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敢直面傷痛的時候,所有的情傷都可以釋懷了
文:羅雯麗丨壹心理專欄作者
一直都想為小王子寫一點什麼,因為這本書曾讓我莫名的淚流滿面,如今再讀,那些讓我流淚的內心創傷都已經被解決,所以不但不再流淚,且完全明白了當初為何而流淚。
作者是法國作家,安托萬·德聖埃克絮佩里,生於1900年,在1944年執行偵查飛行任務時失蹤,60年後才找到飛機殘骸,以及他的刻著妻子名字的手環。將他的飛機擊落的,是一名德國戰鬥機駕駛員,事後非常後悔自己擊落的竟然是小王子的作者。聖埃克絮佩里享年44歲。
1.死本能是貫穿全書,甚至作者的整個人生的動機
死本能是弗洛伊德後期總結出的理論。這是朝著我們自身發動的,毀滅自我的本能。弗洛伊德認為只有死亡才能達到絕對的平靜,事實也的確如此。我們的許多行為都是嘗試靠近死亡的,但是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並沒有意識到。
埃克絮佩里生前,原本是一名民航駕駛員。那時候駕駛飛機還是一件冒險的事,但是駕駛的經歷為他提供了許多超出常人視角的素材,所以寫出了一些非常成功的小說。小王子是在法國淪陷之後,1940年,黯然幻滅之時寫下的,之後他便參加了美國空軍,不久便與戰友在同一架飛機上被擊落,僅僅在他完成這部書之後一年。
埃克絮佩里說,他很喜歡獨自一個人在上萬米的高空享受孤獨的感覺,也喜歡開著飛機四處冒險的感覺。大約不會有人反對,當他們極度冒險的時候,譬如過山車,會有許多快感,這是腎上腺素的分泌所致,也使得許多人對腎上腺素上癮。想像一下,那時的埃克絮佩里每天這樣接受腎上腺素的分泌,大約也是有吸毒的功效的。
冒險帶給人們的感受,是一種接近死亡的快感。因為未知前路,而感到興奮。並且由於一切未知,過去的經驗都不能使用,意味著「思維」也不能運用,那時,人的大腦空曠,思維清晰,也容易開啟潛能。有一點點類似於許多人喜歡在deadline前一天寫作業,一邊寫,一邊覺得high。其實這個感覺和死亡之前的感覺是非常像的。許多有瀕死體驗的人都會有類似的「大腦特別清晰,身體特別輕盈」的感受。這種時刻,也確實像弗洛伊德所說,非常平靜。
小王子這本書非常像是作者的對前半生的回憶錄,譬如他自己也曾經在沙漠中飛行,並險些死去。他曾經有一位妻子,也有許多情人。用隱喻的方式書寫的故事,往往是因為作者想隱藏真實意圖,或者,希望用一種迂迴的方式警醒他人。這本書里包含了非常多他不想說,卻又想讓人明白的事,甚至,應該也包含了許多他的憤怒。事實也是,小王子一書對「大人」的描寫,就是嚴厲的諷刺,他想表達的,是對這個成人世界不能夠明白他的內心的憤怒。
正是由於這些憤怒,使得他對死亡體驗有特殊的嚮往。死本能是一個導向,他一直在引導埃克絮佩里去接近冒險體驗。
而到1940年,祖國法國的投降直接導致了他徹底的幻滅。這種感覺讓他對現實痛恨,對現實的憤怒,使死本能達到了最高潮,所以,他懷著極大的熱情,在早已不適合飛行的年齡,加入了美軍。據說他的飛機在被擊落後,原本擊落他的士兵以為他會跳傘,結果,卻一直不見他跳,直到飛機墜毀。
小王子在自己的星球上一天之內看到了44次日落,可以看出他在寫下此書的時候的悲傷,當小狐狸問他,是不是悲傷的時候,他卻岔開了話題。即使聰明如狐狸,也是無法抵達小王子的內心的。他的絕望如此,大約再也沒有什麼能夠挽留他了。
