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已去!李定國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

1652年初,李定國率軍自雲南出兵八萬,進攻湖南。由於準備充分,李定國勢如破竹,先取沅州、靖州,又攻桂林。清軍遭遇巨大失敗,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德自殺。

(圖)桂林山水

李定國佔領桂林後,馬上搶佔柳州、衡州等地,兵鋒直指長沙。清廷聞訊,大驚之下派十萬大軍馳援。為避清軍鋒芒,李定國後退撤離長沙退守衡州誘敵深入。清軍主帥、親王尼堪尾追而至,李定國設伏包圍清軍,大獲全勝,尼堪被陣斬,清軍全軍覆沒。

李定國的桂林、衡州大捷,震動滿清朝野。不到一年的時間,縱橫數省,收復湘、桂,擊敗清軍數十萬,再次掀起了抗清運動的高潮。黃宗羲贊道:「逮夫李定國桂林、衡陽之戰,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萬曆戊午以來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圖)黃宗羲

李定國極大地阻擊了清朝南下的步伐,此時江南地區的抗清運動此起彼伏,鄭成功等又在東南沿海不斷襲擊清軍據點。清朝可謂疲於奔命,清朝內部甚至有與李定國劃地而治的打算。當時李定國在漢人眼中,就是再造河山的存在。對比清朝的疲態,李定國可謂兵鋒正盛,民心所向。很多人相信:明朝可以乘勝追擊,收復國土,將滿清趕回關外老家。

但是歷史卻和大家開了個巨大的玩笑。很快清軍就捲土重來,而李定國雖可獨當一面,但是卻無法逆轉南明的墜落。1662年,緬甸將永曆帝朱由榔交給清軍將領吳三桂,隨後被吳三桂用弓弦絞殺。消息傳來,李定國急火攻心病倒,很快病逝,一代名將死不瞑目。

(圖)明朝滅亡後南明形勢

為何李定國挽救不了大明江山?


1、成也仁義,敗也仁義

李定國鎮守雲貴之時,愛民如子,體恤下屬,威望很高。今天的很多雲南人還視李定國為滇中的脊樑!直到晚清革命黨人起義,蔡鍔等人仍以李定國為榜樣。章炳麟說過:「願吾滇人,毋忘李定國!

正因為李定國的仁義,所以他始終能夠吸引廣大抗清義士追隨並奮鬥到底。「湘桂大捷」之後,李定國決定聯絡東南沿海的鄭成功夾攻廣東,以圖興復。欲下廣東,必取新會,「克新會,則廣州可下」。在目前看來,光復廣東可聯合鄭成功,是當時南明中興的最佳戰略。

(圖)鄭成功

1654年2月,李定國揮師入粵,一路勢如破竹。4月,包圍新會。此時堅守新會的清軍(漢軍)得到清廷死戰命令:不能丟失新會,人在城在!為了保住新會,清軍不止一次地驅逐城中百姓當「炮灰」,李定國不忍心屠殺百姓,於是一次次放棄進攻。針對李定國不忍傷害百姓的「善良弱點」,清軍放棄了最後一絲底線。清軍一方面妖魔化李定國蠱惑百姓,另一方面命令百姓每戶貢獻一人充當人肉軍糧,其罪行令人髮指。

清軍的罪行幫他們最終守住了城池,而城外的李定國則因為瘟疫以及鄭成功屢屢爽約,最後圍攻新會失敗,南明再一次遭遇巨大挫折。

(圖)南明各部

李定國的仁義是其軍事生涯中最為耀眼的閃光點,彰顯著人性的光輝。但是在面對沒有底線和原則的清軍時,這些仁義反而成為李定國的絆腳石。對付流氓,毫無疑問最好的方式就是以牙還牙。清軍為了徹底擊敗李定國,一方面加強軍事打擊,另一方面重用漢人降將,如吳三桂、洪承疇之流,這給堅持鬥爭但是意志不堅定的漢人提供了希望,很快李定國的身邊就不斷出現叛徒。

