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消滅增齡真兇黃褐斑,告別黃臉婆還原白皙

導讀

黃褐斑屬於中醫「面塵」「肝斑」「黧黑斑」「妊娠斑」「晦黯」等範疇。黃褐斑在面部的蔓延不亞於間接毀容,多數女性因此失去美麗和魅力,對生活失去信心。想要趕走這些煩惱,中醫教你辨清證型內外兼治哦!

一、辨證1. 肝鬱氣滯證

面部淺褐色至深褐色斑片,瀰漫分布,平素心情抑鬱或急躁,皮損程度與情志變化有關,經前皮損顏色加深。伴胸脅乳房脹痛,或面部烘熱,月經不調。舌暗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弦細。

2. 脾虛濕蘊證

斑片灰褐,狀如塵土附著,邊界不清,見於鼻翼、前額、口周,面色萎黃。伴有倦怠乏力,納差腹脹,大便稀薄,或痰涎較多,胸膈痞悶,或噁心嘔吐,或月經後期,經色淺淡,帶下清薄。舌淡胖有齒痕,苔白而膩,脈濡弱。

3. 肝腎陰虛證

面部見黑褐色斑片,大小不等,邊緣清楚,分布對稱。伴失眠健忘,腰膝酸軟,耳鳴,目乾澀,五心煩熱,月經不定期,量少,夜尿頻。舌質紅,苔干或少苔,脈沉或細。

4. 氣滯血瘀證

面部黧黑斑,面色晦暗。伴口唇、舌體、指甲青紫色暗,胸肋脹痛,經來小腹脹痛,月經色紫暗或有血塊。舌質青紫或舌體瘀斑,脈澀或弦。

中醫認為本病多由腎陰不足,腎水不能上承,或肝鬱氣結,郁久化熱,灼傷陰血,或勞傷脾土,氣血兩虧,致使顏面氣血失和所致。肝鬱氣滯證因肝氣鬱結,憂思抑鬱,肝失調達,郁久化熱,灼傷陰血,致顏面氣血失和而發病。脾虛濕蘊證因飲食不節,偏食肥甘厚味,脾土乃傷,脾失健運,致脾虛濕阻,水濕內停上泛,氣血不能榮於顏面,故色如塵垢,萎暗不華。肝腎陰虛證因腎陰不足,陰氣彌散,腎之本色泛於顏面而成;或腎氣虧虛,房勞過度,傷及陰精,腎陰不足,虛火上炎,以致肌膚失養。氣滯血瘀證因氣滯日久而成瘀,氣血滯澀而不通,肌膚失養以致形成褐斑。

二、治療1. 治療原則

黧黑斑的治療原則是攻補兼施,主要治法有活血化瘀、滋補肝腎,酌情加用疏肝解郁、健脾化濕、益氣養血等法。同時,患者應避免情緒過度波動,放鬆心情,注意勞逸結合,緩解壓力,合理飲食,避免日晒。

2. 分證論治

(1)肝鬱氣滯證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活血。

【主方】逍遙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合柴胡疏肝散(《景岳全書》)加減。

【常用藥】柴胡、當歸、香附、鬱金、赤芍、白芍、茯苓、白朮、甘草、丹參、益母草、川芎、白芷、凌霄花等。

【加減】氣鬱化火者,選加川楝子、牡丹皮、梔子等;經行腹痛者,酌加延胡索、五靈脂;納差、乏力、腹脹脾氣虛者,酌加党參、黃芪、陳皮。

(2)脾虛濕蘊證

【治法】健脾益氣,祛濕化斑。

【主方】參苓白朮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合二陳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常用藥】党參、茯苓、白朮、白扁豆、薏苡仁、陳皮、半夏、木香、砂仁、川芎、甘草等。

【加減】便溏嚴重者,酌加芡實、赤石脂;夜寐不寧者,酌加蓮子心、首烏藤;情志不暢者,酌加香附、川楝子;頭身困重、胸悶、脘痞痰濕重者,酌加澤瀉、蒼朮、厚朴、石菖蒲。心脾兩虛者,選用歸脾湯;氣血兩虛者,選用八珍湯加減。

(3)肝腎陰虛證

【治法】滋補肝腎,養血活血。

【主方】六味地黃丸(《小兒葯證直訣》)合二至丸(《證治準繩》)加減。

【常用藥】地黃、熟地、山茱萸、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女貞子、墨旱蓮、當歸、桃仁、丹參、枸杞子、菟絲子等。

【加減】面浮萎黃,晨起下肢浮腫,腰膝酸軟等脾腎陽虛者,酌加黃芪、肉蓯蓉、杜仲、菟絲子等;五心煩熱,多夢盜汗,陰虛內熱明顯者,酌加知母、黃柏、玄參、地骨皮等;失眠多夢,心神不安者,酌加生龍骨、牡蠣、酸棗仁、合歡皮、柏子仁等。

