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族要長久興旺離不開良好的家風!
「一個家族要長久興旺,靠權力、靠財富都難,但良好的家風可以」
古語云:「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大家族的福澤,不可能永久保持,到了第五代就沒有了。
曾國藩認真研究過歷史。他發現,一個家族要長久興旺,靠權力、靠財富都難以傳承,但良好的家風卻可以代代相傳。唐浩明開門見山。
「曾國藩特別重視家風建設。」唐浩明說,在曾國藩出生時,曾氏家風在其祖父曾玉屏的經營下已初具規模,但並不系統,也不完善。身為農民的曾玉屏雖然文化不高,但閱歷豐富,天賦很高,他對家人有嚴格要求。
曾國藩在其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曾氏家風的建設,並形成了一個完整體系。有人說,曾國藩從一個農家子弟一躍成為封疆大吏,是良好的家風成就了他。
正因為曾氏家風代代相傳,曾氏家族人才輩出,才出現了曾紀澤、曾紀鴻、曾廣鈞、曾廣銓、曾寶蓀、曾約農等傑出人物。對於這種說法,唐浩明是認同的。
他說:「一個家庭主張什麼,反對什麼,有怎樣的價值取向,這就是家風。在曾國藩完善的家風體系下,曾氏後人謹遵家規,嚴於律己,曾氏後人早已過第五代,卻依然有很好的表現,這都得益於其良好家風的影響。」
「營造『孝友』之家,必須勤儉;一定要多讀書,讀書就是對人的『打磨』」
「對長輩孝順,對兄弟姊妹友好。曾國藩要求大家庭成員營造『孝友』之家,必須勤儉。男人除了耕作要勤於讀書寫作,女人要勤於做家務。
曾國藩規定,女兒和媳婦每個月要給他做雙鞋子,還要親手做小菜送到軍營里。他的夫人經常在家紡紗。曾國藩還要求家人與鄰里友好共處,在他看來,『遠親不如近鄰』,左鄰右舍都是身邊的無價之寶。」
喝了一口茶,唐浩明潤了潤嗓子,加重了語氣:「讀書,一定要多讀書。這也是曾國藩對家族子弟的要求。不僅僅是家中的男人要讀書,家中的女子也要讀書。
曾國藩認為,『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不僅能增加知識,懂得道理,也能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有人送給曾國藩一個望遠鏡,並給他解釋,普通玻璃經過打磨、重新組合後,變得能夠望遠了。
曾國藩由此教育後人,人也一樣,讀書就是對人的『打磨』。」「曾國藩對子女也是嚴格管教。他不求子孫做大官,但要求他們做讀書明理的君子,做個好人。
曾國藩認為,心靈的活潑,身體的健康,比學業優良更重要。他還要求家中始終保持清貧的『寒士之風』。曾國藩多次說過,不要把錢財留給子孫。在他看來,給後代留下過多財物,會消磨他們的志氣,坐吃山空。」
「身為家長,言傳不如身教。你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你自己必須做到」
唐浩明呼籲,現代人要重視家風建設,良好的家風建設是留給子孫後代的一筆珍貴財富。「縱觀曾氏家風的核心內容,孝友也好,勤儉也好,和睦也好,這些都是人類社會經過千百年的發展、選擇和淘汰所篩選下來的精華。正因為它們對人類的發展是好的,所以才會留下來,一代一代傳承。」
曾氏家風對於當代年輕人,有何現實意義,又該如何借鑒呢?
唐浩明語重心長地回答:「曾氏家風不過時,意義依然重大。以曾國藩要求家人始終保持『寒士之風』為例,這對於當今『富二代』、『星二代』的家庭教育都是重要的借鑒。不嬌慣,不依仗權勢、財富搞特殊,走正道,守規矩,不亂來,這種教育很有必要。」
對於年輕的父母,如何建立良好的家風,唐浩明也有一些中肯的建議。
「對孩子而言,家庭教育其實是彌補社會教育的不足。良好的習慣要從小事抓起。好習慣養成好性格,好性格決定將來的命運。勤勞、儉樸、待人和氣、充滿愛心,這些良好品質能讓孩子終身受益。」「當然,身為家長,言傳不如身教。你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你自己必須做到。
曾國藩要求後人勤儉,他自己更是這樣做的。曾國藩的一位隨從曾這樣回憶:當年在安慶,曾國藩貴為兩江總督、湘軍統帥,卻像一個清貧的書生。
一個人住一間很小的房間,裡面只有一張桌子、兩條凳子,還沒有上漆。有3個用竹子編的籠子,用來放衣服、放書。床上的蚊帳只有兩尺多高,上面擺放的是一條農家普通的被子,用的是藍底白花的布,被子上面放著一件破舊的背心,打了七八個補丁。」
「他要求後人做到的,他做得比他們更好。無話可說。這正是曾國藩令人信服的重要原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