李定國的義父張獻忠死後,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和艾能奇四將軍扛起抗清大旗繼續堅持鬥爭。但是很快四人內部就出現了內訌,孫可望因為地位上升膨脹起來,與李定國矛盾激化。在李定國奮力征戰時,孫可望在後方不斷挖牆腳,致使李定國不能迅速擴大戰果。後來孫李矛盾白熱化,眼見就到刀兵相見的地步,李定國從大義出發,主動退守雲南。但這樣的妥協給了清朝機會,很快,大好的抗清局面失去,南明又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圖)李定國將軍

成也仁義,敗也仁義。


2、不靠譜的隊友們

李定國深知,自己的能力就算24小時不停歇的征戰,也不能完全KO清軍,想要徹底光復大明河山還是要靠大家的力量。張獻忠死後,李定國在內的四將軍制度,就是團結起來力量大的一個寫照。但是這個所謂的集體領導制並沒有給隊伍帶來民主氣息,反而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核心,幾個人都躍躍欲試,最後造成了自相殘殺的尷尬局面。

(圖)永曆帝朱由榔

說到底還是沒有一個統一的領導,雖然當時的四將軍都認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為首領,但是這個首領此時正在到處流亡,根本就不可能當一個合格的領導。況且就算朱由榔在四將軍身邊,因為沒權沒兵,拿什麼節制這些地頭蛇呢?所以不僅李定國鬱悶,朱由榔鬱悶,連同整個南明都被這種畸形的體制帶到了無法翻身的溝里。

雖然體制害死人,但也正是這種蹩腳的制度,才凸顯出了李定國作為民族英雄的偉大。試想,如果沒有孫可望等攪屎棍的玩命拉後腿,李定國取得的成就就不只是「兩蹶名王」這麼簡單了。

(圖)李定國抗清

除了南明內部體制,就是對外的聯絡上,南明各部分的聯絡也很成問題。在圍攻新會前,李定國就設法聯繫在廈門沿海抗清的鄭成功,約定一起夾攻廣東。但是李定國前線激戰正酣,而鄭成功卻遲遲按兵不動,最終導致了李定國不可挽回的失敗。作為南明的頂樑柱,李定國的失敗導致了南明抗清形勢再次陷入低谷。

鄭成功的爽約,緣於自己的高傲。南明隆武年間,鄭成功跟隨父親鄭芝龍覲見,隆武帝賜姓「鄭」,時人稱為「國姓爺」,後永曆帝封為「延平王」。而相比之下,李定國自1630年參加農民起義軍,後跟隨張獻忠四處征戰,張死後,李定國仍然堅持抗明。但是在清軍入關後,出於民族大義,李定國選擇和南明站在一起,聯明抗清稱為李定國後半生的主旋律。

(圖)鄭成功收復台澎

在那個論資排輩、講究出身的時代,鄭成功看不上李定國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鄭成功不響應李定國。鄭成功相信,他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搞定清朝。

很明顯,鄭成功過於自信了。


李定國是一個悲劇人物。生前為生存揭竿而起,後期為大義捨生取義,是一個響噹噹的英雄。欣慰的是,在物慾橫流的今天還們看到了《龍*傳奇》這樣高大上的影視劇來紀念這位英雄。李定國的一生都在致力於掃除奸佞,相信看過這部劇後,我們會更加呼喚這位英雄的歸來。

(圖)明朝疆域

文|趙裔儒臣:歡迎關注!讀史使人明智,期待與君一起探討精彩的歷史!


推薦閱讀:

觀游明十三陵,帶你解讀大明王朝
從「空即是色「到「色即是空」:大明王朝的命運之旅
崇禎弄死袁崇煥後,大明王朝還有一張底牌,很快也被糟蹋了…
為什麼說大明王朝覆滅, 崇禎難辭其咎, 從這四點就可以完全體現
讓大明王朝轟然倒塌,竟源於「美人計」?他竟被稱為滿清帶路人!

TAG:李定國 | 王朝 | 大明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