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
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以下簡稱內異症)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而引起的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是繼發性進行性加劇的痛經及月經失調、不孕、性交痛等病症。本病的發病率近年呈明顯增高趨勢,已成為目前婦科常見病、疑難病之一。約有5~15 %的婦女受累,其中80 %患者有痛經癥狀, 5 %合併不孕。中醫近年來對內異症的研究較多,且已取得了一定成果,現就其中醫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中醫內治法
內異症屬於中醫「痛經」、「月經不調」、「不孕」、「癥瘕」的範疇,極似《諸病源候論》中「為血瘕之聚,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小腹里急苦痛,背膂疼,深達腰腹,下攣……月水不時,乍來乍不來,此病令人無子」所論述的表現。近年來中醫在本病的治療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特別在緩解癥狀、調經助孕等方面療效顯著。臨床針對疾病的具體病因病機和月經的周期變化,治療側重點又有所不同。
1. 1 行氣疏肝、活血祛瘀法
蔡小蓀認為內異症臨床辨證以肝鬱氣滯、瘀血阻絡為多,治應活血祛瘀、疏肝散結。研製有內異症基本方:內異Ⅰ方(炒當歸、川牛膝、赤芍、制香附、五靈脂、川芎、制乳沒、丹參、元胡、蒲黃、血竭) ;內異Ⅱ方(炒當歸、生地、制香附、大黃炭、丹參、白芍、蒲黃、花蕊石、震靈丹、三七) ;內異Ⅲ方(茯苓、莪術、桂枝、赤芍、丹皮、桃仁、皂角刺、石見穿、炮山甲、水蛭) 。按患者稟賦差異、受邪性質、病機轉歸、癥狀點進行辨治。
1. 2 溫中散寒、活血化瘀法
張英蕾認為內異症由寒凝血瘀而發病,治療以溫中散寒兼活血化瘀、理氣止痛、軟堅散結立法。經前期用四溫湯(吳茱萸、肉桂、小茴香、炮姜、元胡、五靈脂、沒藥、白芍) ;經間期用複位湯(肉桂、麻黃、元胡、卷柏、馬鞭草、制草烏、三棱、莪術、當歸、赤芍、炙水蛭) 。
1. 3 清熱活血、化瘀消癥法
潘愛珍等認為瘀熱是引起內異症氣血陰陽失調的根本。臨床將60例內異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採用蒲歸湯(蒲公英、連翹、三棱、莪術、乳香、沒藥、當歸、白芍、首烏、炒山甲、香附、皂角刺)治療,對照組給予丹那唑治療, 3個月為1療程,觀察兩組血液流變學和CA125的改變。結果:兩組治療後血清CA125水平均明顯下降,蒲歸湯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明顯下降, 丹那唑組治療後未見下降。
1. 4 補腎調經、活血祛瘀法
李祥雲採用補腎祛瘀法,以自擬內異消方(三棱、莪術、水蛭、地鱉蟲、穿山甲、菟絲子、仙靈脾等) ,治療內異症患者258例,結果痛經的有效率為92. 64 % ,不孕的治癒率為62. 39 % ,包塊的縮小率為75. 31 % ,治療後血液流變學、內分泌功能、體液免疫等方面的異常指標也得到了顯著的改善。汪慧敏指出腎陽不足是導致內異症的重要原因,補腎助陽不僅能推動氣血的運行,促使卵泡正常排卵,提高受孕率,而且能調節雌、孕激素的比值,使孕激素水平上升、黃體健全,從而加強活血化瘀葯的作用。故在臨床上將淫羊藿、菟絲子、鹿角片、炮甲等補腎助陽葯與活血化瘀葯並用,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 5 益氣健脾、化瘀散結法
付淑秀等以東垣「養正積自除」理論為依據,採用補氣健脾、化瘀散結法,自擬補脾祛瘀方加味治療內異症46例。藥物組成:党參、雲苓、黃芪、赤芍、白朮、桃仁、丹皮、莪術、桂枝、皂角刺。加減: 肛門掣痛明顯者加木香、烏葯;宮寒不孕者加吳茱萸、炮姜;便燥溲黃者加大黃、黃芩, 10個月為1療程,經期不停葯。連用三個療程後,治癒16例,顯效15例,有效12例,無效3例,有效率為93. 5 %。
1. 6 活血祛瘀、消痰散結法
順惠芳認為本病的病理實質為「血瘀痰凝」,將115 例患者分為2組,治療組70 例採用活血祛瘀、消痰散結法(處方:當歸、赤芍、夏枯草、川芎、血竭、三七末、桃仁、浙貝母、枳殼、生牡蠣、橘核、荔枝核)治療;對照組45例採用丹那唑治療,連服3 個月為1療程。結果治療組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為85. 7 % ,高於對照組42. 2 %的有效率。其中痛經癥狀改善尤為顯著。
1. 7 祛瘀解毒、通絡止痛法
