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老美元】酋長券

酋長券,CHIEF,1899版的銀元券5元。在老美元的入門愛好者的心目中,幾乎是要人手一張的紙幣。這張紙幣雖然設計的很簡單,但是內容卻非常多,如果僅僅將自己的了解放在這張紙幣僅有的一個圖案上,那麼很明顯還不能夠了解這張紙幣為何會如此受歡迎。先說一下這張紙幣的受歡迎程度:幾乎是曝光率最高的老美元,地位相當於中國郵票中的猴票。與野牛券並稱為美國最有代表性的西部風格作品,在美國最「偉大」的紙幣中,排名第十,野牛排名第六。不得不說,排名前十的紙幣,幾乎張張精美絕倫。這是一張存世量大(約9000張+),價格虛高(比存世量不到1000張的硬幣券要貴的多)且性價比很低的紙幣,不過觀察這張紙幣的價格曲線,過去幾十年都是一路上揚,我想以中國收藏者的邏輯思維是很難理解的。不過我之所以喜愛這張紙幣,還是會在下面逐步介紹:紙幣上的主角,是一位來自印第安蘇族漢克帕帕部落的酋長,名叫T?at?ókaí?ya?ke(1821-1896),如果用英文翻譯的話,叫做Running Antelope(奔羚),蘇族人的起名習俗是喜歡和自然相結合,他們沒有姓,全部都是類似於風中散發、踢鳥這樣聽起來很奇特的名字。這位酋長之所以登上紙幣,是因為他所領導的部落,與美國政府達成了和解(蘇族是印第安中比較大的一支,一直都以和美國政府對抗到底著稱),在印第安人中,算的上是比較睿智的一個酋長,因為在實力相差懸殊的和美國白人的對抗中,不和解的話,恐怕只能帶來滅族之災。作為交換的條件,這些印第安人擁有了保留地,這些保留地留存至今,享有和美國州相平等的自治權(美國的州權是非常大的,和州權享有平等的自治權,無非等同於國中之國了),不少印第安人利用保留地的權利開設豪華的賭場而迅速致富。 紙幣的肖像選用他最有名的一張照片,不過在設計師覺得酋長所佩戴的三根鷹羽頭飾太高,影響紙幣效果,於是將這個頭飾去掉,而選擇了相對短小的羽毛冠,不過這種羽毛冠,並非是蘇族人所用(蘇族人作戰佩戴的羽毛冠更高一些),而是另外一支印第安部落波尼族的風格。不過這個錯誤並沒有得到修正,反而將錯就錯,除了1928年以後半個多世紀沒變過的小頭像美元外,這張酋長是所有美國紙幣中使用時間最長,發行量最大的紙幣(從1899年一直使用到了1923年,再也沒有其他老美元有如此之久的使用時間了)。這主要的原因是,美國紙幣的主要使用對象是當時的白人,當時的白人(包括設計師、雕刻師以及美國雕版印製局)根本對印第安的文化習俗不了解也沒興趣了解,他們覺得,印第安人反正都是一樣的,沒有必要分的太過細緻(有點像美國人眼中的亞洲人,眼睛都是斜著的三角眼一樣)。直到1991年,美國才第一次深入的了解印第安的文化習俗,和反思過去曾對印第安人所做的事情(源自一部當年非常著名的電影《與狼共舞》,但該電影在最初上映的時候只有3個多小時,而凱文.科斯特納的原作長達4個小時,被剪掉的1小時表現了蘇族遭受美國西進運動「拓荒者」的迫害,失去家園,被迫遷移的過程。也可以看到,美國白人對印第安人的反思,時間並不長)。

酋長券的設計也在美國紙幣歷史上堪稱典範,在這張紙幣之前的版本,恰好是銀元券5美元的女神,可以稱為美國最佳紙幣,卻在發行之時惡評如潮,其中來自出納的惡評最多,因為他們覺得這張紙幣不僅容易彼此擦上油墨,還容易弄髒手,於是從1896年,僅用了3年,到1899年就匆匆的退出流通,換成了這張酋長券,而酋長券則從1899年一直用到了1923年,十分長壽。其設計理念直接影響到了後來的所有版本,包括用了半個多世紀的小頭美元,其實這種設計理念如今看來很平常,就是將人像放在中間,人像兩側大量留白,這樣在清點之時就不會出現擦上油墨的問題。不過除了版式設計外,這張紙幣的設計沒有任何亮點,沒有加入一些印第安人的文化元素,圖騰柱之類,不得不說是一大遺憾,可能正如我剛才所說,美國白人沒有覺得印第安人有什麼文化元素,只是一群喜歡抽大煙,生性暴力野蠻的原始人而已。酋長的人像是由美國雕刻大師G.F.C.Smillie雕刻,雖然這位雕刻大師在過去留下過大量的經典雕刻,但我覺得,作為一位雕刻師,展示其最高水準的作品一定會是人像雕刻,而非其他泛指人物或景色雕刻。他是美國雕版印刷局BEP當時的首席雕刻師,同時他還為美國鈔票公司(ABNC)、國民鈔票公司(NBNC)雕刻圖案。留下了當時大量的雕刻經典,美國最著名的5張入門級紙幣:女神券3張、野牛券和酋長券全部出自他手,除了野牛券外,其他4張的主要圖案全部是由他雕刻,自然也包括弧稱美國最佳紙幣的5美元女神券(這張紙幣我會在以後介紹)。除紙幣外,美國最經典的一套郵票,跨越密西西比中,他為這套郵票雕刻了一半的圖案(另外一半恰好是雕刻野牛紙幣的Baldwin),可見大師往往都是一起來一起走,百年以後的今天,可再也沒有這樣優秀的雕刻師存在了。