最終小王子邀請毒蛇咬自己一口,讓毒液使自己死去。這正是他44歲的時候做的——加入美軍,成為偵察機飛行員。
當一個人對外界的攻擊性無法滿足的時候,殺死自己,就成了唯一的出路。不過,自殺作為一種報復的方式,也確實讓愛他的人們感到了痛苦,甚至讓全世界都因為小王子這本書感到了悲傷。他對外界的攻擊性,最終用這樣的方式達成。
這是對於現實最激烈的反抗,但是同時又是最無力的。
2.作為埃克絮佩里的內在兒童的小王子
大約在沙漠中獨自一人品享孤獨的時候,小王子便常常從他的幻想中出來與他作伴。埃克絮佩里那一次險些死在了沙漠里,那之後不久小王子便問世了。
小王子在不同星球之間的遊歷,任何人都會明白這是對現實世界的「成年人」們的隱喻。這裡面有佔據星球的小猴麵包樹,在小王子離開了星球之後,開始佔領整個星球,這與納粹的形象非常符合——法國被德國侵佔,所以埃克絮佩里才離開法國,加入美軍。有以為自己能夠命令世界的國王,只做研究不做調查的地理學家,喜歡別人阿諛奉承的自大者,等等等等。
幻想人物一定是我們無意識的一個部分,代表著常常被我們忽略,並且不能夠被輕易表達的那一部分自我。
小王子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小王子第一眼就能認出「我」小的時候畫的蛇吞像的畫,對於「我」來說,無疑是一個暗示,小王子的心與童年的「我」的心是相連接的。所以飛行員「我」與小王子的相遇,很明確就是一個成年的自我與童年的自我相遇的過程。這個童年的「我」,已經幾乎被成年的「我」遺忘了,以至於對成年的「我」來說,理解小王子是困難的,因為「我」的內心已經失落太久。
可是為什麼小王子會對現實如此憤怒呢?
根據現有的資料,大約可以看出埃克絮佩里是一個極度戀母的男孩。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父親四歲去世,他的母親將非常多的關注轉向了他。埃克絮佩里在沙漠中遇險回國之後,給母親的書信是說「我在沙漠中呼喚了您的名字。我回來,有一點是為了康蘇爾洛,但是我是靠著您才回來的。纖弱如您,簡直就像一個守護天使。。。「在閱讀這段話的時候,大約每一個人都能體會到,埃克絮佩里如孩童一般柔弱的內心世界。在他的眼裡,媽媽還是一個全能的神。
與母親聯繫過於緊密,導致他無法徹底的與母親分離。一個戀母的男孩,由於隨時可以回到母親溫暖,是沒有什麼意願去別的地方尋找棲身之所的,所以性格柔軟,比較常見。
也正是因為在母親那裡可以獲得全部的溫柔,對於別的女性的容忍度不會太高,所以玫瑰花在他的眼裡,很快便讓人不耐煩起來。他並沒有太多的誠意去解決自己和玫瑰花之間的問題,而是一走了之。
李孟潮老師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小王子這樣的男孩,是「永恆少年」,是一種不肯長大的孩子。他們不肯接受社會的規則,反抗社會,在受挫折的時候自殺率極高。
3.與玫瑰的愛與失落
埃克絮佩里有過兩任妻子,第一任是路易斯,患有結核性關節炎,只能躺在床上。她與艾可絮佩里有著精神上的共鳴,但同時也是一朵需要一個玻璃罩子的玫瑰花。但是明顯,他的第二任妻子康蘇艾蘿是更接近玫瑰花的。他曾在信中對她說:」你知道嗎?玫瑰花就是你。」
