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心論
太極心論
人稟先天一氣來到世間,精氣神化就一顆真心。此心不染俗塵,見素抱樸,又謂道心。在嬰孩成長中此心日受世俗蒙昧,純真漸退,慢慢變成凡心。受俗務所累,為七情六慾所擾,元氣精神日益傷損,真心漸沒。太極拳以其獨特的逆練之法,「專氣致柔,能嬰兒」(《老子·道德經》)。用鬆柔的手段,化去人體後天的拙力而自行生出先天的內勁,從而能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老子·道德經》)。並因動中寓靜而致心平氣和,洗滌凡心,使其返回道心狀態。這種假借形意修鍊道心的方法,就是所謂以後天返回先天的逆練之法。能昭然此理而練之太極拳,所練在神,方謂心是太極,拳歸於道。要使拳歸於道,必先超脫凡心。人生在世,處雜紛擾,有幾多喜樂,幾許哀愁。一生之榮辱富貴,百歲之悲憂悅樂,備嘗於一夢之間。其去而不還,激而不返。只要至道在心,心即是道,就會打開金鎖玉關,舉步自然無礙,見萬里是無塵之境,作千年不朽之人。解脫塵俗之縛,跳出天地之外,方可名為得道之人,所練之拳才是太極。何為太極?為道之所生,陰陽之母者也。順則換變陰陽天地,左右虛實,萬千變化;逆則來自無極,混沌一氣,根本在道,自然虛無。道者空虛杳冥,無大小上下,看不見摸不著,只能以心契之,是以知心即道。故曰:。這就是道心。道視之寂寥而無所睹,聽之杳冥而無所聞,惟以心視之則有象,以心聽之則有聲。「太極拳所練在神」。形以心為君,心者神之舍,以心行拳,便是太極。以為有形有為,而不能頓悟者,終難入太極拳之道。太極拳之功在內勁,練內勁之法稱內功心法。既稱心法,必憑心領神會,不能言傳身教。內功心法妙理在心,法於自然,全靠領悟。天地雖大,能役有形,不能役無形。精氣神乃無形之物,筋骨肉乃有形之身。有形之身法可受之於師傅,無形之心法就全憑自己的感悟。諸如太極拳「虛靈頂勁」、「氣沉丹田」、「松胯開襠」等要領,從內功心法來解釋,就是指人身上中下三個丹田的運用要法。上有天谷泥丸(頭頂百會區域),是藏神之府;中有應谷絳神(肚臍氣海區域),是藏氣之府;下有靈谷關元(下身會陰區域),是藏精之府。泥丸宮乃元神所住之宮,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謂之穀神。其性空虛,為靈性之所存。虛靈頂勁可使中下兩丹田之精氣上達天谷,化為虛靈之神。氣血所至,使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心思敏慧,明察秋毫。故虛靈頂勁實為性功養煉之要法。中丹田乃人身性命之根,先天真氣歸藏之所,其臍為母嬰連接之樞,先天呼吸之門。中者,天地玄牝之氣會聚之處也。奔驟馳騁,真氣耗散,不若虛靜守中以養也。人能一意守之而不散,則真精自朝,元氣自聚,穀神自棲。氣沉丹田使氣海所藏之先天元氣與下沉的後天呼吸之氣和合,再與脾胃消化之後天水谷之氣混合,化生精氣神三寶。所以,中丹田為命功養煉之要處。下丹田乃任、督、沖三脈所起之處,是陰陽二氣的必爭之地,又是運行的必經之路,也是奇經八脈的總源。它上通泥丸,下透湧泉,精氣聚散,皆由此竅。鬆開此處,諸脈皆通,有利於氣血運行周身。又如太極拳十要之一的「含胸拔背」,往內求之,則指心氣內收沿任脈下降至中丹田,腎氣貼背上拔沿督脈上行由脊而發。起勢兩手上提之時如能令心氣內收下降,而兩手下按之時令腎氣沿脊上拔至頂,然後再往下松兩肩、兩胯、兩膝,最後腰間腹球滾轉帶動胸肩臂手右捋,則感起勢舒松自然,中正安泰,可糾正如前傾後仰突臀等外形上的弊病。故授拳在師,妙悟由心。太極拳是道,演練太極拳應是以拳演道。道性空虛,法於自然,不可勉力勞心強為。太極拳有動(有)靜(無)兩義,動為太極陰陽變化,靜為無極至虛至靈。外動內靜,以靜御動,動靜結合。道法之要曰:在內求之則無形,在外求之則有象。或妙在作為,或妙在靜定。但有所作為即非道也。所以取之於內而不泥於內象,取之於外而不求其外揚,是所謂無物無象者也。從無入有謂之成,以有歸無為之了(無者,無極也,靜也;有者,太極也,動也),自然而然,不約而合。有動之動,出於不動;有為之為,出於無為。道是無為而為,不求之求乃為大求;拳是不動而動,不動之動乃為大動。用志不分,乃可凝神;若有拳動,實無拳動;似乎靜定,即非靜定。如龍養珠,如雞抱卵。可以無心會,不可以心作;可以用心守,不可勞心為。此有心無心之要,乃煉太極拳內勁之法,為太極拳道之玄。所謂太極拳修鍊,即指此意。
推薦閱讀:
※陳正雷大師系統講解太極拳的功理和學習方法訪談視頻
※六手太極功
※第361期‖ 「運勁如抽絲,邁步如貓行」掌握這幾點,輕鬆學會「太極貓步」
※太極 兩儀 三才 四象 五行 六合 七星 八卦 九宮 分別都有什麼?
※邁太極步的26點要求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