(由G.F.C.Smillie雕刻的跨越密西西比郵票中的4分,表現的是一個印第安人捕殺野牛。這種題材:印第安人、野牛正是美國西部文化的典型代表符號。他為這套郵票中的1分、4分、50分、2美元雕刻了圖案。此外的2分、5分、8分、10分、1美元圖案是由Baldwin雕刻,他也是美國野牛紙幣的雕刻者。不過郵票的質量和水平和紙幣相比,差距實在太過明顯。)

酋長的肖像雕刻,這張紙幣只有這一個圖案,就能躋身最經典的美元紙幣中。這是一張雕刻極致的紙幣,精美的令人讚歎。不僅質感一流,更重要的是其複雜的變化和層次感,這在人像雕刻中是極為罕見的。這個人物的雕刻非常複雜,線條多變,可以分為三個區域:頭飾、面部和衣服。其中頭飾是印第安波尼族的鷹羽冠,這是世界紙幣歷史上,手工雕刻的最精華的一部分圖案:雕刻師採用點線結合的方式,展現了羽毛冠蓬鬆、厚重、自然飄逸的質感,變化多端又毫無凌亂、突兀之感。皮毛一直以來都是紙幣雕刻最複雜、也是最容易出彩的雕刻題材之一,很多最經典的雕刻,基本都離不開皮毛和鬍鬚(鬍鬚也算毛之一),比如德國的舍那肖像、美國的野牛、丹麥的松鼠和蜥蜴等等,處理得當會使圖案精美異常,不過很可惜的是如今的雕刻在處理皮毛方面,全部都是無線條的敷衍了事了。頭飾的毛墜一直垂到衣服,和衣服形成了鮮明的層次感。酋長面部的處理,同樣採用變化多端的打點方式,展現出了和照片一樣的神韻和面部質感,面部肌肉自然生動,這絕非是普通雕刻師所能處理好的。整個人像雕刻,與照片相比,完全就是一件獨立的精美藝術創作。

其實觀察美國所有的紙幣,會發現雖然很多老美元看似十分精美,但細節處理並不是特別優秀,真正的優秀的雕刻屈指可數,特別是人像雕刻,在酋長券之後,美國紙幣的人像雕刻水平迅速下滑,特別是小票面的1928年後的美國紙幣,水平就像不及格的小學生。我覺得這一切還是和市場需求相關的,酋長紙幣之前,印刷多為雕刻凹版,雕刻圖案是一門很有市場的手藝活,除了雕刻人像、圖案外,雕刻師還喜歡雕刻各種花紋(於是老美元有很多紙幣擁有非常華麗精美的手工雕刻的邊框),後來更快更複雜的機雕圖案取代了手雕,再然後膠印的普及取代了凹印,於是雕刻師的市場越來越小,也就自然沒人從事這個行業了,如今連水平很一般的馬丁.莫克都稱為雕刻大師,可見雕刻的水平退化到了什麼層面上。

提一下品相和價格:這張紙幣的品相可以用完美無瑕來形容,如果單就品相來說,這應該是一張67分以上的品相。可惜PMG只給了65分,於是我就以65分的價格購買到了它,這就是評級幣有市場的表現了。有時候想想美國人還是很有趣的,喜歡制定各種規則,然後按照規則辦事,如果這張紙幣換成中國的話,我相信幣商會說,這明明是絕品的,PMG看瞎了眼,PMG有何存在的意義(實際上是為了賣個67分的價),畢竟酋長券的67要比65分貴了一倍還要多。另外通過酋長券的價格也聊聊紙幣的價格:酋長券在1960年時候的價格是35美元,到了1980年漲到了2500美元,2000年的時候漲到了3500美元,可以看1960-1980年這20年間是酋長價格飛速上漲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中國紙幣的價格曲線呢),然後在1980-2000年的時候價格放緩,除了酋長券外,幾乎所有的老美元紙幣同樣都在1960-1980的20年間漲了50-100倍,之後放緩。可惜的是,那個年代的中國人的收入,想收藏一張酋長券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到,如今卻很輕鬆,能夠看出我國的收入水平也是飛速增長的:)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紙幣的價格也會有一段飛速的上漲期了。萬事開頭難,剛開始看到老美元動輒幾千-幾萬美元一張的價格望而卻步,但真的勒緊褲腰帶,其實不知不覺也收藏了很多張,擺放在一起甚是壯觀。老美元成規模後的感受是很難用語言表達的,統一的色彩和風格、尺寸,視覺美感隨著收藏數量的增多而呈幾何倍數的增長,特別是同一系列擺放在一起,如同儀仗隊一樣,這是其他國家紙幣所不具備的(當然,其他國家紙幣也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美感,比如荷蘭紙幣的每一張都十分獨特,所以在此沒有任何可比性)。
推薦閱讀:

[轉載]民間散手——石磨急轉
[轉載]滕雁說:解釋奇門遁甲里的九宮三合局
白領男士必備——著裝(轉載)
【轉載】怡人的庭院《極品美圖40幅》
[轉載]十二緣起

TAG:轉載 | 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