現實中的康蘇艾蘿是一個有交際天分的藝術家,性如烈火,善妒,更有極強的控制欲。艾克絮佩里在朋友的葬禮上見到這位遺孀之後幾小時後就宣布要娶她。這兩個如乾柴烈火般的大兒童在沒有思考太多的情況下結合了,這使得她再也沒有臉面去繼承前夫的遺產。他們之間分分合合,常常為金錢爭吵,兩個人都有過其他的情人。
如果說小王子是一個永恆少年,大約玫瑰花也是永恆少女。她會要求小王子為她捉毛毛蟲,加屏風,還喜歡"欺負"小王子。她也並沒有長大,她想要的,是被愛,而並不具備非給予愛的能力。
小王子並沒有很好的忍耐力的背後,其實是他無法拒絕任何女性。我們常常看到有一種男生性格非常好,但是就是不怎麼像男人,只是像男孩。他無法拒絕任何一位女性的好感,只要是女性,他便有求必應,因為拒絕她們讓他有負罪感。但是也並不是他不愛自己的妻子,只是他無法在愛和普通「友誼」之間迅速的做出選擇。當他真的與自己的妻子爭吵之後,他又會有深深的負罪感。這樣的關係糾纏多了之後,大約與女性的關係中剩下的只有負罪感了。
其實主要原因是他實在太愛母親,太崇拜母親,以至於他們不能夠將女性當做普通人。但是他同時又無法容忍玫瑰,因為對完美母親的幻想,使得他覺得玫瑰花非常不可理喻,只好去找別的女性。所以儘管他知道自己的玫瑰花可能遭受山羊的摧殘(戰火),可是在要被逼瘋之前,他必須逃離這個讓他負罪感重重的家庭。
離別之時,玫瑰花終於承認自己是愛小王子的,但是她的驕傲也仍然不肯承認自己非常需要小王子,最後她說道「你要走,就走吧」。
現實中的埃克絮佩里身為知名作家,不斷的有情人,而且花錢無度,即使成為知名作家也常常陷入貧窮。妻子常常被衛生間的綠裙子和袖口上的口紅印困擾到發瘋,好在她也是有情人的。
離開了玫瑰以後,小王子首先發現了大片的美麗的玫瑰。他甚至對玫瑰花有一點點抱怨——原來有這樣多的玫瑰,你卻告訴我你是獨一無二的。狐狸出現,告訴了他愛情的真諦,就是馴服,馴服之後就意味著永遠對她負責。小王子的玫瑰花與別的玫瑰花的區別在於小王子將玫瑰花馴服,並且投入了時間。
如果小王子願意,他也可以將狐狸馴服。這狐狸大約是那位溫柔體貼的紅顏知己奈莉。她為埃克絮佩里整理手稿,打理生活,是成功的被埃克絮佩里馴服的女性。
不過,任憑小王子再後悔,他也已經來到了地球上,他與自己的玫瑰花相隔千萬里,恐怕再也回不去了。大約有許多人在與初戀告別之時都經歷過這種撕心裂肺的疼痛。儘管眼前有很好的人陪伴,但是內心的傷痛卻隱隱作痛揮之不去。那種感覺,正像是「我已經到了另外一個星球,再也回不去了」。
即使狐狸再智慧,再美好,小王子仍然決定放棄狐狸,他明白自己已經被玫瑰花馴服了。其實,我們都不知道當他意識到自己被玫瑰花馴服之後感到的是欣慰還是絕望。我甚至覺得絕望的可能性還大一些。他意識到,對玫瑰花的負罪感已經不能讓他回到從前,可是他又是愛她的。於是只好用死亡把自己獻祭給了玫瑰花,希望這樣可以回到那個星球。大約對埃克絮佩里來說,死亡是唯一的回到過去的途徑了。
但是僅僅是獻祭嗎?前面已經提到,自殺其實是攻擊性徹底內轉的結果。所以其實埃克絮佩里想要的獻祭,根本就不是將自己的愛和美獻給玫瑰花,而是要惡狠狠的報復玫瑰花,「你看你,終於把我逼死了,我要你永遠記住我,你也就沒有機會再報復我了」。
事實上,他也確實達到了目的。他的妻子在他死後沒有再嫁,日復一日塗抹著他們的故事。
4.電影小王子的結局是對分離創傷的治癒