連方等將58例瘀毒型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治療組30例,予以祛瘀解毒、通絡止痛法(處方: 紅藤、玫瑰花、金銀花、連翹、丹參、赤芍、丹皮等組方而成)治療;對照組28例,予以血府逐瘀膠囊治療。連續3個月為1療程。結果30例患者臨床治癒5例,顯效14例,有效9例,無效2例,顯愈63. 33 % ,總有效率為93. 33 % ,不孕症患者8 例中妊娠6 例(75 % ) 。對照組28例患者臨床治癒2例,顯效5例,有效15例,無效6例,顯愈率25 %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 57 %。
2 中醫外治法
2. 1 中藥灌腸
由於異位內膜可出現在身體不同部位,但絕大多數位於盆腔,中藥保留灌腸可使藥物通過腸壁吸收,經滲透作用而到達盆腔,並使病灶局部保持較高的藥液濃度,促進盆腔內氣血運行,使盆腔內微環境直接得以改善,有利於減輕癥狀和消除病灶。宋旭霞等採用電腦婦科治療儀及中藥灌腸法治療內異症患者39例,灌腸方葯組成為丹參、三棱、莪術、海藻、昆布、薏苡仁、穿山甲、皂角刺、香附、延胡索等,每天湯藥20 mL 保留灌腸,然後陰道內置入消毒探頭,按統一方法接通儀器治療,經後3~7 d開始, 1次/d,每次30 min,10 d為1個療程,連續3個月經周期,結果總有效率為100 % ,顯效率為82 %。楊漸採用自擬婦塊消(鹿角霜、破故紙、桂枝、赤芍、三棱、莪術、桃仁、土鱉蟲、雞內金、鬱金)灌腸治療本症50例,總有效率為96 %。
2. 2 敷貼和葯灸法
敷貼法主要通過經絡傳導和皮膚滲透吸收發揮作用,由於藥物敷貼局部後較長時間停留在皮膚表面直接刺激皮膚感受器,通過反射途徑直達病所,使藥物不間斷的向病變組織及血液釋放,從而使病變部位保持均衡的藥物濃度,以便更好的發揮治療作用。汪慧敏等取七厘散1 g用少量黃酒調和,敷貼於患者神闕穴,用艾條灸20min,用麝香止痛膏外貼(皮膚敏感者用膚疾寧外貼) , 48 h更換1次, 3次治療後讓患者自己操作,每次月經乾淨後第10天開始治療,到第2次月經乾淨時結束, 2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2~4個療程,對痛經、月經不調、肛門墜脹痛、性交痛癥狀效果明顯。
2. 3 直腸給葯法
付金榮等採用盆痛靈方(由三棱、莪術、虎杖等組成,龍華醫院藥劑科製成100mL藥液)直腸給葯治療30例患者,每天給葯1次,連續7 d,停葯1 d,經期停用, 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結果近期治癒3例,顯效16例,有效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 % ,且血漿TXB2、6 - Ke2to - PGF1α水平顯著降低。
3 中醫內外合治法
3. 1 中藥內服加灌腸
張帆等採用化瘀調經方(柴胡、枳殼、兩面針、當歸、桃仁、何首烏、三七末、茯苓、延胡索、菟絲子)內服,配合盆炎液(大黃、毛冬青、白花蛇舌草、兩面針、枳殼、丹參、三棱、莪術等)保留灌腸,治療內異症患者52例,對照組38例口服丹那唑治療, 3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 15 % ,對照組為76. 32 %。
3. 2 中藥配合穴位注射
沈姚琴等將114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研究組非經期給予自擬化異定痛飲口服(赤芍、花蕊石、香附、川芎、當歸、元胡、劉寄奴、皂角刺、石見穿、水蛭) ,痛經者經期加用vitk3針劑做雙側三陰交穴位注射,每穴各4 mg,每次經期可注射1~3次,治療3個月查肝功能。對照組予內美通口服。治療6個月後評定療效,顯示兩組有效率分別為:研究組92. 6 % ,對照組93. 5% ,但研究組副反應發生率低於對照組。
另外還有陰道用藥、針刺治療、微波理療等外治法。現多採取內外合治,可縮短病程,效用加倍。李雅華以三聯療法(口服自擬祛內異湯、中藥保留灌腸和中藥穴位注射)治療內異症患者56 例,總有效率89. 29 %。
4 結論
子宮內膜異位症作為臨床常見的疑難病症,常表現為劇烈痛經或持續性下腹痛、月經失調、不孕、性交痛,且具有遠處轉移和種植等惡性行為和惡變的潛能,對婦女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對於內異症的治療,現代醫學主要採取藥物保守療法和手術療法。而中醫則從整體調控出發,通過辨證論治,採取多方法、多途徑用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別在改善臨床癥狀、提高受孕率方面有較好的療效,且副作用小,停葯後複發率低。
筆者認為,在這一領域,中醫藥大有可為,我們中醫人應多總結、多創新、多提高,發掘我國傳統醫學在內異症治療方面的潛力,進一步加強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因的認識,積極探索更加合理的治療手段,從而為更多內異症患者減輕痛苦,帶去希望。
推薦閱讀:
※銀屑病的中醫治療銀屑病治療
※喝中藥有副作用嗎?是葯三分毒?
※兒童性早熟的中醫治療(關愛下一代)
※中醫治療2型糖尿病常見誤區分析
※宮寒是個偽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