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首席官商盛宣懷與晚清的滅亡

歷史往往記住的是「第一個」。在中國近代,盛宣懷曾經創下十一個「第一」:第一個商本商辦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家電訊企業――天津電報局;在山東創辦了第一個內河小火輪航運公司;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條南北幹線鐵路――蘆漢鐵路;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第一所工業大學――北洋大學;第一所正規師範學堂――南洋公學(上海交大前身);第一個全國勘探總公司;上海第一個私人圖書館;中國紅十字會第一任會長。在這十一個第一裡面,最重要的恐怕是鐵路。就他掌握的資源來說,鐵路是最集中的,同時鐵路也是最複雜的,他一生受爭議最多的就是鐵路,曾經因此成為眾矢之的――大清的覆亡和盛宣懷的退出,和鐵路大有關係。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1/view-268466.htm  從1896年到1906年,盛宣懷擔任鐵路總公司督辦大臣,共修鐵路2100多公里,超過民國成立至民國二十年所修鐵路總長。   盛宣懷如何謀得這個肥缺?這要從張之洞和盛宣懷的關係說起。      盛宣懷和張之洞      張之洞並不喜歡盛宣懷這個人,但是又離不開他。   盛宣懷這個人的重要性就在這裡。論做官,他一輩子最高也不過就一個尚書;論德行,他的貪污問題一直就是一筆說不清的糊塗賬。人人都知道他花頭多,但是人人都離不開他,包括最高當權者慈禧也是這樣――要不是盛宣懷辦了電報和鐵路,恐怕庚子之亂的時候老太太既走不了,也回不來。   原因很簡單,盛宣懷經辦的鐵路、輪船、電報,這些都是當時的基礎性行業,而且是官辦企業中為數不多的可以賺錢的大行業。   對清流出身、沒有實際辦洋務經驗的張之洞來說,情況更是如此。1889年,張之洞就任湖廣總督,奉命在湖北興辦洋務。這時候的湖北是個窮地方。一開始,張之洞自己對於在湖北辦事也缺乏熱忱。但之所以選擇湖北,有兩個原因:第一,如果辦在經濟發達的沿海,清政府擔心一旦戰事打起來,損失過大;第二,當時經濟發達的東南地區全是李鴻章淮系的力量,對於一個王朝來說,這並不是好事,所以需要扶植張之洞在湖北的力量,用來牽制淮系。   和站在起跑線上的張之洞相比,當時的盛宣懷儼然是李鴻章手下的經濟大總管。盛的父親盛康是李的老朋友,傳說李曾經認盛為乾兒子,有子侄之情,算是他的大靠山。到張之洞創業的時候,盛宣懷已經統領了全國90%以上的大企業。   力量的對比明擺著。張之洞就算對盛宣懷的私德有非議,就算忌憚盛宣懷背後的李鴻章淮系力量,可他還是不得不在人才和資金上有求於盛宣懷。   張之洞缺錢,盛宣懷可是有錢,而且發愁沒地方花。盛宣懷一生的抱負,用李鴻章的話來說,就是「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當時盛的實業在沿海發展得很快,輪船招商局在上海已經建立起來,並且收購了美國旗昌公司,成為可與外商競爭的大公司;電報和銀行也初具規模。他的抱負要實現,勢力要繼續發展,就必須向內地走。因此,盛宣懷對於武漢覬覦已久。   儘管如此,張、盛之間並沒有一拍即合。時機出現在甲午戰敗之後。   一方面,李鴻章甲午之後倒台了,所有淮系大員的處境非常困難,很多人彈劾盛宣懷,政治優勢轉化到了張之洞這邊。另一方面,戰敗後政府更加沒錢,張之洞從中央拿錢更加沒指望,盛宣懷的經濟優勢更加明顯。   命運給了盛宣懷這次機會,他抓住了,和張之洞做成了一筆交易。這筆交易使他同時得到了漢陽鐵廠和蘆漢鐵路的督辦職位。   後來梁啟超是這樣記述這件事情的:   當時張所創湖北鐵政局,經開銷公項六百萬兩而無成效,部門切責。張正在無措之時,於是盛來見,張乃出兩折以示盛,其一則劾之者,其一則保舉之者。盛閱畢乃曰:「大人意欲何為?」張曰:「汝能帷幄接辦鐵政局,則保汝;否則劾汝!」盛不得已,乃諾之。   盛宣懷幫張之洞接下漢陽鐵廠的爛攤子,張之洞則幫他擺平彈劾一事,而且保舉他擔任蘆漢鐵路督辦大臣。張之洞以自己的政治優勢換了一個經濟砝碼。而盛宣懷呢?一旦擔任鐵路督辦,漢陽鐵廠生產的那些鐵軌就不愁銷路了。   盛宣懷通過和張之洞的交易,完成了對全國路礦行業的壟斷。