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基礎》之「腦膜」
顱骨與腦間有三層膜。由外向內為硬腦膜、蛛網膜和軟腦膜;三層膜合稱腦膜。
他們具有保護和支持的作用,並通過被膜的血管使腦和脊髓得到營養。
硬腦膜、腦蛛網膜、軟腦膜
硬腦膜是一厚而堅韌的雙層膜。外層是顱骨內面的骨膜,僅疏鬆地附於顱蓋,特別是在枕部與顳部附著更疏鬆,稱為骨膜層。但在顱的縫和顱底則附著更牢固,很難分離。顱內無硬膜內腔。硬腦膜內層較外層厚而堅韌,與硬脊膜在枕骨大孔處續連,稱為腦膜層。主要作用是保護大腦。
硬腦膜內層在某些部位形成一些板狀隔,分隔顱腔,伸入各腦部之間的特殊結構:1大腦鐮 2小腦幕 3小腦鐮 4鞍隔
倆層硬腦膜在一些部位彼此分開,在腔隙內面襯有內皮細胞形成硬腦膜竇:1上矢狀竇2下矢狀竇3直竇4橫竇和乙狀竇5竇匯枕竇6海綿竇7岩上竇和岩下竇
硬腦膜的結構特點
硬腦膜的外層與顱蓋骨結合疏鬆,當顱蓋骨發生骨折或此處硬腦膜血管損傷時,在硬腦膜與顱骨之間,極易形成硬膜外血腫。
硬腦膜外層與顱底骨結合緊密,若顱底骨折時,易將硬腦膜和蛛網膜同時撕裂而發生腦脊液外露。如顱前窩骨折,腦脊液可能流入鼻腔,形成鼻漏。
腦的靜脈血先注入硬腦膜竇內,最終引流至頸內靜脈,而竇壁無平滑肌,不能收縮,若受到損傷則出血難止,容易形成顱內血腫。
海綿竇與周圍的靜脈有廣泛的交通,面部感染和腹部盆腔感染都可以蔓延至海綿竇,造成顱內感染。
腦蛛網膜
概述:薄而透明,無血管和神經,包繞整個腦,但不深入腦溝內。該膜與硬腦膜間為潛在的間隙,易分離;與軟腦膜之間有許多結締組織小梁相連,其間為蛛網膜下腔,內含腦脊液和較大的血管。該隙通過枕骨大孔處與脊髓蛛網膜下隙相通。
蛛網膜下池:蛛網膜除隨大腦鐮和小腦幕分別伸入大腦縱裂和大腦橫裂外,均跨過腦的其他溝裂而不伸入其中,致使腦蛛網膜下隙在某些部位擴大成為蛛網膜下池。其中最大的是在小腦與延髓背面之間的小腦延髓池。臨床上可在此進行蛛網膜下隙穿刺。
蛛網膜顆粒:
腦蛛網膜在上矢狀竇的兩側形成許多絨毛狀突起,突入上矢狀竇內稱為蛛網膜顆粒。腦脊液通過這些顆粒滲入硬腦膜竇內,迴流入靜脈。
軟腦膜是緊貼於腦表面的一層透明薄膜,血管豐富,並伸入溝裂。
腦的血管在軟腦膜內分支呈網,並進入腦實質淺層,軟腦膜也隨血管進入至腦實質一段。
由軟腦膜形成的鄒襞突入腦室內,形成脈絡叢,分泌腦脊液。
軟腦膜對腦起著重要的營養作用。
推薦閱讀:
※奇門遁甲基礎知識
※易海蓮華——八字基礎(十神)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第十四課
※研習八字,要熟記的基礎
※《四柱陰陽經·基礎篇》