五)
香港政改:作為英國人,我這樣看「香港政改」(羅思義)

TAG:生活 | 周國平 | 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