而他之後遭遇的一系列麻煩也和路礦有關,並且直接導致了他的下台。這要從他和另一個晚清大員的關係說起。這個人叫袁世凱。      盛宣懷和袁世凱      李鴻章手下有兩員幹將。袁世凱繼承了他的軍事事業,盛宣懷繼承了他的經濟事業。   但是這兩個人很不一樣。袁世凱是很有政治野心的一個人,而盛宣懷到了晚年,只是一個貪財的老頭子,一心想維持住自己的局面。   至於政治野心,既沒有,也不可能有――他不過是秀才出身,沒有功名,而且辦了三十多年洋務,已經落下了貪污的壞名聲。   1901年,袁世凱在李鴻章之後繼任北洋大臣。練新軍、辦洋務、擴張個人勢力,都需要錢。他打上了盛宣懷的主意――對方手上的鐵路、電報、輪船,這都是肥缺,一旦到手,何愁無錢?   都說袁世凱是個運氣極佳的賭徒,直到倒台的前一刻都一直滿手好牌。此言不虛。1902年,盛宣懷身邊發生了兩件事情,為袁世凱奪權提供了大好機會。   一個是盛宣懷身邊一個負責電報採買的手下跟他鬧翻,投奔袁世凱,把他的貪污內幕向袁抖落了一個遍。一個是這年盛宣懷的父親盛康去世,按照規矩他必須交出手上的實業回鄉丁憂。袁世凱得此良機,很快派唐紹儀和梁士詒接管了鐵路和電報事業。這兩個人也成為後來民國時期的兩名交通系大員。   現在盛宣懷手裡就剩下一個漢冶萍了。之所以沒被完全掏空,一個是因為張之洞還活著,武漢是他的勢力範圍,他肯定不願意袁世凱染指,因此死保盛宣懷。另外,盛宣懷見事不妙,採取了一些手段。這就是1907年漢冶萍公司的改制,改革為公司制度。這時候晚清的《公司法》已經出台,一旦改制,袁世凱就不能拿他怎麼樣了。   盛宣懷的一生,都在官場和商場之間輾轉,在官僚人格和商人人格之間衝突。他和張之洞不一樣。張是做官為體,做事為用,他是做事為體,做官為用。他的官場作為是為他的實業利益服務的。   1911年,盛宣懷以自己政治生命的終結,為自己的這個價值立場作了最好的註解。這一年,時任郵傳部尚書、漢陽鐵廠總經理的盛宣懷發起了鐵路收歸國有運動。試圖以自己官僚人格的行為方式來解決商人人格所面臨的問題。事件的發展超越他的想像。很快,四川爆發了反對鐵路國有的保路運動,清政府派湖廣總督端方前往鎮壓。擁有強大的湖北新軍的武漢軍事空虛,半年前集合全黨之力在廣州起義尚且失敗的革命黨,這一次,僅憑一些烏合之眾就在武漢打響了革命首義。   在盛佩玉(盛宣懷的孫女)的回憶錄里,她提到祖父最寵愛自己的四女兒,連去日本考察都帶著她。她並不清楚,祖父此行實際上是政治避難。   盛宣懷走得很及時。就在他登上德國貨輪前往神戶的時候,他並不知道,雲水茫茫的海面上,有一艘從日本返回中國的輪船和他擦肩而過。這艘船上有一位名叫孫中山的乘客。就在他抵達日本的當晚,他從當地的華文報紙上看到一條新聞: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另外一則不起眼的消息則是:民國政府宣布沒收盛宣懷財產。      下野之後      在辛亥革命之後,盛宣懷又好好地活了8年。他的實業雖然被沒收了,但是那些股票、地產、房產還在。他住在上海租界的大房子里,一心保養餘生,至於子女們的勾心鬥角分家析產,他都不去管了。   他最寵愛的四兒子盛恩頤,當年是慈禧太后給起的名字。盛宣懷把蘇州留園的宅子給了他,可他最後死在了留園外的一間小門房裡。外孫邵洵美算是爭氣的,一生做著詩人、少爺和出版家。邵洵美的妻子盛佩玉嫁給他的時候曾經約法三章:不賭錢、不抽鴉片、不玩女人。盛家小姐心裡明白,這三樣東西毀了盛氏家族。他們的女兒邵綃紅一直記得父母對於自己家族的回憶:「那是一個紅樓夢式的家。」   1916年盛宣懷去世,子女因為分家產大鬧了一場。盛佩玉因為已經出嫁沒有參加分產,不過她還記得,祖父遺產大約有2000萬兩銀子。按照當時的購買力,一兩銀子值300美元。而北洋重臣李鴻章,去世時也不過留下1000萬兩而已。   因為這筆2000萬的糊塗賬,今天一些企業家們所遭受的責罵,盛宣懷當年一一嘗遍。他們遭遇的困境――得不到保護的產權、大眾平均主義的暴力、輿論普遍的不同情,盛宣懷當年也不曾走出。盛宣懷無論在人格上、知識結構上、社會環境上都是一個過渡性人物。難道這個過渡竟是如此漫長,90年之後仍難以獲得重生?   (摘自《資治文摘》)
推薦閱讀:

切斷官商勾結「房腐」利益鏈
官商勾結考
官商當兩道 嚴防被「圍獵」
尤燕:打破官商「圈子文化」需用法紀戒尺

TAG:晚清 | 官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