(4)氣滯血瘀證

【治法】理氣活血,化瘀消斑。

【主方】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

【常用藥】桃仁、紅花、當歸、地黃、香附、丹參、澤蘭、益母草、赤芍、川芎、白芷、枳殼、甘草等。

【加減】胸悶乳脹者,酌加鬱金、夏枯草、延胡索、川楝子;腹脹便溏,乏力納呆者,酌加党參、炒山藥、炒白朮、茯苓;經來腹痛、血色紫暗有塊者,酌加三棱、莪術、烏葯。氣虛血瘀者,選用補陽還五湯加減。

黃褐斑的發病機理複雜,影響因素眾多,目前關於黃褐斑辨證分型尚無統一標準,治療方法也各有不相同之處。中醫認為黃褐斑發病與肝、脾、腎三髒的功能失調有關,而腎臟最為關鍵,故治療應調理肝、脾、腎三臟功能,尤重調腎,佐以疏肝解郁,活血潤燥。一方面疏泄肝氣,條暢氣機,另一方面根據「肝腎同源」理論調補肝腎,治療同時應突出中醫整體觀念,既強調五臟六腑的功能失調,又重在陰陽失衡、氣血不調、痰瘀凝滯等的調整。

3. 中成藥

(1)逍遙丸:適用於肝鬱氣滯證。

主要成分為柴胡、當歸、白芍、炒白朮、茯苓、炙甘草、薄荷、生薑。具有疏肝健脾、養血調經功效。用於肝鬱脾虛所致的鬱悶不舒、胸脅脹痛、頭暈目眩、食慾減退、月經不調等症及黃褐斑肝鬱氣滯證。

(2)六味地黃丸:適用於肝腎陰虛證。

主要成分為熟地黃、山萸肉、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具有滋陰補腎功效。用於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及黃褐斑肝腎陰虛證。

(3)血府逐瘀膠囊:適用於氣滯血瘀證。

主要成分為桃仁、紅花、赤芍、川芎、枳殼、柴胡、桔梗、當歸、地黃、牛膝、甘草。具有活血祛瘀、行氣止痛功效。用於瘀血內阻所致胸痛或頭痛,內熱憋悶,失眠多夢,心悸怔忡,急躁善怒;冠心病心絞痛、血管與外傷性頭痛屬上述癥候者及黃褐斑氣滯血瘀證。

4. 藥物外治

(1)玉容散方

白牽牛、團粉、白蘞、白細辛、甘松、白鴿糞、白及、白蓮蕊、白芷、白朮、白僵蠶、茯苓、白附子、鷹條白、白扁豆、白丁香各一兩,荊芥、獨活、羌活、防風各五錢。共研細末,每用少許,放手心內,以水調濃,搽搓面上,良久,再以水洗面,早晚各一次。

玉容散方中白附子辛溫升散,善引藥力上行,祛除頭面之風痰濕邪,暢達經絡,故古方中常以其去「面上百病」(《名醫別錄》);川芎辛散溫通,有活血化瘀之功,為血中氣葯,善治氣滯血瘀所致的面黯、面皰、粉刺等疾患;茯苓淡滲利濕,可消散因水氣滯留顏面而生的雀斑、黑黯;牡蠣長於滋陰降火,化痰軟堅,能潤皮膚、除黑斑;密陀僧消腫解毒,生肌斂瘡,為治「面上瘢黑」之常用品。

(2)面膜

清潔面部,外塗祛斑中藥霜劑,局部穴位按摩後,用溫水調祛斑中藥粉塗於面部,或用中藥粉加石膏粉,30分鐘後去除。外用藥物常選用活血化瘀和色白中藥,如當歸、丹參、川芎、益母草、紅花和白芷、白及、茯苓、僵蠶、白附子、白朮、蒺藜等。

黃褐斑中藥面膜常選用色白中藥,為運用「以色治色、以白反黑」的直觀論治療法。腎主水,黑色主腎病,根據「以色治色」理論,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選用白芍、白芷、白朮、白及、白僵蠶等藥物,白色為肺之本色,肺本為「金」,依據「金水相生」的理論,用以治療黑色之皮膚病變。選用當歸、丹參、川芎、益母草、紅花等活血類中藥,以促進局部藥物滲透吸收,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同時配合面部穴位按摩以達活血通經化瘀作用,使氣血通暢,達到美白祛斑目的。

【本文摘自《中醫臨床診療指南釋義·皮膚病分冊》(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宋坪主編)。來源於中醫出版(微信號zhongyichuban)。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授權雲南中醫(微信號yunnanzhongyi)編校發表,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蛙兒子的蛋糕和馬里奧的蘑菇,哪個好吃?
還原「海報大戰」背後的真實香港_【今日爆點】
無PS女星罕見舊照!還原她們的真實身材!
永不凋謝的玫瑰,還原臻時肌膚
返本還原

TAG:黃褐斑 | 還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