通篇讀下來,大約讀者也明白了,埃克絮佩里這一本書絕對不是什麼正能量打雞血的勵志書,相反,是一本的暗黑心靈故事。他讓小王子以死亡的方式來祭奠與玫瑰的愛情,但是也用死亡的方式去傷害愛他的人們。而此書想隱瞞的,大約其實就是他對女性,對玫瑰花的憤怒和攻擊性。他似乎想說,「我還是很愛我的玫瑰花的,只是我回不去。」可是其實真實的聲音是,「我很愛我的玫瑰花,可是我對於與她生活在一起卻無法表達攻擊性感到絕望,所以我選擇死掉。」
這本書用隱喻的方式直接偷襲了一切內心有分離創傷的人們,對世界有憤怒的人們和對死本能渴求的人們。
人們愛小王子,就是因為小王子影影綽綽的描述了他們的內心世界。作者的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為所有的讀者設置了一個語義模糊的,開放結果的投射遊戲。這使得閱讀小王子的人們完全卸除防禦機制,一切與分離,死亡,愛情的創傷,在小王子一書中一覽無餘。
所以其實小王子是一個需要治癒的靈魂。治癒之處,就是與玫瑰花的分離創傷。
小王子的電影版在製作班底裡面一定有一位是心理治療師,因為這個結局是敘事療法常常用到的用故事進行創傷療愈,在兒童治療當中最常見。
在電影小女孩是一個治癒者,或許象徵他的媽媽,或許是一個治療者。小王子本身並沒有真正的動力去尋回愛的玫瑰,可是小女孩有。相比小王子,她是一個更有行動力的自我,在她的眼裡,小王子就應該用盡全部力氣去完成自己的願望,而不是呆在成人的世界裡把自己偽裝成一個成年人打掃煙囪。
小王子那時很倒霉,連打掃煙囪都犯許多錯誤。這也符合一個有創傷並且沒有治癒的人的人的生活狀態——很倒霉,處處倒霉。這對於小王子這樣對玫瑰花抱著深深的歉意的人來說,大約是一種贖罪。
小女孩歷經千難萬險,將星星釋放出來,象徵著愛的力量被釋放。這時候,小王子終於做了決定,即使傷害其他的玫瑰花,他也要回到自己的玫瑰花身邊。這個決定其實是一種男性力量的回歸。成為男人,意味著不再將女性當做女神,而是把女性當做平等的人。要知道,真正的愛,不是自殺,也不是打掃煙囪,而是實實在在的在她身邊守候。
其實愛情玄妙也不玄妙,如大爆炸中的謝耳朵對penny說,如果並不知道薛定諤的貓在籠子里是死是活,不妨打開一看。至少,如果是死掉的貓,可以立即轉身離開,繼續自己的人生。這就是小女孩帶著小王子回到B612星球的意義。
結尾,小王子看見了呆在玻璃罩子下的玫瑰,既沒有被小猴麵包樹毀掉,也沒有被任何野獸踩死,也沒有被山羊吃掉,她好好的在那裡,只是已經乾枯了,輕輕一碰,便化成了碎片。對小王子來說,他終於用盡了所有力氣去愛玫瑰花,但是他也終於發現玫瑰花早已不再。
大約小王子內心原本懼怕的就是這個結果,他害怕真正看到玫瑰花已經放棄了他,但是卻又不願意真的去知道,直到小女孩將這個事實結結實實的擺在了他面前,他終於明白「不管我再怎樣後悔自責,玫瑰花也已經不再是原來的玫瑰花,我想像和思念當中的玫瑰花早已化為灰燼,請珍惜當下」。那時候,小王子才真正長大了。
一段感情錯失,可能意味著一輩子的錯過,與其徘徊苦等浪費人生,不如快意恩仇,勇敢前進,到該放下時自然放下了。
——The End——
原題:小王子與玫瑰的內心隱密
責任編輯:晨歆
推薦閱讀:
※贈一滴清澈,釋懷【情感美文】
※人生里的釋懷,都不會有邇的徘徊
※「薦讀」願你每天晚上都能釋懷自己的白天
※奢侈的傷感,寂寞的釋懷
※我也很想他,我們都一樣|研究:為什麼會無法對前任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